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吕凤矿区构造特征分析,探讨了该区构造演化过程,即印支晚期主要形成二条滑覆断层;燕山早期形成吕凤背斜;燕山中晚期形成南北边界正、逆断层及岩浆岩,并且使该区构造复杂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吕凤矿区构造特征分析,探讨了该区构造演化过程,即印支晚期主要形成二条滑覆断层;燕山早期形成吕凤背斜;燕山中晚期形成南北边界正、逆断层及岩浆岩,并且使该区构造复杂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认识高陂矿区构造特征入手,分析了矿区构造演化过程。文章认为,高陂矿区的褶皱主要是高陂向斜,后期形成了较多次一级褶曲;区内存在三类断层:滑覆断层,边界逆断层,小型断层。印支晚期主要形成三条滑覆断层;燕山早期形成高陂向斜,东西边界断层,次一级褶曲,小断层;燕山中晚期形成南北边界断层,并使高陂向斜南高北低。  相似文献   

4.
陕西淳化口镇─圣人桥地区地层变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区域构造与局部变形相结合的方法对口镇─圣人桥地区的地质构造进行综合研究,并对断层系统进行区域追索调研。揭示出该地区的沉积盖层大致经历了加里东期和燕山期两期挤压褶皱变形及喜山期的拉张断陷作用。着重论证了该区不整合于加里东构造层之上的上古生界和中生界燕山期的构造特征、组合样式及其变形机制。厘定了作为鄂尔多斯地块南缘燕山期构造活动带与稳定地块分界的老龙山─圣人桥冲断带的存在及其区域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昌福山区的构遣特征,即:印支运动产生的火成岩上升形成滑脱断层,再形成褶皱,在燕山运动早期形成推覆断层,在晚期由于燕山运动产生火成岩的隆升机制就形成倾角较大的正逆断层。其控煤可分为三大块进行:F11以东,所形成的煤系地层只受高角度断层切割破坏;F11以西至9线,其沉积煤层一般只受滑脱断层影响;9线以西,主要受火成岩影响,离火成岩愈远影响愈小,一般影响较大的是童子岩组第三段中、下部和第一段地层。  相似文献   

6.
根据许疃矿区内大量断层、褶皱的构造形迹和分布规律,系统的分析了研究区内的地质构造发育特征,并从矿区所处聚煤盆地构造演化入手,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对矿区内不同期次构造应力场特征和构造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区内总体构造形态为一走向近南北、向东倾斜的宽缓单斜构造,局部发育次级褶曲,并被一系列断层切割改造的复杂局面;矿区构造是经历了四期构造运动的结果,不同期次构造组合形成了矿井现今复杂的构造格局,燕山早期活动对总体构造轮廓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最终格局是在燕山期形迹基础上改造而成。  相似文献   

7.
对浙江松阳火山构造洼地附近玉岩萤石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矿床主要产于上侏罗统磨石山群大爽组和高坞组火山凝灰岩的断裂构造中,空间分布上具有以燕山期侵入体为中心呈环状分布等特点。结合浙西地区萤石矿床同位素和包裹体测温等资料,认为矿床为典型的浅层低温热液矿床。矿床的成因与火山洼地周围具有大量的环状断层有关。浙西南地区燕山期的火山活动频繁,可为该区萤石矿的形成提供能量、热量、成矿物质来源及容矿空间,具有比较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8.
根据某煤矿的断层、褶皱等主要构造分布特征,分析该矿井地质构造的分布发育特征。对照该镇矿区地质构造发展,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分析了矿区构造应力场特征和形成机制,讨论了周期时间。结果显示:矿区构造呈近南北向东倾斜的总趋势,单斜构造,地层扭曲的方向大致沿走向自北向南;该矿区构造主要经历了三期地质构造运动,即印支期的运动、燕山期的运动和喜马拉雅期的运动,其中燕山运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明学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673-675,682
依据最新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对长春岭地区的反转构造展开了精细研究.根据该区的构造特征,识别出断层式反转构造和褶皱式反转构造两种典型的正反转构造类型,并进一步研究了反转构造对油气聚集的作用.认为长春岭地区的反转构造形成了有利于油气聚集的圈闭.同时,该区内反转构造具有十分有利的成藏条件.因此,开展长春岭地区反转构造的研究,对于下一步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断层附近的反牵引现象是正确判断断层性质,准确寻找断失煤层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干扰因素,笔者认为,一期构造力形成的正确层国的反牵引褶曲与递断层上升盘牵引褶曲在形态上的区别是,前者是沿断面向下滑的,褶曲较开阔,不形成岩层倒转;后者除断层倾向岩层倾向相反时外,是沿断层面向上推的,褶曲较紧闭,且经常形成岩层倒转,两期构造力复合形成的正断层的反牵引现象,前期由挤压力形成递断层附近的牵引褶曲;后期由拉伸力使两盘沿断面产生相对的升降,断层落差后期大于前期。  相似文献   

