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而激励的核心在于对员工内在需求的把握与满足。我国现行的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着激励方式简单化、收入分配职务化、员工个人发展盲目化等缺陷。因而,为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现代企业一定要建立起真正适合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根据不同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分别采取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以及工作激励、参与激励、荣誉激励、升迁激励、情感激励等人性化、多元化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核心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核心员工的概念与特征,指出了核心员工激励的重要性;根据国内外核心员工激励研究已有的成果,提出了关于企业核心员工的需求特征;针对核心员工的需求特征分析,从"保健型薪酬"、"激励型薪酬"、"成长型薪酬"、"忠诚型薪酬"四个方面来提出企业核心员工的激励措施,希望可以在企业实行核心员工激励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核心员工的有效激励途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心员工的保留与激励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针对核心员工的有效激励机制的设计必须以满足其需求为基础.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不同层次的核心员工有着不同层次的需求:基层核心员工处于生理需求层次,中层核心员工处于安全和社交需求层次,高层核心员工则处于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层次.同时,优秀的激励文化又会成为留住企业核心员工"身""心"的最佳绩效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中的激励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激励的意义和人的需求为出发点,阐述了如何在企业开发员工的潜能,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人力资源决策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影 《科技咨询导报》2009,(30):188-188,190
我国企业发展速度日新月异,目前一些企业实施奖金激励、销售提成等相对单一的激励措施,在"以人为本"的当今,部分企业忽视工作环境(条件)的改善,工作团队、企业文化建设,甚至有些管理者(特别是私营企业主)只从企业自身利益出发,甚少考虑员工利益,对员工激励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导致员工满意度下降,影响甚至损害企业效益,企业员工激励已经为越来越多的组织和管理人员所重视。本文结合部分企业有效的激励方式及相关激励理论就如何充分利用诸如成就感,社交需求,认可度,晋升、培训机会等措施激励员工,使员工更有热情地工作,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而产生较高的绩效,提出自己对创新企业员工激励措施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降低知识员工流失率的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明利 《科技信息》2011,(22):63-63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成为企业的关键性和战略性资源,如何留住知识员工,研究适合知识型员工个性特征和需求特点的激励机制和激励策略,激发知识型员工的潜能,对促进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赢得竞争优势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从分析知识型员工的流失特点出发,提出企业降低知识型员工流失率的激励策略。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企业应该根据员工的需求进行激励、企业中常用的一些激励方法、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不同的激励组合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成为经济发展的优势资源和内在动力。知识型员工作为知识存储的载体,在企业中的作用发挥和有效激励成为现代企业和学术界探讨的重要问题。通过对知识型员工的个人特质和需求特征的分析,提出构建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相应措施: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给予工作激励和成就激励,加强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9.
企业之间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知识型员工成为了各企业间争夺的焦点。分析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对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措施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于航 《科技信息》2007,(21):171
在现代企业中,人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而企业能否成功地对员工实施有效的激励,提高员工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及工作的热情,直接决定其未来的市场竞争地位.所谓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条件采用不同的激励模式,对不同的员工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本文通过激励的含义、构成要素、体系来浅析激励机制的有效性.通过讨论激励机制在企业中的作用、员工激励需求多样化的需要,得出企业常用的几种激励方式,以及所适用的不同群体.  相似文献   

11.
任何企业要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激励作为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是决定企业的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知识经济社会,使得有关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成为理论和实践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企业知识型的特点及激励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的分析,提出企业应建立起适应时代特征和知识型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  相似文献   

12.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如何运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英勇 《科技资讯》2010,(23):181-181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人的艺术,无论什么样的企业要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对员工的激励,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  相似文献   

13.
杨锐 《科技资讯》2013,(36):146+148-146,148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企业管理者越来越认识到知识型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作为掌握独特战略性资源的知识型员工,有区别一般员工的不同工作特征和心理特征,因此,对他们有效的激励可以实现知识型员工的不断成长和企业获得收益的双赢局面。本文从知识型员工的内涵入手,然后阐述知识型员工的需求特点,进而分析我国企业在知识型员工激励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企业绩效的实现是企业发展的保障,而绩效实现的重要途径是通过激励手段提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企业激励存在手段单一,只注重物质激励,忽视精神激励;重视个人激励,忽视团队激励;重视高层奖励,忽视中层奖励;激励措施误差,忽视知识型员工的独特需求;重主观评价,轻客观评价;薪酬体系不健全,激励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对于存在问题的正确认识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和建立更为完善的激励机制,从而提高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5.
邹俊 《科技资讯》2009,(34):146-148
薪酬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薪酬已成为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紧密相联的管理要素。现行企业主要薪酬模式有岗位绩效薪酬模式、计件薪酬模式、团队薪酬模式、宽带薪酬模式、股权激励模式等。薪酬体系在设计时一方面要根据员工的特点、个体整体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起到对员工控制的作用。要通过薪酬体系的引导,以企业发展目标为方向有效地控制员工的工作行为。有效的薪酬体系不仅能科学、合理地反映员工业绩,而且能够起到及时的激励作用。因此针对企业不同的岗位、团队,分类分层实施不同的薪酬制度,建立具备自我调控能力、有较强适应性和延续性、能满足施工企业发展持续要求的薪酬体系,实现激励与控制相结合,保证员工及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引导员工作出符合企业要求的行为,才能保证企业目标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电子商务,它使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出现一些新的特点,使得对员工的非物质激励显得更加重要。通过分析电子商务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影响,就员工的非物质激励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但是在企业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那就是尊重员工的需求,从人性的视角来理解和激励员工,从而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曾蒸 《广东科技》2013,(22):192-193
随着我同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企业人员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企业占领市场的关键就是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态度。因此,企业需要做好员工的激励工作。分析企业员工的激励问题,对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至关重要。对企业和员工而言,员工激励中起着决定性因素的是薪酬制度的管理。结合工作经验,就企业薪酬管理于员工的激励问题做出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施工企业知识型员工人才流动频繁增加了企业人才招聘和培训管理负担,不利于企业人才培养和行业竞争,基于此,本文构建了施工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影响关系结构方程模型,测度了各变量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施工企业知识型员工各激励因素对职业前景满意度均存在直接或间接正向影响关系,社保满意度对员工激励贡献率最小,薪酬满意度对员工激励贡献率最大,施工企业在制定激励政策时应重点规划员工的薪酬制度和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玲 《科技资讯》2007,(22):226-227
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高科技发展迅速,知识型人才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成为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对知识型员工的竞争.如何合理使用知识型员工,便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本文在分析知识型员工的特征的基础上,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心理,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有助于提高知识型员工工作效率的激励方式,并指出了企业在激励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