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在国内首次利用船载雷达,在冰区石油平台上,现场采用雷达海冰监测预报技术系统,进行雷达海冰图像数值化处理,得到流冰类型、冰厚度、流冰密集度、流冰速度、方向、流冰漂移轨迹等要素.同时首次现场实时计算出雷达冰漂流场矢量图,并开展了雷达海冰数值跟踪预报,在冰区油船外输作业中得到很好应用.为船载雷达在海洋监测预报技术和环境工程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有效监测渤海辽东湾海冰状况,指导破冰船破冰,保障冬季冰期海洋石油平台的安全生产。【方法】在辽东湾石油平台上构建海冰测量系统,利用视频测冰技术、视频冰速测量技术及气象观测多种手段,在2011—2015年度连续4年冬季冰期观测平台周边海冰形貌、范围、运动轨迹,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给出24h海冰预报。【结果】基于海洋石油平台的海冰监测系统对海冰冰量、冰厚、冰速、冰类型监测数据准确,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对海冰实施年、月、周、24h预报,短期预报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合,其中24h预报准确率在95%以上。【结论】基于海洋石油平台的海冰监测系统是一套运行可靠的监测系统,能准确地观测海冰的运行趋势,为冬季渤海辽东湾的抗冰活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沙卫福 《工程与建设》2015,(2):183-184,238
目前探地雷达在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在阐述探地雷达超前预报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说明地质雷达在隧道超前预报中的应用,为相关类似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所谓最优化就是要从所有可能的方案中选出一种能够达到最优目标的最优方案.这种搜寻最优方案的数学理论就叫最优化理论,它在科学技术领域内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此仅介绍它在数值天气预报中的某些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5.
地质雷达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某公路隧道为例,阐述了地质雷达应用于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实例,为地质雷达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6.
在公路、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对隧道前方地质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预报,地质雷达是短期预报中较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文章在阐述地质雷达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践分析说明其在隧道短期预报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重庆风暴尺度快速更新同化预报系统(CQSSRAFS)是基于ARPS和WRF建立的数值预报业务系统.本研究首先对该系统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对其后处理模块的构建与相关技术方法进行阐述,以2014年两次区域暴雨过程为例,给出3种后处理模块—wrfpost(基于NCL)、arpsplot(基于ARPS)和wrf2micaps的运行流程、各类预报产品,同时,对中尺度预报、快速更新同化预报和micaps格式的数值预报产品进行解释与说明.中尺度预报中特别是降水、温湿场、风场以及T-lnP图相关预报产品对短期预报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快速更新同化预报中生成的降水、雷达反射率、风切变和强对流指数等相关预报产品对短临预报有较好的参考价值.此外,wrf2micaps后处理模块生成的micaps格式产品为预报员的使用提供了方便,也为模式检验和其他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基础.3种数值预报后处理模块的构建为重庆数值预报业务的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后期需对其进行更多的优化测试,以提高运行效率和丰富适合本地的产品种类.  相似文献   

8.
杨军船 《甘肃科技》2021,(8):116-117,132
以古毫公路隧洞开挖过程中,应用地质雷达扫描技术,预报撑子面前不良地质情况,可较快的判断前方25m范围内潜在地质影响,有利于工程施工中提高安全性,有效预防地质不良地段引起的涌水、岩爆、灾泥、塌方事故,确保施工设施及人员的安全,为优化施工组织方案提供有力科学依据,确保证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9.
董帅 《甘肃科技》2014,(2):32-34,71
地质雷达是一种广泛运用于地质探测的高频电磁脉冲波技术,因为岩溶隧道具有地质和水文条件,在施工过程中极容易发生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会对施工人员和设备造成严重的后果和无法估量的损失,所以,进行及时的超前地质预报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叙大铁路建设中聂家坡溶隧道实际工程,成功预报多个地质灾害,分析并总结了它们的地质雷达反射波的具体特征,旨在说明地质雷达在岩溶隧道短期超前地质预报的优越性,对今后类似的情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隧道工程中存在许多难以预计的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其严重影响隧道的正常施工.在对区域地质和掌子面岩性勘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厦蓉线黔东浅变质岩区的探地雷达图像解译分析,探讨了裂隙带、断层破碎带及富水带的雷达图像特征,以此说明建立"以地质法为基础,探地雷达为主要物探手段"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体系的重要性,为该区雷达测试提供图像信息库.  相似文献   

11.
