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猴头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以长刺一号,猴丰一号作为猴头菌母种的供试菌株,在马铃薯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等十种培养基上培养观察,挑选出最适猴头菌母种生长的培养基。结果表明,猴头菌母种在马铃薯综合培养基上生长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3.
试验采用野生菌株F.97,F.DT和常规菌株F.12进行以棉籽壳,木屑,玉米芯为主料的3个配方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F.97,F.DT的子实体产量和品质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不同配方间的产量差异显著,商业栽培金针菇不宜大量添加杂木屑或玉米芯。  相似文献   

4.
通过以岗优151为对照的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岗优527产量居第一位,单产706.3kg/667m^2,较对照亩增10.0%。差异达极显著水平。D优527产量居第二位,单产660.9kg/667m^2,较对照亩增2.9%,差异不显著;Ⅱ优7号产量第四位,单产631.9kg/667m^2,比对照减产1.6%。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芯、玉米秸、稻草和小麦草为主料栽培金针茹。结果显示前两种的生物学效率分别为121.9%和132%。  相似文献   

6.
平菇脱毒菌株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平菇脱毒菌株进行熟料栽培研究.测试其菌丝体生长状况、生物转化率等.试验结果经方差分析可知,脱毒菌株发菌期较组织分离菌株平均缩短2.5 d,生物转化率提高了8%.其菌丝体长势、发菌期、出菇时间、菇形、生物效率显著的优于组织分离菌株.  相似文献   

7.
试验探讨了海拔1200米左右的干堰村引进脱毒马铃薯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脱毒马铃薯产量以宣薯3号最高,平均亩产达1916.7kg,比对照增产941.5kg,增产96.54%;大西洋产量次之,平均产量1380.7kg,比对照增产405.5kg,增产41.58%;中薯3号居三位,平均产量达1195.6kg,比对照增产220.5kg,增产22.61%;紫色马铃薯洋人洋产量最低,平均产量只有805.3kg,比对照减产169.9kg,减产17.42%。  相似文献   

8.
对3个灵芝菌株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南韩灵芝的菌丝生长速度快,子实体发育迅速,产量高,抗污能力强,芝形整齐,菌盖大而厚,是一种理想的商品生产菌种;紫芝表面紫黑色,个体小,易污染,产量低,但子实体形态好;G5灵芝的生长速度、产量、抗污能力均介于南韩与紫芝之间,菌盖薄,色泽不均匀,不适宜作鲜菇生产。  相似文献   

9.
2003~2005年在昭觉县好谷草种场对凉山州草原站引进的苜蓿品种盛世、游客、普拉多、猎人河、阿尔冈金等5个品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盛世、游客产量高,适宜在昭觉县好谷草种场及气候环境相似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黄皮尖椒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引进 9个黄皮尖椒品种的植物学性状、商品性状、抗病性及丰产性进行了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 :苗丰 2 2号植株长势旺 ,产量高 (2 0 6 5 1kg·hm- 2 ) ,抗病性强 ,果实商品性好 ;9919较耐高温 ,商品外观好 ,果较长 ,产量较高 (2 0 0 87kg·hm- 2 ) ;优美 5号产量中等 ,但果色黄绿 ,果形美观 ,易为市场接受 ;茂椒 4号果色黄绿 ,果形美观 ,单果重达 4 5 .0 0g ,极具市场竞争力 .认为这 4个品种可作为海南冬季主栽辣椒品种并加以推广 .  相似文献   

11.
以生产菌株Cr02为对照,对22个新育香菇菌株进行了系统品比试验,从中筛选出2个优良株系-L9446和L9483,其相对生物学效率分别达到83.10%和89.42%,鲜菇出口合格率均达38%以上。  相似文献   

