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相转移催化条件下,用邻或对硝基氯苯与取代酚进行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二苯醚类化合物,且收率较好。在同样条件下,间硝基氯苯不能反应,邻硝基氯苯与邻位取代酚的反应也不能进行。  相似文献   

2.
相转移法合成肉桂酸苄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以肉桂酸或肉桂酸钾盐、和氯苄为原料,以三乙胺、季铵盐和冠醚作为相转移催化剂,用液-液和固-液相转移催化方法合成肉桂酸苄酯的情况。介绍了在不同的相转移方法里,不同的反应条件对产率的影响。同时对季铵盐在固-液两相转移催化酯化中的情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掺杂Fe3+和沉积Ag做表面修饰,制备了TiO2、0.03%Fe3+-TiO2、3%Ag-TiO2三种纳米材料工作电极,并用XRD表征了膜的晶相结构和晶粒尺寸.考察了膜电极催化降解反应.以高压汞灯为光源,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证实RhB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光催化动力学为一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及在同一实验条件下的降解率依TiO2、0.03%Fe3+-TiO2、3%Ag-TiO,的顺序增大.用IM-6e电化学阻抗仪进行了电化学阻抗谱(EIS)的测量,设计了模拟电路并得到了拟合值.在实验的扫描范围内(10-5-105Hz)发现此光催化反应的速控步为电荷转移过程,得到的Nyquist图的圆弧半径及其模拟阻值大小与光催化降解动力学常数及降解率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潜手性酮类在不同类型的手性相转移催化剂作用下的不对称硼氢化液-液(L-L)相转移催化还原反应,探索了不同的溶剂、反应温度、催化剂对反应不对称诱导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相转移催化技术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机合成新方法。国内有文献报道,应用相转移催化法制备对硝基苯乙醚,具有反应时间短,流程简单,反应条件温和,能耗低等优点。本文就催化剂种类、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用量对转化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发现苄基三乙基氯化铵是较好的相转移催化剂。  相似文献   

6.
TBAB催化合成乙酸异丙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碘化铵(TBAB)催化合成乙酸异丙酯,最佳反应条件如下:催化剂用量0.38g/0.1mol乙酸,醇酸比1:2,反应时间1h,收率87.2%。实验证明,相转移催化对该酯化反应是高效、低成本和实用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7.
用绿色氧化剂高锰酸钾对水体中两种磺胺类衍生物及其相对应的氨基衍生物分子进行氧化降解,通过测定不同时间下的吸光度值来确定高锰酸钾被消耗的量,建立假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最终计算出二级反应速率常数,并由此初步掌握磺胺衍生物的降解程度及降解机制:在酸性条件下,磺胺噻唑、磺胺异叼恶唑、2-氨基噻唑和5-氨基-3,4-二甲基异叼恶唑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44.17、105.14、19.24和74.86 mol-1·L·s-1;在碱性条件下,它们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6.81、0.28、63.75和17.08 mol-1·L·s-1。  相似文献   

8.
(一)相转移催化(Phase Transfer Catalysis)反应是有机化学一种新发展的有效实验方法。由于它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节省时间、副反应少、产品纯、产率高等显著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相转移催化反应是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物由一相转入另一相中进行的有机化学反应。在非均相中(特别是水与有机溶剂的两相中)的有机化学反应,往往因为分别在两相中的反应物难以接触而反应慢,收率低。若在其中加入一些催化剂,例如季胺盐等,能使水中反应物以离子对方式进入有机相中,反应便迅速进行。(图1)这些催化剂称为相转移催化剂,这种反应称为相转移催化反应。  相似文献   

9.
本工作分别以TPPFe~(111)CI、TPPMn~(111)Cl、[TPPFe~(111)]_2O和[TPPMn~(111)]_2O作为细胞色素P-450模型化合物在温和条件下催化PhIO向环己烷转移一个氧原子的反应,研究了这些反应在不同溶剂中的反应动力学行为以及溶剂效应对反应速率,反应产率和产物选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据月桂醇与DO在强碱催化下加成反应机理,经Laplace变换后得到了在指定聚合度条件下的产物含量相对最高的最佳反应时间表达式。假定除引发反应外,其余各步的反应速率常数皆相等的条件下与Weibull公式进行比较;及当k1=k2条件下与Flory公式进行比较,来讨论平均聚合度与最佳反应时间的关系。并以月桂醇与EO在强碱催化下的实验结果对该结论进行比较验证。  相似文献   