动态灰色预测模型在大坝变形监测及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详细地讨论了灰色预测模型GM(1,1)和动态灰色预测模型的基本内容及建模过程,并成功地将等维新息和等维灰数递补两种动态灰色预测模型应用于大坝变形的预测预报。实践证明,等维新息动态预测由于实时地加入了新的信息,提高了灰区间的白色度,预测效果最好;等维灰数递补动态预测利用了序列建模的结果,淡化了灰平面的灰度,使预测结果有所改善;GM(1,1)模型由于是静态地反映系统的变化趋势,预测的精度最低。因此,动态灰色预测模型在大坝变形的预测预报中比静态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运用Netlogo仿真工具对辽东湾海蜇资源进行仿真实验,探讨海蜇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研究结论表明:大规模的海蜇增殖放流可以有效缓解短期内无法大幅度降低捕捞强度和海域污染的压力,但不能从根本上遏制海蜇资源的衰退。海域污染和捕捞强度是实现系统优化的关键,两者的降低是一个渐进过程,首先,可以采取增加海蜇资源初始量代替降低海域污染水平和捕捞强度的措施;其次,是以降低海域污染水平和捕捞强度为主的分阶段海蜇捕捞专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利用昆明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采用迭代订正方法对强降水和大范围中等强度降水引起雷达信号的衰减情形进行了订正研究,同时对比分析了衰减订正前后的雷达测量降水与自动雨量站逐小时累计的雨量资料.结果表明:在低纬高原地区雷达测量降水中,强降水和大面积中等强度的降水情况下需要考虑降水对雷达信号的衰减影响;使用迭代法对雷达衰减订正的效果比较好,其订正后的雷达反射率明显高于雷达直接探测的反射率,最大的订正差值超过了9dBz;降水粒子的温度对多普勒天气雷达反射率订正结果也有比较显著影响;订正后雷达测量的降水更接近于自动雨量站的观测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预测的精度,尤其是冰凌中长期预测的精度,基于工程模糊集、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与组合预测理论,提出了系统非线性组合预测方法,给出了黄河内蒙段冰凌三种单一预测模型的非线性组合预测值.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非线性组合预测方法物理意义明确,数学推导过程严谨,预测精度高于任意单一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每层地板破裂产生微震,而监测震源是确定突水部位这一关键问题,采用微震监测技术在峰峰矿区梧桐庄煤矿进行了底板突水预测试验研究,发现微震规律符合煤层底板"递进导升"的突水机理。根据监测结果,反求力学参数,模拟开采,就可以预测下一步可能破裂或微震的发生部位,进而实现突水的预测预报。该技术对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有重要的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航海雷达识别与跟踪海冰试验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辽东湾某座石油平台上安装了监测海冰的航海雷达。首先对该雷达探测与识别海冰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它可识别莲叶冰、平整冰、粗糙冰与冰脊,其识别能力主要与雷达性能、天线高度以及海冰表面粗度有关;为了增大雷达对海冰的探测距离,在平台顶部架设了天线塔,使天线高度达到55m;该雷达系统有对海冰连续跟踪的能力,可为研究海冰生消和运动规律提供依据,同时也是局部海冰实时监测与海冰管理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7.
辽东湾表层沉积中有孔虫介形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辽东湾的88个表层沉积样品中的有孔虫介形虫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共得有孔虫44属87种,介形虫24属34种,按其分布范围的差异分为3个有孔虫介形虫组合;并探讨了组合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辽东湾地区烃源岩生物标志物特征与油源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烃源岩和原油的生物标志物参数,在有效识别和区分3套烃源岩的基础上通过油岩对比划分原油成因类型并探讨其分布特征.研究表明:3套烃源岩具有各自不同的生物标志物参数组合,沙一段烃源岩以其较高的w(伽马蜡烷)/w(C30藿烷)、长链三环萜烷比值(ETR)和较低的w(藿烷)/w(甾烷)区别于其他两套烃源岩;东三段烃源岩以相对较高的w(C19三环萜烷)/w(C23三环萜烷)、w(C24四环萜烷)/w(C26三环萜烷)和较低的w(4-甲基甾烷)/w(C29规则甾烷)区别于沙三段烃源岩;不同的生物标志物参数组合反映3套烃源岩具有不同的母质类型和沉积环境;辽东湾地区已发现的原油可划分为沙三型、沙三沙一混合型和东三型3种成因类型;沙三沙一混合型原油是辽东湾地区最主要的原油成因类型,广泛分布在凹陷内部和凸起;沙三型和东三型原油在局部地区分布,分布范围受烃源岩演化程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