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催化裂化原料油的乳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掺渣蜡油乳化成W/O乳液,作为催化裂化原料油,在二次雾化和分子解聚作用下,可显著改善原料油雾化状况,降低结焦和干气收率。研究了掺渣蜡油的乳化过程,包括乳化剂的单剂筛选和复配以及乳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烷基酚聚氧乙烯醚(M-2)具有较好的乳化性能;乳化剂的复配能增加乳化原料油稳定性;适宜的掺水量是ω水=0.10-0.15,加剂量为ω乳化剂=0.001-0.00125;乳化温度70℃-80℃,乳液体系中水珠分布直径为5μm-10μm,乳化原粒油在80℃时油水分层时间达14d。  相似文献   

3.
4.
利用WGR-1型精密微电脑量热计系统地测量了20种催化裂化原料油(10种减压蜡油.10种常压渣油和减压渣油)的恒容燃烧热,并实验测定了其相应的物理化学性质参数.根据物理化学原理推导了催化裂化原料油恒容燃烧热与恒压燃烧热的换算模型.用基于此模型的计算机软件和20种催化裂化原料油恒容燃烧热的实测数据,电算出这20种催化裂化原料油的恒压燃烧热.考虑了酸生成热、体积功等因素的影响.给出了催化裂化原料油恒容燃烧热与恒压燃烧热差值的实际数据.最后,用逐步回归方法得到催化裂化原料油恒压燃烧热与其物性(元素组成、密度、分子量、恩氏蒸馏参数)的关联式.相对于实验值的平均偏差在0.2%以内.可以满足一般工程计算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利用实验室固定式流化床反应装置,考察了将孤岛渣油的超临界溶剂脱沥青油(DAO)掺入到孤岛减压瓦斯油(VGO)中对其催化裂化反应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反馈线性化方法,提出了一种有输入、输出约束条件的多入多出非线性系统的预测控制方法。催化裂化装置(FCCU)的反应再生部分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系统,基于FCCU的机理模型,采用该控制方法设计了非线性预测控制器,并对其跟踪能力和稳定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反馈线性化方法,提出了一种有输入、输出约束条件的多入多出非线性系统的预测控制方法。催化裂化装置(FCCU)的反应再生部分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系统,基于FCCU的机理模型,采用该控制方法设计了非线性预测控制器,并对其跟踪能力和稳定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催化裂化装置的优化控制问题,指出干扰或操作条件变化时,会导致被控过程出现三种系统(r=m,r〈m,r〉m),其中r为控制变量维数,m为被控变量维数。这三种系统会相互转化,提出了适合于这种复杂工业过程的多变量预测控制策略。仿真和工业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使大型工业装置操作稳定,所有被控变量和操作变量都不超限,充分发挥装置的潜力,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催化裂化装置的优化控制问题,指出干扰或操作条件变化时,会导致被控过程出现三种系统(r=m,r<m,r>m),其中r为控制变量维数,m为被控变量维数。这三种系统会相互转化,提出了适合于这种复杂工业过程的多变量预测控制策略。仿真和工业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使大型工业装置操作稳定,所有被控变量和操作变量都不超限,充分发挥装置的潜力,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将SiO2/Al2O3=25.46的NaZSM-5沸石用HCl,NH4CXl,LaCl3进行了改性,并对改性样品进行水热处理。用正十六烷裂解反应考察改性样品水热处理后的催化性能,并研究了反应条件对正十六烷裂解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较简单集总动力学网络对FCC催化剂中两组分在“一次”裂化较大分子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沸石晶粒外表面的形状因素对沸石外比表面积有较大影响.含有一定二次孔的较小晶柱沸石,不仅可以有相当大的外表面积(60~100m~2/g),有利于提高其重油FCC性能,而且扩散性和传递性较好,也有利于提高其中等分于的FCC性能。因而有更好的FCC性能.根据特定反应系统的性能确定出与重油FCC体系相适应的沸石外比表面积与基质比表面积比例,能使重油较大分子的一次裂化反应在两组分上有较好的分配比例,可提高重油FCC过程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2.
