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成了化合物2-羧甲硫基-4,6-二甲基嘧啶一水合物,C6H12N2O3S,并用元素分析、IR和1HNMR进行了相关的表征.此化合物的晶体应用X一射线单晶衍射法进行了结构分析.晶体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a=7.654 3(10),b=10.744 1(13),c=13.267 9(17)(A),β=100.797(3)*.Z=4,V=1 071.8(2)(A)3,Dc=1.340 g/cm3,F(000)=456和,μ(MoKa)=0.763(λ=0.710 73 (A)).对于1 451个观察到的衍射点(I>2σ(I)),结构可以精修到R1=0.0591和wR2=0.154 3.所测得的晶体结构显示,在水和3个2-羧甲硫基-4,6-二甲基嘧啶分子之间,存在有3个分子问氢键.在分子中,S原子与2个C原子形成S-C键,其键长分别为1.765(3)和1.790(3)(A).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S,S)-酒石酸根桥联的二维网状铜(Ⅱ)配位聚合物(S,S)-{[Cu2(C4H4O6)2(H2O)2].4H2O}n.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该配位聚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P21空间群,晶胞参数:a=0.837 0(2)nm,b=0.875 5(2)nm,c=1.212 7(3)nm,β=104.54(2)°,V=0.860 2(3)nm3,μ=2.569 mm-1,Z=2,Dc=2.051 mg/m3,F(000)=540,Gof=1.065,最终偏离因子R1=0.023 2,wR2=0.059 4.在(S,S)-{[Cu2(C4H4O6)2(H2O)2].4H2O}n配位聚合物中,每个配位中心Cu(Ⅱ)离子的配位数均为六,这六个配位原子构成一扭曲的八面体结构.配位聚合物分子是通过一个(S,S)-酒石酸根中两端羧基的桥联双齿配位作用而形成无限延伸的二维网状结构.在晶体的堆积中,氢键为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配合物二氯.二[1-对甲氧基苯基-3-(1,2,4三唑-1-基)-1-丙酮-N4]合钴(Ⅱ),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为单斜晶系,C 2/c空间群,晶胞参数:a=2.100 8(4)nm,b=0.488 88(10)nm,c=2.627 4(5)nm,β=98.10(3),°V=2.671 5(9)nm3,Z=4,Dc=1.473 g/cm3.晶体配合物为C2对称,对称轴通过钴原子,钴原子与来自配体的两个氮原子和两个氯原子配位,形成一个略变形的正四面体结构,测定了其IR及UV-v is光谱性质.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配合物二氯·二[1-对甲氧基苯基-3-(1,2,4三唑-1-基)-1-丙酮-N4]合钴(Ⅱ),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为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2.100 8(4)nm,b=0.488 88(10) nm,c=2.627 4(5) nm,β=98.10(3)°,V=2.671 5(9) nm3,Z=4,Dc=1.473 g/cm3.晶体配合物为C2对称,对称轴通过钴原子,钴原子与来自配体的两个氮原子和两个氯原子配位,形成一个略变形的正四面体结构,测定了其IR及UV-vis光谱性质.  相似文献   

5.
通过联苯直接锂化,然后与二氯二茂钛反应,合成了5,5—二茂钛芴(Ⅱ),对其进行了晶体结构研究。晶体Ⅱ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c,晶胞参数:a=16.531(3)A;b=13.223(7)A;c=22.632(5)A;β=87.85(3)°;V=4944.1A~3;Z=12;D_c=1.331g/cm~3;偏离因子R=0.073;结构测定表明:该分子内含有无张力的五园钛环,Ti—C(π键)=2.351~2.389A,Ti—C(σ键)=2.162或2.170A,C(11)—C(17)=79.7°,C_5H_5(质心)—Ti—C_5H_5(质心)=136.2°。另外,直接二锂化二笨醚或二苯砜,再与二氯二茂铁反应,分别得到新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_(22)H_(18)OTi·2CH_2Cl_2(Ⅴ)或C_(22)H_(18)SO_2Ti·2CH_2Cl_2(Ⅵ)。  相似文献   

