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辉 《科学》2013,65(2)
正近来基于基因组学的遗传学研究成果颠覆了以往的古生物学和生物分类法,甚至动摇了传统的人类阶段进化论。我们将根据最新的遗传学研究成果,从猿类到现代人种来逐步重构人类的进化历程。长期以来,人类认为自己这个物种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应该脱离于动物界,是一个全新的类群。然而,随着系统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的建立,生物学家认识到人类依然属于灵长类动物的范畴,与其他的猿类有着很近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2.
孙毓麟 《科学通报》1974,19(8):352-352
染色体的研究是细胞学的重要内容之一。DNA、组蛋白、酸性蛋白以及RNA共同构成了真核细胞染色体的复杂结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学和遗传学的工作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这四种成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各种染色体的结构模型。这里仅对某些方面的进展作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生物进化理论:近期探索和争论的若干热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化论诞生一个半世纪以来,所经历的争论之长久和激烈,对自然科学和人类社会影响之深广,是科学史上从未有过的。 进化论大体经历了两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进化论作为创世说(特创论)的对立面而产生、并最终战胜和替代后者的过程,第二阶段则是进化理论本身的发展和证实过程,即从生物组织的各层次逐步揭示进化原因、机制和规律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周宪庭 《科学通报》1980,25(23):1089-1089
在人类和各种哺乳动物群体中,存在着许多可遗传的、没有表型效应的、比突变更频繁的正常变异,称为多态性。随着细胞遗传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Q带和C带显带技术的发展,揭示了人类群体染色体的显著的变异,并且这种变异和群体、种族和性别有一定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群体遗传学尚属空白。本文应用染色体Q带显带技术,研究了中国人群染色体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5.
生物进化理论:近期探索和争论的若干热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昀 《科学通报》1997,42(22):2353-2360
<正>进化论诞生一个半世纪以来,所经历的争论之长久和激烈,对自然科学和人类社会影响之深广,是科学史上从未有过的。 进化论大体经历了两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进化论作为创世说(特创论)的对立面而产生、并最终战胜和替代后者的过程,第二阶段则是进化理论本身的发展和证实过程,即从生物组织的各层次逐步揭示进化原因、机制和规律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郝炘 《科学》2005,57(5):51-53
2005年2月3日,迈尔(Ernst Walter Mayr)以100岁高龄逝世.迈尔有"20世纪达尔文"的誉称,在费希尔(R.A.Fisher)、霍尔丹(J.B.S.Halden)、赖特(S.Wright)于理论上阐述达尔文进化论与孟德尔遗传学不矛盾之后,迈尔与杜布赞斯基(T.Dobzhansky)、辛普森(G.G.Simpson)等人用实验和观察证实了遗传学和进化论的一致性,使进化论的现代综合学说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得以建立.迈尔的后半生是在哈佛大学度过的,在那里他转向生物学史和生物哲学的研究.迈尔曾获得7个国家的16所大学和研究机构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还得过33项奖,包括三项国际大奖:巴尔赞奖(Balzan Prize,1983年)、国际生物学奖(International Prize for Biology,1994年)和克拉福德奖(Crafoord Prize,1999年).  相似文献   

7.
人类细胞遗传学——密切联系医学的一个分支,近年来有很大的进展。它同生化相结合,开辟了预防和治疗的途径;同细胞学相结合,提供了简易的诊断方法。它的研究成果,不论在遗传学理论上,还是在临床医学上,都有重要的意义。1956年齐亚(J.H.Tjio)和列文(A.Levan)发表了“人的染色体数目”的论文,确定了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是48条,而是2n=46条,这篇论文标志着现代人类细胞遗传学的开始并间接影响着生物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8.
陈瑞阳 《科学通报》1987,32(14):1096-1096
自七十年代以来,染色体分带技术在人类和其它高等动物染色体研究中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近年Yunis等人提出的高分辨G-带技术,为细胞遗传学的发展和应用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然而,植物染色体分带的研究发展却极为缓慢,一直停留在C-带和N-带的水平上,而应  相似文献   

9.
自从诺埃尔(Nowell)和亨格福德(Hungerford)发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存在着非随机重组的Ph染色体以来,迄今已有28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广大血液学和遗传学工作者对慢粒与遗传学相关性的研究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作了大量的深入细致的工作。随着遗传学技术的改善和发展,对慢粒的发病机制、诊断、预后和治疗的认识已逐步深入,并提高了临床水平。特别是近年来,同步化高分辨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Ph的检出率,发现了一些新的微小染色体异常,并对慢粒Ph肿瘤克隆的起源提出了新的认识,初步了解了慢粒急变的细胞遗传学机制,从而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郭晓强 《自然杂志》2012,34(2):119-124
1900年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的诞生,200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草图完成则标志着遗传学达到一个新高度.在100年时间内,遗传学经历了经典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学、分子遗传学一直到今天的基因组遗传学等多个发展阶段,研究对象也从最初的高等生物(果蝇和玉米等)到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等),再到高等生物(小鼠等),一直到今天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医学遗传学).  相似文献   

