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元胞自动机在细菌通讯演化模型研究中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细菌的群体感应机制,采用元胞自动机研究方法,建立了细菌信息通讯的演化模型,并利用计算机仿真细菌通讯的演化过程,比较直观地反映了细菌通讯的演化行为.仿真结果发现,模型中细菌的初始密度及细菌的移动特性对演化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国家演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元胞自动机的思想和建模方法,建立了模拟多个国家通过战争彼此兼并的演化模型.在本模型中,国家的领土面积用该国所辖元胞数目近似地表示,国家整体实力用所辖各元胞实力之和表示.数值实验给出了模型产生的国家领土面积分布和国力强弱分布,所得结果与当前实际情况非常接近.本模型可以无困难地推广到多个个体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竞争,仅有极少数个体最终获胜的情形,文章所得结果对于该类复杂系统的建模具有普适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复杂性科学的理论方法为指导,运用元胞自动机、遗传算法、系统仿真、分类器系统等研究工具,结合投资分析技术,在形成演化规则库的基础上,构建了股市系统演化的遗传元胞自动机模型。其中,分类器系统被用来学习演化模型的参数,它使演化市场的复杂性特征充分逼近现实市场。通过对兖州煤业的实证分析,表明该演化模型可以模拟现实市场的复杂性,可以通过具有学习功能的演化模型进一步分析股票市场,为股市的监管和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杨青  杨帆 《系统工程学报》2012,27(6):727-738
运用复杂系统元胞自动机原理和多Agent理论,研究突发传染病事件的演化机理.通过对突发传染病事件特征分析,建立其传递演化模型,并对甲型H1N1事件进行了模拟仿真.结果袁叽突发传染病事件的内在原因是内部能量的积聚,演化过程是由内部个体相互之间发生传递作用使得能量不断积聚到突然大规模释放的过程.内部的传递效率、潜伏期以及基因长度都对演化产生较大影响,如果能降低这种作用,或采用免疫接种和隔离等手段阻止传递的可能性和缩小传递范围,就能有效地阻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交通模型综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张发  宣慧玉 《系统工程》2004,22(12):77-81
对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交通模型进行综述,将其分为单车道模型、多车道模型和城市交通模型三类。NaSch模型是最重要的单车道模型,经过改进能够再现许多重要的交通流特性。换道是多车道模型的核心。围绕着动机产生和安全要求提出了多种换道规则,最近的模型能够再现密度反转等异常现象。城市交通模型从系统角度研究了网络交通流的相变规律,近期出现了网络模型与多车道模型相结合的趋势。以TRANSIMS为代表的微观仿真平台在大规模路网中得到了成功应用。然而CA交通模型在方法论上存在不足。一些实证规律未能再现,其实际应用也较少。  相似文献   

6.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创新扩散模型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元胞自动机(CA)是一种微观仿真模型,通过在微观层面上模拟个体行为和属性,自底向上地构建模型.更符合创新采纳的真实过程.是研究创新扩散的一种重要方法,CA模型应用于创新扩散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但至今仍然缺乏一个统一的研究体系.尚未见有相关的总结性文章发表。本文对这些模型进行综述性研究.旨在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给出一个该领域的研究分析框架。首先从介绍CA入手,用一个具体的扩散模型说明了CA各要素的定义;接下来借鉴Mahaian对数学模型的分类方法将CA模型分为基本模型和扩展模型,并分别对这两类模型进行综述性研究;最后对当前研究的优势和不足分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将元胞自动机的建模理论与方法应用于知识型企业生命体健康的演化,初步建立了基于元胞自动机的知识型企业生命体健康演化模型。通过对多种情况下知识型企业生命体的健康演化的模拟与分析,认为构成知识型企业生命体的智能单元的健康保持能力、自修复能力、生命体的初始健康状态是影响知识型企业健康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应加强培育智能单元的群体智慧及智能单元的动态能力,以促进知识型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虽然公共产品技术创新与围绕私人产品进行的企业技术创新有本质上的差别,但是,政府部门完全可以利用企业已有的技术或技术研发能力开展公共产品技术创新,提升创新效率和效益.在对现实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借助创新竞赛和逆向拍卖理论,提出了企业运用已有的技术或技术研发能力参与公共产品技术创新的 3种典型模式,构建了各种模式的数学模型,比较分析了不同参与模式下,政府部门所能获得的福利剩余,为政府部门根据所需技术特点运用合适的模式让企业参与公共产品技术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吸收能力和知识溢出的合作研发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纲  刘益  廖貅武 《系统工程》2007,25(12):70-74
在同时考虑知识溢出和吸收能力的情形下,建立了一个双寡头企业的合作研发模型。分析了双寡头企业的研发投资活动及其对企业产量、利润的影响,提出了存在纳什均衡的条件并讨论了该条件下吸收能力和知识溢出的关系,最后比较了研发竞争与研发合作两种情况下有效成本降低、研发总成本、产量和利润的均衡解。  相似文献   

