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省荣县金花乡桫椤自然保护区植被区系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导了四川省荣县金花乡桫椤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组成成分的特点,区系分区为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中植物亚区,属分布区类型,热带成分58.33%,温成分40.28%,地中海成分0.69%,中国特有成分0.69%,全世界分布的属有12属,植被类型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常绿阔叶乔木占优势,革质叶最多,中型叶占较大比例,这与本区的低海拔湿热环境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样方方法调查了太旧沿线的植物群落,与1986年的植被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该区植被的种类组成、区系成分、群落结构、分布规律,将沿线植被划分为18个群系5个植被型,并就本区所处黄土高原生态系统和华北平原生态系统交界区的特殊位置及其生态学特点作了理论上的研究,为太旧沿线发展大农业、生态农业及其本区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分析、对比了仙人洞自然保护区与相邻地区的植物区系;仙人洞属于长白与华北两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带;对本区的植被类型和植物群落演替规律进行研究;提出了保护和发展该地区赤松林资源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人工河流。笔者以运河区域内第四纪古植物证据为基础,对孢粉植物群的组成、区系成分和生态功能类型进行了分析,对第四纪植被进行了重建。结果显示:该区域共有陆地植物105科;植物区系以温带成分为基本骨架,具有温带和热带过渡性质,反映出干湿交替、冷暖更替和水陆镶嵌的古环境特点。点多样性指数显示,北部为22~68个科(属),南部为65~117个科(属)。孢粉植物群划分为13个生态功能类型。运河沿线中全新世森林植被自北而南分为凉温带针阔混交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暖温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以及亚热带常绿阔叶林4个植被带。影响运河沿线第四纪植被变迁的主要因素有第三纪植物遗存、第四纪气候变迁和早期人类活动等。  相似文献   

5.
沙坡头人工治沙工程植被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植物生活型谱三个方面对沙坡头地区不同年代种植的治沙工程植被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固沙区年限的增长,固沙植被物种组成种类和物种多样性均增加;其中固沙植被在19—25年、40—50年两个阶段,物种的周转速率较大;与流沙植被相比,人工固沙植被的生活型谱中增加了地面芽植物,而不同年龄的人工植被生活型谱差异不大.以上结果可为人工植被治沙工程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果树喀斯特区域苔类植物区系及生态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黄果树喀斯特区域苔类植物15科20属33种。本区苔类植物具有叶状体苔类丰富、石生种类发达、区系地理成分复杂等特点。根据喀斯特地貌类型,划分本区苔类植物为四种生态分布类型:峡谷区苔类植物、山原区苔类植物、洞穴群苔类植物和瀑布群苔类植物。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笔架山公园的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目前其现存植被主要包括人工次生林植被、园林植被和园地植被等几大类,其中人工次生林植被包括南亚热带人工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次生常绿针叶林和南亚热带次生常绿灌木林等,并可进一步分成13个群落类型。对13个人工次生林群落的结构、物种多样性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人工林占优势,物种多样性低,群落层次不明显.多数群落处于演替前期。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分析了河南大别—桐柏山区灌丛植被形成的主要原因。依其结构、组成及外貌特点分为常绿阔叶灌丛、落叶阔叶灌丛两个植被类型,28个群系。对于灌丛植被的改造利用,提出了保护山顶、山脊和陡坡上的灌丛,发挥其生态效益;改造含有乔木树种的灌丛,加快森林植被的恢复;根据地形、土壤,选择某些灌丛进行人工造林;合理利用较大经济价值的植物,促进山区经济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深圳笔架山公园的植被类型及主要植物群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圳市笔架山公园的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目前其现存植被主要包括人工次生林植被、园林植被和园地植被等几大类,其中人工次生林植被包括南亚热带人工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次生常绿针叶林和南亚热带次生常绿灌木林等,并可进一步分成13个群落类型.对13个人工次生林群落的结构、物种多样性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人工林占优势,物种多样性低,群落层次不明显,多数群落处于演替前期.  相似文献   

10.
邢台山地植被具暖温带森林植物群落的特点,在太行山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主要植被类型的区系地理成分分析显示:该区植被具明显的温带性质,但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与热带也有一定的历史渊源;中国特有分布、东亚分布和温带亚洲分布种在该区植被组成及群落结构、特征形成上具有重要的作用;生活型分析显示:本区植被以地面芽植物为主,高位芽植物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1.
东北农牧交错区景观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我国东北农牧交错区景观格局与成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东北农牧交错区可划分为2个一级景观类型,9个二级景观类型和69个三级景观类型.一级景观中自然景观约占总面积的57.1%,人工景观约占42.9%.(2)本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林、牧结合的交错区,农、林、牧比例大体为3∶2∶1.(3)在大尺度景观背景下,山地和低山丘陵景观均呈条带状连续分布格局,大体沿东北—西南向贯穿于整个景观中;沙地景观集中分布于中南部;高平原、平原自然植被景观、人工建筑景观和人工林景观面积均很小.(4)在中小尺度水平上,景观格局主要体现在三级景观类型的空间布局上,并在不同的区域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2.
城市植被与城市植被学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城市植被是指城市里覆盖着的生活植物,它具有完全不同于自然植物的性质,特点,以及生境条件,属人工植被类群。  相似文献   

