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08,(4):50-50
本项目获国家863计划、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科技专项资金和北京市科技项目基金的资助。通过对古今文史及医学文献、SARS的证候要素、证候特征及证候演变规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各种治疗方案疗效评价、透邪解毒法的作用机理、SARS后骨坏死和瘟疫研究的方法学等进行深入系统研究,以期构建瘟疫研究模式及其方法体系,为发挥中医药治疗突发性、传染性疾病的优势和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4):9-9,11
1研究意义 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途径,本项目研究制备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淋巴细胞治疗肿瘤,包括确立如何在体外获得特异性抗肿瘤和病毒感染的淋巴细胞克隆,建立多种淋巴细胞的长期培养和大量扩增,以及高效基因转染淋巴细胞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3.
本课题2003年申请,2004年12月在河北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经科技部批准立项(课题号:2004DFB02400)。本课题主要是研究磁源性影像对癫痫病人的术前评价,探讨磁源性影像对癫痫病人癫痫灶的定位价值。难治性癫痫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疗效的关键是术前对癫痫灶的精确定位及最大范围地保留脑功能区。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08,(15):59-60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艾滋病的临床治疗研究——中西医结合艾滋病的临床治疗研究”课题(2004BA719A14—5)研究目的:(1)通过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采用中西药物联合应用,对HIV/AIDS患者进行治疗,评价云艾1号增效减毒作用;(2)评价云艾1号与HAART合用的安全性;(3)探索在边境、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抗病毒治疗的有效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项目属于医疗卫生专业领域。恶性脑胶质瘤的治疗是世界上至今仍未解决的难题。项目组针对恶性脑胶质瘤当前治疗的基础研究薄弱、临床治疗理念陈旧、传统治疗方法单一的现状,进行了恶性脑胶质瘤靶向治疗新技术研究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07,(23):50-50
当前,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发达国家及我国大中城市高居榜首。据2005年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年会资料显示,如不积极预防,2005年后我国每年发病将超过100万例,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在已确诊的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占80%左右,其中有远处转移的晚期肺癌(Ⅳ期)占60%以上。医学界普遍认为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唯一措施是多学科综合治疗,其中中医药治疗占有重要地位。中西医结合是我国肿瘤治疗的特色和优势,但目前由于缺乏系统研究的资料,其有效性、安全性及作用特点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特点至今得不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重视。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08,(10):53-53
中国中医科学院王健研究员主持的“中研Ⅱ号对HAART疗法的影响及疗效评价研究”(2004BA719A09-01)课题通过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研究,采用中西药物联合应用,对HIV/AIDS患者进行治疗,评价中研Ⅱ号增效减毒的作用;为形成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方案奠定基础;评价中研Ⅱ号与HAART合用的安全性;进行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量表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4,(13):74-74
本项目属于生物与医药技术领域。课题组围绕着颅内动脉瘤这一致死、致残率极高的常见脑血管病,针对传统的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适应证窄,长期疗效差和费用极其昂贵等关键问题,历经13年的潜心研究,在16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支持下开展了基础和临床研究,提出并证实了血管重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理念,建立了血管重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技术体系,并运用血管重建理论研发出了新型的颅内动脉瘤治疗器具,现已完成前瞻性单中心的研究。通过上述研究,推动了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理念由“瘤内栓塞”向“血管重建”的跨越,极大地拓宽了颅内动脉瘤微创血管内治疗的适应证(由传统的50%提高到99%),大幅降低了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复发率从而提高了长期疗效(由传统的10%~40%降低到2.0%),并显著降低了大型或巨大型颅内动脉瘤血管重建治疗的费用(降低70%~80%)。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12,(19):27-28
本课题的主要目的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方法,以缓解疼痛为主要目的,评价中药敷贴治疗方案治疗乳腺增生病(冲任失调证)的临床作用。其次要目的是:  相似文献   

10.
自2011年10月以来,本项目采用五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的方法,通过视觉模拟标尺法(VAS)、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临床评价量表观察刺络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结果发现,刺络疗法与针刺夹脊穴均可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而刺络疗法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见效疗程更短。运用激光散斑血流仪、氧分压监测仪,初步研究刺络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部分作用机理。刺络疗法较传统针刺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局部血流灌注量,这可能是刺络疗法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1.