6.
在回流条件下,3,5-二甲基吡唑(dmpzH)与Cu(Ac)2·H2O在甲醇中反应得到化合物[Cu(Ac)2(dmpzH)2]·2CH3OH(1.2CH3OH),该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表征.X射线衍射法测得该晶体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n,晶胞参数:a=1.565 1(3)nm,b=1.083 4(2)nm,c=1.124 0(2)nm,α=β=γ=90°,V=1.905 9(6)nm3,C15H26CuN4O5,Mr=405.95,Dc=1.415 g/cm3,Z=4,F(000)=852,R1=0.087 8,wR2=0.230 9,S=1.07 7.每个铜原子与两个氧原子和两个氮原子配位,形成一个扭曲的四面体配位结构.Cu-N、Cu-O键长分别为0.198 4(5)nm和0.200 5(4)nm.  相似文献   

7.
用2,6-二异丙基苯胺2,6i-Pr2C6H3NH2与1当量的n-BuLi在乙醚溶液中-78℃条件下反应,以98%的产率得到2,6i-Pr2C6H3NHLi(1).用化合物1以当量比1:1与ClSiMe2CH2Cl冰水浴条件下反应,得到1,4-二(2′,6′-二异丙基苯基)-2,2,5,5-四甲基-1,4-二氮杂-2,5-二硅杂环己烷.产物经1H NMR,IR,其晶体结构经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证.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晶胞参数:a=8.4917(2),b=11.2259(2),c=16.2409(2);α=90°,β=98.4080°,γ=90°;V=1531.56(4)3,T=293K,Z=2,Dc=1.073mg/m3,μ=0.135mm-1,λ=0.71073,F(000)=544,结构偏离因子R=0.0402,wR=0.1197,共收集到7610个独立衍射点,其中I>2σ(I)的可观测点为3462个.  相似文献   

8.
制得了晶体包合物反式_9,10_二氢_9,10_二 (1_萘基 )_9,10_菲二醇·二环己胺 ,通过熔点测定 ,IR ,粉末XRD对其进行了表征 ,用1 HNMR测定其分子摩尔比为 1∶2 ,X_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晶体属于正交晶系 ,空间群为Pnca,晶胞参数 :a =1 6 714(3) ,b=1 6 875 ,c=1 72 2 4(3)nm ,V =4 85 80 (15 )nm3 ,Z =8。其中客体分子通过氢键被包合在主体分子形成的空腔中  相似文献   

9.
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测定了香草醛缩氨基硫脲合镍(Ⅱ)配合物甲醇溶剂化物Ni(C9H10N3O2S)2.4CH3OH)的单晶结构。测定结果表明,该晶体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分别为a=2.571 2(6),b=0.730 41(18),c=1.656 3(4)nm,β=104.212(4)°,V=3.015 4(13)nm3,Z=4.在晶体结构中,中心离子Ni(Ⅱ)与2个配体中的N、S原子形成四配位的平面四边形结构,配体在与Ni(Ⅱ)配位时,其结构发生硫酮式与硫醇式互变异构,最终以硫醇阴离子形式与Ni(Ⅱ)配位,因而得到中性配位单元.相邻配位单元通过N3-H3A…S1氢键形成一维链状结构;甲醇分子既作为质子的受体又作为质子的给体,每个配位单元通过多重O-H…O、N-H…O氢键形成溶剂化物,生成沿ab平面的氢键二维结构;计算表明,包结在其中的甲醇客体构成一维孔道结构,占据晶格体积的35.4%.  相似文献   

