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壳聚糖的溶菌酶降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粘度法和还原糖法研究了溶菌酶降解壳聚糖过程中温度、pH值、时间、酶浓度、底物浓度以及金属离子对降解速度的影响.比较合适的降解条件是:温度45℃,pH值5.0,适当增大酶浓度和底物浓度能够加速壳聚糖的降解,在一定的底物浓度下溶菌酶降解壳聚糖的反应不遵循简单的一级反应动力学.一定浓度的Cu2+、Zn2+、Ba2+、Cr3+能够促进壳聚糖在溶菌酶作用下的降解,而K+、Ca2+和高浓度的Zn2+会抑制酶活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罗丹明B的铜离子荧光分子探针RF。研究发现在V乙腈∶V水=1∶1介质中,化合物RF最大发射波长为566 nm,Cu2+可使探针RF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大,同时溶液颜色从无色变为桃红色。该荧光探针对Cu2+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RF的选择性荧光增强是由于其对Cu2+的识别开环引起的。该探针对Cu2+的识别是不可逆的,而且pH对探针RF在中性水溶液中检测Cu2+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不同污染条件下微生物矿化固结Zn2+的作用及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微生物矿化处理重金属的作用及机理,选取Zn2+溶液进行模拟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不同pH值、温度、离子浓度下微生物矿化产物的成分、显微结构及矿化效果,探究了微生物矿化固结重金属离子的作用和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污染条件下反应生成的矿化产物皆为Zn5(OH)6(CO3)2,条件不同时产物结晶效果有区别.溶液为中性或碱性时,结晶较好;pH值较低时,晶体不易成核生长.温度升高,有利于矿化产物的沉积和成型.Zn2+浓度对微生物矿化固结重金属形成矿化产物的影响较小.当Zn2+,Pb2+,Cu2+等混合离子共同存在时,Zn2+与Cu2+固结在一起形成矿化产物,Pb2+单独结晶.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腐殖土对废水中Cu2+的吸附,并考察了吸附时间、Cu2+的初始浓度、腐殖土投加量、初始pH值和温度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通过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探讨了吸附机理.试验条件下,单位腐殖土对Cu2+的吸附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直至达到吸附平衡,随Cu2+的初始浓度增大和初始pH值的上升而增加,随腐殖土投加量的增加而减少,吸附过程温度的影响不显著.腐殖土吸附Cu2+的过程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和Freundlieh吸附等温方程,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参与吸附的主要基团是羟基和芳香基等化学基团.  相似文献   

5.
采用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Cu+-13X和Ni2+/Cu+-13X分子筛吸附剂,运用X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等对样品进行表征。在常温和常压下,通过固定床吸附实验研究Cu+-13X和Ni2+/Cu+-13X对含有噻吩(TP)、2-乙基噻吩(2-ETP)的双组分模拟汽油的动态吸附脱硫性能。结果表明:Ni2+/Cu+-13X分子筛中Ni2+质量分数为1.54%时,Ni2+/Cu+-13X分子筛吸附脱硫效果最佳。动态吸附实验过程中,噻吩类硫化物与2种吸附剂之间均存在π配位作用,且噻吩与2-乙基噻吩之间存在竞争吸附,而Ni2+可以增大Cu+-13X吸附剂对2-乙基噻吩的吸附选择性;负载的Ni可以作为一种助剂,增加Cu+-13X吸附剂对噻吩类硫化物的吸附量,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经Ni2+改性后的Cu+-13X对噻吩和2-乙基噻吩的穿透吸附量和饱和吸附量分别增加了66.9%、35.5%和24.4%、18.2%。  相似文献   

6.
利用分光光度法(UV)研究了不同摩尔比的Cu2+与槲皮素的配合物生成过程,并采用多元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MCR-ALS)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中性条件下,Cu2+与槲皮素只生成一种最终产物(吸收峰值为295nm),中间经历了吸收峰值为438nm的过渡态.MCR-ALS分辨的结果为Cu2+-槲皮素配合物的形成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改性黑荆树皮对金属离子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氧化原位固化黑荆树皮(YYGHS)对金属离子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原位固化黑荆树皮(YGHS)经氧化后对Cu2+、Zn2+、Ni2+吸附量增加450%以上.在25℃、pH值4.82和Cu2+的初始质量浓度为272 mg.L-1的条件下,YYGHS对Cu2+的吸附量达到44.3 mg.g-1.在本实验条件下YYGHS对Cu2+的吸附符合拟二级速度方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8.
以交联壳聚糖和Al13高聚体共同改性所制得的交联壳聚糖/聚羟基铝改性蒙脱土为吸附剂,采用吸附竞争系数描述其在水溶液中对Cu2+、Pb2+的竞争吸附。结果表明,Cu2+、Pb2+存在于水溶液中被吸附时表现为拮抗效应,且此效应显著程度随pH升高而减弱;改性蒙脱土对两种金属离子的吸附选择性顺序为:Cu2+Pb2+。某种金属的吸附量在另一种金属初始浓度增加时基本不变,低浓度条件下,吸附竞争系数受浓度影响较大;离子强度增大促进改性蒙脱土对Cu2+、Pb2+的吸附;Cu2+、Pb2+的竞争吸附行为更符合Freundlich方程。  相似文献   

