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时间和空间在物理学中有一些涉及时间和空间性质的基本原理。由於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根本形式,这些原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物理学的各个部门,因此具有很大的重要性。例如:在物理学中假定空间具有均匀性。这一假定可以具体地理解为:空间各处的物理现  相似文献   

2.
(一)绪论相对论是一种空间和时间的物理学理论。而这个理论是和运动,质量,能量等基本的物理学概念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这个理论的一般结论,也具有哲学意义,并且不对它的基础作应有的哲学分析,就不能理解它。空间与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这意思是说:  相似文献   

3.
原子物理学和基本粒子物理学已推进到了现代科学发展的前沿,并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哲学问题。例如,在物质的微观结构中连续性和间断性、场和粒子、波动性和微粒性的相互关系如何?在原则上能否存在初始的最简单的物质形式以及在一切转化中都保持不变的最终实体?适用于基本粒子的结构概念含义如何? 微观物理学的发展全面而且深刻地证实了列宁关于微观世界的不可穷尽性、复杂性的原理。但是,古希腊的最简单的、无结构的  相似文献   

4.
低温物理是在低温条件下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研究物质中电子、原子、原子核、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运动规律的学科,是凝聚态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极低温下,物质中的热运动被减至极低的程度,物质处在能量的基态或低能激发态,量子力学的现象尤为突出.从这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低温物理是凝聚态物质能量量子化的物理学.当今凝聚态物理基础研究的重大热点问题,许多都以低温物理的研究作为基础.例如,高温超导机理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元激发相互作用的性质,是否进入玻色凝聚态等;介观尺度物理研究中的量子相干效应,纳米物质中的量子尺寸效应和声子表面模效应等,只有在很低温度下才能突出地显现出来.由于低温物理学的上述独特性质,它已成为物理学中非常重要而且成果最为丰富的一个分支.在新世纪到来之际,聚国内低温物理领域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同行于一堂,共同探讨21世纪初我国低温物理的发展方向和重要科学问题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天文学宇宙的某些规律性和微观世界物理学之间的联系,可以作为说明物质世界不同现象间联系的多样性和深刻性的例证。这里我们只考察这些联系的某些方面。  相似文献   

6.
正编者按: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科学。这种"新兴"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其产生及其发展的时间方面考虑的,它诞生于19世纪末,兴起于20世纪中叶,产生较晚,存在时间较短;二是从其研究对象的特征考虑的,它研究的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呈现复杂性、有机整体性、历史性等特征,与传统科学认识对象特征有很大的不同。这两方面决定了生态学的发展阶段大致处于库恩的"前科学"阶段,也是科学与哲学碰撞、交融的阶段,存在许多科学与哲学  相似文献   

7.
质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牛顿在原子论的基础上定义了质量概念,结构主义与操作主义试图通过拒斥物理实在来消解牛顿质量。在场本体论中,粒子的生成论替代了构成论,质量与能量概念是等价的。广义相对论中物质与空间等同实现了物理实在与结构实在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物理学发展进程中,存在着许多争论,其中争论时间最长、涉及问题最多、影响最深的莫过于爱因斯坦与玻尔关于量子力学诠释之争。现在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回顾和分析这场争论,对于量子力学的理解及其哲学实质的认识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正物理学领域在2013年取得不少影响力远远超出其物理学本身的进展。美国物理学会今年年初在其刊物《物理学》网站上公布了其评选出的2013年度最重要物理学进展。四夸克物质夸克一般为2个或3个成对,这是几乎所有的实验给出的结果。但在2013年夏季,中国的BESIII实验和日本的Belle实验分别报告称他们在高能正负电子对撞实验中检测到了由4个夸克组成的神秘粒子。尽管对这种被称作Zc(3900)的粒子的性质还有其他可能的解释,但4夸克粒子真实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目前大学里应用的物理教材,对物理学各领域的历史发展及其思想渊源很少叙述,往往使学生感到许多重要的思想结论似乎是凭空而来的,难以透彻理解掌握;只知道各种成功的结果,不了解曾经有过的失败经历和尚存在的争论问题。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有鉴于此,不少教师希望在高年级学生中开设一些选修课,介绍近代物理学发展的背景资料,并讨论物理学中的一些哲学问题。为此,我们在1982年上半年以《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讲座的名称开设了这方面的第一门课。讲座分三部分共25讲。第一部分讲20世纪著名物理学家的科学  相似文献   

11.
保加利亚《哲学思想》(双月刊)题目和作者论病理生理学的若干哲学问题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方法的作用控制论和生理学宇宙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关于反映的定义米丘林学说和遗传的物质载体矛盾的统一和斗争规律在化学领域中的表现籍助于信号的反映以及它在形成人的意识中的作用控制论的某些方面和高级神经活动生物现象在构造上的规定保加利亚生物科学中的米丘林唯物主义方向现代物理学的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现代物理学在其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了非常重要的哲学问题;物理学中每一个发现都证实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近年来,在物理学领域内“基本”粒子的发现不可辨驳地证明了关于物质的一切简单形式可以相互转化的原理。这也就是对物质世界的统一性的原理提供了最新的最基本的证明。把所有的“基本”  相似文献   

