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君亮 《科学》2005,57(2):7-10
在太阳系内,土星以它特有的外貌在众多行星中独领风骚,吸引了无数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17世纪中叶,荷兰天文学家惠更斯(C.Huygens)对人类认识土星及其卫星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为了揭开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的神秘面纱,惠更斯号探测器经过近七年时间的长途跋涉,在行星际空间飞越约35亿公里后,终于在2005年1月14日成功登陆土卫六。  相似文献   

2.
尽管近期痛失2枚火星探测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仍然拟定了新世纪太阳系空同探索总体规划——新世纪前15年,科学家将致力查明太阳系及其行星诞生初期的情景,以及地球如何演化出现适合生命繁衍条件的。其他空间探测器将在火星、木星以及土星这类有气体环绕的巨大行星和卫星上着陆,探查现在和过去的生命迹象。在掌握充分的科学资料后,科学家就有理由在月球、火星和一颗仅为半个月球大的塞拉斯(C叶四川、行星表面创建一系歹1空间前哨站。太空遥远的距离和恶劣的生存条件无疑将阻挠人类前往太阳系其他大部分边缘地区,所以科学家将依…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行星探测器“旅行者2号”于1989年8月25日接近了太阳系最边缘的行星——海王星,向地面发来了大量的有关海王星的最新信息,其探测成果举世瞩目。不久,“旅行者2号”将远离海王星飞向太阳系之外。“旅行者2号”是于1977年与“旅行者1号”相继由地球出发的。1980年,它们共同完成了对木星、土星  相似文献   

4.
科学之窗     
美国《科学》杂志公布2005年十大科学进展1、进化研究在基因层次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但进化论受到了“智慧设计论”的严酷挑战,进化论的反对者甚至要颠覆科学理论的概念基础。同时科研人员们也为维护进化论的权威性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们仍然发现了许多能够证明进化论的新成果。2、行星探索此起彼伏2005年,人类的宇宙飞船和探测器纷纷奔向月球、水星、金星、火星、土星、彗星以及太阳系的周边,且己成功抵达某些行星,而有些则处于探索之中。最引人注目的,也许是欧洲“惠更斯”探测器在土星最大卫星,土卫六(即泰坦)上的成功着陆。3、植物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
有特殊的环围绕、有18个卫星相伴的土星,被认为是太阳系中最耐人寻味的行星体。土星的最大卫星“泰坦”则拥有有机化合物,它也许能提供原始地球是如何产生生命的线索。一旦美国航空航天局和欧洲太空组织联合发射的“卡西尼”号太空探测飞船飞抵土星,它就将释放一个名为“惠更斯”的小型探测器。“惠更斯”将下降至“泰坦”的表面。此后,“卡西尼”飞船将继续在环绕土星的轨道中实施至少4年的探测。“卡西尼”任重道远1997年10月6日,“卡西尼”飞船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在飞行过程中,“卡西尼”先要两次…  相似文献   

6.
在太阳系中土星是拥有众多卫星的行星之一.到2005年为止,科学家已在其周围发现了37颗卫星(简称"土星"),俨然一个"小太阳系".  相似文献   

7.
一艘由美国航空航天局与欧洲空间局联合研制的以钚为核动力的"卡西尼号"土星探测飞船,于去年10月15日发射升空,开始了为期7年的漫长旅程。"卡西尼号"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土星及其卫星的探测,帮助科学家们全面系统地了解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的土星,从而加深人类对太阳系形成和地球生命起源条件的认识。"卡西尼号"上带有一个预定于2004年7月在土星的卫星"泰坦"上降落的登陆器"惠更斯  相似文献   

