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兼顾债转股和债务减记特征,设计了一款双触发器或有可转债(DEWDCC)。当金融系统风险累积到较高水平时,DEWDCC赋予投资者将其转化为普通股权或减记债的权力,以避免因强制债转股对投资者带来过多的损失。其所采用的巴黎式外生阈值有望适度避免人为操纵债转股,且有利于向银行和投资者提供风险预警,而债务减记有助于及时有效地救助陷入困境中的银行。通过蒙特卡罗模拟分析,得到:DEWDCC的债转股属性和债务减记特征对资产转移的影响相互抵消,而不恰当的或有债券的发行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性;DEWDCC的债转股特征可以有效地增加银行的逆周期缓冲资本,进而增强其应对外部冲击的弹性;而债务减记特征可望有效吸收银行损失并维持银行的正常运营。总之,转股选择权使得DEWDCC比普通CoCos更具吸引力。  相似文献   

2.
为激励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财务困境纾解过程,在CoCos所具有的损失吸收机制的基础上,通过纳入收益共享机制,使投资者得以分享债券发行公司的上行潜力:当债券发行公司达到预定的较好财务水平时,投资者可以通过收益共享机制获得更多的回报。据此设计了具有双重特征的或有可转债(DCCs),并通过路径分解构建了定价模型,得到其解析解。其中,通过对债券存续期内标的股票价格可能发生的路径进行分解,剖析了DCCs定价的影响条款。数值分析结果表明:DCCs表现为折价发行;收益共享条款价值和损失吸收触发条款价值均与时间呈现递减关系;DCCs的价值随着股票价格年波动率的增大而减小,且分别随着损失吸收条款转股阈值和收益共享条款转股阈值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资产证券化融资过程中由于对发行机构缺少激励机制,致使进入资产池的资产具有很高的违约率,这一现象引发了最近的全球金融危机。为此,考虑投资者的收益依赖于资产池的质量合约设计模型。假设投资者时间偏好一致,而发行机构时间偏好不一致。基于资产证券化最优合约设计和时间偏好不一致理论,构建了动态的委托代理模型,解析地给出了合约的执行时刻、激励费用与平均激励成本表达式,并分析了时间偏好不一致特质对其影响。进一步分析了最优激励费用执行时刻、激励费用和平均激励成本与资产池的资产规模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时间偏好不一致特性不影响合约的最优执行时刻,但增加了激励费用与平均激励成本;与文献[2]中的结论类似,时间偏好不一致特质也解释了资产池的“风险分散效应”和“信息成本效应”之间的效应权衡规律。  相似文献   

4.
资产证券化融资过程中由于对发行机构缺少激励机制,致使进入资产池的资产具有很高的违约率,这一现象引发了最近的全球金融危机。为此,考虑投资者的收益依赖于资产池的质量合约设计模型。假设投资者时间偏好一致,而发行机构时间偏好不一致。基于资产证券化最优合约设计和时间偏好不一致理论,构建了动态的委托代理模型,解析地给出了合约的执行时刻、激励费用与平均激励成本表达式,并分析了时间偏好不一致特质对其影响。进一步分析了最优激励费用执行时刻、激励费用和平均激励成本与资产池的资产规模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时间偏好不一致特性不影响合约的最优执行时刻,但增加了激励费用与平均激励成本;本文的结论与从信息角度研究的结论类似,时间偏好不一致特质也解释了资产池的"风险分散效应"和"信息成本效应"之间的效应权衡规律。  相似文献   

5.
