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针对汽车减振器连杆高效镀铬工艺在高电流密度条件下因镀层吸氢量大而引起的耐腐蚀性能差的问题,研究了电流密度与镀层组织及耐腐蚀性能的关系.动用扩散理论得到了电流密度与镀层氢含量的关系曲线.试验证明,在J=58A/dm^2的工艺条件下镀层含氢量小,吸氢速度平缓,此时的镀层耐腐蚀性最好.研究结果对汽车减振器连杆电镀生产工艺的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较高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Al-Mn合金镀层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lCl3+LiAlH4+MnCl2有机溶剂体系在低碳钢基体上进行了电镀Al-Mn合金的实验,并对不同电镀工艺下Al-Mn合金镀层的表面形貌、成分、结构、厚度、结合力和耐蚀性等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沉积出的Al-Mn合金镀层表面光滑并呈网状分布;镀层中的Mn含量(原子分数)在3%~8%间变化,其中Mn以Al-Mn过饱和固溶体形式存在,且按(200)面的结构进行生长.随电镀时间和电流密度的增加,Al-Mn合金镀层的厚度呈线性增大,但膜层与基体的结合力逐渐降低.Al-Mn合金镀层的耐蚀性随沉积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电镀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Al-Mn合金镀层的沉积速率、结合力和耐蚀性均高于相同沉积条件下的纯铝镀层。Al-Mn合金镀层在AlCl3+LiAlH4+MnCl2有机溶剂体系中的最佳沉积工艺为电流密度0.15~0.50A/dm^2、电镀时间30~45min.  相似文献   

3.
镍—纳米A12O3复合电镀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研究了镍—纳米氧化铝复合电镀的配方和工艺条件,考察了纳米微粒的用量、分散剂、分散方法、pH、电流密度、施镀条件等因素对施镀工艺和镀层外观的影响。通过正交设计法获得最佳工艺条件为:pH=4.5,t=60℃,电流密度J≈3.2A/dm^2。  相似文献   

4.
甲基磺酸铅的应用与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甲基磺酸铅正在取代氟硼酸盐电镀液,广泛应用于印制板电镀与精饰、电子元件、线材和带材镀锡铅合金等电化学领域。研究了甲基磺酸铅的电化学合成方法,以替代传统的化学合成法。摸索了最佳试验参数为:电流密度5.5A/dm^2;反应温度350℃,电解液流速87mL/s,反应时间为3.33h。  相似文献   

5.
Zn-ZrO2复合镀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氯化铵体系中Zn-ZrO2复合电镀的工艺,探讨了工艺条件对复合镀层ZrO2含量及电流效率的影响.得到了Zn-ZrO2复合电镀的最佳工艺,并对Zn-ZrO2复合镀层的耐蚀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当粉体浓度为14 g/L,电流密度为10A/dm2,pH值为4,搅拌强度为25 r/min时,复合镀层中ZrO2微粒复合质量分数为4.25%.Zn-ZrO2复合镀层抗盐雾时间为183 h,耐蚀性明显优于六价铬Zn镀层.  相似文献   

6.
在酸性柠檬酸盐镀液中电沉积制备低Mo高Fe含量的Fe-Ni—Mo合金;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能谱仪对镀层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及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工艺条件和钼酸钠浓度对合金组成的影响较大;所得合金晶粒尺寸为6.2~12.7nm,并随电流密度、温度和电镀液的pH值的改变而变化;合金的晶体生长符合晶核三维生长模型,镀层表面形貌由平行和垂直于基体的生长速度的相对大小决定;镀层物相为固溶体和金属间化合物的多相结构,当电流密度为3A/dm^2时,镀层物相由FeNi(BCC)和FeMo固溶相转化为FeNi(FCC)和MoNi4多相结构;镀层的应力随晶粒尺寸的减小呈线性增大;合金镀层的点阵常数发生了畸变。  相似文献   

