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知行分离现象比较普遍,通过对知行分离及大学生体育锻炼知行分离内涵的解析,进一步明晰了其内在特征与联系,在此基础上,综述了目前国内对于知行分离问题以及大学生体育锻炼知行分离的研究现状,并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知行分离问题的研究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涂芙蓉 《中国西部科技》2010,9(11):85-86,90
本研究从饮食营养、睡眠质量和体育锻炼行为等方面设计大学生日常生活行为问卷,通过对皖北地区不同体质大学生日常生活行为的比较,探讨日常生活行为与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关系,为改进健康教育和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生命在于运动,体育锻炼是一项影响人们公共健康的行为。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体育锻炼关乎到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因而,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值得我们的关注。为了引起专家学者对此类研究的重视,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对2003年至2012年期间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进行分析与凝练,总结体育锻炼行为的概念,分析相关研究的内容视角,提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为后续研究提供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资料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行为学理论加以阐释,并研究其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干预情况,研究的结果显示:大学生学到一项新的、复杂的体育锻炼技能时,行为学理论的干预往往会促进组成这个技能项上许多小的技能部分得以强化。行为学理论认为,尽力促进参与锻炼的个体能够建立清晰的并能逐步实现的锻炼目标,干预中积极的反馈个体自身的锻炼效果,将有利于个体得到更好的激励。行为干预措施对大学生的锻炼行为向更高的阶段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十分有利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各阶段的现象、关键点、演化途径等问题,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思维法等研究方法,在分析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突变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构建了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尖点突变模型.研究发现: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是内外部因素随时间逐渐积累而导致锻炼行为发生突变的一种现象;个体内部...  相似文献   

6.
张留敏  李永明 《科技信息》2009,(14):235-235
本文以河南省6所高校学生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辅以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当代大学生体育兴趣、健身行为、习惯和能力等方面滞后的原因进行分析,就如何引导大学生体育锻炼、培养提高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等方面提出时策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新疆高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目标态度、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行为态度、行为意向等方面存在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这种差异与不同学生生活的环境、年龄段,及传统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普通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与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甘肃省9年院校的943名男女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行为现状,从对体育的认识、对体育课的认识、课外锻炼状况和对《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认识4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甘肃省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价值和重要性认识明确,但意识与行为存在着较大差异;(2)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观原因是懒惰行为和主体意识缺乏;(3)锻炼的项目相对单一、集中、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对高校体育在意识培养、教材内容改革以及硬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体育参与程度、体育锻炼频度、体育锻炼负荷等不同体育参与行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心理测量法(SCL-90)对大连市高校的421大学生的体育参与行为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常性的有规律地参与体育锻炼,有助于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整体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在经常性参与体育锻炼的前提下,保持一定频度(每周3次以上)的体育锻炼方式更有利于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在大学生群体所处的年龄阶段,不同的锻炼负荷对心理健康状况并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立足休闲行为限制研究范畴,结合问卷调查、数理分析及理论剖析等研究方法,对4所高校1 156名大学生锻炼行为及其阻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阻碍因素对不同个体特征大学生所产生的锻炼行为制约具有各自个性化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大学生锻炼行为自身制约、人际制约以及结构制约相应的干预策略,即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认知水平,增强体育锻炼的社会支持网络以及创新高校运动场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部分在校普通及肥胖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肥胖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都明显低于普通大学生.肥胖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和周末,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不高.怕别人讥讽成为影响肥胖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首要因素,其次为怕影响学习、怕累、场地器材缺乏及没有指导等.建议对肥胖大学生进行特殊的体育教学,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体育锻炼能力,促进其养成科学的体育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以大学生为对象,试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并运用社会认知理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培养进行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培养需主要从个人因素、行为因素以及环境因素三方面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3.
体育锻炼行为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锻炼行为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已受到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即可以降低抑郁、缓解焦虑、提高自尊。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问卷法、访问法、数理统计法对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女大学生体育行为及价值观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对女大学生体育锻炼价值观念、课余时间安排内容、参加体育锻炼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同时也对女大学生的体育态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问卷调查对河北省6所大学在校大学生在发生甲型H1N1流感后的体育行为进行调查与研究,发现在疫情发生之后大学生的体育行为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在显性体育行为上,表现为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增多、参加项目增加等等;在隐性体育行为上,表现在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变得积极、体育绩效感增强等方面,并且所调查的绝大多数大学生有今后继续参加体育锻炼的愿望.讨论这种现象的原因,研究其与"终身体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羞耻是一种重要的道德情感,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羞耻量表、中学生校园欺凌问卷、体育锻炼等级量表和道德推脱问卷对1 066名大学生(男生568名,女生498名,平均年龄14.65岁,SD=2.58)进行调查研究,检验羞耻与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之间的关系,探讨道德推脱对两者关系的中介效应以及体育锻炼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羞耻对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效应,道德推脱对欺凌与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关系具有显著中介效应;2)体育锻炼对羞耻与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与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运用跨模型理论,对皖江城市新生代农民工的体育锻炼行为进行探讨,对影响体育锻炼的自我效能因素进行变量关系分析,对体育锻炼的自我效能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体育锻炼行为特征及自我效能发展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体育锻炼干预提供实证的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18.
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通过量表评定、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状况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平顶山高校大学生有35.96%的学生存在轻微的心理健康问题,8.69%的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非体育类高校非体育专业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表明,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己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者较少,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基本不参加体育锻炼,大部分学生只是有时参加体育锻炼,没有形成习惯,尤其是女生情况更是不容乐观,而且不同性别年级的大学生在体育锻炼行为土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对调节和缓解大学生因学习负担过重而造成的心理压力有良好的效果.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安徽、河南两省的3所高等院校的73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研究,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与全国常模、高等学院进行了比较,另外还研究了运动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证明体育锻炼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确有很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