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分析了几个国家的火灾逃生装置及其优缺点.日本的逃生锁构造简单,安装方便,但不适合老人儿童使用.英国的尼龙膜充气袋和尼龙网,构造简单但不适合高层逃生.德国的逃生艇构造和安装复杂,可以同时帮助上百人逃生,并且逃生速度很快,可用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公共场合,但不适用于一般家庭.中国人发明了跳楼机、逃生吊篮,各有特点,但均未大规模推广.另外,文章还阐述了火场逃生的一些注意点.  相似文献   

2.
郭芳  庞爱民 《科技资讯》2012,(8):214-215
现代社会高楼林立,灾难频发,高空自救逃生设备已逐渐成为家庭必备产品之一。本文对现有逃生产品的利弊进行了分析,从人们对逃生产品的认知以及逃生时的心理和生理情况论述了高空逃生椅(梯)的设计思路与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为经济有效地开发海湾附近的边际小型油田,有机构提出了区别于常规湿式水下生产系统技术的水下干式采油装置。考虑到应急工况下,维修人员需多途径从采油装置中撤离,故应设置应急逃生系统。结合潜艇水下应急逃生技术,选择应急逃生舱作为采油装置的应急逃生手段,并从应急逃生舱的工程方案、技术特点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对应急逃生舱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针对30 m水深干式采油装置需求,以其配套的应急逃生舱作为应用案例,进行了应急逃生舱的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4.
吴妍  吴宝伟 《科技资讯》2014,(28):52-52
目前,传统水下逃生装置系统复杂,制造成本高且占用空间大,一般还需要辅助动力,无法在空间有限的轮船、潜艇、水下生活实施上普及使用。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和他人合作设计了一种水下逃生装置并成功申报了专利,该装置主要包括一个锥形逃生桶和一个与逃生桶的较大端配合且可分离的上盖。该文主要介绍该逃生装置的结构、使用方法及其优缺点,使用该逃生装置,将可以解决目前在空间有限的轮船、潜艇、水下生活实施上逃生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正逃生五大误区应知晓原路逃生:一旦发生火灾,人们总是习惯沿着进来的出人口和楼道逃生,发现此路被封死时,才去寻找其他出入口。殊不知,此时也许已失去最佳逃生机会。朝光亮走:紧急情况下,人们总是朝着有光亮的方向逃生。但此时火场中,电源多半已被切断或已短路跳闸,光亮之地正是火魔肆虐之处。盲目追随:常见的盲目追随行为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隧道施工实际条件的分析,设计一种新型的分段式可拆卸组装的逃生管道,并采用Ansys对逃生管道的承载能力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对逃生管道的静力结构计算,提出四种结构改进方案,对比分析四种方案的优缺点及承载能力,最终确定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为材料的外法兰式管节多段安装组成逃生管道为最佳.本文对逃生管道的设计和分析改进,有助于提高隧道施工救援的成功率和人员快速逃生的效率,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的逃生寻路算法没有考虑到火灾发生时的动态性和随机性,无法对火灾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导致选择的路径不能保证安全逃生且效率不高的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理论的逃生路线算法。将场景抽象建模并计算每个燃料点火灾发生时间,使用模糊理论对可能燃烧的燃料点计算逃生人员抵达的最短时间,并预测逃生人员到达时燃料点的火势情况;建立几何模型计算火灾蔓延的安全临界边界点集,并由贪心思想选择一个安全的中间逃生点。最后用虚拟现实技术对火灾模型模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能够提供安全且距离更短的高效逃生路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埕海一区一号人工岛的救逃生系统为研究对象,着重从法律法规对人工岛救逃生设施的要求,人工岛救逃生设施配置现状以及两栖救生设施适用性分析和选择进行研究,进而得出埕海一区一号人工岛安全的、可靠的、针对性的救逃生方式。  相似文献   

9.
董达善  雷斌  滕媛媛 《科技信息》2013,(7):183-184,211
针对社会市场对高楼救援的需求,通过分析市场现有的几种高楼逃生器,从能量转换的角度设计了一种以人体下降势能为动力的新型高楼逃生器。该逃生器具有价格低、下降平稳、使用安全、操作简单、体积小、可同时供多人逃生等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如何提高大型集体逃生舱的上浮安全性并优化大型集体逃生舱设计方案,对3种典型顶部设计(胶囊体、圆柱体、菱形体)的逃生舱模型,运用Fluent软件对其上浮状态进行了仿真模拟,计算得出各方案逃生舱上浮过程中的最大速度,比较了不同顶部设计方案的优缺点.结果表明,针对大型集体逃生舱,3种典型顶部设计不能达到安全上浮标准,还需结合其他减速手段.  相似文献   

