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围绕翻译本体论所坚持的"换易言语使相解也"这一基本主张进行论证,同时对西方翻译研究中的语言学派和文化学派两个学派之间是传承关系这一论断进行廓清。最后得出结论:所谓的"倒退说"与"传承说"是不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翻译理论中常见的翻译隐喻有"媒婆"说、"锦绮"说、"化境"说和"临画"说等。将翻译比作临画比较贴切,然而国内的译论家在使用这一隐喻时加上了不必要的限定,将临画限定在相同的素材和法则之内,反而使问题不易阐述明了。去掉多余限制并完善后的"临画"说理论,将翻译比作用不同的画法来摹拟原画,其工具方法上的不同更贴近于翻译语言...  相似文献   

3.
目前,各翻译学派之间的分歧和排斥多于借鉴和融合。而翻译研究在各流派蓬勃发展的同时陷入困境。为使翻译研究向纵深发展,翻译研究中的"分离派",即语言学派和文化学派,应该互相借鉴并产生互动与融合,从而实现翻译研究的整合。  相似文献   

4.
郝丹萍 《科技信息》2011,(16):I0147-I0147
苏珊.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是翻译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文化翻译观"对翻译研究意义重大。她认为语言不是翻译的操作形式,文化信息才是翻译操作的对象和单位。这种翻译观点重视文化的交流和传递而不是字词的死板对应,因此对诗歌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旨在神韵和境界的再现。  相似文献   

5.
陈伟 《科技信息》2010,(12):131-131
21世纪国际交往日渐频繁,持各种语言的人在交际中,需要另一媒介即翻译的帮助。翻译是一门高级的语言艺术,需要长期艰苦地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得以掌握。在大学英语学习中,无论是旧大纲的"听、说、读、写、译",还是新大纲中的"读、听、说、写、译",在这五项基本技能中,翻译都排在最后一位,这就是说,翻译是大学英语中最难掌握的一门课程。这就需要我们了解翻译的定义、标准、翻译中的技巧及译者所需的素质。只有对翻译的基本理论了解之后,我们才能很好地做好翻译。  相似文献   

