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浒传》故事最早流传于民间,及后见之于说书和元杂剧形式。这种艺术形成,受一定时间、空间与观众欣赏心理的限制,要求所说的人事具有较强的节奏性,包括所叙时间的长短、情节的曲折,速度的缓急等。而在此基础上收集整理而成的《水浒传》一书,也自然保留了这种鲜明的节奏性艺术特征,“篇各有篇,文各有意,有起有结,有开有阖,有呼有应,有顿有跌”。(金圣叹语) 我国最早关于节奏一词见于《礼记》,“广其节奏,省其文采,以绳德厚。”它说的是节奏与伦理道德的关系。《乐记》疏中则说:“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这里节奏是指演奏过程中的停与续。清代徐大椿在《乐府传声》里评论道:“一调相传,一  相似文献   

2.
王晓夏 《世界博览》2010,(21):29-33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晋人郭璞在其所著的《葬书》中,第一次定义了风水。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经济改革虽然一开始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改革运行轨迹是有规律的、有节奏的。按节奏性来探索经济改革的进程,对当前和今后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绪言 乙种维他命(Vitamh-B-Complex)之发现,距今三十年有奇,在此期内,举全球之作有机化学或生理学研究者,几无不一作试验,以求证明是物之果为何,历观化学界及生理学界之近代发刊物,其论及乙种维他命者,为数止千百;而是物之化学的分子构造,尚无人知!不特此也,即其对於人类与类之生理功用,亦属茫茫难测! 虽然,有一事实,则为生理学家所公认,凡饲鼠以食物而缺少乙种维他命者,其鼠将渐失其食量与饮量;体重日减;身衰毛落;以至发现脚气病各种之症象,而终於死!未死前之一二日,其食量与饮量,直可称为零点!此种现象,曾屡经吾师高奇儿教授(Prof.G.R.…  相似文献   

5.
据西德《明镜》周刊报道,不久前美国生物学家从冬眠动物的血液中提炼出一种引起动物冬眠的蛋白质。它可能是在大脑中制造的,类似一种荷尔蒙,科学家称之为冬眠激素。科学家们在盛夏把冬眠激素针剂注入土拨鼠、蝙蝠身上,这些动物则有规律地长时间沉睡。他们又在根本不冬眠的猴子身上作试验,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是宋代词坛最杰出、最具个性的女词人。她早期的词作不乏描写甜蜜爱情、赞美美好自然之作,但以抒发闺怨闲愁、相思离别为主;后期的词作则更多地表达故乡之思、家国之痛。总之,"愁"是李清照《漱玉词》中表达的主要情绪。从个人、婚姻、社会三个层面对李清照词中"愁"之成因作一探寻,发现这些愁绪都是由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五种需要的一种或几种缺失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建"义新考     
"建"之本义,自汉代"立朝律"以来众说纷纭,似各有局限,将其进行新的考释势在必行."建"中之"聿",理应为动词,并非以往认可的名词"笔"或"木柱";从殷墟卜辞等"建"字早期形态来看,构字中承担主要内涵的部分实为"|";"|"作动词,主要涵义为"由下而上、升高";以往研究中常被忽略的"止"与"土","止"义为足,引申为下基,"土"为数"点",指扬土溅尘事.因此,将"建"字构形中"手""|""止""土"合而观之,"建"之本义实为"填土造垣以立城"."建"字之"廴",并非"从彳引之",而是从"L"而来;"L"亦非所谓的"庭中",而应是"区"的意思;"区"中有"品",品为众,以此使"聿"既不是只造一墙,亦不为笔、杖,而与"立城以盛民"关联契合.  相似文献   

8.
生姜是作调料的蔬菜之一,有健胃、驱风散寒、止吐等作用。中、西医都常用它作驱风剂、止呕剂、兴奋剂、跌打扭伤用剂及去寒化瘀、发汗之药。生姜还有止血作用,对刀枪伤之流血伤口,敷上姜糊,止血效果甚佳。吃姜后能暖冒温肺,驱散风寒,止咳止泻,对老人的慢性支气管炎效果尤佳。所以,多吃姜制品及加姜的菜肴对健身祛病极有好处。姜除作日  相似文献   

9.
赵澄 《科技信息》2012,(32):350-351
“节奏”(rhythm)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礼记·乐记》中:“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以及不同的学科,节奏表现了不同的属性和意义。在自然界,节奏表现为一种生命有机体的运动过程与节律形式,具有一种流动的周期性的特点;在哲学中,节奏是时间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哲学家对于生命存在的形式的认识,“是使生命延续的、自由自在的、栩栩如生的东西”、在美学中,节奏是人们对于规律与不规律、比例与无比例、周期性与非周期性的情感的体验。  相似文献   

