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企业行为理论、管理层激励理论以及技术创新理论为依据,以研发投入为切入点,从企业行为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管理层股权激励对研发投入的影响以及两者共同作用对研发投入的影响三个层次讨论了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并提出11项研究假设。实证结果表明,企业行为中组织冗余、绩效落差对研发投入有正向影响,而破产风险负向影响研发投入;管理层股权激励中,过低的管理层持股水平会负向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股票期权激励会正向影响研发投入;从交互效应来看,破产风险与管理层激励之间的交互项对研发投入有正向影响,受目前薪酬水平与企业业绩倒挂的影响,绩效落差与股权激励的交互项对研发投入的影响不显著。两种理论之间共同作用的存在,表明一个更复杂的研发投资组织模式,企业行为、决策流程与公司治理的相互交叉融合。  相似文献   

2.
研究型大学教师全面薪酬激励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深入揭示研究型大学教师全面薪酬对激励效应的影响程度,本文在分析薪酬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薪酬体系成分要素、调节要素与激励效应的关系模型。运用结构方程对调查问卷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型大学教师全面薪酬成分要素由直接经济性薪酬、间接经济性薪酬、直接非经济性薪酬、间接非经济性薪酬四部分组成,且均对激励效应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区域、性别、职称、工龄、年龄五个调节要素对激励效应均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创业板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高管激励在风险资本促进企业创新中的作用。结果发现,高管薪酬激励在风险资本促进企业创新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股权激励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即风险资本通过高管激励促进企业创新。进一步检验发现,在参与被投资企业公司治理的风险资本样本中,这种中介作用更显著。与限制性股票激励相比,风险资本更能通过影响高管股票期权激励来促进企业创新。与非国有企业相比,风险资本对于国有企业创新影响较小,原因在于国有企业对高管的创新激励小。对高管的创新激励,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2010–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应用非平衡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结果发现: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社会责任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高管团队断裂带负向影响内部、外部和正向社会责任,但对负向社会责任无显著影响.高管团队任务断裂带显著降低了企业社会责任,而生理断裂带没有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公司内部治理环境对高管团队断裂带与企业社会责任间的关系有显著调节作用.CEO权力加剧了高管团队断裂带的负向作用,社会责任委员会和高管多元包容性削弱了高管团队断裂带的负向作用.高管团队断裂带通过增加代理成本和降低内部控制质量抑制了企业社会责任.本文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揭示了高管团队建设和监管治理的重要性,为政府制定和完善公司治理政策以及企业改善社会责任、增强可持续竞争力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研发国际化在企业提升技术实力、创新绩效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企业行为理论,探究了创新期望顺差、冗余资源两种“富有”状况对企业研发国际化决策的影响,以及企业政治关联和国际经验在其间的调节作用。利用2008~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究发现:创新期望顺差和冗余资源对企业研发国际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政治关联通过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走出去”优势,最终强化创新期望顺差和冗余资源对企业研发国际化的正向影响;企业国际经验则会通过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走进去”优势,最终强化创新期望顺差和冗余资源对企业研发国际化的正向影响。本研究不仅增强了企业行为理论对企业战略性决策的解释力,对企业更好地推进研发国际化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企业合作关系、敏捷供应链和企业绩效间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42家企业为研究样本,确定了企业合作关系所包含的因子,并通过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企业合作关系、敏捷供应链效应和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验证了企业合作关系对敏捷供应链效应、企业绩效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敏捷供应链效应不仅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还在企业合作关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代理理论认为,在信息不对称和管理防御假说下,管理层会做出偏离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决策,尤其是在动荡和不确定环境下,更是如此。为探究金融冲击,这个不确定因素,是否会强化管理层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本文以沪深A股2002-2017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GARCH方法对金融冲击与企业成本粘性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股市冲击、货币冲击和外汇冲击三类金融冲击能够显著弱化管理层对企业成本粘性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发现,股市冲击、货币冲击和外汇冲击弱化企业成本粘性的现象存在时间惯性,能够持久地弱化企业成本粘性现象。