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串叶松香草胚根及叶细胞进行了详细的透射电镜观察,观察表明,胚根细胞的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内质网丰富,线粒体数量多、嵴发达,还有体积较大的造粉体.幼叶细胞有两类叶绿体,一类叶绿体片层结构外侧具有高电子密度的颗粒状物体,这种颗粒状物质可能是一种构建类囊体膜的脂类物质.  相似文献   

2.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圆口铜鱼早期卵母细胞超微结构,发现:第1时相,卵原细胞呈圆形,细胞核较大,核仁1个,由纤维中心、致密纤维组分、颗粒组分组成;核内异染色质少,常染色质多;细胞质中有1~2个核仁样体,线粒体数量少,其基质电子密度低,嵴不发达.第2时相,卵母细胞体积增大,核仁数目增多,形态上出现大小区别.早期细胞质中核仁样体增多,靠近核膜,不被线粒体包围;光面内质网较多,糖原颗粒均匀分布;线粒体出现聚集现象;中期线粒体包围核仁样体.晚期核仁样体由大变小,逐渐消失,细胞膜边缘开始形成胞质突起.第3时相,早期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形成大量突起,且越来越明显;中期放射带开始形成,滤泡细胞出现颗粒细胞和鞘膜细胞的分化,两种细胞的超微结构有显著差异;晚期卵母细胞周围胶原纤维发达,呈束状,鞘膜细胞扁平状,卵母细胞质中有丰富的细胞器.讨论了圆口铜鱼早期卵子发生的特点,并与铜鱼的卵子发生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了用透射电镜研究辣椒疫霉菌病对辣椒组织细胞侵染后的形态发生。侵染后的幼苗外部出现典型症状:茎部褐变、枯萎、叶片腐烂。疫霉菌主要侵染地表以下的主根和根茎部,致使植株萎蔫、坏死。电镜结果证实了疫霉菌侵染在辣椒茎部的韧皮薄壁组织细胞。疫霉菌的茵丝细长,是无隔膜菌丝,其内有核和核仁及电子密度高的深色物质和空泡。  相似文献   

4.
锯缘青蟹Y器结构与卵巢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锯缘青蟹的Y器位于前鳃腔、眼柄的后外侧,其显著特点是细胞紧密排列,细胞核几乎占据了整个腺细胞,异染色质极其丰富,细胞突起多,细胞器少。线粒体具管状嵴,细胞内常见不同大小的空泡,卵巢成熟之前,Y器具有巨大脂肪球;腺细胞胞质少,空泡数量较多,以小泡为主,线粒体基质电子密度高。卵巢将成熟时,腺细胞胞质体积有所增大,多泡小体、髓样小体和大空泡增多,线粒体基质电子密度低,内嵴膨大或消失,表明腺细胞分泌作用逐渐减弱。锯缘青蟹Y器超微结构的变化,为其蜕皮类固醇参与卵巢发育的生理作用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烟草类根瘤中质体蛋白体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烟草类根瘤质体的超微结构. 结果表明,它的质体与众不同,一些质体含有蛋白体,但数量很少,一般只有一个,多近似圆形或椭圆形,且电子密度较高. 在这些质体的基质中有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电子密度很低的淀粉粒和少量由质体被膜内陷而成的突起和管状结构, 其中一些管状结构还与质体中的蛋白体相连. 不仅如此,在这些质体附近的细胞质中还常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小泡和蛋白体,一些内质网、小泡和蛋白体甚至贴在质体的被膜上.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OsmC基因在豌豆根瘤菌抗氧化和共生固氮中的功能,以豌豆根瘤菌RL3841的OsmC基因为研究对象,通过同源重组获得了OsmC基因突变株RLOsmC.结果表明:OsmC基因突变不影响豌豆根瘤菌的自生生长能力,但对无机氧化物H_2O_2和低浓度有机氧化物氢过氧化枯烯(CuOOH)都十分敏感.突变株RLOsmC感染豌豆宿主能形成红色有效根瘤,但是其固氮酶活降低了18.3%.OsmC基因的表达不受H_2O_2的诱导,但在7 d根瘤类菌体中表达量显著上调.表明根瘤菌OsmC基因在共生和抗氧化功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工诱导小麦结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人工诱导小麦结瘤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以2,4-D诱导,豇豆根瘤菌侵染,小麦根部能形成大量的瘤状结构,这种结构类似于豆科根瘤,不仅有大量的分生细胞,而且还有一定数量的根瘤菌.这些细菌主要位于胞间隙中.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瘤状结构的形成对小麦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氯化镍对绿豆和大麦核仁结构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植物A g-NOR技术,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 i2 对绿豆和大麦根细胞核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N i2 对绿豆和大麦根细胞核仁均有明显的毒害效应,用50 m g.L-1~150 m g.L-1N i2 处理绿豆和大麦根尖24 h~27 h后,细胞核仁结构发生解体,形成许多数量不等的微核仁颗粒,并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中,随着N i2 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其异常核仁的细胞比例逐渐增加.N i2 对大麦根细胞核仁的损伤效应大于绿豆.  相似文献   

