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使图表示学习得到的嵌入向量对节点和边不断变化的动态图具有很好的信息表征能力,提出一种动态图卷积神经网络模型(DyGCN),将动态图上的表示学习建模为时间和空间信息的聚合.该模型将从图卷积神经网络(GCN)的空间卷积提取图上的结构信息与从时间卷积神经网络(TCN)的因果卷积提取时序上的历史信息相结合,同时在空间卷积层...  相似文献   

2.
太阳能是未来清洁能源的关键,由于各种气象因素的影响,光伏发电通常不稳定.准确预测光伏发电功率的方法已成为解决光伏发电规划和建模问题的重要工具,可以减轻电力系统的负面影响,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DWT)、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时空优化的空气质量预测方法(multi-scalespatial-temporalnetworkforairquality prediction,MSSTN-AQP),结合空气质量系统中存在的长短期时间依赖关系和动态空间依赖性,提高长期空气质量预测的准确性。首先,通过构建多尺度时空特征提取模块,从多源异构数据中提取时空特征。其次,构建动态空间特征提取模块。通过将图卷积网络与注意力机制进行有效结合,捕捉空气质量网络中的全局空间特征,用于对多种空间依赖关系的联合建模。最后,构建时间特征提取模块,对Transformer模型进行改进与优化。自适应时间Transformer模块主要用于模拟跨多个时间步长的双向时间依赖关系。此外,将上述时空特征提取模块进行有效集成化,构建端到端的空气质量预测模型。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在两个真实数据集中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MSSTN-AQP在预测精度上更具优势,尤其是在长期的空气质量预测任务中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在面对多变的环境因素和不平稳序列时导致光伏功率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完全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 CEEMD)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 LSTM)相结合的光伏短期功率预测模型。首先充分考虑影响光伏出力的太阳辐照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和空气温度4种环境因素,通过CEEMD将气象因素特征曲线分解为多模态特征数据,准确捕捉其不同的时间尺度和频率特征,进而充分保留环境数据的不平稳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LSTM网络对多模态特征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建模,旨在保留时间序列的季节性和不平稳特征,为后续建模提供更准确的输入特征。最后,通过对分解后的信号开展训练,根据输入数据的变化自适应调整预测模型参数,迭代生成特定场景下的预测模型,从而灵活应对实时环境变化,得到相应功率预测结果。本文在海南一孤立海岛分布式光伏电站37kW子阵的8个月气象和功率数据集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保留环境数据细节和局部特性上具有显著优势,在不同气象条件均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有效提高了光伏短期功率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已有的输电线路覆冰预测模型鲜有考虑覆冰过程中的空间特征信息,从而导致预测精度欠佳的问题,本文从时空序列预测的角度建立输电线路覆冰方面的预测体系,采用图卷积网络(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 GCN)构建输电线路覆冰预测模型,基于图神经网络设计对输电线路覆冰拉力的图数据进行深度特征学习与图特征向量表示,以更好地提取电网塔杆覆冰拉力值的时空分布特征,从而准确预测未来的拉力值。基于南方电网的真实实验数据,设计一套可靠的数据预处理流程,将电网覆冰拉力数据转化为可以深度学习的时空序列大数据进行训练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较已有的主流覆冰预测模型具有更加优异和稳定的预测结果,能够为输电线路及时除冰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克服光伏发电固有的间断性和波动性对电网稳定性的负面影响,提出一种二维灰度关联分析-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two-dimensional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and 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 2DGRA-BiLSTM)模型,用于实现日前光伏功率曲线预测,以更好指导电网调度.不同于以往的点预测,本研究将日功率曲线作为整体进行预测.首先用2DGRA实现最佳历史相似日数据的获取;其次,根据日功率曲线的波动性将总数据分为3类;最后,根据3种分类,分别训练3种BiLSTM模型对日功率曲线进行预测.所提出的预测模型通过沙漠知识澳大利亚太阳能中心历史气象和功率数据进行训练,并通过数值天气预报和功率数据进行测试.对比其他几种神经网络模型,实验表明所提出模型具有更好的综合预测性能,在晴空、轻度非晴空和重度非晴空条件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4、0.940和0.782.  相似文献   

7.