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解释了金融冲击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而且还给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公司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网络导向作为新创企业的重要战略行动,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是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热点。以战略能力为中介变量,构建了网络导向影响企业绩效的理论模型,并结合东北地区新创企业的数据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导向对技术能力、营销能力和网络能力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对信息技术能力的正向影响却不显著;4种战略能力对企业绩效都有显著正向影响,即技术能力、营销能力和网络能力在网络导向影响企业绩效过程中均发挥显著正向中介效应。新创企业网络导向与企业绩效间转换机制的揭示,有助于填补目前网络导向研究的不足,为实施网络导向的新创企业提升绩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高管薪酬内部公平性角度出发,用高管薪酬变异系数作为内部不公平程度的代理变量,研究了高管薪酬内部公平程度对企业未来业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总体而言,企业高管内部薪酬的不公平会对企业未来业绩造成负面影响,这一研究结论支持行为理论。但这种负相关关系,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会被削弱;在非国有企业则变成了正的关系,这意味着在非国有企业中锦标赛理论所推断的激励作用大于行为理论所推断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薪酬激励合约为中介,通过植入代理人公平偏好的异质性,构建代理人长短期业绩目标的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基于该模型探究了代理人最优:在公平偏好下,代理人风险厌恶程度越强,委托人给予代理人最优长短期激励薪酬越少,固定薪酬与总体薪酬越多;代理人能力、公平偏好对最优长短期薪酬激励契约的影响与代理人风险偏好类型相关;代理人公平偏好程度及最优长短期薪酬激励强度对固定薪酬及总体薪酬的影响取决于各任务间的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营销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销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学者对营销创新的研究较少。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将营销创新划分为观念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程序创新三个维度,构建了营销创新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理论模型,以125家中小企业为实证样本,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营销创新及其各维度对企业绩效都有显著正向影响。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营销观念创新对成长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财务绩效影响不显著;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产品创新对财务绩效和成长绩效都有显著正向影响;营销程序创新对财务绩效和成长绩效都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我国2010–2019年高科技企业数据,按照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的相对比例关系衡量企业创新策略,实证检验了业绩型股权激励行权业绩条件对企业创新策略的影响.结果显示,行权业绩条件越严格,企业越倾向于选择技术引进策略.对股权激励契约条款交互作用的研究发现,股权激励的强度越大、行权有效期越短以及授予限制性股票的上市公司更能发挥行权业绩条件对技术引进策略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指出,业绩型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策略的影响在信息不对称水平高、代理问题严重、两权分离度高的企业中更显著.本文研究拓展了最优契约理论,分析了高管选择不同创新策略的内在逻辑,丰富了业绩型股权激励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也为高科技企业优化股权激励方案、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活力提供了政策建议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3.
李婉红  毕克新  曹霞 《系统工程》2013,(10):112-122
在回顾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命令-控制型规制工具、市场化型规制工具和相互沟通型规制工具对绿色产品创新、绿色工艺创新和末端治理技术创新影响的九个假设,并构建了理论框架,最后选择我国216家造纸及纸制品企业为研究对象,对所提假设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AMOS17.0软件进行参数估计和模型修正。修正模型的结果表明:(1)命令-控制型规制工具对企业末端治理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市场化型规制工具对企业绿色工艺创新和末端治理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相互沟通型规制工具对企业绿色产品创新和末端治理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关注的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策略的选择极大影响着企业的利润与社会福利,企业如何选择经营策略以及政府如何采取规制措施促进企业CSR合规经营显得愈发重要.基于此,本文构建双寡头垄断市场下的博弈模型,研究古诺竞争环境下的企业社会责任策略及政府规制措施.从企业视角刻画企业在不同环境下的最优运营策略,分析企业采取CSR合规经营的动机,探究暴露风险(暴露概率与需求敏感度)和CSR合规成本溢价对企业运营策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政府管理者视角提出五种可行的规制措施以促进企业的CSR合规经营,并分析每种措施的施行效果与对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出台强制性CSR要求可能帮助企业跳出囚徒困境获得更高利润,但同时会损害消费者剩余与社会福利;量化企业CSR努力水平可以有效避免企业的CSR违规经营,提高消费者剩余与社会福利,形成市场-政府-消费者三赢的局面;避免市场过度竞争,对提升市场整体CSR合规程度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会带来其他不利影响;设立补贴在最大化社会福利的基础上,能有效激励企业选择CSR合规经...  相似文献   

15.