7.
以ZrO2和WO3为原料,通过两步烧结法制备具有负热膨胀性的钨酸锆(ZrW2O8)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对合成粉体进行分析。在含ZrW2O8粉体的酸性镀铜溶液中进行复合电镀,就电流密度、电镀时间以及添加剂对复合镀层中ZrW2O8粉体含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对不同条件下镀层表面的微观形貌进行观察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电流密度控制在2A/dm^2时,镀层中能获得较高的粉体含量;随着电镀时间延长,粉体在镀层中含量呈峰值变化:镀液中添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氨(CTAB)或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并不利于复合镀层中ZrW2O8粉体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在柠檬酸溶液体系中,通过电沉积制备出了Ni-W合金装饰性代铬镀层.借助XRD,SEM,EDS等检测分析手段,探讨了合金镀层出现光亮浅蓝色的原因,并研究了电流密度、镀液温度、电镀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合金镀层色泽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镀层中Ni,W形成了置换型固溶体,在试验条件下得到的Ni-W合金装饰性代铬镀层中,W的质量分数对镀层色泽有很大的影响.正交试验优化结果表明:在镀液中Ni盐和W盐质量比例为1∶3,镀液温度为40-60℃,pH为6左右,电镀时间超过4 min的条件下,可以在较宽电流密度范围内得到与镀铬层外观色泽相近的Ni-W合金装饰性代铬镀层.  相似文献   

9.
在柠檬酸溶液体系中,通过电沉积制备出了Ni-W合金装饰性代铬镀层.借助XRD,SEM,EDS等检测分析手段,探讨了合金镀层出现光亮浅蓝色的原因,并研究了电流密度、镀液温度、电镀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合金镀层色泽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镀层中Ni,W形成了置换型固溶体,在试验条件下得到的Ni-W合金装饰性代铬镀层中,W的质量分数对镀层色泽有很大的影响.正交试验优化结果表明:在镀液中Ni盐和W盐质量比例为1:3,镀液温度为40~60℃,pH为6左右,电镀时间超过4 min的条件下,可以在较宽电流密度范围内得到与镀铬层外观色泽相近的Ni-W合金装饰性代铬镀层.  相似文献   

10.
Cu-Sn-Zn三元无氰仿金电镀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焦磷酸盐Cu-Sn-Zn三元碱性仿金镀体系新工艺,通过改进镀液配方,进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实验温度37℃,pH值8.5,电镀时间45 rain和电流密度0.20 A/dm2.以仿金镀速率、外观状况作为衡量标准,重点研究了镀液温度、电流密度对仿金镀镀速和镀层颜色的影响及电镀时间对镀层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既定的情况下,延长电镀时间可得到传统电镀镀层厚度20倍的镀层.  相似文献   

11.
在铝合金表面电镀镍,考察镀液温度、电流密度和镀液pH值等因素对镀层耐蚀性能的影响,获得最佳电镀条件下的镍镀层.选择3.50%NaCl溶液作为腐蚀介质,采用稳态阳极极化曲线法研究镀层的耐蚀性能.用SEM和XRD研究镍镀层在腐蚀前后的微观结构和表观形貌的变化.结果表明镀镍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50℃、电流密度30mA/cm2、镀液pH值3.82.XRD测试表明镍镀层的结构为立方晶系,晶面择优取向为(111),腐蚀前后晶面择优取向不变,但(111)晶面的织构系数由35.35%增至61.73%,说明低指数晶面(111)具有较好的耐蚀性能.SEM测试表明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半光亮镍镀层均匀致密,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2.
车辆滑柱式减振器活塞杆侧向受力分析及应力测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轿车后悬架系统力学建模,推导了双筒减振器在车轮平面和车轴平面内的受力计算公式,并结合试验数据和实验参数对后悬架进行受力分析,从试验和系统动力学角度分析了减振器出现偏摩现象的原因有;车辆装配后,减振器活塞杆不严格垂直而产生附加动载荷;道路不平和车速较高时,冲击过大而使减振器活塞杆产生突加弯曲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后者是导致减振器出现偏摩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采用硅酸盐体系对AZ71-Gd镁合金压铸件进行了微弧氧化处理,研究了工艺参数和溶液成分对微弧氧化膜性能的影响,确定了硅酸盐体系中进行微弧氧化处理的最佳工艺方案为:微弧氧化电流1.5A/dm2,氧化时间15min,电解液温度35℃,硅酸钠12g/L,氢氧化钠2g/L,氟化钾4g/L,有机醇WOH6mL/L。  相似文献   

