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分析了二倍体西瓜的粗线期染色体形态,主要注意其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分化的特征性模式及长度、臂比等染色体参数。西瓜粗线期染体的染色粒显示近中分布类型,易染色区定位于着丝点附近。从形态上鉴定了全部11条粗线期染色体,建立了标准粗线期核型,这对西瓜细胞遗传学的详细研究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不同充实度籽粒胚乳细胞和淀粉粒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饱满粒横断面上胚乳细胞呈辐射状排列,淀粉粒为规则的多面体形状;半饱粒横断面上胚乳细胞辐射排列不明显,两侧细胞数目少且充实不好;秕粒断裂后看不到完整的胚乳细胞,淀粉粒形状不规则,棱角不分明。  相似文献   

3.
<正> 已有报导,在抗药性细胞系与某些肿瘤细胞中,有几种异常的染色体结构。其中包括延长的均匀染色区(HSRs),小的染色体外配对染色质体(双微体DMs)和具有明显异常带型的异常显带区(ABRs)。已证明,这些是基因扩增的互变形式,即HSRs断裂形成双微体或双微体整合至染色体上,形成延长的均匀染色区与异常显带区。最近证实了,某些正常人与白血病人的细胞相比较,代表鸟类成髓细胞瘤病毒(MC_(2θ))(也叫c—Myc基因)癌基因的人类同源染色体DNA序列,在人的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60)中是扩增的。这个细胞系是于1977年在国立肿瘤研究所中我们一个(R.C.G)的实验室建立起来的,并广泛地应  相似文献   

4.
东北产中国林蛙—哈士蟆的染色体组型及C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28个个体的C带带型。结果表明:哈土蟆全部柒色体的中间带和端带较发达,而着丝点C带不明显,其C带特征表明哈士蟆是蛙属中较特化的类型。与黑龙江林蛙相比,它们的C带特征很相似,在异柒色质分布方面说明了两者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苯多元羧酸对锆-铝鞣和少铬多金属鞣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在适宜pH值,pm量的改变对成革收缩温度有显著影响,苯多元羧酸羧基数目越多,收缩温度越高;苯二元羧酸中羧基处在不同位置及不同用量对收缩温度的影响不明显,在锆鞣后,pm处理,再用铬废液复鞣,不仅可提高Ts,而且可减少铬鞣废液中铬残留量,基本上消除其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苯多元羧酸对锆-铝鞣和少铬多金属鞣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在适宜pH值,pm量的改变对成革收缩温度有显著影响,苯多元羧酸羧基数目越多,收缩温度越高;苯二元羧酸中羧基处在不同位置及不同用量对收缩温度的影响不明显;在锆鞣后,pm处理,再用铬废液复鞣,不仅可提高TS,而且可减少铬鞣废液中铬残留量,基本上消除其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7.
Narayanaswamy ,Sadagopan和Sunil Chandran证明了k-树图G可收缩边数目的下界为V(G)+ k -2,并指出这个界是紧的。该文给出了 k-树图G可收缩边数目更一般的下界,由该文的结果可以推出Narayanaswamy等人的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可收缩边数目恰好为V (G )+ k -2的图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利用整体骨骼染色和形态学解剖方法,对合方鲫仔稚鱼肌间骨出现时期、形态发育以及成鱼肌间骨数目、形态、分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合方鲫肌间骨是在主体骨骼完全形成后开始出现,随着生长肌间骨形态逐渐复杂化;肌间骨从尾部往躯体前端逐渐出现,形态由简单到复杂,尾部末端骨化明显;肌间骨数量和形态在体轴中呈现梯度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六倍体小黑麦与普通小麦杂交的性状与细胞遗传.共配制25个杂交组合,观察到以六倍体小黑麦为母本杂交当代结实率平均为36.17%,种子发芽率为80.14%,以普通小麦为母本杂交当代结实率平均为72.60%,幼胚在组织培养条件下出苗率为20.1%,F_1减数分裂中期有13.37个二价体和15.01个单价体,与理论数值接近.F_1的结实率正反交组合均很低,平均为2.98%,种子发芽率平均为32.38%.F_2的性状分离极其复杂,有三个主要类型即亲本类型与中间型,减数分裂中期二价体数变动在14-20间、单价体数变动在0-14间;根尖细胞用Giemsa染色进行C带分析.看到多有3-4对R组染色体,其中5R、6R、7R较多.F_1与亲本回交性状与染色体组型迅速恢复为亲本类型.在F_3及以后世代看到D、R组染色体混合类型是稳定的,可以从中选出多种类型的代换系.这种杂种方式对六倍体小黑麦性状的改进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东北地区野豌豆植物22个居群的种子游离氨基酸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种子游离氨基酸,特别是非蛋白氨基酸,在种内居群间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异,但这种变异似乎与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化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另外,北野豌豆和柳叶野豌豆具有相似的氨基酸变异式样,明显不同于该组其它种类.  相似文献   

