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大别山革命老区是我国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在我国的经济地理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特殊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建立和发展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是推进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革命老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重大战略。建立和发展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对其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战略进行认真规划,并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经济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化发展趋势。经济发展的区域性使得区域竞争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其评价方法也越来越复杂,多模式。本文从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大环境下,加强区域竞争力分析及评价的必要性入手,并分析了新时代区域竞争力的基本概况,进而具体探讨了区域经济竞争力分析与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战略和策略.邓小平高度重视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提出"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区域经济发展思想.江泽民同志着眼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新情况,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区域经济开发思想.这些对我国全面实施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有特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石山地区的产业结构决定其经济社会的情形。本文通过大量数据和现状的分析,表明占山地区产业结构严重地倾向第一产业,呈农业型的经济结构特征。与广西和全国相比较,石山地区农业型的经济结构反映在经济效益上,其经济密度仅相当于全广西的30.36%,全国的14.79%;反映在社会效益上是县赤民贫;反映在生态效益上是对大自然毁灭性地掠夺,使环境日趋严重恶化,各种灾害频繁;反映在分配上,消费结构方面是以生存型为主体。凡此种种,表现了石山地区经济社会的基本区情是典型的不发达的经济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加强区域合作、发展区域经济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而"泛珠三角"地区是我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经济区之一,为了推动其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地区间的协作、协调与联动.  相似文献   

6.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的过程.从总体上看,建国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三个阶段,分别对改变我国生产力极不平衡的局面,迅速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以及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产生了深刻影响.但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的存在,是大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完全实现也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性过程.目前我国东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差距仍不断扩大,因此,在党的十六大上,党中央把缩小地区经济差距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而提出.在区域发展战略上,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统筹区域发展”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区域发展的新思路,并明确提出要“形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机制”,从而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经济新模式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顺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潮流,增强区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区域经济必须“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以改革开放和加强区域合作来构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优势,以创新谋求我国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研究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对我国过去的区域经济建设实践进行历史性客观总结,得出规律性的启示,对今天新一轮的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本文在分析全球化基础上,结合中国区域经济的现状问题,从区域和产业结构两个角度提出了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10.
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是当今经济社会的稀缺资源产业,具有极高的社会经济价值和市场前景。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产业的一体化发展对区域经济和自然环境要求苛刻,同时具备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产业两项优越指标的地区更是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11.
祝琳 《创新科技》2006,(6):14-15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这一战略是对我国历史上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否定之否定。区域均衡与非均衡发展战略本身存在问题从均衡到非均衡战略,中国走过了50年的曲折历程,我们在肯定两大战略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同时,更要看到它们机械、片面、狭隘的另一面,这是造成我国区际关系长期紧张,未能实现和谐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两种战略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极端化、单一化、片面化倾向。建国初,中国尚处在极不发达国家的行列,在一种近乎盲目的理论支配下选择了“均衡…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现状与特点,探讨了区域经济差距形成的原因,提出了缩小东西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3.
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科学发展,是我国积极应对国际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全面提升城市、区域竞争力和经济社会运行效率,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部地区已经进入到一个深化改革的新发展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历史起点.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部地区社会发展呈现出过渡性的新常态特征:经济实现较快增长,但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虽整体提高,但仍存在轻度失调现象;社会发展能力较低,尚处于"低福祉增长"阶段;革命老区和贫困山区集中连片分布,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区域;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过渡,由生存型福祉向发展型福祉转变;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由"社会管理"向"社会发展治理"转变.为此,中部地区要以增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共进,创新中部地区社会发展治理机制,加快经济发展成果向居民福祉转换.  相似文献   

15.
由于制度、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市场等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这种差距和发展不平衡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因素以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从产业结构和布局的角度出发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差异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论高等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追溯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起源,可以发现,高等学校服务社会职能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高等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是高等学校区域性的体现,是高等学校争取办学资源的要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要通过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开展共建合作和深化体制改革等途径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民营经济作为经济类型中最具活力的分子,在各级党政及有关部门的扶持下,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前,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机制已逐步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资金筹集的社会化,资金投向的市场化,已成为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发展的基本趋势,民营经济必将继续成为投资中最强劲的增长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也必将成为我省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的最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际上就是行政区经济走向经济区经济的整合过程。当前,这种区际经济整合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文章在分析行政区经济转向经济区经济的演进机理基础上,探索了长三角区域经济的整合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整合长三角区域经济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桥头堡战略是推进我国向西南开放、实现睦邻友好的战略需要。计划经济背景下的西南协调会开创了我国跨省区市经济合作的先河,对整个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作为计划经济产物的协调会合作机制问题日益突出,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特别是西南桥头堡战略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新要求,合作机制问题日益成为制约西南经济合作发展的新瓶颈。因此,如何创新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并与桥头堡战略进行完美对接则是协调会今后面临的战略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0.
从分析县级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入手,阐述县域经济的基本涵义,从8个方面总结出了县域经济的特点,从5个方面分析了县域经济发展在区域经济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指出了县域经济发展要着力解决好6个方面的基本问题:必须夯实农业这个基础、要有明确的发展主题和目标方向、不能搞"小而全"、注重发挥比较优势、要以特色经济为主攻方向、要注重借助"外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