13.
H.A.洛仑兹是现代物理学发展历史中一位具有特殊地位的人物,一方面,作为杰出的物理学大师,他在电磁学理论、电子论等许多物理学领域中卓有建树,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他说:“人们很难估计洛仑兹对物理学的发展有过多么巨大的影响,我们不能想象如果没有洛仑兹做出的那么多伟大贡献的话,事情将会是怎样”。另一方面,作为经典物理学最后一批虔诚信徒之一,他又在不自觉地抵制现代物理学的兴起,……所以,研究现代物理学史,决不可能不涉及这位荷兰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14.
一、在天文学领域space应译作“太空”Space的中文译法目前有“空间”、“太空”、“外空”、“宇宙”和“航天”等多种。汉语中“空间”一词通常指任何具有长、宽和高的三维场所。它可以指整个宇宙大空间,也可以是房间里的小空间。在汉语中“太空”一词的固有含义为“极高的天空”,与space的原意“地球大气层外的空间领域”(见Longman英文词典,1978年版)相当接近。在当今的科技时代,完全可以把“极高的天空”具体化为“地球大气层外的空间领域”,从而把space与“太空”对应。把space译作“外空”比译作“空间”要好,因为它具有把地球上人们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空”排除在外的含义,但仍不如“太空”确切。“宇宙”通常指整个宇宙大空间及其中的所有物质,与space强调指场所和位置不完全等同。至于“航天”,通常指在地球大气层外的航行,它是一种行为,而非单指场所,与space强调的场所是两码事。天文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物体(称为天体),也就是太空中的物体,通常不涉及地球大气层和地面空间领域。因此在天文学中,把space译作“太空”是非常合适的。例如,提到“太空的物质分布”和“太空中发生的物理过程”,使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天文学的研究课题。而“空间的物质分布”和“空间中发生的物理过程”就不知道是指何处。“彗星在太空中运行”也比“彗星在空间运行”更确切和生动。至于有些人认为“太空”是通俗名词,不像科技术语,这似乎是一种偏见。笔者与台湾同行一起开会时,听见他们讲“太空物理学”和“太空天文学”,并无通俗用词的感觉。其实只要用惯了,都会认同它是科学术语。二、在某些场合space可以译作“空间”如上所述,“空间”作为多义词,容易引起误解。但若对space加上限定词,其意思就很明确,可以译作空间,例如近地空间(space near the Earth)、行星际空间(interplanetary space)和星际空间(interstellar space)等。而当space本身作为限定词时,如space physics、space astronomy、space flight和space exploration等,照理也应分别译作太空物理学、太空天文学、太空飞行和太空探测。但目前国内普遍译为空间物理学、空间天文学、空间飞行和空间探测,因此保留原译或者二者并存,也是可以接受的。三、不赞成把space译作“航天”把space译作“航天”是难以理解的。正如本文第一节所述,space是指场所和位置,而航天是一种行为,二者属不同词类。当用space作限定词时,尽管在许多场合把它译作“航天”能行得通,例如把space technology和space shuttle分别译作航天技术和航天飞机(其实译为太空技术和太空飞机也未尝不可)都过得去。但把space flight译作航天飞行就近于画蛇添足了,因为“航天”中已有飞行的含义。而若把space physics和space astronomy分别译作航天物理学和航天天文学,当然就更离谱了。因此,即使space作为限定词时,原则上也不能允许把它译作“航天”,至少应当规定在何种场合可以译作“航天”,何种场合译作“太空”或“空间”。* 林元章研究员是第6届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的物理思想和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因斯坦是牛顿以后对物理学贡献最大的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创始了经典力学,爱因斯坦则在电动力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对论,否定了十九世纪经典力学统治一切的机械论观点,把力学现象和电磁现象的规律平等地统一在相对性原理之下。他对时间和空间革命性的新观点是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在量子理论方面,爱因斯坦从普朗克发现的当时并不为人们所  相似文献   

16.
论复数的本体论意义与方法论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复数认识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历史回顾的基础上,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方法,将复数和物理学中的复数应用对象作对立统一的辩证分析,从而将复数的本体论意义-实数是空间的数量关系,纯虚数是时间的数量关系,复数则是时空的数量关系显现出来,最后是物理学中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7.
日冕物质抛射与空间天气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空间天气学已成为空间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评述了作为行星际和地球空间扰动源的日晚物质抛射研究的新进展,并由典型事件探讨了日冕物质抛射与太阳活动、行星际扰动以及地球空间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了今后日冕物质抛射研究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十年来,物理学在进一步深入认识微观世界方面有巨大的进展。人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在四十多年以前从原子深入到原子核,而现在则又从原子核深入到基本粒子的领域。这就是说:就时间空间范围来说,深入到比原子核更小,就能量动量来说,深入到比原子核所牵涉到  相似文献   

19.
最近出版了林赛、马根脑合著的《物理学的基础》一书的汉译本。诚如译者在《译后记》中所说,原书“在资本主义国家里有一定影响;许多谈论物理理论分析的文章中常提到这本书。”(第636页)我个人接触到的一些颇有价值的物理学著作,也常常征引本书的物理内容或实证主义的哲学观点。一方面,这当然表明此书有一定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这也反映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唯心主义哲学对自然科学的侵袭。虽然,作者们在物理学方面曾有一定造诣,但是,他们写这本书,显然不是要就事论事地阐述物理学,而是硬要给物理学编造一种实证主义的“基础”。唯物主义的发展和成长,本来就是对唯心主义坚持斗争的过程,因此,我们对于《物理学的基础》中的实证主义观点当然不能熟视无睹。我们认为,对《物理学的基础》这样的书籍进行多方面的探讨和批判,可以有助于清除资产阶级实证主义哲学对物理学的影响。在汉译本中,通过《编后记》和若干小注,译者已经对书中的某些观点进行了一定的批判。本文笔者从此得到启示,也愿谈谈自己读了这本书以后的一些感想。  相似文献   

20.
对“从现代物理学看构成论到生成论的转变”一文中的一些观点进行评析。通过考察和分析现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脉络,阐明在现代物理学中物质结构不是发生了“从构成论到生成论”的转变,而是发生了“从粒子到场”的转变,场也是一分为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