从风险反馈视角,研究跨银行与企业部门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度与传染效应.基于债务排序方法构建了银企系统性风险测度模型,并基于2018年中国银企间借贷数据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银行节点在银行层的债务等级小于在企业层的债务等级,而企业节点在企业层的债务等级小于在银行层的债务等级;银企信贷系统中存在少数系统重要性银行和企业,其系统性风险贡献度高;随着银行或企业的信贷规模增大,所对应的总债务等级越高,而且总债务等级与信贷规模呈现非线性特征;随着信贷宽松程度变大,银行与企业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度呈现下降特征;在不同信贷宽松政策下,由企业所引发的总信贷损失始终大于银行,而且造成的银企信贷系统崩溃的阈值始终小于银行;信贷政策宽松程度对维持银企信贷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积极影响,特别对银行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银行间借贷关联网络是银行经营困境或破产倒闭风险传染的重要渠道。基于我国银行间市场的总体借贷数据,首次综合运用最大熵法和最小密度法间接推断银行间借贷关联网络。对比分析两种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差异,以及两种网络下银行随机倒闭风险的网络间传染路径和程度。综合两种网络下的风险传染结果,分析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和抗风险能力,并挖掘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最小密度法下的银行间借贷关联网络具有实际网络的连接稀疏性、异向连接匹配和无标度度分布等特征;与最大熵法所推断的网络相比,基于最小密度法网络的银行倒闭风险传染范围更广及传染强度更强;银行资产规模越大、坏账准备占不良贷款比例越高,风险传染效应和系统重要性越强、抗风险能力越弱;银行同业拆借率越高,风险传染效应和系统重要性也越强。研究结果有利于对银行实施宏观审慎监管,防范或抑制金融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7.
针对由流动性不足至清算价值为零所对应的财务困境情境,运用流动性指标与资产存量指标来设定财务困境阈值及破产阈值,综合采用永续债置换及权益再融资的施救策略,构建了该策略下的企业定价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该综合施救策略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综合采用永续债置换及权益再融资的施救策略有助于企业财务困境的有效纾解,主要依据为:通过债券到期期限的延长,可降低企业的当期还本付息压力,而永续债置换后企业短期流动性压力又得以进一步缓解;在企业资产价值处于一定范围的情境下,综合施救策略能够在确保企业债务价值不减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权益价值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针对上市公司特别处理(简称ST)政策,基于公司连续2年净利润为负的特征,利用生存分析方法,建立Aalen可加模型来预测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采用中国各制造业公司自上市日起到2015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讨论上市公司违约概率与财务预警指标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总资产规模、营业利润率、运营资金/资产总金额、留存的收益/资产总金额四个指标均影响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强度,即这四个指标具有稳健性;除了总资产规模对其影响是常数外,其他3个指标对其影响均具有时变性;且总资产规模越大,该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越小。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不足,以及近年来只发行或有可转债一种损失吸收型债券的银行出现的额外风险问题,在借鉴《巴塞尔协议III》和《TLAC原则及清单》建议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含分层损失吸收型债务的新型银行资本结构.首先,对资本结构的基本设定和损失吸收机制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银行资产、各项债务以及原股东股权的定价模型.数值模拟分析表明,一般情况下含有分层损失吸收型债务的银行资本结构,要比含有单一损失吸收型债务的资本结构具有更强的损失吸收能力,并且存在最优的损失吸收型债务结构.对价差进行灵敏度分析表明,只有在波动率极端大水平上发行单一的损失吸收型债务才会有利于银行发行成本的节省,而在通常的波动率率水平下,银行为了节约成本都可以选择发行更短期限的TLAC债券.  相似文献   

10.
