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有机硅-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ATS)与丙烯酸酯类单体进行乳液共聚,制备了有机硅丙烯酸酯共聚乳液.考察了聚合方法和有机硅单体含量对聚合过程稳定性的影响,详细讨论了有机硅单体用量对乳液粒径大小和粘度的影响,采用PCS跟踪了聚合过程的粒径大小,并对粒子形态采用TEM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采用种子乳液法时,乳液的聚合稳定性良好.聚合过程中乳胶粒径逐步增加.随MATS用量的增加.乳液的聚合稳定性变差,乳胶粒的平均粒径增加,乳液的粘度增大.乳胶粒子呈球形,粒径分布较窄。 相似文献
2.
以稀土络合体系Y(P204)3-Al(CH2CH(CH3O2)3(P204=(RO)2POO-,R=CH3(CH2)3CH(C2H5)CH2-)催化二氧化碳,环氧氯丙烷和环氧树脂(E-51)进行三元共聚,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广角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仪及DSC对催化体系及其共聚物为表征,加入E-51后,共聚物的结构规整性下降,其分子量增大,并产生交联,耐热性提高。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3种含呋喃丙烯酸酯结构的螺噁嗪类光致变色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确认了其结构,并采用滴加Zn2 及掺杂高分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手段研究了其紫外吸收光谱性能.结果表明,9′-(α-呋喃丙烯酰氧基)螺噁嗪(化合物Ⅲ)具有良好的光致变色性能,动力学分析表明Ⅲc呈色体的光消色反应遵循一级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4.
采用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腈在水溶液中三元共聚,并以钠基膨润土、滑石粉、高岭土为无机添加剂,合成了有机/无机复合吸水树脂,对比研究了以上述三种无机材料为添加剂的吸水树脂的吸液性能。结果表明,吸水树脂在自来水中的吸液倍率达138. 67 g·g-1,在5%NaCl盐水中的吸液倍率达46. 8 g·g-1,在0. 3% CaCl2盐水中的吸液倍率达14. 17 g·g-1;无机材料对提高吸水速率和吸水倍率的贡献大小为:高岭土>膨润土>滑石粉,对提高吸盐速率和吸盐倍率的贡献大小为:滑石粉>高岭土>膨润土,对提高树脂抗盐性能的贡献大小:滑石粉>膨润土>高岭土。 相似文献
5.
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含氟丙烯酸酯共聚乳液,探讨增溶剂β-环糊精(β-CD)用量、引发剂过硫酸铵(APS)用量、反应温度、含氟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HMA)用量、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用量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β-CD的加入对单体最终转化率影响不大,且单体的转化速率随着β-CD用量的增加而降低;APS含量为0.6wt%时,所得共聚乳液转化率高,稳定性好;最佳反应温度为80℃;转化率随DFHMA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6.
采用重量法对转化率进行了测定,用来确定竞聚率测定过程中前期聚合反应所需要的时间.运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了共聚物的组成,并用直线交叉法和截距斜率法计算出丙烯酸六氟丁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竞聚率.通过对竞聚率特点的分析对实验操作过程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7.
以丙烯酸酯类为原料,采用核壳共聚合成出压敏胶乳液,讨论了核、壳乳液配比、引发剂、乳化剂、相比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并用自制的松香酯乳液对压敏胶进行了改性,得出了松香酯乳液适宜的质量分数为20%.测定了改性后的压敏胶性能,其指标为初粘力为12(球号),持粘力为7h,180°剥离强度每25mm为6N,与同类压敏胶相比较,综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8.
聚氯乙烯/三元共聚尼龙共混物的形态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乙烯-丙烯酸正丁酯-一氧化碳共聚物(EnABCO)及马来酸酐接枝乙烯-丙烯酸正丁酯-一氧化碳共聚物(EnABCO-g-MAH)两种增容剂对聚氯乙烯(PVC)/三元共聚尼龙(NT)共混物进行增容,得到了一类新型的PVC/NT共混物,用SEM,DMTA、DSC对共混物的形态结构,结晶情况进行了表征;对增容剂的增容机理和增容效果进行了探索与评价;结果表明:增容和未增容PVC/NT共混物都是典型的的两相体系;PVC/NT质量比在75/25~25/75的范围内NT均为连续相;共混物中EnABCO比EnABCO-g-MAH对PVC有更强的增塑作用,共混物有冷结晶现象,EnABCO增容共混物中的NT结晶能力比较弱。 相似文献
9.