10.
针对标准遗传算法中存在早熟收敛、后期收敛速度慢以及解精度低的问题,结合正交试验设计和元胞自动机模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加速并行遗传算法(APGA)。APGA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较好的初始种群,利用元胞自动机模型固有的并行计算能力设计并行遗传算法,借助元胞信息的动态性和多元性实现正交加速过程。仿真结果表明,APGA能够有效地防止早熟收敛,可以极大地提高遗传算法的搜索效率和解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技术扩散和吸收能力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旨在通过建立国际技术扩散的复杂系统演化模型和仿真实验分析技术扩散的演化机制和吸收能力对于技术扩散的影响作用.基于技术扩散的微观机制,初步建立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国际技术扩散的演化模型.通过对不同初始状态、演化规则的仿真分析,认为企业的吸收能力对于整个经济系统长期的技术扩散和创新起到关键的作用:若没有企业的内部研发,长期的技术扩散不会发生,技术创新率的均衡值趋于零;并且企业吸收能力的提高对于经济系统整体的技术创新具有非线性效应.  相似文献   

12.
元胞自动机用于金融市场建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给出了基于元胞自动机的金融市场模型的一个简短综述,特别介绍了针对无约束和有约束股票的两个典型模型及其主要结论.文末提出了元胞自动机建模思想可能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在建立了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股票市场仿真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分形结构特征变量和稳定性变量来刻画股票市场的复杂性特征,考察了投资者从众行为这一投资心理与市场复杂性特征变量的相关关系.在股票市场稳定性特征中提出了离散度概念,用于度量市场的稳定性.研究表明,股票市场的复杂性特征变量与投资者心理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从车辆动力学入手,分析含有弯度和坡度的路段对车辆行驶的影响,通过对N-S模型的修正得到了适用于弯路和坡路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并且重新定义了弯路和坡路元胞的大小和更新规则。最后用改进的模型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模型能够更好的反映现实交通量之间的关系,证明了应用改进模型对弯路和坡路的仿真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池的细胞自动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活性污泥法的去污机理和细胞自动机的特征,结合序批式反应池的特点,建立了序批式反应池的细胞自动机模型,并利用实际参数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描述出污水中有机物被吸附再被降解的过程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死亡等过程,从而描绘了有机物的去除过程和活性污泥的生长过程曲线,实现了污水处理过程的可视化,为复杂系统控制奠定基础.最后,分析了该模型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局部车道缩减的双车道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道路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考虑双车道有一条车道出现局部维护,车辆需要绕行的情况,在一维对称双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有局部车道缩减的双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结合实际交通情况给出计算机数值仿真的流量-密度图,分析受堵车道上的交通状况,并给出受堵车道的时空斑图。数值仿真结果显示,对于不同的延迟概率,整个路段都有相应的瓶颈流量,对受堵车道上的换道规则的调整有助于增加该车道上的换道车辆数,减少车辆的滞留。  相似文献   

17.
杨晓芳  牛兆雨  王建蓉 《系统仿真学报》2012,24(12):2577-2581,2586
电动自行车在我国飞速发展,其与自行车所形成的新的混合非机动车流呈现出与传统单一自行车流不同的运行规律,目前这一领域却缺乏相应的研究。针对这种混合非机动车流建立了一种适应于系统内存在更高速度车辆的多值元胞自动机模型来模拟其运行状况,从而得到了混合非机动车流在不同参数下交通流模型的流密图。结果显示:当电动自行车所占比例提高,混合非机动车流通行能力会得到相应提高,然而,车流鲁棒性变差;因换道机理不同,与混合机动车流相比,混合非机动车流通行能力随低速车比例增加下降较慢;当车道从2米变为3米时,通行能力可增大约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