11.
1.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反驳自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问世以来,有关生物进化的争论一直是持续不断。生物遵循自然法规进化这一观点,曾直接影响了人类的价值观,乃至宗教观,因而反对达尔文的进化论,人们在感情上当然无法接受,但也不能把和达尔文进化论相悖的理论完全看成是反科学的而予以摒弃。在20世纪30年代,群体遗传学建立之前,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说一直被认为处于劣势。特别是主张“获得性遗传”和“依靠生物内在创造力量进化”的拉马克  相似文献   

12.
家族性额外小染色体的发现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兆文 《科学通报》1982,27(5):308-308
Smith等首次报道了一例家族性额外小染色体,而后,一些研究者又报道了类似现象,并对额外小染色体的起源及意义做了探讨。作者在群体细胞遗传学的调查中,发现了一例带有额外小染色体的家族,在其三代人中发现六名成员带有相同的额外小染色体,应用多种  相似文献   

13.
人类染色体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锦声  匡志超 《自然杂志》2003,25(5):267-271
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染色体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不仅极大地加深了人们对染色体本质的了解。而且为生命科学的发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将整个人类染色体研究技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突破、创新、升华及飞跃阶段。每个阶段都借助了技术上的创新,并阐明了每个阶段都是人类染色体技术研究历程上的里程碑,最后晨望了人类染色体研究技术无限美好的发展前量。  相似文献   

14.
小麦小染色体的发现及其特殊PMC减数分裂Ⅰ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旗 《科学通报》1997,42(22):2433-2435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有42条染色体,近年来在细胞质来源于无芒山羊草(Ae.mutica)、黑麦(Secale cereale)、偃麦草(Elytrigia elongata 2n=70和Agropyron glaucum 2n=42)的异质普通小麦中分别发现了小染色体(microchromosomes),在方穗小麦-黑麦(Triticum tauschi-Secale cereale)双二倍体(DDRR)中也发现了小染色体。这类小染色体均较亲本染色体小,具端着丝粒,载有促进结实基因或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现正在对其进行深入的遗传学研究。本文简要报道在普通小麦自花结实4D缺体中发现的一种小麦小染色体及其特殊减数分裂行为。  相似文献   

15.
早熟染色体凝集(PCC)新技术是遗传学和细胞动力学的结合。它的原理是以分裂期细胞作诱导细胞,通过细胞融合,诱导间期细胞染色质提前凝集成染色体.间期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取决于融合时间期细胞在细胞周期中所处的生长时相。分别有G_1、S和G_2 PCC. G_1PCC  相似文献   

16.
染色体图     
包括人类在内,哺乳类的基因绘图近十年来有了飞快进展。其背景是,随着体细胞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产生了种种新方法,例如运用细胞培养法、染色体分带染色法、酶(同功酶)检测法等,从而有可能绘制细胞水平的基因图。  相似文献   

17.
要了解那些引起人类主要疾病的原虫的遗传学情况,首先必须知道其所具有的染色体数目.Kemp等报道用一种新技术——脉冲场梯度(PFG)凝胶电泳来分离和鉴定恶性疟原虫的7条染色体.Kemp 等对3株恶性疟原虫(巴布亚新几内亚、加纳和泰国株)进行了研究.溶解培养的红内期疟原虫后,发现它们的DNA 可分成7个不连续的区带,用酵母染色体  相似文献   

18.
正表观遗传学是细胞调控基因表达的众多方式之一,它研究基因在不改变其遗传密码或DNA序列的情况下开启或关闭的机制。表观遗传学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复杂多样的生物过程,如细胞分化、基因组印记和X染色体失活,并通过两个机制过程进行操作:组蛋白修饰(如甲基化、乙酰化、泛素化和磷酸化)以及胞嘧啶碱基对的直接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学评估和干预的两种新方法,APOBEC偶联表观遗传测序(ACE-seq)和CRISPR具有显著增强表观遗传学研究及其临床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我们人类是一个比较长寿的生物种,而且我们的细胞有48个染色体(译者注:当时误认为人有48个染色体,如今已清楚知道人有46个染色体),撇开虚构的和可疑的推测的领域不说,实证的人类遗传学只完成了一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极难把人变成试验室的豚鼠和果蝇。还没有一个科学领域象优生学这样发表了如此多的关于纯化和更新人群的可能性的度  相似文献   

20.
花粉小麦染色体工程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花粉小麦染色体工程是结合花药培养技术与经典染色体工程技术的新程序。它可快速,准确2地转移异源有用基因到小麦栽培品种,增加遗传多样性,供遗传学研究和育种工作应用。两套新程序分别建立在染色体组水平和单个染色体水平。与经典的染色体工程相比,它的主要特点是:(1)产物的多样性;(2)稳定的快速性;(3)选择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