渣油催化裂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裂化温度下仍为液态的高沸组分和已汽化的组分一起以不同方式参与催化剂颗粒内的传递过程和裂化反应.采用抑制气态油品反应的方法考察了渣油中液态油品的生焦。结果表明.反应温度是影响生焦率的主要参数。其次是油品的升温速率 渣油经冲洗色谱分离的三组分中胶质的生焦倾向最大.温度对它的影响亦最大.饱和烃及芳香烃对胶质裂化生焦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对炼油厂重油催化裂化车间污水中轻烃的含量进行了现场实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污水中其它非烃化合物的存在使得中压下轻烃在污水中的溶解量远大于在纯水中的溶解量。这部分轻烃随污水排放到水处理车间,一方面造成轻烃的损失,另一方面影响到生产装置的安全,值得现场技术人员注意。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在外加水蒸汽时测定裂化催化剂烧碳动力学的实验方法,并建立了实验装置。烧焦实验采用空气脉冲烧焦实验法,热导检测器前设有色谱柱分离反应尾气中的O_2和CO_2,从而排除了O_2对CO_2浓度测定的影响。在水蒸汽分压为0.038MPa、反应温度为630~750℃的条件下测得了两种催化裂化剂再生时烧碳反应动力学,并与无外加水蒸汽时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工业再生条件下水蒸汽对烧碳反应动力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电加热油藏采油物理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方程分析法,结合工程判断,导出了一套电加热油藏采油物理模拟相似准则。建立了低压三维电加热油藏采油物理模型系统,提出了进行电加热油藏采油物理模拟的实验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单井电加热油藏采油进行了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井电加热油藏能够在油藏中建立起稳定的温度分布,有效地提高油藏温度。油藏温度是井筒径向距离的函数,温度沿径向距离近似地按指数规律衰减。对于有一定冷采产量的稠油油藏,选用周期性加热采油生产方式,其经济效益较好;对于冷产量很低或没有冷采产量的稠油油藏,宜选用周期性焖井预热采油生产方式,并根据油藏特点和产出液情况优化焖井预热时间和生产周期。在相同的加热时间内,加热电功率大,油藏温度高,但并不是越大越好,当功率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再提高加热功率,油藏温度增加并不明显。在电加热油藏的采油生产过程中,电加热功率不稳定,随生产时间变化。油层电导率低时,输入电能利用率高,加热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电加热油藏采油物理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方程分析法 ,结合工程判断 ,导出了一套电加热油藏采油物理模拟相似准则。建立了低压三维电加热油藏采油物理模型系统 ,提出了进行电加热油藏采油物理模拟的实验方法。在此基础上 ,对单井电加热油藏采油进行了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单井电加热油藏能够在油藏中建立起稳定的温度分布 ,有效地提高油藏温度。油藏温度是井筒径向距离的函数 ,温度沿径向距离近似地按指数规律衰减。对于有一定冷采产量的稠油油藏 ,选用周期性加热采油生产方式 ,其经济效益较好 ;对于冷采产量很低或没有冷采产量的稠油油藏 ,宜选用周期性焖井预热采油生产方式 ,并根据油藏特点和产出液情况优化焖井预热时间和生产周期。在相同的加热时间内 ,加热电功率大 ,油藏温度高 ,但并不是越大越好 ,当功率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再提高加热功率 ,油藏温度增加并不明显。在电加热油藏的采油生产过程中 ,电加热功率不稳定 ,随生产时间变化。油层电导率低时 ,输入电能利用率高 ,加热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同时测定热载体再生时碳和氢燃烧动力学的实验方法并建立了实验装置.用外推法处理实验数据.得到了热载体再生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热载体与CRC—1裂化催化剂再生动力学方程在形式上是一致的.只是动力学常数有些差别.该方法及实验装置同样适用于裂化催化剂再生动力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油气田动态分析中,描述产量递减规律的三种类型(指数递减、调和递减和比曲递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要准确将递减规律应用干预测未来油气田生产动态,关键是判断递减类型,即确定递减指数.本文提出了一种确定产量递减类型的改进方法,即改进迭代函数的构造进行迭代计算确定递减指数.从而减少人为因素和生产数据离散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单家寺混合稠油减压渣油的焦化特性,得到了不同条件下产品分布和产品性质。结果表明,焦炭和气体产率高,液体产品收率低,焦炭的硫含量低。但灰分含量高达0.8%,仅能满足3号A石油焦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0.
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压裂井的生产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二维单相油藏模型和裂缝模型,研究了压裂井的产量预测方法。分别考虑了裂缝导流能力随时间的变化、压裂井中尾随加砂等情况,对无限大地层和五点法注水井网边界进行了模拟预测计算,绘制了无因次典型曲线,并与不考虑导流能力随时间变化的典型曲线进行了对比。文中建立了生产预测模型,提出在压裂设计的同时进行产量预测,以此调整方案,达到最优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