古人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医之大者,救死扶伤”。王意忠正是坚持这样的准则,以仁为本、以德为先、廉洁行医,在医学的世界里苦苦探索。数十年如一日地从事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及中药抗病毒治疗白血病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治愈了无数患者。  相似文献   

12.
1研究目标 通过回顾性临床研究,对此疗法的临床疗效类别、特点、临床治疗范围、临床效果大小等做出初步判断,通过前瞻性临床观察性研究,对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的药方、敷贴时机、敷贴穴方和刺激量等关键因素进行研究,为形成技术操作规范提供临床依据。在临床研究基础上,结合文献研究与专家共识,形成此疗法的技术操作规范,并根据适宜的疾病谱和地域、人群特点,提出推荐方案和应用指导手册,为下一阶段开展深入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项目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总结中医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认识和治疗经验,我们着重从“脾”的角度切入RA“病、证、治”的理论、临床及实验研究,理论上提出RA“脾胃虚弱,湿浊内生;气血不足,营卫失调;痰瘀互结,脉络阻滞”的中医学病机特点,“顾护脾胃,调补后天;扶助正气,益气养血;祛痰化湿,佐以通经活络,透达关窍”的治疗原则和“健脾化湿通络”的治法等新观点。大量临床观察发现,课题组所研制的健脾化湿通络中药在有效改善RA患者关节症状的同时,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14,(14):23-23
该研究采用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方法,以喷、涂等中医外治手段联合治疗慢性湿疹并进行优化,以探讨中医治疗湿疹的外治综合治疗方案。评价综合治疗方案的安全性、有效性,以期得出标准化的中医治疗湿疹的以外治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同时探索具有中医特色的湿疹临床效果评价体系,初步从临床效果、经济学指标等方面多层面、多角度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局限性慢性湿疹的多指标、多系统中医评价方法,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综合疗效评价体系。通过较长时期多中心临床实践加以验证,在湿疹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路径推广运用。而且同时,课题组人员编写《慢性湿疮(湿疹)中医外治方案》和《外用中成药在湿疹皮炎治疗中的应用专家共识》;以慢性湿疹的中医生存质量量表为观察指标构建了《慢性湿疹中医生存质量量表》。共发表与课题相关且标注课题基金的论文13篇;出版著作1部;培养硕博研究生8名;获发明专利2件(ZL 201110117372.9;ZL 201110117970.6)。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08,(7):51-5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徐林、郑大滨、刘向春、俞兴、李春根等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课题“中医治疗SARS骨坏死随机对照研究”,通过回顾性的研究及科学的统计,对SARS骨坏死的证候特征、演变规律、治疗方案、药物作用等进行全面研究,为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积极作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14,(3):55-56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近数据显示,冠心病已超过肿瘤成为全球首位死亡原因,且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本项目组历时二十余年,先后形成了关于冠心病诊断治疗的一系列量表和指南,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现代医学药物具有一定副作用,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国内外学者开始从中医药入手,寻找治疗CKD的有效方法。 我们认为,柴苓汤不仅对肾脏病有治疗作用,还可能会对肝纤维化有一定治疗作用。分析柴苓汤中的有效成分并进行相关机理研究,对研制防治肝肾纤维化的新型药物,解决治疗问题非常必要,因此,我们分阶段对不同柴胡剂及其有效成分治疗实验性肾病及抗肝。肾纤维化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8.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30%~50%,在目前临床慢性。肾病中治疗最为棘手,预后较差。如何提高临床效果、减少复发、减轻激素和细胞毒剂的副作用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我院与中山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进行为期23年的中西医结合治疗RNS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项目的总体目标任务为:通过对区内已有地质矿产、重磁等资料的分析研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总结成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式;开展深部物探找矿方法试验,优选和建立深部勘查技术方法组合;结合钻探工程验证,提交1~3处铁矿找矿预查区。工作起止时间为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13,(1):32-34
本课题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村住宅规划设计与建设标准研究”的研究内容。该课题结合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农村住宅结构的特点,以及农村住宅结构设计安全、经济、适用等多方面的要求,研究与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直接用于农村住宅结构设计的软件技术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