精细时空分辨率下的闪电临近预警对闪电灾害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一个主从时空预测网络模型(MSTNet)实现闪电的临近预警.模型的输入包括两种时空数据:历史闪电观测与雷达回波.MSTNet利用主、从时空预测网络分别对两种数据特有的时空规律进行挖掘,主、从预测网络提取得到的特征通过一个融合模块实现信息互补,基于融合特征完...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地挖掘并利用动态图的低频和高频信息并捕捉其时空演变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小波的兼顾低通、高通滤波的多尺度图卷积,并将该卷积运算融入长短期记忆网络中,构建了一类基于图框架变换的动态图神经网络模型.在离散动态图的3个基准数据集中采用2种不同的训练方式进行实验,对比了11种动态图表示学习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通常能取得最优效果且稳定性更好,同时也验证了模型能够更好地捕获动态图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9.
针对在短期电力负荷预测中,当某区域电力负荷数据较少时,负荷预测精度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1DCNN-LSTM(1D Convolutional Neural-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s)和参数迁移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并采用1DCNN-LSTM结合迁移学习针对性提高预测精度。使用美国某地区的实际负荷数据进行仿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升区域电力负荷数据缺失时负荷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传统扰动观察法误判、振荡和追踪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功率预测变步长扰动观察法的控制策略.当采样频率固定,光强不变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曲线可近似为线性变化.利用步长较大的传统扰动观察法的快速性追踪到最大功率点附近,然后进行线性化功率预测,进而精确地追踪到最大功率点.并在仿真平台中搭建仿真模型,结果表明新的控制策略提高了系统的跟踪速度和精度,优化了系统的输出性能.  相似文献   

11.
由于短期光伏预测中气象因素的时间尺度不同,直接分析其对光伏功率的相关性,易忽略时间尺度的影响,进而导致预测模型误差。为提高光伏功率预测精度,构建了预测模型。首先,利用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mentary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CEEMD)将光伏序列进行分解,得到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光伏分量;然后,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各光伏分量与空气温度、太阳辐射度、风速、风向和空气湿度的关系,对于强相关分量建立关于气象因素的随机森林回归(random forest regression, RFR)预测模型,弱相关分量直接通过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 BiLSTM)进行预测;并将预测求和输出。通过安徽省蚌埠市光伏电站7月实测数据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预测模型CEEMD-BiLSTM-RFR相比传统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传统预测算法的不足,利用深度信念网络(DBN)耦合支持向量机(SVM)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提出一种新的光伏功率组合预测方法.分别构建以高斯径向基函数为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4层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为单项预测模型,通过深度信念网络组合,优化预测结果并输出.根据实际出力和预测结果的误差,利用DBN动态调整以获得最优值,进一步验证SVM-LSTM-DBN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并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光伏电站的实测数据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基于SVM-LSTM-DBN组合的光伏出力预测模型与单一模型相比,预测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针对风电功率预测(WPF)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DWT)、时间卷积网络(TCN)和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的混合深度学习模型(DWT-TCN-LSTM),对超短期风电功率进行预测.将DWT-TCN-LSTM模型分别与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ARIMA)模型,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和卷积长短期记忆(TCN-LSTM)混合模型进行对比实验,通过对称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SMAPE),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3种评价指标值对各个模型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DWT-TCN-LSTM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  相似文献   

14.
在详细分析和归纳地震数据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可以对地震震级进行量化预测的方法,以江苏省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线性回归和常规BP神经网络方法进行了震级预测,并在总结了这两种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线性回归+神经网络"的融合模型。回溯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效果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5.
