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语环境下的云南省,对外汉语之"外"有其更广阔的涵盖范围,汉语普通话的教学和推广显现出丰富的层次性,因此在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既要有体现"外语"层面特色的课程设置,也应有体现"二语"层面特色的课程设置。分析探讨汉语作为"二语"在多语环境下的习得策略,同时认为一种共同语在多语环境下的习得和推广,涉及的问题和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这一背景下不仅要使汉语普通话教学成为一种技能的传授,更应该使汉语普通话成为搭建在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新的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目标、教学环境要求必须根据非母语国家汉语教学和学习习惯的需要来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人才.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即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播的关系;知识水平和活动实践能力的关系;以及汉语与外语课程设置比例的关系.只有不断改革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才能使培养出的人才更好地适应汉语国际推广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乐虹 《科技咨询导报》2007,(4):129-129,131
普通话的获得和方言差异很大,在语言环境、获得途径、学习者个体等因素都体现出不同于方言的独特之处。普通话是汉语方言区的人所学习的第二语言,语言环境对普通话学习的影响极大,如何利用方言习得的原理,创建类似方言获得的语言环境对提高普通话学习的效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语言间的表达差异是各民族认知特点的体现,时空概念会引申到抽象领域,影响思维。少数民族学生及留学生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本文界定本族语之外的统称第二语言)的习得,其目的是从掌握正确语言知识到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基于布依语学生与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汉语习得中介语语料,从认知角度比较了布依语、英语与汉语“X上”空间关系的对应表达方式,验证了人类对相同空间概念化和提取能力具有共性也有差异;语言间的差异体现为对维度表达的精准程度不同、运用的表达手段各异;提出二语习得成功的衡量标准在于能够用目的语的认知和思维方式进行交际,教学双方应该有意识的将该种能力培养融合到语言习得的各个阶段。从语际角度分析学生偏误产生的深层原因,探究具有普遍意义的有效路径,促进二语教学并最终达到提高多语者学习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三语习得和二语习得密切相关,但三语习得的内涵比二语习得更丰富、更复杂。由于三语习得者所面对的是三种不同的文化,文化差异对三语习得的影响较二语习得也更为严重。因此,三语习得作为一种独特的现象,应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秦镱菲  金朋荪  张超 《科技信息》2011,(13):214-214
语境是语言交际的基础,从马林诺夫斯基最早提出"语境"这一概念到现在已有80多年。第二语言习得(以下简称二语习得)通常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的学习。本文借助语境的分类和二语习得的相关理论阐述了语境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及重要性,并提出了如何借助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提升二语习得水平的建议,这对二语习得者和二语教学者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可"在山西榆次方言中使用频率很高,其语义功能也同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可"存在差异性,榆次话中的"可"有三种常用用法。它们所体现的程度义较为突出:一种突显了程度的强调意味,一种强调程度的弱化。另外,"可不"句式体现了其肯定标识性的语义功能。  相似文献   

8.
英汉语言模因对比的价值探索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每种语言都有其自身独立存在的语言模因。英汉语言模因对比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语言翻译理论与实践的促进、对文化交流和文化共性的寻找、对语言教学和二语习得理论的广泛影响和对英语与汉语本体发展的影响。语言模因在英汉双语中对比的主要途径是立足语言事实进行共时对比,以满足二语教学需要和认知语言学层面的研究。通过英汉语言模因的对比可以达到解析英汉语言异同的目的和对语言本真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岳鹏 《科技信息》2010,(35):J0309-J0309,J0283
母语对二语习得影响的过程被称作"迁移",因两种语言相异而阻碍正确习得二语的现象被称为负迁移。本文中,笔者从句子、语篇两个语言层面分析了学生习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探讨了产生母语负迁移的原因根源,并给出了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佛教文化大有复兴之势,一在实修层面上多有人认真践履,二在学术层面上,整理典籍,研究思想,梳理历史;然而不久前的一次论争还是体现出现当代佛教文化研究中"学"、"证"间彼此的纠结与指责。在研究方法多样的背景下,佛教文化研究也应该早日走出"学"、"证"争斗的阴影,开创佛学研究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1.
“拒绝”是让人不愿接受的和威胁面子的行为,但又是人际交往过程中必须经常使用的一种言语行为。汉语拒绝语表达在词语、语句层面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更在语用策略上受到本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制约。这种特殊性直接导致留学生在汉语拒绝语习得和使用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偏误。本文对这些偏误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探讨相关的教学策略,以帮助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拒绝语及其使用策略。  相似文献   

