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百年师范积淀,10年本科发展,使学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新起点上推进学校"十二五"及中长期科学发展,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把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建议>和<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结合起来,牢牢坚持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继续深化对校情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紧紧围绕学校"强本申硕创建综合大学"的发展目标,突出抓好学科、专业、课程和人才队伍建设,科学统筹和正确处理好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等10个关系.  相似文献   

2.
刘智  肖巍巍 《科技信息》2010,(28):34-35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做好高校建设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桂教规划〔2010〕23号)精神,促进校园网的进一步发展,制定了校园网络建设"十二五"规划,从网络基础建设上探讨校园网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2011年4月21日,由杭州市发改委组织召开的《杭州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评审会在浙江新世纪大酒店举行。《杭州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是市政府确定的"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科学编制《规划》,对于全市积极适应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主动应对转型升级的新需求,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规划》提出,"十二五"  相似文献   

4.
为做好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针对大学规划制订中忽视环境复杂多变性造成的问题,提出审时度势,强化环境分析,科学制订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并结合学校具体实际,系统论述了学校发展面临的纺织行业发展趋势、陕西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和高等教育发展态势等外部环境,梳理了学校自身发展内部环境中优劣势的现状分析思路.提出了群策群力,科学制订"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聂勇 《安徽科技》2011,(8):8-10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迄今全国唯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对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科学发展和加速崛起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十二五"期间,皖江示范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经济规律,增强主动意识,  相似文献   

6.
《广东科技》2013,(11):13-14
2013年1月11日科技部网站消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加快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科技部组织编制了《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孵化器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建设和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提升区域科技企业孵化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源头企业,培  相似文献   

7.
谋划"十二五"研究制定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宏 《安徽科技》2010,(11):8-11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安徽深入实施创新推动战略,加快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为"加快发展、全面转型、兴皖富民"提供科技支撑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安徽省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对指导和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为广纳民意、汇聚民智,省科技发展规划办公室特通过本刊开辟"建言‘十二五’"宣传专栏,在此真诚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为安徽省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8.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精心谋划、周密部署2011年的工作对于"十二五"的整体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国"十二五"规划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在今后五年,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显著进步,确保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这表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将成为未来五年贯穿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的主线。  相似文献   

9.
潘慧 《广东科技》2012,(1):23-26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按照《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要求,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广东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精神,广东省科技厅编制完成了《广东省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布实施。《规划》具体是如何编制出台的?《规划》编制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潘慧  陈良湾 《广东科技》2012,21(6):22-23
【序曲】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的"广东元素"2011年,万众瞩目的《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出台,为我们勾画出未来五年富民强国的发展蓝图。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以"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十二五"时期图书馆的转型发展新形势,分析了图书馆员现状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原因,探讨了提升图书馆员职业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梳理凤翔县"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从县域视角分析环保策略,并对"十二五"建言献策。方法使用SWOT方法对"十一五"期间凤翔县的环保工作"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要素进行分析。结果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了"主导"、"扭转"、"竞争"、"防御"四种策略的内涵。结论凤翔县"十二五"期间环保策略排序是主导型、扭转型、竞争型、防御型,并提出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增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已成为"十二五"教育建设发展规划的标杆。通过对"眼视光技术"专业社会人才需求情况、专业现状、专业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调研,力求专业设置立足服务社会,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强化质量。  相似文献   

14.
《国家“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提出“科技进步贡献率力争达到55%”,《山西省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也将“科技进步贡献率逐步提高”作为发展目标之一.采用索洛方程对“十一五”以来山西省及各市科技进步贡献率和相关指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在2008年以前山西省科技进步贡献率保持较高水平,之后有所下降,到2011年多数城市有所回升,从这一走势说明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是较为严重的,特别是对山西省这种资源输出型省份,影响更为明显.因此,山西省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扩大科技产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建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重点省份,近年来国民经济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十一五"以及"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艰巨.本文采用IPCC2006提出的能源碳排放计算方法,根据近年来陕西省能源消耗、GDP增长以及产业变化的相关数据,分析陕西省碳排放的现状,探讨了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动对碳排放量的影响,通过卡亚公式对2009~2020年能源碳排放量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陕西省GDP的快速增长导致能源碳排放总量的上升,以煤类能源为主导的能源结构是碳排放强度较高的主要因素,预测显示碳排放总量将在人均GDP达到3.5万元附近出现拐点.针对陕西省能源碳排放的趋势,提出了持续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煤类能源比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发展新能源等多种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京广铁路“八五”及“九五”期间的运量为目标值,考虑到点线能力的协调发展,通过采取不同方案的比选,探讨了从总体上提高列车重量,增加行车密度,加强通过能力,以适应各个时期运量增长的途径,提出了缓解该线运量与运能矛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生物科学本科师范教育为立足点,将生态学作为重点学科建设,以推动生物科学专业发展,使生物科学成为我院特色学科.在重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教育基础上,将生物科学教学研究与伊犁河谷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保护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借助E-views统计软件建立1993-2011年间的山西省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因素模型.通过对影响旅游业发展因素的分析,建立以旅游收入为因变量,以接待旅游总人数、省内公路里程、铁路里程、省内星级宾馆数以及国内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支出、国内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支出等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利用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和共线性检验,为山西省"十二五"期间发展旅游业、增加旅游收入在政策方面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和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制造业对GDP增长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我们以德宏人均GDP、产业结构、城市化率等近10年间时间序列数据为依据,研究德宏"十二五"期间工业化发展阶段。运用了钱纳里的工业化阶段理论、库兹涅茨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理论、霍夫曼工业结构理论等对德宏的主要指标进行分析,预测"十二五"期间德宏的工业化阶段及其特征,最后提出走新型工业化的论断。  相似文献   

20.
王政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7):117-119
《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纲要》在谈到美育课题时曾提出,应重视“研究美育与本土优秀传统艺术”的关系,“研究新时期学校美育的发展前景”。如何考虑“本土优秀传统艺术”资源与“学校美育”的关系?可以由“本土传统”的文物资源入手,从美学基本范畴着眼选择“文物群”,有内涵指向展开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劳动创造观念与审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民族审美传统与乡土情感。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意识与科学精神,形成一个在高等学校进行“文物美育”的思路及机制,从而走出一条有效利用文物资源开展审美教育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