12.
枝桠材栽培灵芝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利用原木段木和枝桠材熟料栽培灵芝新6、8、6、12、13、韩1、韩3、日1、日2、S1、K2、18、19号菌株,每个菌株接种180袋,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60袋。先在培养室内培养菌丝生长15~20d将栽培袋移至荫棚脱袋埋土栽培。结果表明:用枝桠材栽培灵芝的生长周期比用原木段木栽培的缩短6~26d,产量可提高13.61%~69.44%用枝桠材栽培灵芝对灵芝的产孢量影响不明显,但产孢始期可缩短4~19d,产孢持续时间可缩短2~10d。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是否通过酶的诱导作用,用洋地黄皂甙作为体外肝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诱导的阳性对照物。用Black法测定茵陈(Artemisia capillaris)、黄连(Coptis chinensis)、大黄(Rheum officinale)、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栀子(Fructus gardeniae)及甘草(Glycyrrhiza glabra)的水提物对Wistar大鼠肝匀浆在体外UGT酶诱导作用。结果表明,在体外实验,这6种中药水提取物不能增加大鼠肝细胞中UGT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
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南通食用菌设施栽培基地进行设施栽培杏鲍菇(Pleurotuseryngii)试验,比较Pel、Pe2、Pe3、Pe4、Pe5、Pe6一共6种杏鲍菇菌株对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和假单孢杆菌(Pseudomonadicbacilus)的拮抗能力、菌株栽培袋污染率及菌株产量。结果显示,不同菌株对绿色木霉的拮抗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Pe5〉Pe3〉Pe2〉Pel〉Pe6〉Pe4,对假单孢杆菌的拮抗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Pe5〉Pel〉Pe3〉Pe2〉Pe6〉Pe4;不同菌株栽培袋污染率从小到大依次为Pe5〈Pe3〈Pe2〈Pel〈Pe6〈Pe4;不同菌株单袋产量以Pe5菌株最高(180g),与其它5菌株相比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e5是适宜设施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5.
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不同播种期(B1、B2、B3)和不同施肥方式(F0、F1、F2)对3种不同夏枯草品种(湖北蕲春品种,Q;江西樟树品种,J;河南确山品种,H)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合蕲春地区的品种及规范化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在施肥方式F2中,(1)在B1期,品种Q的鲜果球重、有效果球总数和干果球重都高于J和H品种(P﹤0.05),而迷迭香酸含量在3个品种中基本一致(0.36%以上),表明品种Q在B1期表现最佳;(2)在B2期,品种H的鲜果球重、有效果球总数和干果球重都高于其他2个品种(Q和J)(P﹤0.05),表明H品种在B2期表现较好;(3)在B3期,3个品种所有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施肥方式F1和F0中,3个品种的迷迭香酸含量在不同播期总体低于F2施肥方式。综合评价表明,品种Q为优先培育品种,其播种期为B1期,施肥方式为F2,而品种H可适度种植。  相似文献   

16.
17.
银杏轮纹病和黑斑病的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银杏黑斑病菌(Alternaria tenuisNess)和轮纹病菌(Pestalotia ginkgoHori)进行生长、产孢条件和孢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银杏黑斑病菌生长、产孢温度为10℃~35℃,25℃生长最好,35℃产孢最多,20℃~35℃孢子萌发良好;轮纹病菌生长温度为10℃~30℃,最适25℃,10℃下不产孢,20℃孢子萌发率最高。2种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旺盛,在相对温度  相似文献   

18.
2002年首次从广东引种重瓣扶桑(Hibiscus rosa-sinensis var.rubro-plenus)到广西柳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观察重瓣扶桑的物候,测定其生长量和花径,并进行不同月份、不同基质、不同处理扦插繁殖和高空压条繁殖试验,2004年还分别在柳州市龙潭公园、帽合公园和江滨公园进行不同地点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重瓣扶桑年净高生长量平均可达92.1 cm,最大年净高生长138.0 cm;茎粗生长量平均达到1.08 cm,最大达到1.66 cm;2003~2005年,平均花径由7.9 cm增大到8.7 cm.不同月份扦插以5月份最佳,不同基质扦插以全沙和珍珠岩为最佳,不同处理扦插以200~300 ppm萘乙酸和吲哚丁酸为佳,3种最佳扦插试验条件下的生根率均达到97.5%.高空压条繁殖生根率为98.2%,为繁殖试验中生根率最高.不同地点的栽培成活率达100%,生长开花正常,能自然过冬,说明重瓣扶桑能够适应柳州市的自然环境条件,可以大面积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9.
杂交竹高产高效林建设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杂交竹的形态特征,分布及适生环境,生长发育规律,介绍高产高效杂交竹林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筛选云南高海拔牧场牦牛高效力的寄生线虫生防真菌菌株。方法:对云南大理花甸坝牧场,中甸打日坝牧场及白马雪山牧场采集的少孢节丛孢(A.oligospora)、弯孢节丛孢(A.musiformis)、椭圆隔指孢(D.ellipsospora)和长孢隔指孢(D.leptospora)采用盐酸胃蛋白酶处理筛选耐受菌株,并进一步比较了耐受菌株的捕食活力。结果:12株捕食线虫真菌中,有6株通过盐酸胃蛋白酶处理,通过率为50%,其中大理花甸坝和中甸打日坝的A.oligospora及白马雪山牧场的D.ellipsospora显示出较强的捕食活力。结论:本研究初步筛选出3株生防高效菌株,为牦牛及其它动物线虫病的生物防治积累了捕食线虫真菌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