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库恩范式论的心理学方法论蕴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心理而言,库恩的范式论蕴涵着丰富的方法论思想,在心理学研究对象上,范式论对科学主义的分析与批判和对科学中人性的张扬,有助于科学心理学重新回到人这一主题,在心理学研究研究方法上,范式对自然科学的解释特征的阐释,使人文心理学的解释学方法纳入科学心理学成为可能;在心理学理论建设上,范式论批判了科学的“积累观”,这就使理论心理学可能走向复兴。  相似文献   

2.
论文从集体意向性理论的视角考察库恩的范式理论。库恩利用"范式"这一概念描述科学共同体的工作模式和科学发展的过程,但在"科学共同体"和"范式"这两个概念的定义上却陷入了循环定义的困境。而采用整体视角审视范式转换也使得库恩笔下的科学发展具有浓厚的相对主义色彩。科学共同体作为集体的一种,能自然进入集体意向性理论的考察范围。实际上,图梅勒和塞尔的工作能给出一个全新的微观视角,以规避库恩的描述所产生的问题。借助于集体意向性理论,科学共同体的概念可以被非循环定义的方式描述,而范式转换也并非是一种缺乏科学理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万丹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3):118-124,128
20世纪80年代库恩哲学中原本的核心概念“范式”消失了。这似乎成为库恩哲学转向的标志,甚至成为历史主义科学哲学转向的标志。事实上“范式”观念以“类词”的名称依然存在于库恩哲学中,我们完全可以追溯这一演变的历程,从而揭示演变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库恩范式论在心理学中的反响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恩的范式论对心理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许多心理学家应用范式论的观点解释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家之所以对库恩的范式论感兴趣,是因为范式论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的。在心理学家库恩热的背后,是对范式论的肤浅了解。  相似文献   

5.
库恩直解     
通过回顾库恩关于科学革命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考察探索库恩的本意.库恩最初注意到自然科学的成长和人文学科不同,而这种不同集中表现在自然科学研究的排他性,即存在一种模式,不符合这种模式的研究和研究者必被主流所拒绝.这种模式和贯彻这种模式的研究者互为表里,形成了所谓的规范和科学共同体.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模式的改变就是科学革命.库恩的理论源于他对科学史的研究,但是后来的历史研究却又揭示出和库恩当年所援用的不同的图景.本文重新审视了这一问题,并利用范式理论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6.
论科学发展中的中间范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S.库恩提出了以范式概念为核心的科学发展理论,相对于以往的科学哲学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库恩(包括后来一些试图修改其理论的学)对科学革命的过程缺乏实际的分析,导致其结构在很多方面不能够为人们所接受。本认为,对库恩范式理论进行改造的突破口在于实际地分析范式转换的过程。为此,本提出了中间范式的概念。中间范式处于旧、新范式转换的过渡时期,它能够为范式转换的过程和必然性提供合理的说明,也能够为新旧范式的比较提供基础。中间范式具有二元性,拼合性,矛盾性和不完备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lexicon(词汇系统①)是库恩晚年思想中最重要的概念,也是范式的替代物.库恩从语言层面讨论分类学范畴和词汇系统,不再从知觉、方法论和本体论讨论不可通约性,将不可通约发展为词汇系统间的不可翻译性.库恩所阐释的词汇系统具有一定程度的本体论特质,与其世界观念密切相关.从范式到词汇系统的演变表明库恩的思想发生变化,然究其实质其实一以贯之.库恩自称“具有可变范畴的康德主义者”有其失误之处.  相似文献   

8.
库恩的范式自一提出,就受到众人关注,同时也引来了种种诘难。本文认为,这些诘难很大程度上归结为人们对范式的误解。要消除这些误解,就必须看到范式的本质——范式是一种制度性事实,蕴涵了科学共同体赋予的权力,这种权力表现为权威形式。制度性事实是由美国语言哲学家约翰.塞尔提出,具有特定的内部逻辑结构X在情境C中看作Y。在新旧范式更替中,范式的内部结构并未改变,而是结构中的变量Y和C的取值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是得到科学共同体认可的,新的范式(Y)的地位功能和道义权力是由科学共同体集体赋予的。按照塞尔的观点,这种集体认可保证了制度性事实在认识论上的客观性。而库恩也认为,再没有比科学共同体的决定作为客观性判定的更好标准了。由此,本文得出结论:库恩和塞尔在客观性标准上的探讨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库恩在科学哲学中首次使用了"范式"(paradigm)术语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年前,我发表了一篇论文《库恩在科学哲学中首次使用了“不可通约的”术语吗?》。在那篇论文中,我对所提出的问题做了否定性的回答。因为爱因斯坦在1946年撰写、1949年发表的“自述”中,马赫在1905年出版的《认识与谬误》、可能在1895/1896年的系列讲演“探究的心理学和逻辑”中,都曾经在科学哲学的意义上使用了“不可通约的”(incommensurable,inkommensurabler)术语——先于库恩1962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在本文,我拟通过手头的资料论证,库恩也不是在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意义上首次使用“范式”(paradigm)术语的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库恩的“范式”和解释学的“前结构”为基本脉络,分析了现代西方哲学中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合流趋势及主观性基础。库恩的“范式”不是静态的概念系统,而是有约束力的指导性信念模式;解释学的前结构也表现出由“前有”到“先行把握”的运动过程,两者都强调事实世界之呈现是基于“看”且被“看作”的主观基础,把客观存在显示为主观性使之照面出来的远景,消解近代哲学主客二分的框架,重新确立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共同基础。  相似文献   

11.
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实施"一二三"的专题教学模式,"一"即一个理念,树立一个开放互动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理念;"二"是两个主体,确立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三"是三个环节,实施三个教学环节,即各占三分之一教学内容的专题讲授、专题辩论、专题视频等教学环节。该教学模式对理工科研究生而言,有助于拓展学术视野,转换思想观念,启迪理论思维,培养创新能力,较好地实现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政治理论教育和科学创新素质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