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寓言化书写是寻根小说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为对中华民族精神、传统与现代中的中国命运以及人类存在的终极追问的书写。它是对同时期西方文学的借鉴,也上续现代文学的寓言化传统,并为以后的文学发展提供了成功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影视剧中,人物是构成情节冲突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小说改编为影视剧,人物形象塑造的衍变也成为最受关注的一个部分,中国传统武侠影视剧因为对人物形象塑造的缺失造成文戏与武戏之分。金庸作品的"射雕"三部曲都改编为电视剧,分析对比其中三位男性侠客形象的塑造,展现由小说到影视剧中男性侠客形象的变化,揭示人物塑造差异形成的原因,不仅因为艺术形式的转变,还包含了市场经济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池莉小说注重表现世俗人生,但作品中人物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更多表现出庸常化倾向,本文试图从其80年代的烦恼人生系列、90年代的都市传奇系列以及其部分带有浪漫情怀的作品中剖析其作品世俗化庸常性倾向的根源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潍坊学院学报》2014,(4):38-42
二十世纪40年代中期,巴金创作了包括《憩园》、《第四病室》、《寒夜》三部小说在内的"人间三部曲"。无论是封建家族中的寄生者,还是在病室中呻吟的性病病人,抑或患肺病的小知识分子,作者均透过他们的患病的身体深入到内心,由个人折射社会,控诉了传统封建文化的腐朽和社会现实的黑暗,并尝试用一条人道主义之路来进行疗救。虽然存在某种局限性,但不能不说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尝试。  相似文献   

5.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一种急功近利的错误教育倾向,产生的原因较复杂,需要采取综合的策略进行纠正和防止。重要的是要在幼儿教育中践行素质教育理念,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回归幼儿教育本位。  相似文献   

6.
"人之栖居"是海德格尔后期的主要思想。他把栖居之所具化为天地神人所构成的"四重整体,"通过建立一个本真的自然世界而恢复神与人,存在与大地的本源联系,使人与物的存在居于澄明。无独有偶,张炜在其小说《九月寓言》里也做了同样的努力:对"地瓜"、"黑夜"、"九月"等独特的意象的歌吟,极富诗意地还原了自然生命的本真形态;同时,通过对小村人流浪与安居两种生存境遇的诗意描绘,昭示了诗意栖居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主旋律电影"建国三部曲"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衔接,在变化的时代背景中,统战文化贯穿始终,是形成特殊时代的共鸣文化状态及建构民族共同体的基础.三部影片以宏大叙事的艺术趋向,既演绎了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红色史,也再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奋斗史.其中不乏人心所向的"共和"理念和统一战线思想,也体现出革命年代女性刚柔并济的形象,是...  相似文献   

8.
庄子以其独树一帜的思维站立在子学时代的舞台上大放异彩。本文就庄子内篇中鲲鹏、庄周梦蝶以及庖丁解牛三个著名的寓言,对庄子的寓言创作思想进行分析和总结,从化技近乎道蝶化等角度出发,浅析庄子哲学中所包含的过程论思想。这一过程论思想一直贯穿在他的行文间,所以庄子的思想是自由奔放的,却也是脉络清晰的。他是一个真正有生命情调和逻辑思维的学者、思想者。  相似文献   

9.
40年代沦陷区小说创作处于尴尬局面.张爱玲另辟蹊径,着重从表现旧贵族世家在大都会的遭际和命运,青年男女的婚恋和婚恋中的女性的原罪意识等方面入手,呈现出鲜明的凡俗化倾向.  相似文献   

10.
殷齐齐 《科技信息》2010,(24):154-154
在长篇历史小说的创作领域,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如一匹横空出世的黑马,给文坛带来了强大的冲击波,引起文艺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本文主要从二月河的创作态度、帝王形象的塑造和文中呈现的文化品格等方面论述作品取得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初等数论”中的化归思维方法主要有:变形化归、分割化归、映射化归等;教学中应注重体现化归思维过程,注意克服化归思维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内容建设是高等院校人文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核心,选择既具有经典性又不乏现实教育意义的优秀文本,是人文通识教育课程内容建设的核心和关键。苏轼贬谪黄州期间曾经历过极度的痛苦与沉沦,但最终以他的超人哲思找到了超越精神困境的有效途径。这种精神困境的突围与超越,集中体现在他所创作的三首经典词作。透过对这三个经典文本的剖析,我们不难发现,东坡的哲思对于当代大学生颇具启示意义。高校人文通识课程如果循着这样的思路进行内容建设,或许有助于扭转此类课程目前所面临的尴尬境况。  相似文献   