10.
周静涵 《科技信息》2010,(8):157-157,159
长久以来,英语汉腔的问题困扰着不少学习者,许多人或因此羞于开口,或在交际中遇到不少困难。本文首先介绍了节奏规律的主要构成及其重要性。然后通过分析,说明节奏规律是造成英语汉腔的主要原因。从目前国内的英语教学和学习中发掘影响节奏规律习得的因素,并对掌握英语节奏的可行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八月之光》体现了福克纳小说艺术的诗性想象和灵性思维。它的结构是诗性想象之基础,而作家的灵性思维则既是小说思想性的艺术升华,更是美国南方文化的神意飞跃。作品诗化主要体现在整体结构的自恰性、反复的叙述方式、张弛有序的节奏及意象的组合方式等方面。这种诗化的结构呈现为一种灵性之光,这种灵性就是作品中一以贯之的氛围。  相似文献   

12.
金融为服务业之母。在两岸经贸合作的经济自由化与一体化进程中,金融业都是重要基础与催化剂。2014年两岸服贸协议卡关,而金融合作却在福建自贸区先试先行,福建自贸区可谓是"因台而设,为台而兴",其对台湾之全方位开放政策应可奠定两岸和平发展之良好基础。然而,两岸金融合作需要创新思维与业务创新,有关创新思维导致业务创新,有三项"创新之源"值得探索与制度化实践:(1)采用"丰田管理学"带来创意之泉,即组织单位内所有成员尤其第一线员工,可针对公司或单位之作业流程或措施提出改进建议,该建议一旦被采用,则授予物质报酬或奖励;(2)德尔菲法(Delphi),即集合相关领域之专家,通过几轮之意见交换或集思,而解决问题,形成创意;(3)政府、产业、学校、企业、社会各界,有许多创新案或创意来源是委托学校学术界作项目研究,以形成"政府与学界""社会与学界""企业与学界"之伙伴关系来追求业务创新。基本上,创意可带来业务创新,而源源不绝之创意与创新思维,则可从制度化之"丰田管理学"或"德尔菲法"中,形成金融业务创新之优势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文献序号标在引用处文字末、句号前,加"[]"标于右上角。内部资料、个人通讯、报纸及未公开发表的文章不能作为参考引文。序号以在文中出现先后为序。ⅰ.引用期刊文献的格式为:[序号]作者姓名(3名以内全部列出,各姓名间加逗号,4名以上则列前3名,后加"等"或"et al").文题[J].刊名,年,卷(期):起页-止页。ⅱ.引用专著的格式为:[序号]作(编)者姓名.书名[M].版次.出版地:出版者(社),年份,起页-止页.ⅲ.引用专著析出的文献时格式为:[序号]作(编)者姓名.题目[M]//主编姓名.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者(社),年.起页-止页.  相似文献   

14.
古知照系字在嘉鱼方言中的流变及其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①谢文芳古知照系字在普通话中主要合流为今翘舌音字,在嘉鱼话中分流为四类,即今翘舌音字、平舌音字、舌面音字和零声母字。只是翘舌音的音值较普通话略靠前。这种流变有规律可循的,试分述如下:一、古假蟹止效流咸...  相似文献   

15.
<正> 晚明剧作家孟称舜在论及戏剧创作与诗词创作的不同特点时,以其亲身的创作体会指出:“吾尝为诗与词者,率吾意之所到而言之,言之尽吾意而止矣。至于曲,则忽为之男女焉,忽为之苦乐焉,忽为之君主、仆妾、佥夫、端士矣………学戏者不置于场上,则不能为戏;而撰曲者不化其身为曲中之人,则不能为曲,此曲之所以难于诗与词也”。可见,与抒情诗词不  相似文献   

16.
节奏是衡量跨栏技术水平高低最重要的综合指标之一,也是决定跨栏跑成绩的主要因素,本文对影响直道跨栏跑节奏的主要相关因素作一分析,并对如何训练节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对节奏技术的改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连音符的产生和种类,尤其是对各种连音符的时值计算作了详细论述。而切分节奏从切分法和音值组合入手,分析切分节奏的形成和各种类型,以及在音乐作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战国策·赵策·触龙说赵太后》中有这样一句话:“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其中“亦哀之矣”的“哀”,诸家选本或者不注,或者注为“哀怜”、“哀痛”、“悲哀”等。例如: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上册第一分册末注;北大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末注;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古代散文选》,末注;新编初中《语文》第五册也末注。有的选本考虑到这是阅读或教学中不应忽视的一个问题,于是便作了译或注。如:  相似文献   

19.
王晓光 《科技信息》2010,(31):286-286,290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只要我们注意学生的实际特点,从节奏入手,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音乐与生活充分结合,使音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基础钢琴教学的开展会更加顺利。  相似文献   

20.
曹植迷信神仙,并非像有些人所说他不相信神仙,或早期信,黄初四年后不信。对曹植游仙诗的评价,目前学术界或否定或肯定各持一端。笔者认为:他前期的游仙诗应予否定,后期的变格游仙之作则应肯定。其艺术成就,本文亦作了初步的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