11.
张巨河复杂断块区构造变形物理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三维地震剖面精细解释所得到的构造模型和相似理论,并结合实验工艺的要求,设计了张巨河复杂断块区两个系列的实验模型:(1)有刚性块基底的不均匀伸展模型;(2)不均匀伸展和上拱作用叠加的实验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前者无例外地出现“多米诺”式的反向断层,呈现垒、堑交替分布的特征,与该区所具有的阶梯式下掉的系列断块的特征不符;后者成功地模拟了张巨河地区的构造特征,剖面的主要特点包括张东垒块、阶梯式断块、断层产状、沉积厚度变化等都获得再现.该实验结果为复杂断块区断层的组合特点和形成机理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2.
渤海湾盆地西部构造级序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早白垩世至早第三纪期间,渤海湾地区在区域帚状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了巨型冀鲁帚状构造体系,其不同级序的构造成分均具有帚状构造体系特征,帚状构造的生成和发展不仅控制了该区的构造格局,而且控制沉积发育、油气生成和分布。其中,一级构造控制巨型复式油气聚集带的形成和分布;二构构造控制手油凹陷的生油条件和油气富集程度;三、四级构造控制各种复合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五级构造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进一步揭示了不同  相似文献   

13.
高邮凹陷沙埝断块区的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沙埝断块区是由多个分散、破碎断块组成的复杂断块群.综合分析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认为该区断裂构造发育,阜宁组整体呈现鼻状构造,且是断层的集中发育层,断层弧形弯曲、伴有分支,断块圈闭发育.依据典型的构造演化剖面及伸展量、伸展率和百万年内断层落差将其在新生代期间的构造演化划分为阜宁期断块形成、戴南期断层休眠、三垛期断层再次活动以及新近纪和第四纪构造稳定4个阶段,认为该区新生代构造活动强弱交替,断层活动性差异明显,阜宁期断层活动规模和活动强度最大,新生代持续南降北升,有利于聚集来自南部内斜坡的油气形成油气藏,断块圈闭定型于阜宁期末.  相似文献   

14.
濮城构造油气地质条件优越,但其自身的构造特征及演化仍缺乏精细研究,制约了该区的油气勘探部署。通过综合利用地震和钻孔数据解析了濮城构造的变形特征及演化过程,并探讨了该构造的油气前景。研究表明,濮城构造存在北北东向、北东东-近东西向、近南北向三组断层,发育伸展构造、走滑构造和盐构造三类构造样式,具有南北分段的总体特征。濮城构造的形成演化可划为古近纪裂陷和新近纪-第四纪拗陷两大阶段,前者又可细分为初陷、深陷、萎缩和消亡4个时期。北北东向断层形成于初陷期-深陷期,北东东-近东西向断层、近南北向断层和濮城背斜形成于萎缩期,其中濮城背斜是伸展背景下因盐层的存在导致其上下层系变形不协调而形成的强制褶皱。区内与成藏期油源断裂相沟通的断块型圈闭、背斜型圈闭和裂缝型圈闭都是潜在的有利勘探区,其中濮城背斜转折端及附近原本较致密岩层可能形成裂缝发育区,是值得注意的油气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15.
洪浩尔舒特凹陷海流特构造群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洪浩尔舒特凹陷东次洼海流特构造群腾二段的勘探中,利用储层预测、作波阻抗剖面,拉任意线作精细构造图等先进的勘探技术,对腾二段油藏的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该区油气资源较丰富,腾一段为主要油源层;反转构造活动强烈,断裂及褶皱发育,主构造区发育物性较好的储层,形成了有利的圈闭;油气与圈闭条件的有机配合形成了油藏,指明了今后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6.
张巨河复杂断块区构造变形物理模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三维地震剖面精细解释所得到的构造模型和相似理论,并结合实验工艺的要求,设计了张巨河复杂断块区两个系列的实验开.1.有刚性块基底的不均匀伸展模型;2.不均匀伸展和上拱作用叠加的实验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前者无例外地出现“多米诺”式的反向断层,呈现垒,堑交替分布的特征,与该区所具有的阶梯式下掉的系列断块的特征不符;后者成功地模拟了张巨河地区的构造特征,剖面的主要特点包括张东垒块,阶梯式断块,断层产状  相似文献   

