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市滨水地区的开发建设中,水系水体规划建设是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它为实现滨水地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提供有利的保障.水系水体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土地利用、场地竖向、城市景观、防洪排涝、水污染防治等方面之间的关系,综合协调规划水系平面、水系竖向、水系运行、水污染防治措施等,才能达到滨水地区的水系建设与城市功能定位相符的要求.文章结合规划设计实例,从水系平面、水系竖向、水系运行、水污染防治措施4个维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子牙河流域是海河流域防汛工作的重点之一.子牙河流域防洪体系的建设对保护流域内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子牙河流域内水文特征及防洪体系现状与特点,以"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为普遍原则,实现子牙河流域防洪规划,维持并完善"上蓄、中疏、下排,适当地滞"的防洪格局,依据防洪规划标准在流域范围内开展防洪工程规划,并对工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滹沱河和献县泛区防洪规划为例,经规划该区域防洪能力得到普遍提高,流域内防洪工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得到解决.因此,子牙河流域内防洪规划的最终实现,可使该流域内防洪措施更加完善,流域防洪能力得到普遍提高.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苏南某县级城市城市洪涝的风险,针对现有防洪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流域规划和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初步确定了城市防洪标准,提出了城市防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管理措施规划,以期初步形成综合防洪减灾体系,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防洪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4.
城市水系及其滨水区和区域水系与城市有紧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具有连通性和多功能性的特征,有必要借鉴绿道理论进行规划管理。文章从构建城市区域的水系绿道网络入手,提出城市水系生态修复规划和城市滨水区多目标规划模式,在水系绿道的框架内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滨水区旅游经济复兴等多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2个方面综述了城市防洪减灾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工程措施防洪能力主要从堤防、河道、湖泊调蓄、水库调蓄、分蓄洪区、排水设施、城市基础设施承灾能力7个方面进行评价;非工程措施防洪能力主要从预测预报预警能力、救援与恢复能力、社会基础支持能力、灾害管理政策法规及科普宣教能力4个方面进行评价.对防洪减灾能力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是评价城市防洪减灾能力较为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山地城市在道路交通规划方面需要更多地去适应山地环境的地形地貌特征、交通需求与交通组织等问题,以山地城市的道路交通规划研究为核心内容,融入适应性理论的思维方式,提出山地城市规划设计方法;方法结合适应性理论的耦合、协同与组织思维,从路网系统协同宏观地貌、步行空间耦合微观地形、特色交通组织连接瓶颈三方面分别探索符合山地城市地形特征与营建规律的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方法;经相关案例验证规划方法指导的路网规划有助于形成富有山地特色的城市形态特征与空间环境;方法是符合山地城市地形特征与道路交通需求的规划方法,可完善相关设计理论,指导山地城市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7.
韩士东  肖秋英 《科技信息》2009,(23):I0309-I0310,I0299
东营市作为黄河三角州的中心城市,是黄河三角州开发建设的的主战场,在整个黄河三角州开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东营市中心城现状防洪系统标准偏低,远不能满足中心城发展和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需要,亟需建立完善的防洪体系。东营市中心城通过疏挖城区外围河道.将中心城外部洪水绕过城区外排入海,彻底解决了中心城的防洪安全问题。同时利用中心城内部水系、湖泊、湿地蓄水、净水,即可削减洪峰、调蓄水量,又可以蓄存淡水,丰蓄枯用,满足中心城水系景观用水需要。  相似文献   

8.
城市绿地因其结构特征与功能特性成为城市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城市绿地在灾时可承担的防灾功能,梳理总结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动态,对于提高城市绿地的灾时避难功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城市绿地为研究对象进行灾时功能分析,对我国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研究具有代表性和引领性的理论方法及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明确研究成果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研究方法体系。分析认为,我国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理论研究成果展现出灾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规划方法体系日渐完善、方法技术不断成熟的趋势,实践方面则展现出体系建设和设施建设适用性不断提高的方向。为此,依托城市绿地系统特点,基于新的绿地分类标准,从体系层面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入手,调整各类型城市绿地在灾时承担的功能,构建从选址布局、规划、设计到建设管理的系统化研究方法体系。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明确各类城市绿地在灾害发生时其空间布局、平面形态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防灾避险功能转换可行性,构建新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9.
文中研究了中国古代城市水系各个方面的问题,包括城市选址与江湖水系的关系,城市水系的规划建设,城市水系的类型,古城的奇葩——水城.特别指出了城市水系的十大功用:供水、交通运输、溉田灌圃和水产养殖、军事防御、排水排洪、调蓄洪水、防火、躲避风浪、造园绿化和水上娱乐、改善城市环境.文中还指出,城市水系在促进城市的繁荣发展上有稳定城址、促进工业发展、提供较高质量的生活居住环境的重要功用.并指出,城市水系在形成城市特色方面的重大贡献.文中批评了现代城市建设对水系的破坏,指出只有加强城市水系建设、管理和保护,才能体现名城的特色,建设兼有传统和现代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相似文献   

10.
在参考城市水系结构连通性评价的基础上,对其指标进行筛选,从水系连通的驱动因素和水力效果出发,增加了水系水力连通性评价的内容,选用河频率、河网密度、水系连通度、区域水流动势及河道输水能力等评价指标构建了区域尺度下的城市水系连通性评价体系。淮安区城区水系的应用实例表明,城市水系连通性评价体系能够综合地反映城市水系连通状况。  相似文献   