14.
化学镀Ni-W-P三元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化学镀Ni-W-P三元合金溶液的组成及工艺条件对镀层沉积速度及耐蚀性的影响,通过四因子三水平的正交实验,确定了Ni-W-P合金的化学镀工艺.该工艺的沉积速度为2.29×10  相似文献   

15.
小电流镀铜对阳极氧化AZ31镁合金耐蚀性的 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小电流镀铜封孔对阳极氧化AZ31镁合金耐蚀性能的影响.AZ31镁合金阳极氧化后,在传统的镀铜液中进行阴极小电流处理.SEM、EDS和XRD分析结果表明,阴极小电流处理后,在阳极氧化膜的多孔层中发生了铜的沉积.在质量分数为3.5% NaCl水溶液中测试的极化曲线表明,AZ31镁合金阳极氧化后进行小电流镀铜处理,可以提高自腐蚀电位,降低自腐蚀电流密度,使耐蚀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焦磷酸盐镀铜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铜镀层做基体材料的中间层或底层,可以获得许多具有特殊性能的镀层。氰化镀铜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底层镀铜工艺,但是氰化镀液中含有剧毒物.焦磷酸盐镀铜是替代氰化镀铜的最重要电镀工艺,但它的最大缺点在于附着力不好.文章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工艺条件对焦磷酸盐镀铜的镀层性能(特别是结合力)影响.结果表明:镀液的温度、搅拌速度、电流密度直接影响镀层性能;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45℃,时间60 min,搅拌速度200 r/min,阴极电流密度1.5A/dm2。本研究结果为焦磷酸盐镀铜提供了实用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环保型低浓度硫酸盐三价铬电沉积厚铬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试验研制了一种甲酸盐-羧酸盐作配位剂的低浓度(Cr3+含量仅为15.5g/L)硫酸盐三价铬电沉积厚铬工艺.优化后的工艺光亮电流密度范围在3.5~25A/dm2以上、铬的最高沉积速率达0.26μm/min、覆盖能力60.5%.该镀液稳定性好,且在较长时间内能保持较高的沉积速率,沉积2h镀层厚度达23.6μm.镀层表面瘤状凸起密布、无裂纹、呈非晶态、与基体结合力好、孔隙率为零、耐蚀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热电堆是一种常见的热流传感器,热电堆的电镀效果直接影响其性能。基于硫酸铜酸性镀铜基本原理,通过在康铜基体上电镀铜的方式制备热电堆。研究了电镀时间、硫酸铜浓度、硫酸浓度、溶液温度、电流密度对热电堆输出热电势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电镀条件为:电镀时间20 min,硫酸铜浓度250 g/L,硫酸浓度60 g/L,镀液温度36℃,电流密度10 A/dm2。在此条件下制备的铜-康铜热电堆输出热电势最高。  相似文献   

19.
刘洪波  吴健 《贵州科学》2012,30(4):50-53
在分析低碳冷轧带钢酸洗机理的基础上,研究了低碳带钢电解酸洗的影响因素(电解极板及电解工艺参数),研究表明:对Pb—Ca-Sn酸洗阳极增加保护措施及采用酸洗温度40℃、酸液浓度70g/L、电流密度10c/dm^2的电解工艺参数可得到较好的酸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