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6 毫秒
1.
目的 基于E-prime实验设计系统对戒毒人员情绪识别能力进行探索。方法 使用情绪识别任务程序对戒毒人员的情绪识别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并将戒毒人员组的结果与非戒毒人员组进行差异检验。结果 戒毒人员对八种基本情绪识别正确率显著低于非戒毒人员;戒毒人员对高兴情绪识别反应时显著慢于非戒毒人员,对悲伤和愤怒情绪识别的反应时显著快于非戒毒人员,而对其他情绪识别的反应时与非戒毒人员无显著差异。结论 毒品破坏戒毒人员对情绪识别的准确性,但戒毒人员对部分负性情绪的识别速度却变得更快,这说明引导戒毒人员正确识别情绪,尤其是能够正确区分消极情绪有助于实现戒毒人员“心理脱毒”。  相似文献   

2.
袁霞  贾东明 《科技资讯》2013,(16):227-228
我国目前的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已形成了较为健全的组织机构,基本满足了当前收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需,在教育挽救吸毒人员、遏制毒害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收戒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戒断巩固率,降低复吸,顺利回归社会的关键环节上,对戒毒人员进行心理学及生理学干预方面做出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编戒毒动机量表和钟俊等编制的吸毒动机量表问卷对戒毒所500名戒毒人员施测,发现10年以上长期吸毒者,吸毒动机中的社会压力、价值观念能较好地联系戒毒动机中的现实条件、社会支持和家庭责任;10年以下短期吸毒者,吸毒动机中的社会压力和价值观念能显著地关联戒毒动机中的空虚感、自我认识和现实条件,同时吸毒动机中的身体症状和负性情绪能很好地反映戒毒动机中的自我认识、家庭责任和现实条件.可见不同吸毒年限的吸毒者在吸毒与戒毒动机的关联存在类型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和掌握吸毒人员的戒毒情况,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提高戒毒工作质量,重点调查复吸率的情况,采用对比调查,即对劳教戒毒人员和解教回归人员各随机调查20人,采取与当地公安机关、社区、村委会联系以及本人和家属见面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无毒环境戒断率高,有毒环境低于25%,复吸率高。还分析了复吸和未复吸的原因并提出戒毒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8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提出了社区戒毒的概念,如何实施和落实社区戒毒,是当前公安禁毒工作中具有指导意义的一个重大课题。对目前处于强制隔离的人员,强制隔离结束后如何进行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开展社区戒毒,帮助吸毒人员平稳融入社会,迫在眉睫。文章结合福州市实际情况,对社区戒毒工作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厦门市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虽然成效显著,但仍有诸多问题亟需解决,只有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本文根据掌握的资料,构建厦门市社区戒毒工作的基本模式,分析其优缺点,并努力从源头上提出防止漏管失控现象的建议,为完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机制提供参考性意见和看法。厦门市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现状1.厦门市毒情的基本特点综合分析近年来破获毒品案件和查处吸毒人员的相关数据,厦门市毒情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吸贩毒人员仍以外省籍、外市籍为主。2012年抓获的毒品犯罪嫌疑人87%为外省籍、外市籍人员,查处的吸毒人员91%为外省籍、外市籍人员;二是吸贩毒人员以文化程度较低的青壮年男性为主。2012年查处的吸贩毒人员男性占83%,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者,占88%;三是冰毒所占比例远超海洛因。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贵州省围绕全省三年禁毒"大扫除"专项行动,始终坚持"应收尽收、应戒尽戒"的工作原则,全力推进吸毒人员收戒工作,出台《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意见》《贵州省禁毒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推行"T+1"工作模式的通知》《贵州省强制隔离戒毒诊断评估实施细则(试行)》《关于加强禁毒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系列配套文件,建立完善强制隔离戒毒、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吸食海洛因强制戒毒人员的心理状态,明确海洛因依赖者人群的心理卫生健康状况,对戒毒人员的药物脱毒治疗及心理行为干预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所近二年来,收戒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的吸食海洛因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吸食海洛因人群的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强迫症状、偏执这五个心身症状上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结论:海洛因依赖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健康问题,在心理行为干预康复治疗中,有必要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强制戒毒人员的心理卫生情况,进行必要的干预对策。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50例新型毒品依赖强制戒毒人员进行测评。结果:①新型毒品滥用者的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强迫症状、偏执这五个心身症状上均高于正常人群。②在戒毒人员的治疗中,不但要进行生理上的脱毒治疗,还要进行心理上的矫正。结论:新型毒品的吸食者同样可以引起心理健康问题,要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
