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微生物菌剂对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稻草、木屑为填充料,分别添加EM原露、腐秆灵、金宝贝生物发酵剂、阿姆斯生物发酵剂和纤维素分解菌5种微生物菌剂,采用人工翻堆好氧堆肥工艺,进行城市污泥堆肥试验,通过测定堆肥过程中温度、pH值及NH_4~+-N、NO_3~--N和总氮含量,研究了5种微生物菌剂对城市污泥堆肥进程及氮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后堆体达到高温期和最高温度的时间较对照提前了1~2 d,降温阶段的降温速率提高了0.54~0.74℃/d,达到室温时间提前了5~6 d;各堆体50℃以上均保持了7 d以上,满足堆肥卫生学指标.添加微生物菌剂能促进有机氮的分解,促进硝化细菌的生长,有利于NH_4~+-N向NO_3~--N的转化和堆肥的腐熟进程.由于添加微生物菌剂提高了堆体升温速率、延长了高温期的维持时间和增加了堆体的pH值,导致更多的氮素损失.堆肥结束时,堆体氮含量降低39.8%~44.8%,较未添加微生物菌剂的堆体降低量多9.8%~14.8%.综合各项指标,金宝贝生物发酵剂和阿姆斯生物发酵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畜禽粪便资源化堆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接种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牛粪堆肥发酵的影响,为筛选堆肥资源化效果更好的优势菌种提供依据。通过不同比例组成的微生物菌剂进行牛粪堆肥试验,并对堆肥温度、含水率、p H值、C/N等进行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添加菌剂能有效促进升温过程,明显加速堆肥的腐熟,提高畜禽堆肥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炭基微生物菌剂促进牛粪好氧堆肥的腐熟效果,以牛粪为原料加入自制炭基微生物菌剂进行为期34 d的堆肥试验,并以纯牛粪为空白对照,研究堆肥过程中理化指标和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炭基微生物菌剂后,1 d内可使堆温达到53 ℃,堆体最高温度为71.7 ℃,较对照组最高温度高出4.6 ℃,且高温期延长3 d。至堆肥结束时,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含水率、E4/E6,GI分别为29%和33%,1.5和1.9,145.5%和127.6%。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累计温度、含水率、pH值等理化指标相关性数值增大为67%,与细菌门水平间相关性数值增加了56%。添加0.1%(w/w)的炭基微生物菌剂可加快腐熟过程,提高微生物多样性,加快微生物群落的演替和对物料的分解代谢,促进腐熟进程,为炭基微生物菌剂在好氧堆肥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好氧堆肥和厌氧堆肥是较为成熟的堆肥技术,在堆肥成效上各有优劣.文章在涪陵城区污水处理厂所产污泥的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好氧堆肥和厌氧堆肥作了比较实验,提出一些关键性的实验参数以资后续研究参考依据.同时,探索了好氧厌氧交替堆肥实验,取得令人满意的数据成果.  相似文献   

5.
污泥好氧堆肥主要微生物类群及其生态规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重庆探讨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反应器内的主要微生物类群、特征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发现,污泥好氧堆肥过程是微生物与其周围环境因子(有机物、温度和pH值)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结果,有机物和温度在污泥堆肥过程中是影响微生物类群结构变化的主导环境因子,pH值则显示出非主导性环境因子的特点,堆肥过程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规律与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变化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以西安城市污泥为主要原料,分别以药渣、木屑(刨花)、水稻、玉米和小麦秸秆为调理剂,和污泥混合进行好氧堆肥.通过测定堆肥过程中的温度、含水率、pH值、有机质含量以及种子发芽指数等指标研究不同调理剂对城市污泥好氧堆肥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在堆肥结束后均达到基本腐熟,其中以水稻秸秆为调理剂时升温最快,温度最高,且有机质减少量和发芽指数均达到最大;以木屑为调理剂时,各项指标均最小.说明水稻秸秆作为调理剂效果最好,药渣、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效果次之,木屑效果则最不理想.  相似文献   