11.
聚氯乙烯—吡啶树脂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聚氯乙烯与吡啶在浓氢氧化钠存在下制备了聚氯乙烯-吡啶树脂,它可用作相转移催化剂,对于许多有机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温度25-90℃、催化剂浓度0.026-0.45mol/l、酸醇摩尔比0.129-1.40范围内,研究了硫酸催化下的羧酸与醇液相酯化反应。提出酯化反应动力学模型为■。根据所获得的实验结果,确定了丁酸-乙醇系统酯化反应的速率常数及与催化剂浓度、酸醇摩尔比、温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聚氯乙烯与吡啶在浓氢氧化钠存在下制备了聚氯乙烯-吡啶树脂,它可用作相转移催化剂,对于许多有机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流动相体系中光催化降解苯酚的反应特性进行实验研究.采用流动相光催化反应装置,以苯酚作为目标污染物,TiO2(Degussa-P25)作为光催化剂,针对吸附、光解、光源强度、曝气量、苯酚初始浓度和催化剂投加量等对降解苯酚溶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建立了相应的苯酚光催化降解动力学经验方程.实验结果表明,苯酚在流动相光催化反应器中,吸附和光解对悬浮态TiO2催化剂降解苯酚的影响微弱;循环流量为0.5~0.6L/min时光催化降解苯酚效果最好;苯酚初始浓度在10~60mg/L之间时,苯酚的降解遵循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Ksum(0.000 6I+0.004 7),其中Ksum=16.783[1/C0]+0.055 6.  相似文献   

15.
本工作合成了11种具有不同取代基的氯化四苯基卟吩合锰化合物(TXPPMn(?)Cl)、并考察了它们在温和条件下催化环己烷羟基化反应的反应产率、速率及产物选择性与卟啉环上取代基性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卟啉环上的取代基都能提高环己烷羟基化反应的反应产率和产物选择性.对于问位相对位取代锰卟啉催化下的环己烷羟基化反应,其反应速率常数与取代基常数之间符合Hammett关系,而邻位取代的锰卟啉比其它取代卟啉更能明显地提高反应产率、速率和产物选择性.  相似文献   

16.
用聚乙二醇8000作相转移催化剂,在常压下由苯胺和溴乙烷合成N,N-二乙基苯胺,研究了多种反应因素对目的产物产率的影响,提出了常压催化合成目的产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苯胺和溴乙烷的摩尔比为1:1.50,催化剂用量1.0 g,在35 mL 35×10-2(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温度75℃,常压反应4 h,产品收率...  相似文献   

17.
在假设粘性系数为常数,流体质量和速度在±∞的极限不相等的条件下,给出了一维粘性液体-气体两相流Cauchy问题强解唯一存在的一个条件,并给予证明.  相似文献   

18.
用15-冠醚-5作相转移催化剂,在常压下由苯胺和溴乙烷合成N,N—二乙基苯胺,研究了多种反应因素对目的产物产率的影响,提出了常压催化合成目的产物的最佳工艺条件:苯胺和溴乙烷的摩尔比为1∶2.5,催化剂用量0.6g,在45mL 30×10-2(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中,反应温度55℃,常压反应5h,产品收率38.65%。  相似文献   

19.
聚乙二醇催化合成α-丁基苯乙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苯乙腈在氢氧化钠、1-溴丁烷及相转移催化剂聚乙二醇作用下可顺利地发生α-丁基化反应,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具有不同的催化效力,溶剂、温度及催化剂用量对本反应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用苄基三苯基氯化磷作相转移催化剂,在常压下由苯胺和溴乙烷合成N,N—二乙基苯胺,研究了多种反应因素对目的产物产率的影响,提出了常压催化合成目的产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苯胺和溴乙烷的摩尔比为1∶2.50,催化剂用量0.60g,在35mL 30×10-2(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中,反应温度55℃,常压反应5h,产品收率4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