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4年,蚌埠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自主创新工作,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高新技术产值增速、发明专利占比、省以上科技平台数等均位居全省前列,获批全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并被省政府推荐申报全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一、持续快进,皖北科技中心城市地位更加突出1.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14年,全市新认定93  相似文献   

2.
正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十二五"时期,芜湖市坚持将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主战略,抢抓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和安徽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大机遇,全力打造经济升级版,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5年来,芜湖市在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和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方面高招频出。出台了以《关于  相似文献   

3.
江勇 《安徽科技》2015,(1):20-20
<正>2014年,黄山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政策贯彻宣传、项目品牌争创、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引进等方面不断加大力度,进一步提升全市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着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一是上下联动落实政策,形成科技创新合力。制定出台了《中共黄山市委黄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设立创新型城市建设专项资金,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创新型城市建设中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关系:高校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创新和文化创新分别对应于创新型城市的创新驱动基础、自主创新能力、创新人力资源和创新友好环境。列举了国内、外试点创新型城市,就其建设中高校发挥科技创新能力的典型案例,在高校的科学研究类别、产学研合作渠道、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环境营造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更好地发挥高校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特约主编:桐乡市科技局局长卢爱驰主编观点:2014年,桐乡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按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总战略的要求,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进一步探索具有桐乡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芜湖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为抓手,科技创新对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显现。芜湖市入选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城市,芜湖大学科技园被批准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芜湖市被命名为安徽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市知识产权局荣获全国知识产权系统人才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830亿元,增加值680亿元,同比增长  相似文献   

7.
贯彻太原市委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大部署,万柏林区科技工作将以自主创新为核心,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营造科技创新环境,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宁波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2005年提出把"宁波制造"升级为"宁波创造";2006年,宁波市委市政府又做出了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明确提出把自主创新从科技战略、产业战略层面上升到区域发展战略,用15年时间进入我国创新型城市行列。  相似文献   

9.
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建设一流自主创新基地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010年,全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的新目标、科技创新促进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要求,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开展了"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发展年"活动,扎实推进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0.
朱策  邹宝德 《安徽科技》2013,(11):15-17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全省科技创新大会提出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安徽的战略部署。2013年4月,合肥召开了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打造创新高地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目标,并连续两次以科技创新为主题开展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更加突出创新驱动。合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创新的精神、理念、模式、文化、资源全面融入到建设和发展中,大力提升创新能力,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相似文献   

11.
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建设一流自主创新基地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010年,全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的新目标、科技创新促进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要求,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开展了"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发展年"活动,扎实推进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2.
朱策 《安徽科技》2013,(8):16-18
自2008年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启动建设以来,合肥市坚持创新驱动,抢抓政策叠加机遇,大力探索支撑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引领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取得了"一个放大"、"五个翻番"、"六项赶超"的可喜成绩。"一个放大"即:从科技部全国唯一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到科技部、发改委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率领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成为国务院正式批复的享受股权激励政策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  相似文献   

13.
刘小青 《广东科技》2016,(13):15-18
正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提出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自主创新示范区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核心,以自主创新为驱动,强化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创新资源集聚优势,调动相关资源形成协同创新局面。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竞争战略制高点、推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安徽科技》2010,(3):F0002-F0002
2009年,合肥市以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新型工业化,保增长、促发展,积极推进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科技创新取得明显成效:被批准为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  相似文献   

15.
张将 《安徽科技》2015,(2):14-15
<正>作为全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之一,滁州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六大主导产业,聚力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健康发展,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引进新型创新和研发机构,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一、积极推进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为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推动滁州市经济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实现  相似文献   

16.
钱峰 《安徽科技》2015,(5):15-16
<正>2014年,天长市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促转型升级,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市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一、突出重点,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2014年,天长市制定了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壮大全市创新型企业。一是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5家企业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3家企业通过了复审,目前全市高新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召开的广州市自主创新大会和广州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会议把率先建立起以产学研结合为核心的自主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中心环节。为此,广州市的科技发展工作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切实加强工作部署,全面落实规划确定的建设比较完整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域创新体系各项重点任务:以建设创新型企业为核心,以产品创新、品牌建设、发明专利和技术标准创造为突破口,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为技术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性的创新型企业,支撑和引领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安徽科技》2014,(8):13-13
正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意见》及6个配套政策,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近日,六安市正式出台印发了《中共六安市委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六安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六安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意见》明确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六安的总体要求和未来4年的主要目标和发展任务,提出了"以绿色发展为统领,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企业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9.
《太原科技》2012,(4):112-112
2012年4月11日,中共山西省委常委、中共太原市委书记陈川平在科研院所及企业技术中心调研时强调.要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创新要素集中的优势,以科技自主创新为动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联盟的自主创新体系,走出一条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新路子,加快率先转型跨越发展、一流省会城市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安徽省按照中央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深入推进合肥国家创新型城市、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创新型省份建设,强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推动产学研结合,着力完善创新体系,实施重大创新项目,为打造安徽经济升级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一、强化创新发展宏观引导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工程。2015年9月,省委、省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