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云南桥头堡建设战略的实现需要省内各州(市)的共同努力。通过对曲靖市的SWOT分析,将其定位于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制造业中心、链接印度洋与内地的桥头堡能源保障基地、中西部地区与东南亚南亚链接的物流中心、面向东南亚南亚的云南省教育文化产业的次核心区域、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农业技术输出中心,实施与滇中城市群按既定路线办事、沿边州(市)互惠互利共拓外贸、与其他州(市)打通南亚市场的分工合作策略。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为背景,探索把大理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全面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基本思路和重点及保障措施,以期为统筹区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地处中国与东南亚及南亚三大经济区的结合部,连接中国、东南亚和南亚三大市场,并具有沟通太平洋、印度洋的区位优势。随着桥头堡建设步伐的加快,既懂专业知识,又有语言沟通能力的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备受瞩目,因此东南亚语言人才的培养也成为了桥头堡建设的重要手段和内容。该文通过调研云南各地州外资企业、中资企事业单位对东南亚语言人才的需求情况,结合云南省东南亚语言人才培养现状,探索研究高校东南亚语言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研究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汉语对外教学与国际推广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现实针对性等,有助于提高对汉语对外教学与国际推广本身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并为当前构建云南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和云南省高校"走出去"发展战略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效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应云鹏 《科技资讯》2014,(10):254-255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成熟发展,云数字图书馆初见端倪.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桥头堡,云南省构建“云数字图书馆”势在必行.云南省图书馆以丰富的馆藏文献为基础,通过数字推广工程,突出地方特色建设具有云南特色的“云数字图书馆”,对加快推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及云南桥头堡建设具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山口岸是云南通往东南亚、南亚桥头堡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云南省的其他地州口岸,文山口岸虽没有明显的优势,但依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要实现文山口岸的新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跨国旅游、跨境合作研究、沟通渠道、跨境贸易和投资服务、平台建筑、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就对外汉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瓶颈问题,对在桥头堡战略背景之下面向东南亚就业的课程设置作研究和实践,为面向东南亚的境外就业作探索。  相似文献   

8.
正总目标建设成为一所立足祖国西南边疆,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综合性、国际性、研究型世界一流大学.三步提升到2020年,学校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若干学科跻身世界一流学科行列,建成全国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到2030年,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初步建成立足祖国西南边疆,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综合性、国际性、研究型世界一流大学;到本世纪中叶,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国际影响力等领域享有卓越声誉,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9月26日至27日,由云南大学、大理大学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共同主办,云南大学周边外交研究中心、大理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澜湄合作)研究院联合承办的主题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与澜湄合作"的第九届西南论坛暨第二届澜湄合作智库论坛,在云南大理举办。云南省政协副主席黄毅先生,大理州副州长李平先生,国家财政部国际财经研究中心主任周强武先生,云南大学党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气象局在气象信息宽带网络上建设完成了高清视频会商系统。通过MCU的级联,将省-市(州)和市(州)-县间的视频会商系统级联了起来,画面的分辨率省-市(州)达到了1080P,市(州)-县达到了720P。通过该高清视频系统,全省各级气象部门可以及时进行高清的天气预报交流、电视电话会议及业务培训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讨论十分热烈。大理是云南桥头堡建设规划中第二阶段的四大枢纽之一。通过对大理在云南桥头堡建设中的优势作系统分析,认为其具有历史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人文优势等。同时认为,这次云南桥头堡建设得到了中央领导集体和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进行了精心部署,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要积极抓住,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初,亚行倡导形成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GMS),云南省作为面向东南亚开放的“桥头堡”,利用互补优势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在农产品贸易、交流互访、技术培训、良种合怍、农业园区建设、疫病防控、科学考察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农业合作。但在合作中,云南省还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双方合作效率的提高,因此,云南省应在农业宏观调控、农产品流通、金融支持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改善,继续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在合作中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以对外开放为中心”学术讨论会,是一次高水平的学术盛会。会议代表提交的65份论文或论文提要,分别研究了跨地区问题、云南地区问题、东北亚地区问题、东南亚地区问题、欧洲地区问题、印巴地区问题、中亚地区问题与其他方面的问题。一些论文采用新的研究方法,具有新视角,提出的观点或披露材料亦多有新意。会议论文大致反映了中国中外关系史近年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80-2019年“一带一路”区域气象灾害数据,统计分析了该区域气象灾害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980-2019年“一带一路”区域气象灾害发生次数、经济损失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球比重的54%、43%和81%,且均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最为严重;其中,气象灾害发生次数方面,东南亚占全球36%,南亚占29%;经济损失方面,南亚占40%,东南亚占39%;死亡人数上,南亚占48%,东南亚占37%。21世纪以来,“一带一路”区域气象灾害发生次数加速增长,2010-2019年气象灾害次数较2000-2009年增长了约2.8倍,但死亡人数减少了将近76%。建议尽早尽快开展“一带一路”区域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预报研究,为灾害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气候服务。  相似文献   

15.
空港物流加工区是临空产业的重要载体,国内外一些发达的城市都建立了空港物流加工区.大连在发展临空产业方面有一定基础,建立大连空港物流加工区将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加快城市化进程,并助推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步伐.从空港物流加工区概念入手,在分析大连优势条件和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建立空港物流加工区的总体思路、功能定位、产业重点、功能分区、管理模式及相关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苗族从贵州向滇东南和中印半岛北部的迁徙有许多鲜明的特点:既有因战乱引发的短时期内的大规模迁徙,也有因经济原因引发的零散但持续不断的迁徙;主要迁往山区和半山区,而很少迁到河谷、平坝和城镇;迁来后,有的很快实现定居,有的仍长期迁徙不定;迁徙方向主要朝向西南,但也普遍存在着从中印半岛北部向北迁入滇东南或从滇东南返回贵州的情况;迁徙中既形成了与滇东南和中印半岛北部各族大杂居的局面,也形成了许多小聚居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韧性城市建设已逐渐成为中国城市管理者应对复合型灾害风险的实践选择和发展趋势。基于全球100韧性城市项目(100RC),对该项目已公布的亚洲韧性城市实践策略文本进行梳理,从目标愿景、策略内容、实施框架3方面总结了东亚、东南亚、南亚与西亚地区的不同城市所制定的韧性策略特征,并结合城市特点,以社区作为韧性抓手,提出了中国在韧性城市实践中可借鉴的经验与启示,并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韧性城市建设的本土化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