11.
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研究了恐慌情况下行人的逃生问题.在实验研究中,学生均匀地分布在教室中,教室同一侧设有两个对称的出口,且教室内部没有任何障碍物.每个学生可以任意选择一个出口进行逃生,同时,我们会分别记录两个出口逃出的人数.实验研究的统计结果表明,在小规模的逃生中,人们有明显的右侧逃生的偏好.基于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同时进行了理论研究.理论研究的结果给出了相同的结论,并且证明,当把人们的这种右侧偏好行为考虑到逃生因素中时,逃生效率可以明显地被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一种适用于中低层建筑的"傻瓜式"防盗逃生装置,该装置主要由防盗网与缓降器两部分组成。在发生火灾等意外灾害时,逃生人员可利用该装置自救,逃生人员只需把背挂套在身上便利用缓降器安全下降,而这所有的过程仅仅是按防盗网开关和套上背挂两个动作需要逃生人员手动操作,其他过程设备本身可以在短时间内自行完成,使逃生变得简单,安全,体现了"傻瓜式"的操作优点。  相似文献   

13.
动态逃生指示系统主要应用于大型综合建筑物内,此系统可根据建筑物内发生的火灾等突发情况动态指示人员疏散逃生,缩短逃生时间提高逃生成功率。通过研究现有动态逃生指示系统路径规划问题,提出一种改进蚁群算法,将Dijkstra算法和蚁群算法相结合,利用Dijkstra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调整了蚁群算法启发函数中初始信息素分布情况,同时结合探测到的火灾实时信息对蚁群算法的启发函数,转移概率,信息素挥发系数和更新规则进行改进。通过仿真实验表明改进的蚁群算法提高了搜索效率和全局搜索能力,降低了陷入局部最优的可能性并优化了逃生路线。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火灾情境下高校楼梯间疏散逃生事故致因机理,减少火灾疏散逃生事故的发生,运用文献分析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定性和定量分析法对高校火灾问题进行研究,并结合高校火灾疏散模拟实验构建高校楼梯间疏散逃生事故致因模型,发放问卷收集相关数据,运用SPSS 25.0检验数据信度和效度后进行因子分析,并使用AMOS 25.0对模型进行修正拟合。研究表明:火灾逃生情境中个体和群体认知能力、楼梯间空间结构、恐惧心理等因素均对不安全行为有较大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高校楼梯间疏散逃生事故防控模型并提出3条防控对策,指出优化安全设计、加强人员行为管控和科学组织引导疏散的重要意义。研究对高校楼梯间疏散逃生事故的防控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有助于提升火灾情境中逃生人员的安全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15.
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逃生6招 1、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火灾发生时,由于烟气及火的出现,公众极易产生心理恐慌,惊慌失措之间找不到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等,失去逃生的最佳时机.因此,在发生火灾时,保持心理稳定是逃生的前提,若能临危不乱,先观察火势,再决定正确的逃生方式,就能把灾难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公路隧道火灾情况时下沉式纵向疏散逃生楼梯的最大间距,为公路隧道火灾疏散性能化设计提供参考.方法运用FDS+Evac软件,对1 000 m单向单车道公路隧道火灾疏散进行模拟,通过18 MW火灾时温度场的发展、烟气的蔓延、能见度的变化、逃生楼梯的可利用安全疏散时间及不同楼梯间距时各楼梯的使用时间,对比分析不同逃生楼梯间距时人员疏散的安全性.结果楼梯间距为100 m时,在220 s时火源附近几个逃生楼梯的使用就开始受到影响.楼梯间距在120 m以上时,实际逃生总时间不符合规范要求.结论在1 000 m公路隧道发生18 MW规模的火灾时,下沉式纵向疏散的逃生楼梯间距最大不宜超过100 m.  相似文献   

17.
潜艇逃生记     
飞行员不能不会跳伞,当然啦,当一个合格的潜艇兵,“逃生训练”可是关键的一课。一旦遭遇鱼雷袭击,或者发生意外事故,就可以运用水下逃生技术逃命了!现在就告诉你我这个水兵的一次逃生经历吧!  相似文献   

18.
结合齐岳山隧道防灾报警逃生系统实例,介绍了复杂岩溶隧道施工防灾报警逃生系统的组成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时至严冬,风高物燥,不仅居民要小心,各集贸市场、批发市场更要警惕。万一“火烧连营”,档主、顾客们也要保持镇定,充分利用市场物资及环境条件逃生。贴心指引集贸市场(商场)火灾有别于其它火灾,逃生方法也有其自身特点。方法一:利用现有物资逃生商场(集贸市场)商品种类繁多,发生火灾后,可利用逃生的物资是比较多的:●毛巾、口罩浸湿后可制成防烟工具捂住口、鼻,利用绳索、布匹、床单、地毯、窗帘来开辟逃生通道;●如果商场(集贸市场)还经营五金等商品,还可以利用各种机用皮带、消防水带、电缆线来开辟逃生通道;●穿戴商场(集贸市场)经营的各…  相似文献   

20.
<正>前不久发生的伦敦高层公寓大火和杭州钱江高层大火,让人们精神紧绷,将注意力再次聚焦在高层建筑的逃生问题上。实际上,现在新建的高层建筑都会按照现行的消防逃生规定进行逃生安全设计,而这些设计规范正是通过历史上一起起触目惊心的火灾案例逐步完善建立起来的。可为什么符合规范的设计却不能保证预期的逃生效果?住在高层公寓中的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