7.
污泥堆肥良好的腐熟程度是堆肥安全使用或农用的必要前提.本试验以杨凌城市污水污泥为原料,以木材加工厂废弃物锯末为调理剂,采用强制通风静态好氧堆肥与自然通风好氧堆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2个处理的堆肥试验:SS(25%)+DSS(37.5%)+SWD(37.5%),SS(62.5%)+DSS(37.5%)+SWD(0%),研究了堆肥过程中6种重要的评价堆肥腐熟程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指标,如堆体温度、pH、电导率(EC)、C/N比、水溶性有机碳(DOC)、种子发芽指数(GI)以及它们随堆肥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120d堆肥过程中,处理SS+SWD、SS的堆体温度变化均明显呈现出升温期、高温期和降温期3个时期,高温所持续的时间4 d(SS+SWD)和9 d(SS)均符合我国与美国无害化和卫生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处理SS+SWD、SS的堆温、pH、EC、TOC、TKN、C/N、DOC共同呈现出随堆肥时间的的变化波动在第Ⅰ发酵阶段比第Ⅱ发酵阶段剧烈;雪里蕻的GI在处理SS+SWD、SS中分别呈现出抑制发芽阶段、上升阶段、稳定阶段3个阶段,至堆肥终止时2个处理堆肥均已达到腐熟,但处理SS+SWD的堆肥腐熟程度稍劣于处理SS.通过比较试验结果还可以得出,SS+SWD处理的堆肥上层温度在高温阶段所持续的时间比SS处理的时间长;SS+SWD处理更利于氮的固定保存.在污泥中添加锯末的堆肥处理中,对反映堆肥腐熟的堆体温度、水分、N素、EC、pH方面存在着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秸秆与污泥混合堆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强制通风堆肥技术将干化池污泥与秸秆混合进行好氧堆肥处理.对堆肥过程中温度变化与通风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测定了水分、耗氧速率、微生物含量及腐熟度指标中的NH4^ -N、NO3^- -N含量的变化情况及堆肥结束和腐熟时期的种子发芽率,并测试了堆肥肥效指标.堆肥处理可以实现顺利升温并在50~55℃维持5d以上,达到杀灭致病菌要求的条件,使污泥生物稳定化,作为生物有机肥使用.又通过模拟实验考察了利用堆肥过程降解模拟增塑剂污染物的情况.结果表明堆肥处理可使该增塑剂发生显著的降解,其生物修复作用可以用于消除污染物.  相似文献   

9.
分别以木屑、芦苇和堆肥熟料为添加剂,对污水厂脱水污泥进行好氧堆肥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堆肥熟料为添加剂,1天内堆体即可升至最高温度,10天后堆肥可达稳定化要求,堆体55℃以上时间可保持4天以上,完全可以达到卫生化要求.同时,以熟料为添加剂,不仅提高了堆肥速度,缩短了堆肥时间,还可替代木屑等外源性添加剂,简化了工艺流...  相似文献   

10.
秸秆与污泥混合好氧堆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污泥与秸秆进行混合好氧堆肥,对堆肥过程中堆料的温度、pH值、含水率及堆肥前后重金属各形态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堆肥处理可以实现顺利升温并在50~55℃维持5d以上,达到杀灭致病菌要求的条件;pH值稳定在7.5—9.0之间,含水率不断减小,堆肥过程可以顺利进行;重金属有效态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减小了污泥土地利用时重金属的环境危害。  相似文献   

11.
含油污泥微生物堆制处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微生物堆制法对延长油田含油污泥进行处理,以除油率为指标,分别研究了不同菌种、接种量、调理剂及堆制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堆制时间与接种量,除油率提高.经过35 d堆制处理,YC-1菌与YC-13菌的除油率分别达43.41%和54.02%.YC-1菌采用土作为调理剂时除油率为40.01%,优于采用土+荞麦皮的19.05%,而YC-3菌采用土+荞麦皮作为调理剂时除油率为32.55%,略优于采用土作为调理剂的25.38%.  相似文献   

