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溶剂热法以钛酸丁脂作为钛源,采用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调节体系的pH,在未进行水洗或者酸洗等后处理情况下制备出钛酸(H2Ti2O5·H2O)、钛酸钠(Na2Ti2O4(OH)2)纳米管。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X-射线能谱(EDS)等测试手段对制备出的纳米材料的物性、形貌等进行表征,研究了钛酸、钛酸钠纳米管的形成条件。结果表明,当pH为8~9时产品为钛酸,当pH为12~13时产品为钛酸钠。讨论了纳米管的形成过程,认为反应首先生成钛酸、钛酸钠纳米片,在反应釜高温高压环境下,纳米片边缘相互作用力减小,为了保持结构的稳定性,边缘逐渐发生卷曲,进而形成钛酸或者钛酸钠纳米管。  相似文献   

2.
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氟掺杂钛酸锂纳米片,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研究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氟的掺入对钛酸锂纳米片的结构没有影响,氟掺杂钛酸锂纳米片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优于钛酸锂纳米片;在5A·g~(-1)的电流密度下,F掺杂样品的比容量达101mA·h·g~(-1),在2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 000次后材料仍具有120mA·h·g~(-1)的比容量,容量保持率为86.2%.  相似文献   

3.
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钛酸镁粉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iCl4和MgCl2混合液为原料液、NaOH为沉淀剂,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钛酸镁粉体。考察了沉淀剂浓度、原料液中Mg2+与Ti4+的摩尔比、煅烧温度等因素对目的产物颗粒大小和晶型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多种分析测试方法对制得粉体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镁钛混合液中的Mg2+与Ti4+的摩尔比为1.2(固定钛离子浓度为0.5mol/L)、沉淀剂NaOH浓度为6mol/L、反应温度98℃、镁钛混合液与NaOH溶液的体积比为1:1、煅烧温度为800℃时,制备出了平均粒径约为55nm、结晶度好、形貌为球形的纳米钛酸镁粉体。  相似文献   

4.
采用传统的水热法,以氯化镉(CdCl2·2.5H2O)和硫脲(H2NCSH2N)为前驱物,通过调节反应条件合成了枝蔓状CdS纳米晶。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产物的物相和形貌。结果表明:合成的产物均为六方相CdS结构,并且产物的形貌随前驱物浓度、反应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在反应时间较长的情况下产物均为枝蔓状。  相似文献   

5.
水热合成PbTiO_3纳米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纯钙钛矿钛酸铅纳米线.实验采用醋酸铅[Pb(AC)2.3H2O],钛酸四丁酯[Ti(OC4H9)4]为原料,氢氧化钠为矿化剂,研究了不同水热反应温度对产物物相及形貌的影响.当温度为200℃,反应48h,可以生成直径为10nm左右,长度在几百纳米到几微米之间的纯钙钛矿钛酸铅纳米线.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热法,并辅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合成微/纳米 Gd2O3及其前驱体Gd2-(CO3)3· H2O 。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热分析仪(TG)、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 )、荧光分光光度计等表征手段,分别对产物的晶形、形貌、尺寸和荧光性质等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利用水热法合成的Gd2O3前驱体Gd2(CO3)3· H2 O在不同反应温度下分别形成细捆束状、羽毛状和树状,经煅烧后制得的微/纳米Gd2 O3的形貌与其前驱体Gd2(CO3)3· H2O相一致,其荧光性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7.
掺钕钛酸铋纳米结构的水热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Bi(NO3)3·5H2O,Nd(NO2)3·6H2O和Ti(OC4H9)4为原料,NaOH为矿化剂,采用水热法合成铋层状钙钛矿掺钕钛酸铋(Bi3.15Nd0.85Ti3O12,BNdT)纳米结构.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产物的晶相和形貌.研究反应温度、矿化剂浓度和反应时间对水热合成BNdT纳米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水热反应条件下能有效合成BNdT纳米结构,在反应温度为150℃、175℃、200℃和220℃时分别形成球状、球状与片状共存、棒状和片状产物.  相似文献   

8.
以TiO2和醋酸锂为原料,采用在乙醇中预分散和在液相体系中熔融浸渍的协同共混技术,实现反应物料间微尺度混合,在较低温度下分段煅烧合成纳米结构钛酸锂.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粒度分布等测试结果表明,产物为尖晶石结构钛酸锂(Li4Ti5O12),平均粒径约为550 nm.以该产物为负极材料组装锂离子电池并测试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其性能良好,0.1 C倍率下首次充放电比容量高达165 mA.h/g,具有稳定的电压平台,循环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9.
含钛复合矿选择性提取制备钛合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固体透氧膜(solid oxygen-ion membrane,SOM)熔盐电解法,对含钛复合矿直接脱氧并选择性提取钛合金.经过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和能量分数X-射线(energy dispersive X ray, EDX)分析,结果表明:从含钛高炉渣中可以直接提取出Ti5Si3合金粉末,并可有效去除金属杂质Ca,Mg,Al;从钛铁矿中可以直接提取出TiFex合金.最后,对电解脱氧过程进行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采用流变相法制备出了具有高比表面积的二氧化钛(TiO2)纳米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BET)对TiO2的晶型、形貌及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产物为锐钛矿型,平均粒径约为8.4 nm,比表面积为423.7 m2/g.光催化实验表明,样品在可见光(λ〉420 nm)下反应180 min后,能将罗丹明B(RhB)降解9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