10.
该文合成了标题化合物 (PhNHNH) 2 CO·CH3 CN ,得到其棕色四棱柱状晶体 ,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法确定。晶体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P2 1/n ,晶胞参数a =0 .5 781(8)nm ,b =1.5 32 0 (1)nm ,c =1.746 9(1)nm ,β =97.476 0°,V=1.5 34 2 (1)nm3 ,Z=4,重要的非氢原子基团C6—N1—N2—C7,和C7—N3—N4—C8各自的扭转角分别为 6 3.8(3)°和 93.3(2 )°。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2 环己酮 1,3 二肟,并测定了该分子的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a=1.0255(2),b=0.5687(1),c=1.2953(3)nm,β=107.01(3)°,V=0.7223(2)nm3,Z=4,Dc=1.436g/cm3,F(000)=328.对于1286(I 2σ(I))个可观察点,最终偏差因子R=0.0623,wR=0.1769.整个分子呈蝴蝶型,两翼的二面角为25.7(3)°.由于分子间氢键的相互作用,晶体呈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单晶体1.由元素分析、质谱及质子核磁共振谱确定其化学式为(C_9NH_6)_2O·H_2O;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它的晶体及分子结构。该晶体属四方晶系,空间群为C_(2h)~6—I_(41)/a。晶胞参数a=10.581(1),c=25.819(3),z=8,Dc=1.334。结构用直接法解出,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最终一致性因子R=0.036,Rω=0.035。晶体中,分子C—O单键旋转被冻结,分子处于能量最低的稳定构象。分子点群为C_2。  相似文献   

13.
P_4S_3晶体的空间群为D_(4h)~(16)-P2_1/b2_1/n2_1/m,每个晶胞中含有8个P_4S_3分子,正交晶胞3个晶轴的长度各为 a=13.64埃 b=10.56埃 c=9.62埃按照衍射谱中的系统消光,晶体的空间群亦可能为C_v~9-Pbn2_1。 从Patterson函数P(0,0,w)与衍射谱00l的强度数据中,可以得出晶体的空间群为D_(2h)~(16)与Hassel和Pettersen式的P_4S_3分子坐在结构中对称面上的工作假定以及原子的z坐标等,从而根据P(u,1/2,w_p),P(u,1/2,w_s),P(1/2,v,1/2-w_p),P(1/2,v,1/2-w_s),P(u,1/2,o)和P(1/2,v,1/2),其中w_p与W_s各为每一分子中由对称面联系着的一对P原子与S原子间的距离,以及P和S原子的共价半径、van der Waals半径等得出了各原子的x,y坐标。引得的试用结构最后又经Fourier投影ρ(x,y)与结构因子的计算得到肯定与修正。 在P_4S_3晶体中,分子系Hassel-Pettersen式的P_4S_3分子。本工作很可信服地肯定了这一点。键长与键角的近似值为P-P=2.25 A,P—S=2.06 A,P—S—P—103°。 本工作是作者在氮族元素硫化物结构化学方面进行的研究工作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用X射线单晶衍射试验方法测定了主体分子为3,5-二羟基苯甲酸和氯离子,客体分子为正四丁基铵包合物的晶体结构([(C_4H_9)_4N]~+·Cl~-·2C_7H_6O_4)。晶体属正交晶系,C2/c空间群,其中a=2.103 4(2)nm,b=1.793 99(10)nm,c=1.513 56(15)nm,β=115.392(10)°,Z=8,R_1=0.059 2,wR=0.199 3。在标题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中,3,5-二羟基苯甲酸和氯离子通过O-H…O和O-H…Cl氢键形成沿b轴的一维长链,四丁基铵阳离子与主体分子通过C-H…Cl和C-H…O氢键连接得到三维的氢键晶体网格,主客体分子氢键加固了晶体的网格结构。  相似文献   

15.
在石油醚和丙酮溶液中,配合物Ni[S2P(OCH2CH2PH)2]2与1,10-邻菲啰啉(phen)反应得到了绿色的氮碱加合物1,10-林菲啰啉.双(O,O-(二2-苯乙基)二硫代磷酸)合镍(Ⅱ),用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热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加合物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987(9)nm,b=2.1432(9)nm,c=1.9025(5)nm,β=98.68(1)°,V=4.429(4)nm3,Z=4,Dc=1.370 Mg/m3,F(000)=1904,μ=0.743mm-1,可观测衍射点为3498,R=0.057,wR=0.1492(I(2σ(Ⅰ))。加合物为畸变八面体构型,配位原子来自于两个O,O'-二(2-苯乙基)二硫代磷酸根的4个硫原子和配体phen的2个氮原子。Ni-S键的键长在0.2474(2)-0.2505(17)nm范围内,Ni-N键的键长分别为0.2081(4)nm和0.2090(5)nm。因分子间存在π-π堆积、C-H…O和C-H…S氢键作用,加合物的晶体结构形成了一维链对和一维双链螺旋链。一维链对和一维双链螺旋链通过C-H…O氢键作用进一步延展为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16.
利用1,1'-二咪唑基酮桥联配体与铜盐CuCl2.2H2O反应得到了一种新型超分子配合物[Cu(C3H4N2)4Cl].Cl,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a=0.8876(10)nm,b=1.3313(16)nm,c=1.3920(16)nm,β=89.997(2)°;Z=4;R=0.0604。配合物的基本构建单元包含1个Cu(Ⅱ)原子、4个咪唑分子、1个配位氯原子和1个游离氯原子;Cu(Ⅱ)的配位数为5,处于畸变的四方锥配位环境。紧邻单元通过N-H…Cl氢键的连接沿a轴形成一维超分子链;链间通过相邻咪唑环间的弱作用力在ab面扩展为二维超分子层;层间的N-H…Cl氢键连接二维层构筑了三维超分子体系。  相似文献   

