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管子>是春秋时期法家的代表性著作,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本文试图从需要的角度出发,探寻其中以"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为主要特征的思想观点,着重阐释其在现实生活尤其是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探索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会计委派制的利弊与适用范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我国财务会计工作的致命伤.为彻底杜绝"两本帐" 、"小金库"等现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会计委派制则是其中之一.作为新生事物的会计委派制,在试行过程中,有利有弊,有得有失.会计委派制也有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墨辩的认知主体是"心",《庄子》中的认知主体也是"心",但内涵有极大差异;墨辩的认知主体强调其感官的官能、认知的意志以及感性与理性的认识能力,而《庄子》的"心"则强调以不带个别价值判断为其认知的原则。墨辩的认知客体,即是认知主体以外各种存在性的人事物,《庄子》则分为两个层次,其中形下的经验事物层次与墨辩的认知客体相同,但是其形上的"道"之层次,则有别于墨辩,而涉及到关于宇宙与人生方面的价值意涵。通过从认知主客体及其相互影响的层面分析墨庄认知模式的异同与互补关系,认为主客二元模式可成为主客一元模式的过渡形态。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面向现代化"是核心,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后者则是前者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主要探究了商品交易领域中动词的结构隐喻、实体隐喻和方位隐喻。有些隐喻是通过商品交易域动词本身体现出来的,比如砍价;而有些隐喻则是通过交易动词与其他动词的共现体现出来的,比如买、卖和进、出、上、下共现时体现出来的容器隐喻和方位隐喻。其中,"卖出"和"买进"是一种无标记的现象,而"卖进"和"买出"则是有标记的。"卖上"、"买下"和"买上"是一种常见的组合,而"卖下"则不成立。  相似文献   

6.
但丁在其作品中对"人"作出了深刻的解说,其中"地狱"被描述为人类偿还尘世罪孽的场所,"炼狱"是人类精神净化的过程,"天堂"则是人类道德升华的目标。以中世纪晚期西欧的历史与社会文化为背景,考察但丁关于人性高贵的观念与当时西欧社会变化之间的关系,以说明他在西欧由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时期所处的历史地位及文化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7.
花丝镶嵌工艺是我国传统的金银细金工艺之一,主要由花丝、镶嵌等制作工艺集合而成.其中,花丝工艺是其核心,花丝则是这一工艺的基础元素.笔者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结合花丝制作工坊的实地调研,对"花丝工艺"中"花丝"概念的内涵及外延予以初步澄清;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各类花丝及其纹样在古代花丝镶嵌中的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荀子·正名篇》提到"小家珍说",前人多不重视。细绎文意,荀子此论的落脚点既不在"名""实"关系问题上,也不在如何使用概念的问题上,而是在后王时君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他的"正名"思想与孔子的"正名"思想并无本质差别。文中所提出的"期、命、辨、说",不仅是概念的产生方式,而且更是一种言说方式,体现在文本上则是一种文体形式。这种言说方式和文体形式是在"圣王没,天下乱"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其言说方式概言之为"辨说",其文体形式后人称之为"说体文"。"小家珍说"则是相对于"圣人之辨说"和"士君子之辨说"而提出的,虽然主要是一种学术价值判断,但其中也隐含有对于先秦诸子文体的认识,与《庄子.外物篇》所云"小说"概念可相互发明。  相似文献   

9.
夏目漱石是日本批判现实主义巨匠,其对现实的观察和认识可谓深刻,其小说也随着作者本人思想的变化,经历了一个由"自我本位"到"则天去私"的过程。《心》作为夏目描写人心理的巅峰之作,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由"自我本位"向"则天去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仁义礼智信"系先秦儒家提出并发展成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范畴和价值取向标准。尽管仁、义、礼、智、信各范畴在内涵上各不相同,所揭示的道德生活内容的侧重面各异,但"五常"是一个整体,各范畴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其中"仁"是美德的核心,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义"则是"仁"的内在逻辑推演,"礼"乃为"义"的外在保障,"智"是道德认知的必要条件,"信"则体现了天道与人道的合一。  相似文献   