9.
工艺条件对电积法制备铜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溶阳极电积法制备铜粉,研究了Cu2+质量浓度、硫酸质量浓度、电流密度、电解液温度和刮粉周期对电积过程和铜粉中位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工艺为Cu2+质量浓度15 g.L-1、硫酸质量浓度140 g.L-1条件下,控制电流密度为1 800 A.m-2、温度为35℃、刮粉周期为30min、循环流量为14 L.h-1以及极距为4.5 cm,可得到高品质的铜粉,其粒度呈正态分布,微观形貌呈树枝状;增加铜离子质量浓度、硫酸质量浓度和电解液温度有利于降低槽电压;增加Cu2+质量浓度、电解液温度和刮粉周期有利于提高电流效率;大电流密度、高硫酸质量浓度和低Cu2+质量浓度有利于得到粉末粒度小的铜粉.  相似文献   

10.
以1-苯基氯乙烷(1-PEC l)为引发剂、氯化亚铜(CuC l)为催化剂、2,2′-联吡啶(bpy)为配体,采用开放体系,在外加搅拌和氮气保护下,研究了苯乙烯的悬浮法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采用分散相水中加入电解质N aC l的方法抑制催化剂配合物向水相的扩散.结果表明,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随转化率呈线性增加,分子量分布较窄(分布指数可达1.40),聚合反应对单体浓度为一级动力学关系,经计算聚合体系的活性自由基浓度为6.89×1-0 8m o l/L;而对A IBN为引发剂时该催化体系的反相ATRP悬浮聚合研究显示,聚合反应可控性很差,原因在于CuC l2的水溶性太强.  相似文献   

11.
以CuCl2·2H2O和NaOH为起始反应物,在没有任何表面活性剂或模板的辅助下,于80℃的水浴中恒温60 min,快速合成了树叶状的CuO微结构.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场发射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所得产物的物相和形貌进行了系统的表征,并调查了起始反应物的摩尔比、反应的温度和时间等实验参数对最终产物形貌的影响.实验显示,所得的树叶状的CuO微结构在365nm的紫外光的照射下具有强烈的促进有机小分子降解的能力.这在环境治理与防护领域有潜在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5,7-二羟基-8-氰甲基黄酮是黄酮醋酸类化合物中间体.以5,7-二羟基黄酮为原料,经氯甲基化反应得到5,7-二羟基-8-氯甲基黄酮.在此基础上,在碱性条件下,以无毒、廉价的K3[Fe(CN)6]为氰源,Cu(OAc)2为催化剂,合成5,7-二羟基-8-氰甲基黄酮.探讨了反应温度、催化剂与原料摩尔比、K3[Fe(CN)6]与原料摩尔比及碱与原料摩尔比等因素对氰基化反应的影响,从而确定氰基化反应的最佳条件是:反应温度为100℃,催化剂Cu(OAc)2与原料的摩尔比为0.004∶1,K3[Fe(CN)6]与原料的摩尔比为0.1∶1,Na2CO3与原料的摩尔比为1.5∶1,在此条件下反应收率为72.8;.  相似文献   

13.
目前文献中能查到的只有一些电极电势的简单温度系数,很少有电极电势与温度的关系方程式.本文通过测量原电池电动势的方法,测量不同温度下的锌电极与铜电极的电极电势,用计算机线性回归处理,得出锌电极与铜电极的电极电势与摄氏温度的关系分别为:φZn2+/Zn=-8×10-6t2+2×10-3t-0.7639;φCu2+/Cu=3×10-6t2-3×10-3t+0.3413.有这些关系式可以减少电化学测量中因温度变化引起的误差.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Cu2(oxheel)双核铜配合物;研究了它作为过氧化物酶在缓冲溶液中以及在两种不同的表面活性剂胶束中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苯酚的反应;建立了金属配合物催化苯酚氧化的动力学数学模型;讨论了过氧化氢/催化剂摩尔比、体系温度、体系pH和胶束微环境对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并对双核铜配合物催化苯酚氧化反应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采用加热氧化多孔Sn--Cu合金电沉积层,制备得多孔SnO2--Cu2O复合薄膜.应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量散射(EDS)分析了镀液中Sn2+/Cu2+值对薄膜结构、形貌和组成的影响.通过低压汞灯下光降解罗丹明B的反应测试了薄膜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从0.01mol.L-1CuSO4、0.05mol.L-1SnSO4、1.5mol.L-1H2SO4、7mL.L-1甲醛和0.001%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的镀液中,在20℃以6.0A.cm-2的电流密度沉积得到的Sn--Cu合金,经过在空气气氛下200℃,2h和400℃,2h加热氧化后,转变为Sn/Cu值为3∶1的SnO2--Cu2O复合薄膜,显示出优异的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活性,这归因于薄膜具有三维多孔的形貌和适合的Sn/Cu比.  相似文献   