8.
1977年8月和9月,美国分别发射了“旅行者2号”和“旅行者1号”太空探测器。两个“旅行者”带着详细观测木星、木星卫星、土星、土星卫星和土星环的使命已经工作了20年。目前它们已飞抵太阳系的边陲,并将飞出太阳系。然而令科学家惊奇的是,在如此遥远的深空,它们仍在不断向地面传回信息。 两个探测器的构造大致相同,其中“旅行者2号”重825千克,由6.5万个零件组成。主舱是个环状10面棱柱体,舱内贮放推进剂和各种电子设备。两侧伸出两个支架,安装电视摄像机等10多种仪器设备。主舱头部有一个直径3.65米的抛物面天线,用来和地面通信。探测器装有16个小型火箭发动机,用来调整飞行轨道和方向。“旅行者”号用3台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生器  相似文献   

9.
正在环绕土星的13年历程中,"卡西尼号"探测器发回地球的照片大大改变了科学家对太阳系行星和卫星的看法。发现泰坦(土卫六)的甲烷湖、含冰土卫二恩克拉多斯表面的热水喷泉、海绵状的亥伯龙(土卫七)、百叶包形状的潘(土卫十八)和阿特拉斯(土卫十五)、伊阿珀托斯(土卫八)及其布满古老陨击坑的赤道脊,对土星环的近距离拍照,以及对土星两极超巨型飓风的特写……所有这一切,都属于"卡西尼号"探测器(以下简称"卡西尼号")的功勋。  相似文献   

10.
宇宙动态     
《科学之友》2006,(4):12-12
科学家发现“超级地球”天文学家利用“引力微透镜”技术在遥远的外星系发现了一颗冰冷“、笨重”的行星。由于这颗行星与地球十分相像,所以科学家们称它“为超级地球”。据报道,这颗行星的质量为地球的13倍。它围绕旋转的恒星距离地球约9000光年,大小为太阳的一半。这颗系外行星距离恒星的距离不像地球离太阳那么近,大约处在类似于太阳系中木星和土星的位置。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发现有岩石行星处在类似于太阳系的气态巨行星的位置。他们将这颗行星称为“失败的木星”,目前还不清楚为何这个行星没有发展为气态巨行星,不过据推测,在该行星形成…  相似文献   

11.
2006年8月24日,在布拉格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上,天文学家投票将冥王星开除出了太阳系行星家族。冥王星被列为矮行星,太阳系九大行星从此减为8颗。“行星”这个说法起源于希腊语,原意指太阳系中的“漫游者”。近千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太阳系中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和土星是太阳系中的标准行星。19世纪后,天文学家陆续发现了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使太阳系的“行星”变成了9颗。此后,“九大行星”成为家喻户晓的说法。天海冥三星的发现没有人知道我们的祖先从何时开始仰望星空,也不会有人记得到底是谁首次发现了金、木、水、火、…  相似文献   

12.
天上的帆船     
造访邻居 迄今为止,我们的无人探测器已造访过所有邻居——太阳系里的其他行星,只有冥王星是个例外,不过,据说那是天上的一座大雪山,肯定不会有什么外星人。人类的足迹到过月球,但是那里是一片荒凉。至于其他邻居,无人探测器的“眼睛”——照像机告诉我们,要想在它们上面找到外星人是根本没戏的。这样看来,太阳系里恐怕充其量也只有一些微生物了。据说可能会在火星、某个小行星、泰坦星和欧罗巴星上找到微生物。泰坦星是土星的一颗卫星,叫做土卫六,它的大气层中有些地方很暖和;欧罗巴星是木星的一颗卫星,叫做木卫二,在它寒冷无比的表面下可能有海洋。但是,即便在这些“希望之星”上,发现微生物的可能性也不大。 到宇宙深处 太阳系之内,肯定是惟地球独尊了,可是,太阳系之外呢?那里有很多行星和恒星,行星围着恒星转,组成许多行星系统。就像太阳系一样。地球是一颗行垦,太阳是一颗恒星,地球和其他所有围着太阳转的行星,就构成一个行星系统。既然地球上有人,那么在太阳系以外,那些围着恒星——别的“太阳”转的行星上面,大概也会有人——外星人吧?但是我们知道,如果地球离太阳再远一点,我们就会被冻死;如果更近一点,我们就会被烤干。我们之所以能存在,一个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13.
<正>飞往木星系统的“果汁号”太阳系中有一些寒冷的天体,它们是围绕行星运行的冰冻卫星,人们称之为“冰卫星”。例如,土卫二就是一颗围绕土星运行的“冰卫星”,它的表面覆盖着极为寒冷的冰层,因此成为太阳系中已知最亮的卫星。海卫一也是一颗“冰卫星”,它的表面也呈现为耀眼的冰冻世界,白色的极冠覆盖了南半球的大部分地区,极冠的物质组成是冻结的氮、一氧化碳和甲烷。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一位美国行星学家的研究,如果太阳系不是含有木星和土星,智慧生命可能就不会在地球上产生,如果没有这两颗太阳系最大的行星,太阳系将充满致命的彗星,它们经常地撞击地球,阻碍地球上高级生命形式的发展。木星和土星的质量分别为地球质量的318倍和95倍。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这两大行星的强大引力担负了将上万亿颗彗星弹入星际空间的任务。华盛顿卡内基研究院的乔治·韦瑟里尔多年来一直用一台计算机模拟如何在围绕着新生恒星旋转的残骸圆盘上形成行星。他模拟的太  相似文献   