12.
母语迁移现象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是很难避免的,汉语的负迁移一直都对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起着很大的干扰作用。这种干扰体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写作和文化等几个不同的层面,本文对这些层面逐一进行了列举,找出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减少负迁移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汉语普通话中的语流音变现象一直以来都是学者关注的重点,而仅仅从理论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描述是远远不够的.文章从声学上对汉语普通话语流音变中体现的辅音同化、变调、轻声等方面进行探讨,对传统语言学研究中的语流音变特点进行了更细致的分析研究,展现了汉语普通话中语流音变的声学特点,并通过量化的手段更直观、更具体、更精确地反映出语流音变的不同类型特征,为传统的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04—2010届越南语专业毕业生进行"课程设置调查",通过对当前"双校园"模式下越南语课程设置情况和"课程设置调查"调查结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探讨应用越南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和改革的有效途径,提高越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程度副词"更"与单音节词"X"在句法配置和韵律节拍上有一定要求,"更+X"句法上存在直接配置和间接配置,韵律上有自然饱和式韵律结构和强制饱和式韵律结构。"更+X"的句法韵律有一致也存在不一致,组装时以句法为原则,体现汉语语法的本体观;语流中以韵律为准则,实现汉民族和谐完美的音步认知观。  相似文献   

16.
万小青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30(11):128-131,148
二语习得若忽略培养和提高习得者跨文化语用能为,二语习得将交得毫无意义。培养和提高习得者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基础在于“课堂输入”,而输入的核心在于教材。所以,要做到教材话题与文化项目兼容。“课堂输入”要兼顾对语用知识的有效“输入”和“吸收”,要按照“课堂输入”的原则进行“输入”。“吸收”是目的。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语用教学总是和社会文化形影不离,教和学动机都来源于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实际需要。二语习得是一个其语言的、社会的、心理的相互作用过程,培养和提高跨文化语用能力本身是一场整体的文化教学。所以,要开展对教材话题和文化项目兼容研究。  相似文献   

17.
根据二语习得迁移理论,第二语言学习及使用会受到母语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以字、词、句、篇为框架的传统英语写作课程类似于汉语写作课程,导致学习者将汉语写作经验直接用到英语写作中,中式英语频现。笔者结合语言研究理论和教学经验,认为英语写作的最大障碍存在于句子层面,以正确语法为基础的写句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增强写作教学效果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不失为有效英语写作教学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语言中构式的整体义常常不等于各部分意义的简单相加。数据替代与重新构形作为促进语言习得的有效手段,有助于语言使用者习得看似任意的语言规则与分布限制。数据替代更适用于儿童一语习得,而重新构形则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发挥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结合调查法和访谈法考察了摩梭和纳西低龄学童的语言使用模式.结果表明:在家庭环境下,摩梭和纳西低龄学童的语言使用以本民系语为主,当地汉语方言为辅;而在学校环境下,以当地汉语方言为主,普通话和本民系语为辅.语言使用模式与语言规划、语言政策密切相关,民族地区的普通话推广策略应根据现实语言使用模式来制定.  相似文献   

20.
马蔷 《科技信息》2010,(34):159-159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适应和习得这门外语赖以存在的文化,也就是说,语言习得的过程必然伴随着文化习得的过程。英语教学的的基本目标就应该是通过加强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这个层面上的文化教学培养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将文化教学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几点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