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护环境是环境资源法的作用和功能之一,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协调和调整两者之间关系的桥梁.环境资源法学是一种方式、途径或工具.马克思主义的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多处体现了他关于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的理论思想不仅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还为环境资源法的立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
生息在横断山脉高山峡谷中的纳西人,早在远古时期就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在古老的纳西象形文字东巴经中,曾提出了人与自然是兄弟,人类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双方才能共存共荣的朴素生态观。东巴经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突出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人与自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在纳西族东巴经《创世纪》中说,人类曾经历了一次极大的洪水,可怕的洪水退后,白茫茫大地只剩下一个叫“崇忍利恩”的人。形单影只的崇忍利恩后来在神的帮助下,先后娶了两个天女为妻,其中第一个妻子长着一…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的关系决定了环境观,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文章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解读,当下社会环境与生态问题的训析,提出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如何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正确认识和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加强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4.
试论科学技术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探讨了科学技术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作用,认为科学技术具有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关系,调节、理顺人与自然关系,检验、测定人与自然关系,改变、发展、预测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包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关于人与自然的依存、对立和同一,人类从自然界的两次提升,自然有机体与生命有机体的运动,人与自然及社会共生共存,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社会形态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相对应,等等。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生态思想,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理解和把握生态文明的最为核心的问题,是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关于生态文明的研究应注重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考察,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人们深入理解和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科学深刻的理论根据,为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手稿》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及文明阶段的批判,提出了异化劳动、人化自然、自然科学与关于人的科学的统一等重要思想。其中蕴含的许多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经典论述,在当今世界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现实状况下,对于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自然观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从实践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它以马克思关于自然的概念为基础,通过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涵义的实践解读,深刻揭示人在自己的实践中应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所要坚持的一般原则。因而,马克思的实践自然观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贵州黔东南苗族至今流存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苗族古歌,虽然这些古歌并非苗族关于原初历史的真实记载,但其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人与动物关系以及人口与生态平衡的朴素认识,却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并且这些思想为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态伦理学作为一种具有“革命性”的新伦理学,具有厚实的生成基础:生态共同体,是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生成的本质论基础;自然价值,是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生成的价值论基础;生态科学,是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生成的认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按照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辩证关系原理,结合人类不合理活动受到大自然报复与惩罚历史事例,提出建立和谐、协调人地关系,在当前人地关系紧张的背景下,人类尤应主动调整自己对自然界的政策和行为,让大自然休养生息、恢复元气,在此基础上调节社会物质生产与自然物质生产的矛盾,保持一个地域系统乃至全球系统的人口增长、社会与自然物质生产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以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理论生涯中始终关注的问题。马克思在人与自然统一思想的基础上,不断确立了人与自然关系协调发展的思想。当代面对人与自然相冲突而导致的各种危机,人们应该进行哲学反思并且寻找对策。对马克思晚期的“人—自然”关系思想的追索,有助于为解决人与自然问题提供哲学视角,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青年科学》2010,(1):6-6
2009年12月7日,世界目光聚焦哥本哈根。 一个会场内的气温起伏,把脉整个地球的体温。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转角,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们开始紧蹙眉头思索一个问题——如何应对气候变暖。  相似文献   

13.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首先必须做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极其错综复杂的关系,经历了“和谐一不和谐一新的和谐”的十分曲折的过程。造成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价值观、生产观、伦理观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先秦儒学在对“天”的认识基础上,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三种观点,同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积极的伦理实践与探索,在道德运行机制上,它强调“爱人”即“爱物”,在道德规范上,倡导人对自然应“自律”,并努力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完美的道德境界,这些思想对我们今天进一步科学地认识人与自然,选择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毕摩宗教与生态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凉山彝族毕摩宗教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它融入和影响凉山彝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形成一套宗教伦理道德秩序,反映着彝族人在人与人、人与鬼神、人与自然间存在一种意识生态和自然生态的制约关系。这种生态观念以不同的仪式化形式表现出来,它在人与神、人与自然的相互认识与作用中,产生有利于意识生态和自然生态的良性互动,对彝族人保持化理念,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利工作的新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水利工作的根本性质、中国水利建设的类型和发展历程指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水利工作中最为本质的问题.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后水利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以及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应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探索水利工作前进的方向,并从4个方面进行论述.在阐述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各种不同认识时指出两种极端认识,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作为中国水利工作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7.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实践的基本问题和认识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地位及作用的关键,也是贯穿哲学发展史的中心红线,因而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但在不同的历史时代,由于实践的发展水平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状况不同,哲学的中心主题也不尽相同,一般与个别、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只是古代和近代西方哲学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生态伦理领域里,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争论首先是围绕“价值”展开的。从哲学层面上说,人与自然之间归根到底是一种实践—认识的关系。实践作为对象性活动:一方面表征了人与自然之间包含着自然界对人来说的价值关系;另一方面确立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价值关系实质上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学诞生根源探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生态文学是人类存在困境的艺术显现。人与自然的关系随工业化进程而日渐呈现为一种紧张关系,自然生态开始出现危机。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疏离,其本质也就是人的精神生态处于一种深深的危机状态。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双重危机交织所造成的人类存在困境,是生态文学诞生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20.
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和庄子为主要代表的道家学派提出了宝贵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自然和谐是先秦道家思想体系中最显著的特征,它是一种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生存状态。自然和谐、道法自然、以天合天是道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主要思想,这对我们今天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