17.
β-二胺基锂与无水YbCl3在四氢呋喃(THF)中按摩尔比为1:1反应,可以高产率生成(β-二亚胺基)Yb-Li双核金属配合物LYbCl(μ-Cl)2Li(THF)2[L为{(C6H3-2,6-(CH3)2)NC(CH3)}2CH](1).配合物(1)经过元素分析、ED-TA络合滴定、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表征,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a=3.3179(3)nm,b=1.39234(9)nm,c=2071 9(2) nm,V=7.750(1)nm3,Z=8,Dc=1.449mg/m3,R=0.045 8,wR=0.0806.配合物(1)具有双金属结构,β-二亚胺基镱部分通过2个氯桥与Li 相连,Li 再与2个THF分子配位.Yb原子与β-二亚胺基上的2个N原子,3个Cl原子和1个THF上的O原子配位,形成一个八配位的扭曲的八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的酸性反应介质中合成了五个钴(Ⅱ)、镍(Ⅱ)—哌嗪化合物,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得了其中三个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和配合物(2)是同分异构体,配合物(1)和配合物(3)是同晶异质化合物,这三个晶体均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结构分析表明:在这三个配合物,中心金属离子和六个氮原子配位形成了一个变形的八面体,其中四个氮原子来自四个硫氰根,另外两个氮原子来自两个单质子化的哌嗪分子.在配合物(1)配合物(3)中分子之间存在着氢键(N—H…S)和S…S相互作用,而在配合物(2)中分子之间存在着氢键(N—H…S,N—H…N)和S…S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鉴于Dawson和Sequeira分别报道的L-谷氨酸盐酸盐C5H10NO4Cl的晶体结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别且键长精度也较低,重新测定了L-谷氨酸盐酸盐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晶体为正交晶系,空间群为中心对称的P2(1)2(1)2(1),晶胞参数为a=5.129 8(14),b=11.715(3),c=13.259(4).在分子结构中,所有的键长和键角都在正常范围内,其中扭角ψ1和ψ2分别为-21.04(16)和161.61(11)°.原子Cγ偏转于N原子,同时原子Cδ与Cα处于反位.在晶体结构中,经过相关的平移和螺旋操作,分子通过N—H...O、N—H...Cl、O—H...Cl和O—H...O氢键的连接而形成了平行于bc平面的多聚体层.  相似文献   

20.
标题化合物C22H17Cl2NO3的晶体由α-乙氧羰基-2,4-二氯肉桂腈、β-萘酚在TEBA存在下合成并经DMF与水的混合溶剂重结晶而得.其结构通过元素分析、IR和1HNMR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晶体属于单斜晶系, P21/n空间群, a=1.450 5(2) nm,b=0.903 7(1) nm,c=1.491 3(2) nm, α=90°,β=101.21(1)°, γ=90°, Mr=414.27,V=1.917 5(4) nm3,Dc=1.435 g*cm-3,Z=4, μ(MoKα)=0.362 mm-1,F(000)=856.晶体结构用直接法解出,经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最终偏离因子R=0.044 44,RW=0.117 7.化合物分子中,原子C(1), C(2), C(3), C(4), C(5) 和O(1)形成一个六元环,该六元环中 C(1)C(2) 键长为0.134 6(3) nm ,表明为双键,此六元环为船式构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