禁吸戒毒是我国禁毒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戒毒效果是影响禁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使用的主要戒毒方法有非药物戒毒及药物戒毒法。非药物戒毒法常见的有冷火鸡疗法、针灸疗法和手术疗法,药物戒毒法主要有递减法、替代法、亚冬疗法和中药戒毒疗法。美沙酮替代疗法、中西药结合戒毒法和针灸疗法因戒毒效果良好,成为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戒毒方法。中药戒毒法和针灸疗法均为我国特有的戒毒方法。手术戒毒法作为一项新技术在争议中进入中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强制戒毒所戒毒人群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对戒毒人群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整群抽样获得了大理州强制戒毒所350名戒毒学员作为调查对象,利用自设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现场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戒毒人员人口学特征、入所前吸毒方式和时间、戒毒持续时间和次数,同时采用WHOQOL-BREF量表对戒毒者生命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强制戒毒人群生命质量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的得分别为(57.07±14.68),(60.56±19.20),(56.34±15.49)和(51.45±18.44),总生存质量与健康状况得分为(78.56±14.78);经过单因素分析发现静脉注射吸毒和混合吸毒者生理、心理和环境领域的生命质量得分明显低于单纯口吸毒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吸毒持续时间对戒毒者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和总生命质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毒持续时间和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特征为调查对象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且为负向影响(P0.05)。结论:戒毒所强制戒毒人群的生命质量水平偏低,应结合戒毒者个体吸毒特征进行早期的心理行为干预,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其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吸毒劳教人员中的绝大多数吸毒史长,对毒品心理依赖程度深,教育矫治的难度大.因此,从吸毒劳教人员的吸毒成因及其心理特征分析看,应着重探索建立完善心理矫治工作体系的有效途径,才能有效降低劳教人员的复吸率,提高劳教戒毒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片类毒品滥用人群中酒精使用情况,并筛查饮酒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在强制隔离和自愿戒毒所选取1 215名阿片类戒毒志愿者,对他们的人口学特征、吸毒史及饮酒行为进行调查。结果调查人群的饮酒率为34.2%,危险及有害饮酒率为14.8%。饮酒率最高的年龄段是40~50岁之间,注射吸毒组的饮酒率与危险有害饮酒率均高于非注射吸毒组,每天使用0.5~1 g组的饮酒率与危险有害饮酒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多药滥用组的饮酒率略低于非多药滥用组。结论在对吸毒人员中危险有害饮酒者实行戒毒治疗的同时,进行戒酒治疗,并要加大宣传力度,避免酒精与海洛因的混合滥用,提高戒毒人员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靳兰珍 《甘肃科技》2001,17(3):39-39
目前常用的戒毒药品,如美沙酮、丁丙诺啡,三唑仑等药物本身具有很强的成瘾性,管理不善,使用不分可产生躯体依赖或精神依赖,并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如何加强对这些药物的使用管理,防止由于管理不当而发生流失和医源性药物滥用,是当前戒毒药品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院从1990年开始,遵照甘肃省卫生厅,天水市卫生局的规定,指定成立了戒毒病房,负责接收地方上和省内外自愿找上门来的戒毒病人,戒毒药品都是直接由专人从省卫生厅购进。在开始几年中,由于没有明文规定戒毒药品的管理办法,我们一直是按照《麻醉药品管理办法》来管…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强制戒毒人员的艾滋病知识及性行为现状,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选择韶关市某戒毒所2007年4月至2007年9月期间的全部戒毒人员共195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文化程度的吸毒者在艾滋病知识总分方面有差异,文化程度较高的吸毒者在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以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表现方面掌握较好.在入戒毒所前的30天里发生过性关系的吸毒者中,47.6%的吸毒者拥有2个及以上的性伴侣;与固定性伴发生性关系时,有66.0%的吸毒者在从不使用安全套,与临时性伴发生性关系时,有60.3%的吸毒者在从不使用安全套.综合来看,韶关市吸毒人员有关艾滋病知识及性行为情况不容乐观,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及早做好艾滋病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6.
抓住吸毒要害,给予致命一击。毒瘾无情,戒毒有方,《戒毒的心理探讨》,以别具一格的心理方法送你一面防毒、戒毒的盾牌。  相似文献   

17.
对近十年来针刺戒毒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在尚无特效戒毒疗法的情况下,针刺戒毒可以作为一种较理想的辅助疗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解不同人群对艾滋病知、信、行现状及探索在不同人群中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对策。方法 :对医务人员、中学生、劳教人员、戒毒人员等四类人群进行艾滋病问卷调查。结果 :各人群对艾滋病的一般知识了解不一致 ,对明确的传播途径、致病原因、对艾滋病的恐惧感有显著差异(p<0 01) ;愿意接受艾滋病知识是一致的(p>0 05)。结论 :对这几类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 ,提高对艾滋病危险性及现状的认识 ,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戒毒一号对甲基苯丙胺诱导的小鼠行为敏化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单次给予甲基苯丙胺致小鼠高活动性及反复间断甲基苯丙胺处理建立甲基苯丙胺行为敏化小鼠模型,观察戒毒一号对甲基苯丙胺所致小鼠高活动性及其诱导的小鼠行为敏化的影响。结果戒毒一号低、高剂量灌胃给药后,对小鼠自发活动和甲基苯丙胺所致小鼠高活动性均无影响,却能显著抑制甲基苯丙胺诱导的小鼠行为敏化效应的形成、转化和表达。结论戒毒一号对甲基苯丙胺诱导的小鼠行为敏化的形成、转化和表达均有抑制作用,提示戒毒一号对甲基苯丙胺的精神依赖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广西南宁4城区强制戒毒者卡特尔心理测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192名强制戒毒人员进行个性特征的研究。结果发现:吸毒者普遍心理不健康,有典型的焦虑、外向、情绪困扰、从众、自律性差、独立性差的特点,其聪慧性、稳定性、有恒性均低于正常人,而乐群性、敏感性均高于正常人;吸毒者的个性特征存在性别、文化程度、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