15.
海王星奇观     
海王星,这颗有着“笔尖上的发现”之称的行星(在人们观察到海王星之前,有两位数学家发现,天王星旋转时总是偏离自已的轨道。他们根据此现象,推算出了海王星的正确位置),在太阳系的位置排行第八位。由于它远居太阳系的边缘,既没有“行星之王”木星的大红斑,也没有土星那么绚丽夺目的光环,以致长期以来给人的印象平淡无奇。然而11年前,当长途跋涉的“旅行者2号”探测器飞掠海王星后,一切都改变了,海王星一跃而成太阳系中引人瞩目的行星。况且,谁能忽视一颗天空飘落“钻石雨”的星球呢?梦幻般的蓝色星球1846年9月23日…  相似文献   

16.
在行星与卫星组成的世界里,卫星论个头只能在行星面前俯首称臣;而要论个性,它们则常常比其呆板的母行星更多姿多彩。在太阳系的卫星中,有些已经羽翼丰满,复杂性不亚于任何一颗行星,例如泰坦(土卫六);有些可能是生命的乐土,例如冰封的水世界——欧罗巴(木卫二)。新的奥秘笼罩着一批小卫星,其中大多数是最近才发现的、环绕土星运行的"飞碟"。  相似文献   

17.
天文学是人类研究天体、认识宇宙的科学。地球置身太阳系中,人类对太阳系天体可以比对其他天体进行更详尽更细致的研究。20世纪人类对太阳系的了解已经远较先前更加深入,其中有关行星、卫星和环带的一系列新发现尤其值得一提。 太阳系的疆界 上古时代的先民已经发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夜空中群星的相对位置始终保持不变。然而,有5颗星却明显地在群星之间游移不定。  相似文献   

18.
谢懿 《世界科学》2009,(11):38-39
土星的“春天” 每隔15年.土星的光环就会侧向太阳,使得太阳系中最迷人的土星光环中的任何物质的扭结或聚集投下长长的影子。作为已经围绕土星运转5年的“卡西尼”土星探测器成像控制中心实验室的主管卡罗琳·波科(Carolyn Por.CO),则对这一景象欣喜不已。  相似文献   

19.
谢懿 《世界科学》2011,(6):39-40
"卡西尼"土星探测器正在揭示出土星光环的微小细节,它们将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最初形成时的太阳系的大门——  相似文献   

20.
<正>在外太阳系的冰冻地带,土星卫星恩克拉多斯的地质活动异常丰富,而且这背后的驱动力正是液态水。过去几十年里,行星科学领域最令人兴奋的发现之一就是恩克拉多斯地表喷发出的水。恩克拉多斯是土星的一颗小卫星,表面为冰所覆盖,它的喷发物中含有冰粒和水蒸气。喷发出来的部分冰会以雪的形式落回恩克拉多斯地表,这颗星球因此成了我们太阳系中表面反射率最高的天体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