11.
12.
2003年3—7月对吉林左家自然保护区次生林内普通鳾雏鸟的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雏鸟身体各部位生长状况有所不同,与取食相关的器官在雏鸟早期有很大程度的发育,与飞行相关的器官在雏鸟发育的后期仍有较大程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闽台耕地转型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闽台为研究对象,以土地利用转型为研究方法,研究经济发展与耕地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福建处于工业化中期,台湾处于后工业化初期.分别拟合闽台两地的耕地面积与GDP的关系,闽台两地耕地损失率与时间的关系后可知,台湾与福建正处于同样的阶段即耕地不断减少的阶段,但福建耕地损失率仍处于上升期且上升速度逐渐增大,而台湾省正处于转型期.今后福建应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借助投入增加和技术改造,缓和耕地库兹涅茨曲线的曲度.  相似文献   

14.
用PAS反应对辣椒花药发育过程中淀粉粒分布的特征进行研究.在造孢细胞时期,仅药隔薄壁细胞开始积累少量的淀粉粒.在小孢子母细胞时期,药隔薄壁细胞、表皮和药室内壁细胞中积累了少量淀粉粒,小孢子母细胞、绒毡层细胞和中层细胞中没有淀粉粒.在减数分裂时期,药隔薄壁细胞中积累的淀粉粒明显增多,绒毡层细胞中仍然没有淀粉粒.减数分裂后,药隔薄壁细胞中积累了许多细小的淀粉粒,绒毡层细胞液泡化、体积明显增大和细胞中没有淀粉粒;在小孢子时期,药隔薄壁细胞中淀粉粒体积增大,绒毡层细胞明显退化;在二胞花粉时期,随着花粉大液泡的消失花粉中出现淀粉粒;花粉成熟时,其细胞质中积累了丰富的淀粉粒.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琼北地区秋季播种花豆的试验结果.实验表明,花豆在海南种植表现为多年生特性;在琼北地区秋播花豆由于经历冬末春初的低温阶段,故第一个生长季节的历期较长,达237d;第一个生长季节内的干豆(干种子)产量为66226.5kg hm2.按目前40元 kg的价格估算,产值可达24.9万元 hm2以上.因此,琼北地区花豆秋播是可行的.由于花豆是一种新引进的作物,该文作者对其植物学特征特性及农艺性状(特别是产量性状)作了系统的观测,以便为琼北地区今后发展花豆种植业提供第一手观测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不同水,陆稻抗旱性与剑叶中可溶性蛋白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水,陆稻品种,同一品种在不同季节栽培时,其抗旱性均有差异;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检测表明,它们的剑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模式也不一样,且与抗旱性不呈线性关系,SDS-PAGE图谱分析表明,干旱引起蛋白质成分的变化表现在整体水平上,而单一成分的变化极少。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常见葡萄种和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黑龙江省常见的葡萄种和栽培品种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揭示:不同葡萄种中的九个品种,在三个生育期叶片中共显示23条酶谱带,按其电泳相对迁移率的集中程度由快至慢可分为A、B、C、D四区。不同生育时期酶谱有较大变化,不同种的葡萄品种酶谱差异显著,B区和C区酶谱带的数目和表达先后与不同种有明显的相关性。杂交种反映双亲所在种的酶谱带的特点,并有新酶带产生。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记述了稻田微蛛种群的周年性变动状况。根据我们在湘阴县调查:稻田微蛛有四属四种,优势种为食虫瘤胸蛛,其发生量占微蛛总量的73%。稻田微蛛种群数量的变化有一定规律性,全年有三个起伏,3、7与11月上升,5月的夏收夏种与8月的秋收秋种时期下降。早稻田间发生量占总蛛量的41.82%,是主要捕食性天敌,晚稻期间发生量少,作用较小。各生境微蛛种群组合基本相似,但各种群大小及优势种不同。微蛛在稻田的水平与垂直分布,耐饥与耐旱能力亦作了考察与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