6.
由翻译文化学派提出的翻译中的“文化转向”,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在文化学派的推动下翻译研究逐渐被广泛认为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然而,“文化转向”这一思想过度强调了文本外诸多文化因素对翻译的作用,其研究重心从语言研究转移到文化研究上,这是其偏颇不足之处,我们在研究其理论时应该对此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7.
文学翻译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中既要遵循一定的翻译标准,还要做出创造性的叛逆。文章针对翻译界存在的对文学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错误认识,以及把"创造性叛逆"与"翻译标准"对立起来的现象,通过分析两个术语的概念与把二者对立起来的翻译现象,说明了创造性叛逆是一种现象而非一种翻译策略,并且进一步论证了创造性叛逆和翻译标准在翻译过程中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概述了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介绍了该学派四位代表人物以及这些人的理论要点;然后给出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翻译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分为六大教学步骤,每一步骤的实施者、实施任务和实施特点都有所不同,文章按先后顺序分别予以说明;最后,文章得出结论,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可以为中国的翻译教学提供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春初 《科技信息》2012,(4):201-201,203
波兰语义学派的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利用一套普遍存在于人类语言中的"语义基元",对跨文化对象语言进行语义描写、分析,以达到概念"还原释义"的目的。这种理论可以被看作一种文化理解的语言学方法。首先,本文介绍了文化理解、翻译质量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其次,介绍了自然语义元语言关于语言与文化的观点,即任何语言或多或少都带有文化特异性;词汇差异反映不同语言社区的文化差异。最后,文章提出通过提升文化理解层次来缩小由于缺乏理解甚至误解所产生的障碍和距离,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处理文化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田露 《科技信息》2010,(26):I0144-I0144
翻译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原作之隐形"或"译作之不忠"现象一直是中国译界研究的敏感区域。本文作者试图以勒菲弗尔的"三要素"论来分析这一隐形现象存在的必然性,从文化的角度阐述了隐形与译者地位、隐形与翻译学科建设以及隐形与翻译评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以通道县9所小学为案例,选取学生传承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在对访谈文本数据逐级扎根编码的基础上,提炼出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学生传承行为的影响因素,从而构建并阐述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学生传承行为的影响机制模型。研究发现: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学校传承的过程中,学生传承人的传承行为受传承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3个维度的共同影响;传承态度由工具态度和符号态度共同构成;主观规范由学校强制规范、同学示范规范、学生个人规范、父母示范规范共同构成;知觉行为控制由自我效能感、外部控制力共同构成。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景观基因理论,还为推动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的学校传承提供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以目前云南壮剧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师资缺乏、传承对象单一、演职人员招生困难等诸多传承困境为切入点,引入学校社区社会工作的理念,倡导地方政府、地方高校、遗产地中小学以及传承者群体的多方参与合作,以遗产地大学、中学和小学的学生、专业壮剧团、土戏班成员及其土戏班所在地的农村社区居民为教育对象,通过校内教育、校外社区教育和传承者群体教育等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开展云南壮剧进遗产地的保护教育和传承教育课程,其教育内容涉及云南壮剧的知识普及教育、壮剧文化的认同教育、壮剧文化空间的保护教育、观摩教育、兴趣小组教育、壮剧音乐课堂教育、云南壮剧技艺传承教育等方面,以便为后期多方参与的云南壮剧教育传承保护活动的服务方案策划和实施提供前期的研究基础,最终为云南壮剧的人才培养与传承探索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传承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文化同质化的趋势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应对文化同质化趋势的挑战,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所承载的传承武术文化的使命更为艰巨.首先将我国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投映在全球文化同质化的背景下进行考察,分析了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的情势,提出了应对文化同质化挑战的我国武术文化的教育传承对策,即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的武术文化教育;更新理念,变单纯的武术技能传授为武术文化传承;加强学校武术课程建设,夯实武术文化传承基础;营造浓厚的校园武术文化氛围,提高青少年对武术文化的社会心理认同.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博弈论的视角对藏族工布响箭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和传承主体之间的博弈及其保护现状进行分析,为更好地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思路。结果显示,工布响箭文化在林芝地区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保护,但随着西藏社会的变迁,工布响箭文化遗产的传统器材逐步被现代新型合成材料所替代;生计方式和教育方式的改变使工布响箭文化遗产生存的土壤不复存在,传承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后备人才的匮乏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保护主体和传承主体均对工布响箭文化遗产进行积极的传承保护是此博弈的最严格优策略均衡解。文章提出保护主体和传承主体应该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资源作为中介,使学校成为工布响箭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主阵地,使学校教育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的学校体育的改革,实质上是对传统体育教学的哲学扬弃,因此,必须站在辩证分析的哲学高度上,来认识过去的传统学校体育,在学校体育改革中处理好批判、继承和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朱熹的宇宙本体论是对周敦颐学说的继承和改造。朱熹将周敦颐哲学中形而下的“太极”提升为形而上的本体,并对其内容作了重大改造。周敦颐的无极和太极的关系相当于朱熹的理气关系,其动静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动静,即显与隐、实现与不实现。牟宗三对此问题的疏释有许多不相应之处。  相似文献   

17.
以一起典型校车事故为例,进行了校车事故致因分析,根据事故因果继承原则对"事故链"进行了探讨,画出了事故原因及层次顺序图,介绍了城市校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成熟的校车运营和管理制度,指出校车管理是一项系统管理,利用现代科学管理的能级原理,对校车管理和运营系统进行了分级,并明确了各级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一个学校必须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特点。走“文化引领,特色兴校”之路是我们新余九中的最好选择。在学校开始二次创业,谋求新发展的起点时,新余九中确立了“奠定学校发展的精神支点,体现自身文化的韵味,把握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关键”的文化立校战略,把“治校纲要”作为九中的文化之魂来建设。介绍了有关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9.
藏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藏民族文化内涵。文章认为,在《新课程标准》中将藏族传统体育项目有机地纳入体育课与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是传承与发展藏族传统体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