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低温控制条件下低射气介质中氡释放规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验入手,应用高灵敏度、高精度、静态、低本底测量的CD-la杯测氡仪,在较理想的实验条件下,系统地进行了低温控制条件下低射气介质中氡释放规律的实验研究,获得了几点有价值的认识,为后续氡释放规律实验研究中氡测量的最佳时刻的确定、建筑材料等低射气介质对生活环境中氡浓度水平的贡献评价等问题提供了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2.
非稳态条件下壤中氡浓度数理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壤中氡具有很强的运移能力,作为一种示踪元素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分析了壤中氡的运移机理,以扩散作用和对流作用为基础,建立了非稳定条件下氡及其子体在壤中运移的定解问题。求解表明,在镭-氡平衡条件下,非稳态壤中氡浓度随深度的变化可表述为2种变化规律的合成:(1)氡浓度随深度增加呈饱和指数曲线规律增长;(2)氡浓度随时间呈余弦规律振荡,其振幅为该深度氡浓度变化极差统计平均值的1/2。通过20多天壤中氡浓度连续动态监测数据拟合表明,理论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相关系数为0.62。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一套可以在室内密封条件下观测氡气运移的装置.通过实验发现:氡气向上向下实测运移计数均明显大于扩散运移计数.在氡源附近,实测向下运移计数明显小于向上运移计数;在离开氡源一定距离后,则出现相反情况,即实测向下运移计数明显大于向上运移计数.采用氡团簇运移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以上实验结果.根据两组实测数据进行推导,可以得出氡在实验装置中向上运移距离分别为25.55 m和32.89 m,向下运移距离分别为76.75 m和62.79 m;实测运移距离均比理论扩散运移距离(15.08 m)大很多.  相似文献   

4.
野外活性炭测氡法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活性炭吸附原理,对活性炭野外测量土壤中的氡气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结合野外实际使用,设计了活性炭采样器,给出了野外操作方法。经野外实际使用,证明该方法较其它方法精度高、操作方便,有利于发现一些微弱异常。  相似文献   

5.
马红卫 《甘肃科技》2007,23(11):111-113,64
在花岗岩地区和中新代盆地铀矿找矿中进行了大量的液体闪烁测氡工作,发现该方法探测效率高、抗干扰能力强、可重复性好、异常清晰突出,取得了较好地质找矿效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7.
氡及其子体运移规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氡及其子体的运移规律研究是基础理论课题之一,从实验入手,通过在室内内较理想的条件下所进行的氡及其子体“自身”固有运移规律实验研究,发现氡及其子体在较理想条件下的空气中,纵向运移能力远大于横向运移能力,向上运移能力与向下运称能力相当,甚至有超过的现象。其规律是:扩散作用小,不及10%,地球引力导致是的下沉作用不及45%,氡及其子本上浮的贡献大于45%。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缝隙的存在对建筑结构表面氡析出的影响,采用局部静态法,以机房、客厅、实验室贴瓷砖的地面为对象,测量了瓷砖与瓷砖接缝处的一字缝和十字缝以及非接缝处即瓷砖表面的氡析出率。结果表明:1)接缝处的集氡罩内平衡氡浓度远高于瓷砖表面;2)不同瓷砖表面的氡析出率不同,客厅、机房、实验室分别是0.327 mBq/(m2·s)、0.413 mBq/(m2·s)、0.072 mBq/(m2·s);3)一字缝、十字缝及瓷砖表面的氡析出率相差很大,在机房、客厅、实验室三处地面,一字缝表面氡析出率分别是瓷砖表面的3.19倍,2.43倍,2.25倍,十字缝表面的氡析出率分别是瓷砖表面的7.95倍、11.36倍、6.25倍。  相似文献   

9.
煤中氯在燃烧过程中的释放特性和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分析了煤燃烧过程中氯的释放特性,探讨了氯的释放机理,认为氯的释放过程受吸附、扩散、化学反应控制,提出了氯的释放量与各因素的关联式,并经过图解计算出部分参数的值。  相似文献   

10.
大鼠Harderian腺中卟啉的释放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鼠Harderian腺存在大量卟啉洒物质。分离细胞抽提物的荧光激发、发射光谱与标准原卟啉Ⅳ几乎完全重叠,说明大部分卟啉是原卟啉Ⅳ。荧光显微镜下分离的细胞发出很强的红色荧光,在分泌颗粒间隙荧光较分泌颗粒处更强,胆囊收缩素8肽(CCK-8)、乌拉胆碱(Beth)皆不以刺激卟啉向胞外的释放。这些结果说明,Harderian腺细胞向胞外释放卟啉不是通过胞吐进行的。  相似文献   

11.
从实验入手,应用高灵敏度、高精度、静态、易于重复观测的CD-1α杯测氡方法,在室内较理想条件下,研究了氡及其子体自身固有的运移规律。主要发现是:氡及其子体比重很大;但在理想空气中,它向上运移能力与向下运移能力相似,甚或超过,而远远大于横向运移能力。其规律是,氡及其子体向上运移的贡献大于45%,向下运移不及45%,扩散作用小于10%。  相似文献   

12.
氡及其子体向上运移的内因与团簇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氡及其子体密度很大,但在理想空气中具有明显向上运移能力,这不是用外因可以阐述的现象,而有其固有的内因。其机理是:氡及其子体和母体多为α辐射体,它们放出的α粒子减速后成为4He,能与氡及其子体和母体形成复合团簇。氦很轻,当其复合团簇浮力大于重力时,团簇便会自行上升,成为氡及其子体向上运移的内因。据此,不能只以氡的半衰期最长不过3.825d来计算氡及其子体的运移距离,而应从团簇的总效应来考虑其效果。而且氡及其子体与氦能形成复合团簇的认识,对其他重金属微粒组成的地气和气溶胶运移研究是有意义的,它们有相似属性。  相似文献   