可转换债券发行动因及股价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拟发行及正式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可转换债券的条款设计的分析,探讨上市公司选择可转债进行融资的动因,发现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主要是为了降低融资成本和间接地股权融资。对股价效应的实证研究发现,董事会、股东大会拟发行公告日当天的平均超额收益显著为负,而获准发行及正式发行公告日后一天存在显著为正的超额收益。对股价效应影响因素的截面回归结果发现调整后的每股收益与股价效应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使得各国研究者开始深入研究房地产部门与金融体系的这种连带关系所传达的信息,并思考应对之道. 本文首先从资产价格波动角度分析了房地产市场对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的机制和传导过程. 在此基础上,本文首次引入AR-GARCH-CoVaR模型,估算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对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效应. 研究表明:银行将房地产作为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投资行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额占总贷款额的20%左右,但这20%的贷款可能产生的风险却几乎相当于金融系统自身的系统性风险. 此外房地产部门对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效应存在顺周期性,这表现为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房地产的风险溢出效应较大,而在2010年经济逐步恢复稳定时房地产的风险溢出效应较小.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或有可转债在长期没有进行债转股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的由于发行方无力支付高额息票而被迫对债券进行赎回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包含重置条款的或有可转债。首先,通过对债券存续期内标的股票价格可能发生的路径进行分解,分析了此类条款下债券价值的路径依赖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回售边界以及债券价值。通过数值分析得出,本文设计的或有可转债的价值低于相同参数下的不含任何附加条款的或有可转债的价值,并且条款的可用性与目前市场上普遍存在的可赎回或有可转债相比存在一定的优势。敏感度分析结果显示,债券价值与股价年波动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与修正条款执行日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因而宜根据对未来市场风险的预测来选取适当的条款执行日。  相似文献   

13.
投资风险对中国企业项目生命周期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礼  齐寅峰  张昊 《系统工程》2006,24(9):54-57
以670家中国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投资风险对企业项目生命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在中国企业的项目生命周期中,企业特别关注“利率风险”却不太重视“产品生命周期风险”,而“财务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政策风险”“技术创新风险”“汇率风险”的重要程度极为接近,介于“利率风险”与“产品生命周期风险”之间;第二.投资风险对中国企业项目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影响具有较大差异,具体而言,项目论证阶段受投资风险的影响最大,项目发现阶段和项目执行阶段受投资风险的影响比较大,而项目评价阶段受投资风险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银行间拆借市场网络是银行间风险传染的重要渠道,银行主体不同的借贷行为会导致不同的风险传染效果。本文分别针对银行主体在完全理性与有限理性下的借贷行为构建风险传染模型,对比分析网络结构,仿真模拟传染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有限理性下银行间拆借市场网络密度更大,节点间距离更紧密,发生银行间风险传染概率更高;相比于完全理性,有限理性下的拆借交易显著提升了银行间风险传染的广度、深度和速度;系统重要性银行因其资产规模大、同业资产占比低、资本充足率高等特点而具有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和传染能力。在传染的动态比较方面,近几年银行间拆借市场风险传染呈现“U型”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现有的财务困境预测研究大多忽略了公司在年度财务报告中以文本形式披露的风险信息,而相比于公司披露的其他类型的文本,这些风险信息能够更加直接和前瞻地反映公司经营中的潜在重要风险。创新性地引入财务报告中的文本风险信息进行财务困境预测,并构建了能够反映所披露的风险对公司产生影响的可能性的文本特征指标——风险可能性,而后采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预测模型。