针对盐渍土盐胀和溶陷等工程问题,利用自主研制的丙烯酸酯共聚乳液ZM对南通地区氯盐渍土进行固化,通过水稳性试验、干湿循环试验、压汞试验等研究固化剂掺量及养护龄期对盐渍土耐久性的影响,并运用扫描电镜分析盐渍土的微观特性.结果表明:ZM可显著提高盐渍土的水稳定性和抗干湿循环性,ZM质量分数为1.5%的固化氯盐渍土的水稳性及抗干湿循环性效果最佳;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随ZM质量分数的增加,土体孔隙体积减小,土体更为密实,且孔隙密度曲线也由ZM质量分数为0%时的“双峰结构”变为质量分数0.9%时的“单峰结构”;胶结物质包裹在颗粒表面,使小的单元体胶结成整体,并填充土体孔隙,有效改善了土体结构. 相似文献
10.
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主单体,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团单体,合成了聚丙烯酸酯涂料乳液。探讨了软硬单体比例、乳化剂种类和用量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并对共聚物的结构和乳液的性能进行表征。FTIR和DSC测试结果表明丙烯酸酯类单体之间发生了自由基共聚反应;乳液的流变性分析说明该乳液具有假塑性,且贮存稳定。 相似文献
11.
董锐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6(1):19-21,45
以丙烯酸、丙烯酞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为原料,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环已烷为连续相,水为分散相,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分散剂种类、用量、混合分散剂、防粘剂对树脂物理状态和吸水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氧化还原引发剂引发丙烯酸酯乳液共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氧化还原剂用量、乳化剂种类、聚合温度对丙烯酸酯共聚反应的影响,利用差热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方法,分析了聚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结构,并对共聚物胶膜进行了力学性能、耐热性、耐油性和耐水性的测试. 相似文献
13.
三元共聚型聚酰亚胺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虹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0(3):337-338
提出了一种合成三元共聚型聚酰亚胺的方法,即用单体,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3,3′,4,4′-二苯酮四甲酸二酐(mA)、4,4′-二氨基二苯醚(0DA),在溶剂N,N′-二甲基乙酰胺(DMAc)或N-甲基吡咯烷酮中,低温共缩聚制成三元共聚型聚酰亚胺,给出了合成工艺条件及配方,并对其性能等进行了测试,与其他聚酰亚胺进行了比较.该产品可用于制造耐高温绝缘薄膜、浸渍漆等. 相似文献
14.
重点考察了影响含环氧基团的丙烯酸酯共聚弹性体(GACR)微凝胶形成的因素,并用红外光谱(IR)、差热分析(DSC)等测试方法,对所制备的GACR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提高聚合及干燥温度,会使GACR的微凝胶升高;加入调节剂可降低微凝胶含量;微凝胶含量较低时,GACR硫化胶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以含全氟基团的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聚氧化乙烯壬酚基醚(OP-10)为混合乳化剂,以水为介质,用间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新的含氟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乳液.研究了乳液的贮存和离心稳定性,考察了聚合物涂膜的双疏性(疏水、疏油性)、耐腐蚀性、热稳定性、成膜特性和表面化学组成. 相似文献
16.
17.
18.
通过溶胶凝胶法在常温下制备出纯纳米TiO2,通过浸渍、沉淀、抽滤等步骤得到改性纳米TiO2.同时用改性后的纳米TiO2引发APEG、MA、马来酸单甲酯三元共聚,并优化反应的条件,结果表明:当引发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6%,光照时间为4h,H2O2的量为1.5mL并控制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10h时,其转化率最高可以达到74.29%.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P(AAm-co-NIPAAm-co-DMAA)三元共聚水凝胶和P(NIPAAm-co-AAm)/PDMAA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水凝胶。研究了两种水凝胶的温敏及溶胀性能,并考察了DMAA含量对两种凝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Am-co-NIPAAm-co-DMAA)三元共聚水凝胶和P(NIPAAm-co-AAm)/PDMAA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水凝胶都具有热缩温敏性,DMAA的摩尔分数增加(7%~22%),两种水凝胶的LCST从40℃升高到45℃;三元共聚水凝胶平衡溶胀比(SR)由8.33提高至14.50,IPN水凝胶平衡溶胀比(SR)由5.61提高至11.66;两种水凝胶都能在30min内达到消溶胀平衡,并且失水率在80%左右。IPN水凝胶的凝胶形态稳定性较三元共聚水凝胶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红外光谱法测定了不同转化率DBTM-St-MMA三元共聚体系共聚物的组成。根据改进的欧拉公式,解得Alfrey-Goldfinger微分方程的数值积分,将单纯形调优法与数值积分法相结合,建立数学模型并编写微机程序。应用所编制的程序,根据三元共聚体系的起始组成和不同转化率下共聚物的组成,计算该三元共聚体系单体的竞聚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