创新战略是高绩效工作系统影响企业绩效变动的外生变量,但在大国转型经济背景下,高绩效工作系统是否在创新战略与企业绩效间发挥中介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基于198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创新战略与高绩效工作系统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创新战略对企业绩效的正向直接效应显著;高绩效工作系统在创新战略与企业绩效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激励实践的正向中介效应与公平实践的负向中介效应显著,招聘与培训实践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研究结果说明,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定位于创新战略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注重激励实践的员工管理作用对创新战略的有效实施起到较强的支撑作用;创新战略与高绩效工作系统对企业的发展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6.
立足于宏观层面,研究了企业并购以及政府干预下企业并购的社会效应。研究发现:企业并购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地区经济增长、职工工资水平以及财政收入都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国企并购对区域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积极效应更为显著;政府干预企业并购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对地区经济增长、职工工资收入和政府财政收入等方面的作用不明显,本文推论国企并购的有效领域可能是其他社会民生方面,如生态建设、科技创新等领域。  相似文献   

17.
创新战略是高绩效工作系统影响企业绩效变动的外生变量,但在大国转型经济背景下,高绩效工作系统是否在创新战略与企业绩效间发挥中介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基于198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创新战略与高绩效工作系统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创新战略对企业绩效的正向直接效应显著;高绩效工作系统在创新战略与企业绩效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激励实践的正向中介效应与公平实践的负向中介效应显著,招聘与培训实践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研究结果说明,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定位于创新战略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注重激励实践的员工管理作用对创新战略的有效实施起到较强的支撑作用;创新战略与高绩效工作系统对企业的发展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8.
企业作为区域创新系统中的重要创新主体,对促进区域创新产出具有重要影响。利用2012~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引入产学研协同发展和对外开放度两个重要变量,实证研究了企业研发投入如何促进区域创新产出的问题,结果表明:企业研发投入对区域创新产出存在正向显著影响;企业研发投入会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水平的提升,且产学研协同发展在企业研发投入与区域创新产出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对外开放度在企业研发投入与产学研协同发展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推动区域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将企业吸收能力划分为吸收投入、知识基础及吸收过程3个维度,将文化差异、企业类型和测量方法作为两者的潜在调节变量,探究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基础上,基于104篇实证文献、162个效应值、45 441个独立样本的Meta分析,得出了更具普适性的研究结论。研究发现:首先,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之间具有显著的中等相关关系,同时,吸收能力的3个维度对企业创新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吸收过程维度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强于吸收投入和知识基础维度;其次,相较于国外企业,中国情境下(文化差异)的国内企业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更大,行业类型作为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影响的重要调节变量,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的吸收投入和吸收过程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更大,而非高新技术企业的吸收知识基础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更大;最后,相较于非量表数据而言,量表数据对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的影响更大。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为企业充分利用各类外部知识高效开展创新活动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2012~2017年1 694家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分析公共创新政策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分组回归的方法探讨了国有控股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公共创新政策对我国上市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激励效应,但并未形成协同激励效应;公共创新政策对成长期企业创新绩效具有协同激励效应,对成熟期企业创新绩效的协同激励效应不显著,但对衰退期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排斥效应。研究还发现,国有控股对公共创新政策组合与成长期、成熟期企业创新绩效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