基于2006~2020年美国35706个上市公司年度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在常用的财务及市场各类定量指标的基础上,融合财务报告中的文本风险信息能够显著提升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效果;相比于其他常用文本特征指标,本研究提出的风险可能性指标在财务困境预测中表现的重要度最高;定量指标的财务困境预测能力随着预测时间窗口的提前而明显下降,而文本风险信息的预测能力不仅没有下降,还呈现出了更为显著的提升效果。本研究可以帮助市场投资者、监管机构理解如何解读公司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文本风险信息,并为实现财务困境预测中融合文本信息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控制权转移激励是委托代理激励契约的重要元素,但目前对动态学习机制下委托代理激励契约机制设计还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考虑到风险项目收益风险与职业经理人道德风险之间交互作用,融合控制权转移激励和职业经理人风险规避行为,建立了包含资本和风险规避型职业经理人劳动投入的委托代理激励契约的两阶段优化与学习模型,探究风险投资者的学习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挖掘控制权转移激励、风险规避型职业经理人道德风险行为及项目收益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了风险投资者学习效应下控制权转移激励与项目收益风险正相关关系和规模报酬效应.此外,通过计算实验也发现了在职消费及风险项目战略收益对风险规避型职业经理人劳动效用具有显著的增强效应,而风险项目战略收益仅对风险投资者投资收益具有显著的增强效应.将控制权转移激励、风险规避型职业经理人道德风险及项目收益风险融合到风险投资委托代理契约设计中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同时对风险投资者和职业经理人来说都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价格向下跳跃是引致CPPI策略收益保证缺口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对CPPI策略收益保证价值贴近实际的测算必须考虑价格跳跃因素的影响. 本文对风险资产价格服从对数正态跳跃扩散过程情形下CPPI策略多期收益保证的价值进行测算. 文章给出了固定混合策略下多期收益保证价值封闭形式的测算公式. 数值分析的结果表明:1)当风险资产价格服从几何布朗运动时,CPPI策略多期收益保证的价值为0,且模型参数的变动对该结论无影响;2)当风险资产价格服从对数正态跳跃扩散过程时,CPPI策略多期收益保证的价值与CPPI策略的乘数、 收益保证水平以及风险资产价格的波动率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债务悬空会使公司陷入财务困境,进而阻滞其开展正常的投融资活动。为此,提出一种以股权和现金进行混合偿付的谈判式债务悬空应对方法,使用常数相对风险厌恶(CRRA)效用函数刻画债权人效用,并利用HJB(Hamilton-Jacobi-Bellman)方程,给出了谈判过程中债权人的最优资产配置。引入资产变现成本,对现有债务再谈判理论中的讨价还价博弈过程进行改进,解决了谈判中的权益分配问题,进一步使用结构化信用衍生产品定价方法,得到了公司资产、债务、股权价值与内生性债务再谈判边界的显式解。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关于波动率的“微笑型”信用价差曲线和关于债务期限的“驼峰型”信用价差曲线。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本文提出的混合偿付式应对方法有望显著降低企业的发债成本,并可有效控制其信用风险和财务杠杆;特别地,企业经营风险越高,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银行间债务与外部资产关联两种传染渠道,研究了风险传染的叠加效应.首先,本文构建了包含两种传染机制的研究框架.该研究框架的优势在于,允许两种传染机制同时存在,相互影响,为多种传染机制风险叠加的相关问题提供了一类研究方法.其次,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实验设计思路.在相同的基础设置上,独立进行银行间债务违约,减价出售以及同时存在这两种传染机制的三种模拟.这种实验设计完全剔除了两种传染机制的交叉影响,因此可以准确研究两种传染机制的叠加效应.最后,本文进行了三组实验,分析了两种传染机制的叠加效应,研究了资产价格敏感系数,银行间贷款比例对叠加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两种传染机制同时存在产生的叠加效应的破坏力远远大于两种传染机制的独立传染破坏力.风险传染的叠加效应是形成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主要推手.2)资产价格敏感系数对减价出售以及叠加效应的影响具有突变性.在减价出售过程中,随着抛售资产数量增加,价格加速下降,减价出售的风险传染力度不断增大,会导致叠加效应加速放大.在风险传染初期,若能保证充足的流动性,避免减价出售,则能够大大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3)银行间贷款比例变动对债务违约以及叠加效应的影响力有限.与减价出售传染不同,银行间债务违约传染随着传染轮次的增加,初始冲击的损失会不断被违约银行的权益所吸收,传染损失会逐渐衰退.  相似文献   

20.
外资银行网点少吸收的存款不足,这导致其贷款受到资金约束. 基于此,论文建立资金约束下的信贷竞争模型和网点序贯投资的实物期权模型,研究银行网点数对竞争的影响以及考察外资银行网点投资的特征. 结果表明:1)银行网点投资加剧竞争,这导致银行网点投资的边际利润下降,削弱了银行利润上升趋势;2)竞争对手网点较多时银行网点投资的边际利润较少,但大的市场规模和高质量的信贷市场质量会缓解上述影响;3)外资银行期权价值等于未来网点投资期权价值的总和,投资新网点时,部分期权价值转化为利润流价值;4)网点投资边际利润小时转化为利润流的期权价值小,由于网点投资边际利润逐渐下降,银行投资难度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