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及特点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各种灾害均会造成社会财产损失,并且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对灾害进行例题的分类并探讨其成因、特点则是防灾减灾的基础。主要自然灾害其成因可划分为六大类44种,对其成因及类型分布进行了探讨,同时还对我国灾害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期能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给出了自然灾害的新定义,即灾害=自然现象+不当的人地关系。介绍并探讨了美国环境灾害的社会脆弱度地图在防灾减灾、应急响应和灾后重建规划等方面的作用。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剖析灾害,回顾美国灾害管理的百年历程,总结其利用城市规划手段防灾减灾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关注泥石流     
新京 《青年科学》2010,(10):34-36
为唤起人们对泥石流灾害的重视,认识其成因,减灾、防灾,本刊摘编了新京报记者与专家的访谈:  相似文献   

4.
分析和总结了聊城市旱涝灾害的基本特征及成因机制,并提出防灾、减灾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部农村在防灾减灾体系中一直处于灾害频发却抗灾无力的状态。在社区参与已成为世界各国灾害管理重点的大背景下,西部农村社区参与防灾减灾的状况尤其值得关注和探讨。文章主要运用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视角,考察参与社区防灾减灾的多元主体,即村民、村委会和乡镇政府,分析影响其参与的因素,探讨各参与主体的行为选择对西部农村防灾减灾的影响,以期从根本上推动其防灾减灾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2004年9月上旬,川东北地区发生特大暴雨洪水灾害.分析了这次暴雨洪灾的成因、特点,运用历史洪水资料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防灾减灾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沿线是地震、干旱、洪水等灾害的高发区域,防灾减灾需求强烈,但关于该区域的防灾减灾数据和信息服务能力相对滞后。面向防灾减灾知识服务需求,阐述了知识服务的起源和知识服务系统的主要特征,构建了以全球灾害元数据库、防灾减灾知识网络和知识服务系统门户为核心的防灾减灾知识服务框架,建立防灾减灾知识服务系统,并分析了灾害元数据标准、灾害数据产品、灾害知识应用、灾害案例共享等基础应用。重点介绍了目前防灾减灾知识服务系统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典型应用,包括孕灾环境基础数据知识服务应用、耕地干旱水平时空展示专题知识应用、蒙古国孕灾环境土地覆盖全要素数据服务知识应用、中蒙俄经济走廊主要历史灾害知识应用和中蒙俄经济走廊草地产草量知识应用。从基于知识组织的灾害数据管理、基于数据共享的灾害资源导航、数据驱动的灾害信息产品、人工智能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面向应急的快速灾害制图和社交媒体灾害数据挖掘6个方面进行了知识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广东地区新农村建设防灾减灾规划存在的问题,以GB50188-2007镇规划标准为蓝本,从广东农村村庄选址和常发性灾害防灾减灾规划两个方面入手,分别对位于珠三角、粤东和粤西地区的4个农村防灾减灾规划进行了实地调研。结果表明,被调研农村在选址规划和常发性灾害防灾减灾方面普遍存在缺陷,经济发展落后、村民防灾减灾意识普遍不高和缺少统一规划是主要原因。最后结合当地农村实际情况提出防灾减灾规划建议,对广东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主要自然灾害特点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以大量的事实和翔实的数据说明,全球自然灾害的风险与日俱增,并造成日益严重的经济损失.如何防灾减灾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实践表明,预报和预警灾害的发生非常重要.指出,上海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特大型城市,其可能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海平面上升、地面沉降、台风风暴潮、暴雨内涝、赤潮、高温、雷击和地震等.上海自然灾害的特点是发生频繁,灾情严重和成因复杂.针对上海市降险减灾的严峻形势,提出应从防范重点自然灾害,开展灾害风险评估与技术研究,健全综合救灾体系,建立可操作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避难所建设,减轻防灾降险后遗症,组建防灾救灾志愿者队伍,开展减灾科普宣传和培养灾害管理人才等方面积极着手,以提高上海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近年来岩石碎屑流灾害频发现象,并结合当前岩石碎屑流建模与可视化的需要,通过三维可视化模拟岩石碎屑流形成后,岩石碎屑流蓄满第一级拦砂坝后被第二级拦砂坝拦截的过程,以直观地表达岩石碎屑流现象,再现岩石碎屑流灾害的防灾减灾过程.采用离散元法建立岩石碎屑流模型,在场景中构建拦砂坝和排导槽等防灾设施模型,并对其进行边界处理,充分利用GPU的高度并行性和可编程性,使得利用离散元法模拟大规模岩石碎屑流的计算结果能够满足实时的要求,实现岩石碎屑流与拦砂坝交互场景的三维可视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模拟出较丰富的岩石碎屑流细节效果,并且能够满足实时性的要求,展示了防灾减灾的过程,为岩石碎屑流防灾减灾的处理设计与施工提供直观的可视化分析平台,有助于岩石碎屑流灾害风险评估后进行岩石碎屑流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发生的特大洪灾,其形成的主要原因,除气候反常、降雨集中等自然因素外,也与人为因素有关,本文对此作了系统分析,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高磷鲕状赤铁矿直接还原过程中铁颗粒长大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鄂西高磷鲕状赤铁矿直接还原过程中金属铁颗粒的长大特性,并着重讨论还原温度、渣相碱度及反应时间对铁颗粒长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磷鲕状赤铁矿直接还原过程中金属铁颗粒成核及晶核长大的过程是破坏原矿鲕状结构的过程;提高还原温度以及延长还原时间有利于铁颗粒的聚集长大,提高渣相碱度不利于铁颗粒的聚集长大。  相似文献   