12.
城市污水厂污泥堆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污水厂污泥由于产生量大且成分复杂,如何对它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处理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将污泥进行堆肥化处理是污泥资源再利用的前提和有效手段。本文对污泥好氧堆肥的系统分类、影响因素、腐熟度评价指标等进行综述,并简要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通过超声系列试验,对超声法从剩余污泥中提取微生物絮凝剂(MBF)进行了系统研究.从剩余污泥中提取的MBF在偏酸性条件下和35~40℃范围内表现出较高的絮凝活性.超声时间以1~3 min为宜,超声功率以210~270W为宜.污泥浓度越高,所提取的MBF浓度越高;对于从高浓度污泥提取的MBF,投加剂量可随污泥浓度升高而减小,以获得较好的絮凝效果.MBF主要成分包括蛋白质、多糖和核酸.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法可用于从剩余污泥中直接提取MBF,在降低MBF生产成本的同时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4.
生物絮凝剂对好氧污泥颗粒化性能及其种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速好氧污泥的颗粒化进程,在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过程中投加生物絮凝剂,研究其对颗粒污泥理化性能的影响。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分析颗粒污泥的种群结构,探讨生物絮凝剂促进污泥颗粒化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生物絮凝剂的投加使污泥颗粒化的时间由56 d缩短为28 d,形成的颗粒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能和沉降性能。DGGE分析显示颗粒污泥的群落多样性十分丰富,总共测序的28个OTUs中,存在较多的是Actinobacteria和Proteobacteria的α和γ亚群,大约占OTUs总数的64.3%。而且投加的能分泌胞外多糖黏液的菌种Devosia hwasunensis strain HST2-16T、Tetrasphaera elongate在颗粒形成和维持其稳定性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豆腐渣为底物进行混合好氧堆肥,采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s)分析了堆肥产物淋溶上清液DOM的组成,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技术解析了堆肥样品中官能团信息。利用三维荧光结合平行因子法研究了堆肥过程中DOM的动态变化过程,分析得出两种组分即可见区类色氨酸(Ex/Em=285 nm/350 nm)与类腐殖酸(Ex/Em=335 nm/415 nm),随着堆肥的不断进行,可见区类色氨酸荧光强度逐渐下降,类腐殖酸荧光强度逐渐上升,表明堆肥进入腐熟阶段。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堆肥过程中多糖类小分子物质逐渐减少,而腐殖酸类大分子物质逐渐增加。进一步运用近红外光谱(NIRS)和区间偏最小二乘法等化学计量学方法构建了堆肥过程有机质含量分析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优化选择区间5831.95~6086.52 cm-1可以建立稳健的有机质定量分析模型,堆肥有机质实测值与近红外预测值的相关系数(R)为0.9861、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为0.8247、偏差(Bias)为0.005,表明堆肥有机质含量与近红外光谱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调理剂投配比及粒径对污泥堆肥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采新型可循环LWK调理剂的用量及粒径对污泥堆肥速率和氮素损失的影响,以城市污泥与新型LWK调理剂为原料进行为期25 d的堆肥试验,分析了堆肥过程中的物料二氧化碳产生速率、有机质含量(VS和DOC)、氨气挥发速率、氮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m污泥∶m新型调理剂=1∶0.8时,堆体的CO2产生速率最高可达12.44 mg/(kg·VS·d),氨气挥发最少;在调理剂粒径筛选中,采用三个调理剂粒径水平20.0、30.0、40.0 mm的调理剂进行堆肥试验,三组试验氮素损失率分别为15.73%、6.90%、13.19%.使用平均粒径为30.8 mm的调理剂能够明显降低堆体的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17.
厌氧颗粒污泥是废水厌氧处理过程的决定性因素。本文对厌氧颗粒污泥中主要微生物菌群特别是产甲烷菌的结构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FISH、实时荧光定量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16S rRNA、T-RFLP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厌氧颗粒污泥微生物菌群结构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颗粒污泥的形成与生长过程以及调控颗粒污泥内部菌群结构等方面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是采用廉价底物经过多株菌混合发酵后制得的微生物絮凝剂。通过实验测定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效果。以松花江源水和强酸性废水为对象,测定出了絮凝剂的最佳投加量、最佳pH值范围和助凝剂CaCl2的投加量。实验表明,对于不同的水质,絮凝剂投加量不同,松花江源水的最佳投加量在14mL/L左右;对于酸性废水,投加量要高一些。最佳pH值在7.5左右。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需要投加助凝剂才能起到絮凝效果,投加10%氯化钙1.5mL/L就可以达到最佳絮凝效果。温度对絮凝率的影响极小,并且沉降曲线表明,在10℃时,沉降所需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19.
实验通过木屑调节污泥的w(C)/w(N),采用好氧堆肥实验,研究污泥掺入钢渣堆肥化前后Pb,Cu总量及形态分布变化,探讨污泥掺入钢渣堆肥化的可行性以及钢渣最优掺入比.结果得出:污泥掺入钢渣堆肥化后,并未增加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却能明显改变重金属的形态结构,有利于重金属由生物活性高的形态向低的转化;结合污泥堆肥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同时得出污泥掺入钢渣堆肥化有利于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抑制的合适比例:Pb的为14%,Cu的为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