针对城市路网短时交通流预测问题,在考虑路网交通状态时空相关性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图Transformer(graph transformer,Graformer)的预测方法。该方法将多条路段的交通状态预测问题转化为图节点状态预测问题,针对区分相同结构的空间路网结构图,本文将带有边的图同构网络(graph isomorphism network with edges,GINE)和Transformer网络相结合,对交通状态在路网层面的时空相关性进行建模,从而实现城市路网短时交通流预测。具体来说,Graformer模型首先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对交通数据的时序信息进行预处理,接着采用基于GINE与Transformer的全局注意力机制提取交通数据的空间特征,最后实现路网各路段交通流的同步预测。通过使用PeMS数据集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Graformer模型在各项性能指标上均优于对比模型,证明了其作为一种可靠且高效的路网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避免容器云资源因资源供求不均衡而导致的资源利用率差等问题,需要对未来时刻的资源需求情况进行预测来进行更精准的调度和分配资源,因此,结合神经网络的高效学习能力与自适应调整的学习率,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云资源预测模型。首先,融合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和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网络的特点去挖掘历史数据的特征,预测未来的资源需求;然后,根据模型预测情况自适应调整学习率,提高模型预测的精度。使用Microsoft Azure公开数据集进行测试,相较于单一模型CNN、LSTM和未加入自适应学习率的神经网络模型,均方根误差分别下降了17.74%、18.27%和6%,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一种考虑时空分布特性的区域风电功率预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有效解决风电场数据丢失时直接相加法无法进行区域风电功率预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时空分布特性的区域风电功率预测方法.为降低模型的复杂性,根据风电场及风能信息对子区域进行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相关系数法,选择风电场出力与子区域出力间相关系数绝对值大的风场为基准风电场.以所选基准风电场预测功率为输入,利用神经网络方法,直接预测各子区域功率,整个区域预测结果为各子区域预测值之和.算例结果表明:利用相关系数法选择基准风电场无需大量历史数据支撑,原理简单易于实现;模型与风电场所采用的预测系统无关,易于工程推广应用;模型无需考虑非基准风电场功率预测情况,成本更低、效益更高;采用该模型后子区域预测误差比直接相加的方法降低了5%,整个区域预测误差仅为20.8%.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融合元路径信息的图神经网络模型, 用于预测药物-靶标相互作用(GMDTI)。首先根据8个数据集中的药物、靶标、疾病和副作用数据以及它们之间的8种作用关系, 构建药物-靶标异质信息网络(HIN); 然后定义两条元路径来捕获药物-靶标HIN 中的不同子结构信息和不同节点间隐藏的语义信息, 并应用图神经网络的方法聚合节点的一阶邻居信息和元路径中节点间的语义信息; 最后利用端到端的学习方法完成DTIs预测。该方法同时考虑药物-靶标HIN的结构特性和元路径语义信息, 有助于学习到更多潜在的药物-靶标作用关系。实验结果表明, GMDTI的预测准确率高于所有基线模型, AUC达到98.6%, AUPR达到94.5%。同时通过调整数据的稀疏度和降噪实验, 证明GMDTI具备优于所有基线模型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阶段航空发动机单一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模型数据挖掘深度不足导致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双通道模型的预测方法。首先,构建双通道网络结构:通道一使用时间卷积网络,通过残差结构和空洞卷积使得网络具有更大的感受野和计算速度;通道二使用卷积长短时间记忆网络,提取多维时空特征,捕捉数据长期依赖关系。其次,利用多头注意力机制为双通道网络特征重新赋予权重。最后,将双通道网络进行特征融合输出,实现对航空发动机剩余寿命预测。使用涡扇发动机退化数据集进行实验验证,并与其它文献中提到的卷积双向长短时间记忆网络模型、多特征注意力模型、多头注意力模型、卷积门控单元循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3种评价指标上均取得更好的表现,为航空发动机剩余寿命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