13.
无机盐种类对混凝土电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电网中接地金属的保护课题,考虑利用混凝土包裹扁钢制成接地模块的形式来解决。由于混凝土本身具有较高的电阻率,不能达到良好的接地效果,为此针对这一问题,参考化学降阻剂的成分,以向混凝土中添加无机盐的形式来达到降低其电阻率的目的。试验研究了9种常见的无机盐对混凝土电阻率的影响,分别为阳离子K~+、Na~+、Mg~(2+)和阴离子SO_4~(2-)、Cl~-、CO_3~(2-)的两两相互组合。同时依据氯盐含量对于钢筋腐蚀速率的影响关系,设定盐的添加剂量均为水泥用量的4%。利用无添加剂混凝土组作为对照,分析电阻率降低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无机盐可降低混凝土的电阻率,且得出了这9种无机盐在添加相同质量分数时降低混凝土电阻率效果的优劣关系;其中效果最好的无机盐添加剂为K_2SO_4,添加后混凝土电阻率降低至不添加时的37.9%。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中华民族起源问题的提出、讨论情况的梳理,认为关于中华民族起源的土著特点和多元特点问题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在起源阶段,环境的确起到决定性作用.从地理特征看,各地域民族的生计方式正是适应其地理环境特征的结果.而之所以相同地区产生不同的生计方式,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的选择性.正是不同的选择方式,使得环境不再起决定作用并最终形成兼有本土特点和多元特点的"多元一体格局".  相似文献   

15.
选取北京市典型社区示范北小河公园内4种绿地结构类型及12种不同配置模式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对公园绿地的空气负离子、人体舒适度(温度、湿度、风速)、PM2.5、减噪效果的四种主要生态保键因子的单项及综合保键效应定量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北小河公园春夏两季各样地的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均呈早晚低中午高的单峰趋势 ,秋冬两季变化趋势没有明显的规律。四季负离子浓度大小排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各样地中夏季最高平均值为1492.59个.cm-3,冬季最低平均值为380.76个.cm-3; PM2.5浓度日变化除春季外,其他三季的均呈早晚高、中午低的日变化趋势;各样地消减能力排序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消减率范围为0.75%~13.65%;各类型绿地在春夏两季均有提高气候舒适性的作用,尤其在夏季作用较明显;各种绿地类型均有减噪效果最佳的宽度,其净衰率范围为0.17%~7.56%;以典型夏季数据进行的综合保健效果评价,最好的绿地结构类型为乔-灌-草和乔-草,灌-草和纯草类型次之。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三种固化剂对聚二甲基硅氧烷涂层疏水性的影响。在固化剂用量方面,发现存在共同规律,即在固化剂某一用量范围内涂层疏水性最强,分析讨论了这种规律形成的原因。在固化剂结构方面,证明固化剂中含有规则排列的甲基有利于增强涂层的疏水性。  相似文献   

17.
惠民凹陷西部下第三系构造岩相带与油气聚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应用地层分析、构造体系分析和沉积体系分析的综合研究方法,对研究区内下第三系构造岩相带与油气聚集进行了研究。在阐述地层特征、构造体系类型与展布、火山岩岩相及沉积体系分布和演化基础上,总结出五种构造岩相带,指出构造岩相带是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各构造岩相带的油气藏类型及油气富集条件,取决于其中发育的圈闭因素与储集层的配置。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西部圈闭类型、分布及空间组合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塔北西部碳酸盐岩和碎屑岩这两大类勘探目标,采用"成因分类法"将塔北西部已经发现的圈闭划分为4大类8亚类.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圈闭类型分布的主要层位及平面展布特征做了分析.划分了4个圈闭形成期,并分析了在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构造运动和沉积环境对不同圈闭类型的控制作用.归纳了塔北西部圈闭的空间组合规律.  相似文献   

19.
塔河油田奥陶系缝合线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电子探针和拉曼光谱等分析手段,从缝合线特征描述入手,分析塔河油田缝合线的成因及其油气意义.结果表明:研究区缝合线可分为3种,即顺层缝合线、倾斜缝合线和竖直缝合线;研究区缝合线有压实、压裂和压溶3种成因类型,其中顺层缝合线以压实成因为主,倾斜缝合线和竖直缝合线以压裂成因为主;压实缝合线或压裂缝合线是形成压溶缝合线的基础,而压溶缝合线是压实或压裂缝合线的延续;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合线比基质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为油气生成的有利场所,同时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有利通道,也有利于提高储层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