13.
采用线路调查与标准样地调查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阜新海州露天矿排土场30年的天然植被和8年的人工植被进行演替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样地的植物组成及分布存在较大不同.在天然植被演替进程中,蒺藜是先锋草种,而披碱草、芦苇、水稗草是重要的优势草种;人工刺槐林和白榆林下的狗尾草重要值最大;人工覆土模式的虎尾草重要值最大.以植被演替流程图为参考依据,适时选择对应排矸年限的优势物种建立植被群落,能明显加快矿区植被演替进程.  相似文献   

14.
人工植被又称栽培植被或农业植被.它和自然植被合称为植被,人工植被是人们为了获得所需要的植物产品而建立起来的人工植物群落。人工植物群落所提供的产品多寡,决定于经营管理水平,而后者又决定于科学技术水平。因此,研究人工植被的现状及其规律性,对于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协调植物与环境关系,挖掘增产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区内人工植被的研究,创立更合理的人工植被,获取更丰富的植物产品,提高经济效益,稳定  相似文献   

15.
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是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地区土壤水分与植物生长关系调控、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和林草植被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定位研究密度与植物生长、土壤水分补给和消耗的关系是确定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的实验基础。我们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16年生人工柠条林为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密度包括8700、7100、5100、3200、1600丛/hm2。研究结果如下: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为土壤水分承载植物的最大负荷,它是指在较长时期和特定条件下,土壤水分所能维持相应植物群落健康生长的最大密度;多年生柠条根系虽然可分布到500cm以下土层,但是大部分根量分布在0~150cm土层,根系随深度分布可用指数方程描述;降水最大入渗深度为170~270cm。柠条主要吸收利用0~270cm土层的土壤水分;一年内植物生长与土壤水分的关系可分为4个阶段;柠条密度与生产力或土壤水分补给量为线形关系,与土壤水分消耗量为二次抛物线关系,研究区柠条林地土壤水分承载力为8115丛/hm2,柠条林合理利用方向为保持水土和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6.
香港蒲苔群岛植物物种多样性与植被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实地调查,对香港蒲苔群岛的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据统计蒲苔群岛共有维管束植物245种,隶属于93科203属,其中有国家及香港政府保护植物5种.植被类型主要有灌丛、次生性季风常绿阔叶林、红树林和海边沙滩植物群落等.蒲苔群岛植物区系以热带亚热带区系成分占优势.报导了蒲苔群岛各岛植物名录,并初步分析了各岛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特点,同时对蒲苔群岛野生植物保育及旅游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地调查,对香港蒲苔群岛的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据统计蒲苔群岛共有维管束植物245种,隶属于93科203属,其中有国家及香港政府保护植物5种。植被类型主要有灌丛、次生性季风常绿阔叶林、红树林和海边沙滩植物群落等。蒲苔群岛植物区系以热带亚热带区系成分占优势。报导了蒲苔群岛各岛植物名录,并初步分析了各岛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特点,同时对蒲苔群岛野生植物保育及旅游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朱碧华  谢国文 《江西科学》1997,15(3):164-170
云居山是江西省一个森林、风景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成复杂,植物资源丰富。笔者根据多年实地调查采集的结果,研究了该山区植物区系和植被的主要特征。本区计有种子植物1349种,隶属于144科645属。并对11类植物资源的种类和分布现状作了分析,为合理利用、保护和发展本区的植物资源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 四川常绿阔叶林属于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本区的研究对我国亚热带地区的区划工作具有一定意义。由于自然植被是自然综合作用下的产物,因此它具有对环境条件要求的指示性,所以植被区划为农林牧的布局和发展依据。 四川植物非常丰富,约一万种左右;植被类型多样可谓中国之缩影。几十年来,在这方面作了不少工作,主要是植物分类学方面的工作,如方文培等,为植被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此外,英人威尔逊(E.H.Wilson)在峨边等西部地区进行了采集分类工作。从森林角度也曾做了不少工作,如郑万钧,曲仲湘,吴中伦,程绍行等。然而在植被区划方面,特别是对本省常绿阔叶林方面区划工作做得不够。  相似文献   

20.
大别山植物区系的特点和森林植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别山植物种类丰富,古老,孑遗植物较多,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特有现象明显。森林植被的主要类型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山地矮林和针叶林。本文对大别山森林植被现状进行了生态评价,并对其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