17.
川中磨溪与龙女寺雷口坡组构造特征及油气成藏差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四川盆地中部磨溪和龙女寺地区雷口坡组构造差异性研究,表明现今龙女寺雷口坡组构造较磨溪地区复杂,变形强,切穿雷口坡组的断层发育.印支早期,龙女寺地区构造抬升剥蚀作用强于磨溪地区,大部分地区剥蚀至雷三段,显示为构造高点.之后的构造具有继承性,龙女寺高点持继存在.喜马拉雅期隆升作用对两个地区的影响形成了构造上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与该区古构造和构造位置有一定的联系,更与现今构造复杂化有关.这种构造活动对研究区油气藏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燕山期,上二叠统生成的天然气垂向运移至雷一1亚段聚集成藏,形成磨溪-龙女寺联合古气藏;喜马拉雅期构造隆升造成两地区构造分异,磨溪地区由于受力较弱,整体抬升过程中气藏未被破坏,形成现今完整的磨溪气田;隆升作用在龙女寺造成较大的构造变动,大的断层切割整个雷口坡组,并成为天然气逸散的通道,雷一段气藏被破坏.  相似文献   

18.
利用近几年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新获得的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对中部隆起中、古生代地层的构造形变进行了研究,根据构造特征划分了区带,预测了该区有有利勘探区。中部隆起主要变形期是印支期-燕山期,受南北方向挤压作用影响,中部隆起中西部逆冲作用强烈,形成了射阳断隆构造带,该带内近东西向展布的逆断层大量发育。隆起区东部受向东方向挤出作用影响,变形较弱,形成了黄桥背斜构造带,该带内发育多个大型背斜构造;两个构造带之间发育中部过渡带。黄桥背斜构造带断裂不发育,隆起区中西部的下古生界以压性断裂为主,这两个区域有利于形成高质量的油气盖层,是中、古生界成藏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9.
徐宿地区推覆构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当代构造地质学的新理论A型俯冲陆内变形为指导,运用台阶状逆断层、断层相关褶皱和构造运动学的研究新办法,通过对徐州-宿州地区(简称徐宿区)大、中、小各种构造尺度的调查,获得了该区构造格架,变形样式和演化的新认识,提出了台阶状逆断层和断层相关褶皱是华北板块东南缘前陆盆地断裂与褶皱变形的最基本表现形式的观点.通过对研究区大型推覆构造的空间分布、构造样式、时序演化和形成机制的研究分析,查明了主拆离面上盘的8个次级滑动层系,发现了推覆构造的平而分带、垂向分层性质,确定了推覆变形的运动方向和定位时间,是一种发生在晚古生代末-早中生代,从东南向西北方向的盖层推覆作用,属薄皮构造、最后,对徐宿地区的地质构造演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早白垩世至早第三纪期间,渤海湾地区在区域帚状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了巨型冀鲁帚状构造体系,其不同级序的构造成分均具有帚状构造体系特征,帚状构造的生成和发展不仅控制了该区的构造格局,而且控制了沉积发育、油气生成和分布.其中,一级构造控制巨型复式油气聚集带的形成和分布;二级构造控制生油凹陷的生油条件和油气富集程度;三、四级构造控制各种复合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五级构造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进一步揭示了不同级序的构造与沉积、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关系,对今后石油勘探开发及在成熟探区寻找隐蔽油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