11.
正城市水循环与海绵城市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于2016年正式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建设,重点开展城市暴雨洪水模拟与预报技术、地表水地下水调蓄与海绵城市技术、防洪排涝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的一体化海绵城市技术体系等研究,针对北京市水文气象特征和城市水系特点提供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和总体方案,为首都防洪减灾和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提供理论与科技支撑。重点实验室现有82人,其中正高职称25人,副高职称34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者26人。实验室团队中,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者"  相似文献   

12.
敏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不合理的城市建设是山地城市滨水区景观灾害和灾害景观产生的主要原因。从当代景观规划设计的视角,分析了山地城市滨水灾害的特征和类型、灾害的演进过程以及防灾误区。通过借鉴社会生态学和景观都市主义理论,提出了能承受干扰而不至于崩溃的弹性适灾策略。并以重庆市北滨路滨水景观设计为例,从时空的动态适应、复合的网络系统和适应性的植物群落3个方面进行了景观基础设施的设计实践,以期推动山地城市滨水空间防灾规划体系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3.
卜颖辉 《科技信息》2009,(17):303-303,321
城市滨水区域是整个城市基质环境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生物活动频繁,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相当意义的地区。在城市滨水区域原有的基质环境的基础上经人工规划、建设形成的城市滨水景观更是城市景观中自然因素最为密集,自然过程最为丰富的组成部分。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探讨了城市滨水区域在规划设计和建设改造的过程中师法造化,营建具有自然生态环境特点的滨水景观生态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阶段山地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大挖大建、打造大尺度人工轴线等不尊重山地原始地形环境的问题,提出将适应性理论的平衡、耦合与组织思维融入山地城市场地设计,形成山地城市场地设计的适应性策略;策略从宏观层面挖填方整体平衡、中观层面台地耦合细分、微观层面建筑多元化接地3个方面,确定出在山地城市场地处理方面,要重点注意场地挖填区域划分、土方量计算、台地比例控制、边缘线划分、建筑接地的高差消化模式等具体问题;经相关案例验证策略指导的场地设计有助于形成富有山地特色的城市形态特征与空间环境;策略是符合山地城市地形特征与营建规律的场地设计方法,可完善相关规划、设计理论,指导山地城市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15.
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建设模式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分析城市及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现状的基础上,运用“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的河流生态系统建设模式分析了城市河湖水体的生态功能和建设原理,并以连云港市城区水生态系统建设工程为例,研究了城市河流防洪排涝、供水、生态用水及水质安全的保障系统,制订了水环境保护方案,构建了城市河流湖库的水景观和水文化建设体系,提出了水经济开发方案,为城市的水生态系统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防洪减灾社会化体系建设是保证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需要。本文主要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建立健全社会化防洪减灾体系之构想,促进人水和谐,保障经济社会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及传统村落为着眼点, 分析并归纳岭南乡村传统海绵措施的类型及特征。首先提取各个村落与海绵措施相关的五大特征信息: 基于Google Earth航拍图, 记录各个村落的聚落形态和水系分布; 基于广东省30 m精度的DEM, 在ArcGIS中提取广东省的地形与河网、各个村落的高程并进行淹没分析; 基于地区降雨水平, 判断村落所在区位的降雨强度。然后, 对特征信息赋予特征编码, 将5个特征编码输入SPSS进行聚类分析, 对174个村子进行分层分类, 归纳每一类的特点和防洪优势, 总结得到岭南乡村常见的借势、缓蓄、利导、强排4种海绵措施。根据研究结果, 对未来岭南地区的防洪建设和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福建省沿海城市P的北洋区域作为研究区域,利用SWMM模型模拟30年一遇最不利24 h降雨遭遇洪潮时,区域现状城市水系排水能力以及内涝分布情况;并通过模拟的结果,对区域本底水系进行调整。通过优化水系排水方向、重构排水防涝河网以及改造新增蓄涝区来完成城市排水防涝系统的优化。优化后的排水防涝系统可将现状南北向排水调整为东西向排水,减弱潮汐顶托作用,并以最佳主干河道规模和新开排放口数量,提升水系调蓄和排水能力;最后确定蓄涝区位置与调蓄容积,收纳剩余因潮汐顶托而产生的涝水量。结果表明优化的排水防涝系统有效的解决了现状4 195. 42万m3的涝水量,并将洪水排放水量提升了2. 25倍,水系排水能力得到了较大加强,P城市北洋区域排水防涝问题被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9.
唐代陕北地区自然灾害种类多样,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普遍性特征,对百姓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唐朝政府为应对灾害,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系列较为完善的防灾救灾体系。中央政府灾前储粮备灾,灾后遣使救灾、开仓赈济;地方官吏积极救灾、募捐财物、兴修水利。这些措施对陕北地区自然灾害的防治和赈济均产生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桠溪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提出的水生态水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措施"污水处理厂尾水提标工程、生态补水塘坝工程、'胥渠桠'水系连通及水质净化工程、人工湿地工程",利用M ike 11软件对不同人工湿地处理能力下桠溪河水质达标天数进行计算分析,确定人工湿地的最优处理能力,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