13.
膜厚是微胶囊重要性能之一,直接影响芯料释放速率,较为难测。本文提出一种测定膜厚的新方法——光学显微镜二次聚焦法,即用光学显微镜二次聚焦直接测出微胶囊内、外径而得膜厚。计算发现微胶囊等光程曲线连续而不光滑(即有拐点),从光学原理上证明此法可行;观察二次聚焦的光学显微图象,发现存在贝克线、从实验结果上间接证明此法可行;此法测定的膜厚与经典法测定的膜厚相比,结果基本一致,证实此法准确。在上述理论基础上,采用相分离法制备一系列不同工艺的微胶囊,分别测出膜厚及芯料释放速率,从而揭示微胶囊膜厚对芯料释放速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4.
利用诱发裂变径迹结合铀浸取分析资料,对城山岩体及围岩的铀赋存状态和配分进行了研究。岩石中的铀按照浸出难易程度可把其分为固定铀和活动铀两大类。岩体中的原生铀主要是铀的简单氧化物和类质同象置换或晶格吸附铀二种,以那种存在形式为主取决于全岩铀含量的高低和付矿物含量的多少。岩体和围岩的铀富集均与铁质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一些次生氧化物吸附了较多的铀,系原生铀的活化迁移所致。各种围岩(沉积岩)向着接触带,随着其基质的粒度增大,含铀的点状放射源的数目减小,但放射源变得更强。紧靠接触带的固岩,由于受岩浆期后热液的影响,铀含量明显增高。岩体由中心向着接触带铀的浸取率变大。岩体不同侵入阶段从早到晚活动铀的含量增加,铀赋存状态的变化趋势是固定铀→分散的活动铀→集中的活动铀。只有铀含量和浸取率都高的岩石才能提供较多量的活动铀,从第三侵入阶段岩石中淋滤出足够的铀形成矿床的可能性是很小的。铀源主要来自岩浆分异。  相似文献   

15.
利用平板填砂物理模型,在初步探讨粘土胶(SMD)体系驱油机理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粘土胶在不同渗透率模型中的渗流扩散规律,研究指出SMD体系驱油机理包括:大小孔道压力均衡机理、压力波动机理、乳化-携带机理等;SMD体系在多孔介质中运移时前缘呈扇形推进,扇形边缘出现SMD体系稀释和扩散带,在低渗透层中会产生周期性向前突进现象;粘土胶体系能有效改善油水流度比,扩大波及体积,尤其对中高渗透层的调驱效果。通过改变SMD体系配方,SMD体系可以适应不同渗透率的地层。  相似文献   

16.
大都市阴影区演化机理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空间距离约束型区位因子在当今的大都市、扩展大都市区等成长过程中表现出重要而复杂的作用,探讨了城市空间要素集聚与扩散效应的叠合机制,阐明了大都市阴影区形成、演化的机理,并以南京及江宁东山为例提出消减大都市阴影区负面效应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15MnB 钢强韧性随淬火温度的变化规律;并通过一系列微观分析,探讨了强韧化机理.研究表明:15MnB 钢冷拔后直接进行临界点及其附近双相区淬火,强韧性优于常规淬火,在低温回火后尤为显著;低温淬火马氏体组织具有较高的强韧性主要归因于晶粒细化作用;铁素体对复相组织性能的影响取决于两相间变形的协调性,它受控于铁素体的形态与体积分数、两相强度、加载方式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巢湖地区坟头组泥岩遇水软化特性与机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物理力学性质、矿物与化学成分、微观结构等方面,对巢湖地区坟头组海相粉砂质泥岩遇水软化的特性与机理进行试验研究.利用DB-16超声测速仪、单轴压力机,测试岩样浸于蒸馏水后不同时间波速、抗压强度的变化;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分析岩样浸泡液化学成分随时间的变化;利用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分析,测试岩样矿物化学成分变化情况;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岩样微观结构,并利用GIS软件对不同浸水时间岩石孔隙率、孔隙表面积进行半定量计算.试验表明,泥岩浸水后,单轴抗压强度和波速明显下降,岩石孔隙率下降,孔隙表面积增加;浸水前后,泥岩化学成分变化不大;水沿微裂隙进入岩石内部,溶解可溶盐胶结,使裂隙向纵深发展,进而使裂隙连通导致岩石软化,其中,岩石微裂隙的产生与岩石内部的不均一性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9.
砾石充填防砂井砾石层堵塞机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用不同粒度中值的砾石和地层砂对砂石层的挡砂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砾石充填防砂效果与砾石尺寸的选择密切相关,砾石层渗透率的砾石及地层砂的粒径比、流体粘度,累积产液量等因素有关。对5种粒度中值比的砾石与地层砂的挡砂结果进行了分析,根据其挡砂机理的不同,砾石挡砂类型可分为无地层砂侵入型,浅层内部桥塞型,孔隙堵塞与孔隙内部桥塞混合型,砾石层孔隙充填型和地层砂自由通过型。  相似文献   

20.
给出一种用活性炭吸附液体闪烁累积来测量室内氡浓度的方法。结果表明暴露时与刻系数之间有良好的直线相关性,其回归方程为c=395.67+57.3t相关系数r=0.99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