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赞美那些献身事业为人类造福的人,比如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以及劳动者。但我们不得不叹服于政治力量的强大。政治家拥有了权力,可以改写国家的前途,左右亿万人的命运,尤其是当其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时候。伽利略计划的酝酿与出台,就是一场科技与政治的对白:一个民族的强大要靠政治的运筹帷幄,更需要科学技术的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2.
3.
北斗星导航系统已进入了卫星发射布网的高峰期。按计划,到2020年,北斗将与美国GPS一样,成为一个向全球提供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4.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全球PNT 用户的贡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 不仅增加中国及周边地区定位、导航和授时(PNT=Positioning, Navigation and Timing)用户的卫星可见性和可用性, 而且也将提高全球用户的PNT 精度. 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兼容与互操作条件下, 分析全球导航定位定时用户的卫星可见性和精度衰减因子改善情况; 利用仿真数据分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全球用户的贡献, 侧重分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GPS, GLONASS 和Galileo 多卫星导航系统组合模式下用户获得的收益.  相似文献   

5.
秋夜星空,群星争辉,有一颗“星星”从北半球升起掠过太空,从而引发新一轮的登月热,这就是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经过3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已成功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返回式卫星、资源卫星、气象卫星、通信卫星和导航卫星等一系列应用卫星,卫星门类比较齐全,是世界上发射卫星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已成功地发射了4艘无人试验飞船,并非常成功地进行了首次载人飞船的发射和返回。我国以后还将向月球、火星和其他外星发射探测器。我国空间飞行器(卫星、飞船等)研制和发射的事业方兴未艾,看未来的宇宙空间,到处驰骋着我中华的航天器,我国在宇…  相似文献   

6.
对于一个迈入信息社会的现代化大国来说,导航定位和授时系统极为重要,即使被称之为"最关键的国家基础设施之一"也不为过。精密时间是科学研究、科学实验和工程技术诸方面的基本物理参量。它为一切动力学系统、时序过程的测量和定量研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时基坐标。精密授时在通信、电力、控制等工业领域和国防领域有着广泛和重要的应用。数十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研制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7.
江世亮 《世界科学》2011,(8):45-47,41
在中国,两弹一星一直是表征民族意志和国家科技工程实力的代名词,与此相关的航天能力也是这十几年来最拿得出手的中国名片,而载人航天和导航技术则被认为是这张中国名片的两大亮点。借启明星采访之机,我有幸和2010年启明星  相似文献   

8.
2008年9月25日21时09分",神七"飞船在全世界目光的关注下,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把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航天员送上太空。27日,翟志刚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的辅助下,在距地343千米的轨道上,在飞船每秒7千米速度的运动中,克服真空杀手、宇宙射线等阻碍,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这是航天员翟志刚的一小步,却是中国人和平利用太空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9.
20年,也许只是弹指一瞬间。可是中国的互联网事业,却在这20年里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20年中,我们经历了互联网的萌芽,我们第一次小心翼翼地踏上了互联网的高速公路,然后在这条信息高速公路上尽情驰骋。这根看似细小的数据线,却为我们打开了广阔的世界。许多网络时代的先行者,用他们的热情和不屈的拼搏精神,为我们开创了互联网的时代。2014年是中国全面接入国际互联网的第20年,是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开局之年,也是拥有6亿网民的中国加速向网络强国挺进的元年,毫无疑问,这个时间节点将被历史铭记。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成了全世界高铁营运里程最长且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百年前,中国近代科技先驱、“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伟大理想“不让欧美以前驱,岂仅偕扶桑而并骑”,在站起来的中国人面前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11.
2001年“9·11”事件后,时隔一月,当世人还惊魂未定之际,上海的秋日已是晴空万里,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20位领导人,身穿唐装欢聚一堂。在这一天,上海代表中国向世界展示出中国在巨变。中国,正处于千年未有之变局。 世界经济在困境中。一度风光无限的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日本经济仍无起色,发达国家的整体经济举步维艰,而亚洲多个经济体也难独善其身。然而,在世界经济风云动荡之际,中国经济再次一枝独秀、逆风飞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