9.
沙打旺根瘤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沙打旺根瘤中心组织的超微结构进行研究,并讨论拟菌体的衰老及PHB颗粒的变化。方法 石蜡切片法和超薄切片法。结果 通过对沙打旺根瘤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其根瘤显微结构由4部分组成,由外向内依次为:保护层、皮层、鞘细胞层和中心组织(侵染组织)。在中心组织的侵染细胞中,拟菌体的衰老具有一定的规律,开始拟菌体的周膜和细胞壁变得凹凸不平,但周膜仍几乎较紧地包裹着拟菌体,细胞质染色变浅,纤维状的核物质不明显,并出现大量的β-多羟基丁酸盐(PHB)颗粒,沿着拟菌体的细胞壁分布。后来,拟菌体的周膜开始变得模糊,细胞质凝缩为电子致密的团块状物质,与电子透明的区域相间排列,此时PHB颗粒消失。结论 沙打旺根瘤中心组织的侵染细胞中,拟菌体的衰老具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包囊游仆虫细胞的类中间纤维细胞骨架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化分级抽提,并结合DGD包埋 去包埋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方法显示,包囊游仆虫营养细胞和休眠细胞中,均存在由直径10 nm左右的单根纤维及单根纤维聚集成的纤维束为结构单元形成的类中间纤维细胞骨架体系.其中,营养细胞的类中间纤维构成的细胞质三维网架,在细胞膜内缘以较密集的纤维网占有了整个表质层,在表质层内缘的细胞质深部纤维形成较松散的网络,网内常见附着有细胞器及一些电子密度颗粒;核纤层位于大核核膜内缘,纤维紧密聚集成网;核骨架纤维网分布比较致密,未见有电子密度颗粒附着.休眠细胞中含有与营养细胞相似的纤维网架结构,但位于细胞内不同层次的纤维网比营养细胞中的同种结构要致密得多,这可能与纤毛虫形成包囊时细胞大范围的收缩有关.并且值得注意的是,在休眠细胞包囊壁的内层壁中也观察到相似于中间纤维的纤维网络,其纤维网均匀和致密地分布在整个包囊壁层中.电泳图谱显示,纤毛虫形成包囊后,保留了营养细胞中的部分蛋白条带,失去了部分条带,新产生了一些特异的条带.结果表明,包囊游仆虫的类中间纤维 核骨架体系,是细胞在营养条件下和休眠状态下都稳定存在的结构,它可能起到比微管类骨架更重要的作用.并且休眠细胞中该体系产生的一些特异蛋白条带,可能是纤毛虫休眠生命活动中的重要蛋白.  相似文献   

11.
应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DAPI荧光染色方法对荔枝雌花发育过程中花药败育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败育的花药在减数分裂之前其药壁细胞即开始解体,减数分裂后,药壁组织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导致对营养物质竞争力的减弱;发生凋亡的细胞,细胞核染色质固缩,其电子密度高于正常,核仁消失,染色质趋边化的双层核膜降解,有的核变形而凹陷,核膜破裂,在核膜破裂处可见到由核物质组成的凋亡小体.正在凋亡的细胞中,几乎都可观察到细胞核周围有许多线粒体,一些线粒体变形拉长,嵴肿胀,有的线粒体发生缢缩,线粒体膜降解而变得模糊,有的已破裂.表明线粒体与细胞凋亡可能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采用Vlasov-Poisson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非均匀离子背景下、大范围变化的电子密度扰动振幅对冷等离子体振荡过程的影响,得到了波破裂发生时相空间的电子分布情况.当电子密度扰动较小时,电子等离子体波的影响较小,波破裂主要由背景离子的不均匀性引起.电子密度扰动中等大小时,电子等离子体波导致的波破裂发生在早期阶段,但比...  相似文献   

13.
野薯根尖细胞中,分生区细胞内细胞核的变化与核仁结构特征有一定相关性.分化的外皮层细胞胞质趋于极性分布;皮层细胞波.泡中可见直径约0.28-0.75μm聚成环状的蛋白质颗粒及散布的高电子密度细颗粒结构,质体内具1-2个直径约0.3-1.19μm的球状糊粉粒和数个直径约0.18-0.39μm的淀粉颗粒.皮层细胞与粮冠细胞内质体中的淀粉及蛋白质构成有明显差异,提示与其各自的生理功能特征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4.
根腐病:该病是豌豆生产中最严重的病害,在我省中部地区普遍发生,对豌豆生产构成严重威协。中部地区发生的豌豆根腐病是由茄镰刀菌、尖孢镰刀菌等多种病原真菌复合侵染所致的根腐综合症,发病症状比较复杂,一般从幼苗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以开花期为发病盛期。根部症状是根变褐、变黑或腐烂。有的干腐,有的软腐,侧根及根瘤明显减少。地上部分的症状多表现为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黄,渐向上发展,遇到不适宜的条件时很快全株枯死,也有的突然萎蔫或猝倒。在病田中,有的呈  相似文献   