13.
池莉的小说创作经历了几次攀升后走向了新世纪,然而新世纪中国的文学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池莉以自己对艺术的执著无意识地抗争这种危机.她的小说创作在此时具有明显的深刻化倾向,主要表现在:批判精神初露端倪,悲剧意识的诗性表达,人文情怀的合理诉求.另外小说形式也随之而变:以前的小说注重叙述故事,此时的小说强调传达情绪.这些变化增添了小说的风韵,突出了小说的文学品格.  相似文献   

14.
谁也不能否认,鲁迅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作家。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爱甚至超过了爱自己。但当我们细案《呐喊》、《仿徨》时,便会发现:其中大多数人或者麻木不仁,或者狡诈虚伪,人们彼此隔膜,人情薄如冷纸。鲁迅对其则或“哀”或“怒”,看不出些许赞美和崇敬之意。这个“反差”表现了鲁迅“富热于冷”的写作手法。显示了小说深邃犀利的反封建主题,也为我们了解社会,认识了解人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1 项退结先生说,中国人性格中存在着一种矛盾的因素:“一方面他非常敏感,另一方面他对于情感的表示又极端的矜持。”人们的情感太脆弱,就筑起一道高墙来保护它,所以在社会上人们不轻易把真相表示出来,“凡是与内心生活有关的一切,只能够间接地或者以暗示方式说出”,“既使是在生离死别时,中国人一般也没有西方人那样露骨的表示。”①这就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假象:中国人情感麻木、迟钝。但鲁迅写作的目的显然不在于诠释中国人性格中的这种矛盾,他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相似文献   

15.
论“激流三部曲”中觉新三兄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金先生在《家》、《春》、《秋》三部曲中对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着墨最多、倾注感情也最多 ,通过他们三兄弟不同的性格 ,以其产生的不同命运 ,作品塑造了新时代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6.
庄子无意于严谨的逻辑和系统的分析,而更在乎描述整体动态,诙谲怪的寓言之象,正是这种寓言之象完成庄子的思想创造并抵达哲学之高峰。庄子寓言之象极富象征性、暗喻性、诡异性、神秘性和启示性,她是象的直观,悟性的艺术,更能代表东方文化神韵,庄子寓言的微妙在于把一切都隐在“象”中,又在“象”中启悟。她“生生不已”,与辨析性的说理方式相比,更具原创性与启迪性。  相似文献   

17.
戴灿 《长沙大学学报》2009,23(1):117-118
清代画家、画论家石涛在其画论中多次运用“化”来探讨相关问题,“化”展示了石涛画论美学的特殊魅力。在石涛的画论中,“化”有体验、融化、化境三意,它还是石涛整个美学思想的一条贯穿线,揭示了一个由无法——有法——无法的三段式意义,表达了石涛对绘画理论与实践的独特阐释。  相似文献   

18.
选取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图书馆图书历史借阅数据,分析了近5年读者的阅读需求倾向,结合“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得出在各种新媒体阅读方式的冲击下,高校读者的阅读倾向正在由纸质图书的阅读方式向电子数字图书的阅读方式转变,各类型纸质图书的借阅量也发生一定的变化等结论,实验研究结果可为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及阅读推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家总是与时代息息相关,与当地的经济、文化状态密不可分,作家只有沉潜到生活的最深处,感受到时代的强有力的脉动,才有可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作家张廷竹和他的“大时代三部曲”(《大路朝天》、《盛世危情》、《清平世界》)以严格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深刻介入社会问题,展现社会众生相,揭示人本性中的善与恶在非常状态下的激变,着力于对人的灵魂的探索与改造,探索未来发展之路,不失为一个时代的“醒世恒言”,也为改革文学提供了新的范本。  相似文献   

20.
一在中国文学的传统中,情爱的表现虽然也呈现出种种复杂的景观,但就其主要倾向而言,却是缺少悲剧精神的。它在文学对情爱故事的处理上集中表现为以大团圆为结局的结构模式。这种倾向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上日益增强。在唐代传奇中我们可以看到《莺莺传》、《霍小玉传》等悲剧精神较强的作品,在宋代话本中也可以看到《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找不到美好结局的故事,元代戏曲中不乏悲剧题材,但除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