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使其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西安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西安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是一个关键问题.如何提升西安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是西安文化产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结合西安实际,从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存在问题入手,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提升西安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建议,以期对西安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有新借鉴.  相似文献   

2.
西安城市形象的世界传播研究是西安构建国际化大都市过程中的重要课题。目前,西安市形象的世界传播现状急需改进。要准确、合理定位向世界传播的西安城市形象,并选择合适的传播途径,可制作西安城市形象广告,在对外汉语教育当中传播西安人文特色,在影视剧制作、公共设施等方面突出西安城市特色。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2004西安入境旅游市场的第一手调查资料,通过西安旅游与深圳旅游的对比,分析了西安入境旅游收入、入境游客人数增长缓慢、游客停留天数递减等问题的根源。指出西安旅游产品类型单一、旅游吸引物的文化内涵未充分挖掘、客主文化交流较少等原因,是制约西安旅游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提出了西安旅游产品需要升级换代;要深入挖掘现有景区点的文化内涵;积极组织节庆、会展活动;鼓励市民热心与旅游者交流等建议,以期丰富西安的旅游活动类型,延长游客在西安的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4.
从西安的实际出发,西安的发展应遵循这样的基本原则: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超越历史传统的局限,以高科技发展带动西安的现代化建设。然而我们对文化建设在西安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西安现代文明的建设做得也极为不够。从文化角度来看,建设西安,要注重新型西安文化的构筑,增加古都旅游的文化含量,开拓西安文化产品的市场。  相似文献   

5.
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新城市主义对西安老城保护与更新的启示。在分析新城市主义中人居文化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西安老城改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西安老城的改造应使新城市主义结合西安人文、历史的思想,创造新的、符合西安传统文化环境的理想人居模式。  相似文献   

6.
西安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总量进一步增加,西安专业技术职称结构比例基本合理,呈现出下多、中足、上少的"金字塔职称结构"。西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呈现出年轻化的特征。西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专业门类齐全,覆盖全面。西安市"四区两基地"的"人才高地"是今后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倍增效应"的"人才核能源"。现存问题是,高级职称和硕士以上学位的高精尖人才太少;专业技术人员短缺,总量不足,特别是新兴产业和新兴专业人才较少。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在部分区县和职能部门不太合理;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配置不均匀,西安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十分紧缺;西安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激励机制。我们应该树立以人力资本为核心、以物质资本为支撑的社会总资本理念。多管齐下尽快完善西安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机制。尽快完善西安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机制,西安应该制定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和开发发展战略。尽快完善西安专业技术人才的使用机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尽快完善西安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机制,西安应该专题研究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专业技术评价机制。尽快完善西安专业技术人才的激励机制,西安应该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和奖励的财政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7.
论弘扬古长安文化精神与现代西安精神的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几千年的开发史积累了丰富的人文遗产———唐代长安文化精神;自唐中后期以来,古长安逐渐丧失了中华文明中心的地位。传统的封建思想、小农意识及计划体制下的集权、平均思想是近代以来西安经济落后的人文原因,在现代化进程中探索西安文化特点,再造西安文化精神,并适时适当地调整发展战略与策略,对于加快西安的改革与发展,推动西安经济增长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科学地实施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民族文化的血脉传承;构建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是西安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安持续、全面发展必然的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9.
城市文化软实力,就是指一个城市的文化所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对于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实现西安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西安"文化名市"的宏伟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进一步提升西安文化软实力,必须转变发展理念,强化科学决策,必须明确城市定位和文化发展目标,着力于关键领域,实施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民国时期西安产业空间转型的特征、机理及影响要素。方法历史文献、档案资料与实地踏勘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民国时期西安近代工业发展的缓慢状态在陇海铁路通至西安后有了飞跃性的发展,直接引发了近代工业的全面起步,使西安潜在的经济地位得到全面的提升,并导致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沿铁路线城市群的初步发展。结论民国时期古都西安在地域产业空间中的工业经济中心职能的加强,是实现其近代西北经济中心职能的重要阶段,是西安城市近代化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将西安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西安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作为西安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文化产业,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新机遇。目前,西安文化产业发展在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在充分分析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其未来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2.
如何加速发展信息产业 ,推动西安市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 ,实现跳跃式发展 ,从而带动整个大西北的发展 ,对于我国实现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给出了信息化系统的基本框架 ,通过分析西安信息化建设面对的基本形势 ,提出了西安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西安应建设的十大信息化重要工程 ,并对西安信息化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工程之一的西安信息港建设的规划进行了论述 .最后指出西安信息化建设应从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信息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信息产业等 4个方面统筹规划 ,围绕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 ,大力推进西安信息化进程 .  相似文献   

13.
通过西京筹备委员会时期的档案及其相关的民国资料,对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时期(1934-1941)西安城区道路建设进行复原,有助于理解这一时期西安新修城区道路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形成原因.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时期的城区道路建设是当时西安诸多市政工程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较大程度地加快了西安城市近代化步伐,改善了历史时期西安城区道路景观.  相似文献   

14.
西安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了科技服务业的内涵与特征。提出了作为科技大市的西安的科技服务业发展目标。用影响因素集模型方法找到了制约西安科技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进而提出了适应西安内陆外向型城市建设需要、加速西安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刘建兵 《科技信息》2013,(3):163-164
西安世园会已成功落幕,通过分析世园会对西安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变,探讨后世园时代西安第三方物流发展具有的优势条件和助推效应,并从外部宏观环境和内部管理等方面对西安第三方物流企业做出展望,给出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西安,它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具有桥头堡和核心城市的地位。西安区域金融中心具备多重优势,在这次重大的战略机遇面前,西安区域金融中心加速建设是国内外发展大局的需要。其中西安区域金融中心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中的策略选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1926年刘镇华率军围攻西安,西安被围困长达八月之久,围城期间西安城内大量难民涌入,情状极其悲惨,对于难民的慈善救助成为当时西安城内的重要任务,而这一时期的慈善救济措施被大量刊登于《新秦日报》。本文以《新秦日报》的慈善救济报道为中心,主要探讨围城期间社会各界的慈善救济举措以及在慈善救济中存在的不当之处,以期揭示慈善救济对于西安围城事件之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浅析陕西文化优势对西安创建国际化大都市的杠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被批准创建国际化大都市,对西安乃至陕西来说意义深远。衡量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涉及到经济发展、文化积淀、人居环境、对外交流、现代城市功能等多方面。陕西文化产业发展日趋完善,在西安创建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中应以自己的文化优势为依托,重点发展文化产业.使其起到撬动西安发展的杠杆效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西安的生态环境现状,对西安在西部大开发中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予以思考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西安的环境问题已经呈现出新的特点,并就这一新情况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如何加速发展信息产业,推动西安市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实现跳跃式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大西北的发展,对于我国实现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给出了信息化系统的基本框架,通过分析西安信息化建设面对的基本形势,提出了西安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西安应建设的 大信息化重要工程,并对西安信息化基础设施重点工程之一的西安信息港建设的规划进行了论述,最后指出西安信息化建设应从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信息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信息产业等4个方面统筹规划,围绕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大力推进西安信息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