15.
1996年 4月至 1998年 4月 ,以嘉陵江北碚段收集和人工繁殖饲养的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南方鲇雌鱼性腺为材料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其卵子的发生过程 ,共分为卵原细胞期、卵黄发生前期、卵黄发生期、卵黄发生后期和成熟卵子 5个阶段 .卵原细胞的核质比例大 ,有中央大核仁 ,胞质中细胞器少 .处于卵黄发生前期过程中的卵母细胞 ,核膜波曲 ,核仁物质外排明显 ,有线粒体云的存在 .线粒体云主要由线粒体组成 ,同时还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及泡状结构等组分 .卵黄发生期的主要标志是皮层泡的出现 ,皮层泡由高尔基体产生 ,到卵黄发生旺盛阶段 ,核仁物质大量外排 ,排出的核仁物质在胞器、膜性小泡或直接在胞质中沉积形成卵黄小板 .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胞器丰富、功能活跃 ,其中 ,线粒体尤为突出 .卵母细胞的胞饮作用也特别明显 .卵黄发生后期 ,卵黄物质占据卵母细胞的大部分 ,各种细胞器减少 ,功能减退 ,卵黄合成能力大大减弱 .到成熟卵子 ,卵黄物质几乎充满整个细胞 ,除少部分细胞器维持卵子的功能外 ,其余的均沉积卵黄物质形成卵黄小板  相似文献   

16.
对8种豆科树种根瘤的形态和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根瘤形态多样,分有限根瘤和无限根瘤两类,根瘤形状、大小与根瘤类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豆科树种根瘤具有豆科植物根瘤的基本结构,即从外向内依次为皮层、维管束和含菌细胞区,但在皮层中发现有特殊的根瘤形成层细胞,可能与根瘤增粗及根瘤维管束的分化形成有关。豆科树种根瘤中维管束粗而发达,并具有木本植物根的中柱结构,包括有典型的环纹导管、筛管、纤维细胞等。  相似文献   

17.
用不同体积分数的马缨丹Lantana camara L.水提取液在室内处理豌豆Pisum sativum L.种子和幼苗,以探讨前者对后者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马缨丹降低了豌豆种子活力,诱导根尖细胞产生较多的微核,破坏幼苗细胞膜的完整性.在其化感作用下,豌豆幼苗产生较多的丙二醛(MDA),同时提高了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显然,马缨丹对豌豆产生强烈的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18.
Rhizobium. leguminosarum 3841 tpa A基因编码RND家族内膜外排转运蛋白,RND外排泵的过量表达是革兰阴性菌细菌抗生素耐药性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采用基因同源重组构建豌豆根瘤菌tpa A基因突变株RLtpa A,并研究了该基因突变对根瘤菌生长、抗生素耐药性以及共生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tpa A基因突变会使根瘤菌在AMS基本培养基生长延迟,但不影响其在TY天然培养基中的正常生长. tpa A基因突变可能抑制了根瘤菌中的RND家族外排泵的过量表达,从而使其抗生素耐药性降低.接种了tpa A基因突变株的豌豆植株能形成红色有效根瘤,但其接种根瘤固氮酶活性降低.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表明tpa A基因在根瘤类菌体中的表达显著上调.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成功检测到水稻叶鞘内表皮细胞中微管和微丝的分布情况.稻瘟病菌的侵染使水稻叶鞘内表皮细胞中微管、微丝排列方式发生明显的改变,这种排列方式的改变非常灵敏,且在亲和性互作和非亲和性互作之间差异明显.非亲和性互作反应中,病菌侵染早期微管、微丝均放射状向病菌侵染点分布,至寄主细胞产生过敏性坏死时,逐渐受到破坏而降解.亲和性互作反应中,微管、微丝在病菌侵染的早期则已开始降解,形成短棒状或点状结构,比较均匀地分布于整个细胞,病原菌侵染菌丝在寄主细胞中扩展时,难以观察到完整的微管、微丝.  相似文献   

20.
用自制的抗核仁抗原的抗血清对其相应的核仁抗原(NAg-1)进行了研究.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及细胞化学分析表明,NAg-1,可能是一种与DNA结合并与rDNA合成有关的酸性蛋白质.其在静止的人淋巴细胞和人正常非增殖组织中基本不表达或仅有微量表达,在人癌细胞和人正常增殖细胞中表达.并具有一定的种属特异性.NAg-1在快速增殖的HL-60细胞中表达的百分比大大高于缓慢增殖的细胞.随着HL-60细胞的密度增大,其细胞核仁抗原表达的百分比大大下降,说明NAg-1与细胞的增殖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