16.
固定Cu/Mg/Al物质的量比15∶60∶25,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Mg/Al水滑石前驱体,经过不同温度焙烧制得一系列用于纤维素在高温高压甲醇中转移加氢液化的催化剂.采用XRD、TG/DTG、BET、H2-TPR和FT-IR等表征手段研究了焙烧温度对Cu/Mg/Al水滑石衍生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滑石经过450 ℃焙烧后,热分解较为完全,CuO与载体MgO之间相互作用良好,具有优异的稳定结构,且CuO易还原,催化性能好.当焙烧温度450 ℃,催化剂结晶效果差,稳定性差,导致催化剂活性低.而焙烧温度450 ℃时,催化剂中CuO因为高温发生团聚,并且高温(≥650 ℃)焙烧后起隔离分散作用的尖晶石MgAl2O4稳定性较差,在参与纤维素液化的高温高压反应过程中会发生分解,导致CuO发生二次团聚;此外催化剂还会发生烧结现象使催化剂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7.
对六盘水无烟煤中添加石灰石的钙基脱硫试样的结渣特性、加热过程中矿物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不同混合比的钙基脱硫灰样熔融特性温度的测定、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对加热过程中钙基脱硫灰样的矿物质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六盘水无烟煤中添加石灰石,当钙硫质量分数之比为2时,钙基脱硫灰样结渣特性由中等变为严重;当钙硫质量分数之比为3时,钙基脱硫灰样结渣特性又变为中等.究其原因是由于高温下,钙硫质量分数之比为2时钙基脱硫灰样中产生较多钙长石和钙(铝)黄长石等熔点较低的矿物质,从而使结渣特性由中等变为严重;当钙硫质量分数之比为3时,钙基脱硫灰样中的部分矿物质分解生成难熔矿物质方钙石,使结渣特性又变为中等.  相似文献   

18.
碳纳米材料的毒性效应日益受到广泛关注,通过比较研究多种非光催化条件下,富勒烯(C60)/Cu2+共存时对质粒DNA构象影响的复合作用,借以评估碳纳米材料的毒性效应。实验结果显示在非光催化条件下,C60/Cu2+可显著诱导DNA构象从超螺旋DNA转变成开环DNA,并且这种剪切效应随C60和Cu2+浓度的升高而增强;断裂后的DNA片段可重新被T4DNA连接酶连接成环状DNA,这说明C60/Cu2+的剪切位点为磷酸二酯键。另外,多种活性氧捕获剂均不能有效消除C60/Cu2+对DNA的剪切作用,这与Cu2+在DNA裂解中起主要作用相关。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非光催化条件下,C60/Cu2+可有效诱导DNA断裂,具有明显的复合效应,其潜在的基因毒性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以均苯四甲酸根阴离子(PMTA)为桥联配体,分别端接2,2′-联吡啶(bpy);1,10-邻菲洛啉(phen)和2,9-二甲基-1,10-邻菲洛啉(Me2-phen);合成了3种新的双核铜(Ⅱ)配合物[Cu2(PMTA)(bpy)2](1),[Cu2(PMAT)(phen)2](2)和Cu2(PMTA)(M2-)2](3)。经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和磁性的测定以及红外光谱和电子光谱等方法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和解析了配合物(1)的变温磁化率(4-300K);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双核配合物中金属离子间存在弱的反铁磁性自旋交换相互作用,且3种双配合物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A1-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研究了PACS中铝水解形态分布随熟化时间的变化,考察了在不同熟化时间内,碱化度(B)Al~(3+)/SO_4~(2-)摩尔比和稀释作用对铝水解形态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熟化时间及稀释作用对铝水解形态分布影响不大;碱化度(B)及Al~(3+)/SO_4~(2-)摩尔比对铝水解形态分布有影响,Al_a含量随着碱化度(B)的升高而降低,Al_b和Al_c的含量随着碱化度(B)的升高而增加Al~(3+)/SO_4~(2-)摩尔比越小,则Al_b的含量就越小,而Al_c含量就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