11.
虹影的小说《饥饿的女儿》英译本书名对原文的"叛逆"和"改写"是由主流社会意识形态、赞助人以及译者主体性这三个主要因素共同制约和操纵的结果。这种操纵是为了塑造模式化的"东方他者"形象。其中译者所处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翻译活动的社会背景,对翻译活动进行潜层操纵;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的赞助人则对译者明确提出翻译要求,直接干预和操纵翻译活动;而译者个人的意识形态和翻译观也直接影响其翻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诸多佛教大乘经典皆具有文学特质,其阐述佛理所用语言及其表现手法,若以文学视角探讨,则具有与文学作品相联系又相差异的文学特色。大乘经典《金光明经》,就其文学性而论具有丰富的文学色彩,行文语言富于文学艺术,表现方法巧妙多变。其表现佛理叙事语言,意象寓意蕴含自有特色。其中可以称为特殊意象,诸如"光明"意象即具有佛身光明形象、光明普照之场景及经典光明之威力等寓意;"金鼓"意象可与佛教"忏悔观"联系,具有警醒教化之寓意;"如意宝珠"意象则具有佛教现实利益信仰之内涵。  相似文献   

13.
<正>"凡事贵有度。度,抑其过,引其不及,归中道也。有度,乃君子之美德,生活之智慧,亦是和谐之要义。言辞有度,则意达而融洽;进退有度,则圆润而通达;取舍有度,则心宽常乐;待人有度,则亲疏得宜;处事有度,则行止得体。万事须有度,过则必有咎。故品张弓度之度,味智慧人生。"这段"度之度"的宣传文案让记者一行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14.
对短视频作品属性的分析是处理短视频侵权案件的前提,而独创性的判断问题则是讨论前述问题的焦点.《著作权法》视角下对短视频作品属性的分析主要涉及其是否构成作品与构成何种类型作品两层面问题:在是否构成作品层面,根据"独创性有无"标准,遵循"独立性+有一点创造性"判断,短视频可以构成作品,其中短视频时长短等因素均不能成为否认短...  相似文献   

15.
李勇 《科技信息》2013,(22):1-1
美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哲学批判素养及运用哲学方法阐释经验生活的能力。本文以习见的愚人节为例,用文化哲学视域予以涵纳,可以视之为人类自我批判—自我觉醒的"易"性和"哲"性思维的表征。其中,"易"性精神是通过对社会既成规范的"否定"实现;而"哲"性意识则通过对个体理性的"否定"唤醒。"易"性精神与"哲"性意识共同开启了愚人节背后处于休眠状态的"哲性品质",这一开启工作有赖于其批判精神的参与和支持。  相似文献   

16.
正自2011年11月正式提出以来,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的周边外交和安全环境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一战略的提出标志着亚太地区成为奥巴马政府对外战略的重心,而东南亚则可以说是这一战略的重中之重。这个战略的实施效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亚太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对这一战略的认可程度。尽管东南亚各个国家对其认知和态度并不一致,但整体而言,它们的态度存在着"大陆国家"与"海洋国家"之间的大致分野;几乎所有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我国众多高校紧随时代发展潮流,积极投身于信息化及数字化校园创建之中,而"校园一卡通"则是其中最具典型的展示成果。文章首先概述了校园一卡通的主要功能,接着重点探讨了其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最后指出校园一卡通应用于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不足,以期为促进高校财务管理与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在给胞弟曾国荃的信中写道:"细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约有四端:曰慎独则心泰,曰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曰思诚则神钦。"意思是说,仔细思考古人修身方面的要义,其成效特别显著的有四项:慎重独处,则心胸安  相似文献   

19.
"不平则鸣"与"气盛言宜"是韩愈提出的两大文学理论。作为诗文创作的指导思想,"不平则鸣"所强调的是对现实社会的描写反映,及对内在情感的抒发表达;"气盛言宜"则更加注重主体内在品德的培养,以及文辞章句的合宜呈现,属于文学创作的范畴。它既是"不平则鸣"的前期准备,又是"不平则鸣"后期实践的美学呈现。它着眼于韩愈力倡的"古道",通过对"不平则鸣"观与"气盛言宜"论审美创作追求之雄奇怪伟风格的观照,以求深刻地认识与把握其所折射出的文学特质及隐含其中的现实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0.
小易 《科技智囊》2010,(11):77-77
<正>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让我们先来看这一句的字面意思,这其中有两个重点词——极深和研几。对于这两个词,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有这样的解释:"极深"者,则前《经》初一节云:君子将有为,将有行,问焉而以言,其受命如响,无有远近幽深",是极深也。"研几"者,上《经》次节云"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以定天下之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