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柔性全有机薄膜场效应晶体管的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聚乙烯基对苯二酸酯基片上依次制备氧化铟锡电极、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绝缘层、并五苯半导体层和金电极, 得到了柔性全有机薄膜场效应晶体管, 器件的载流子迁移率为2.10×10-2 cm2·(V·s)-1, 开关电流比超过105. 同时研究了柔性全有机薄膜场效应晶体管在不同曲率半径下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分子信标用于核酸连接过程的实时监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建立了一种新的核酸连接实时监测方法, 利用分子信标作为核酸连接反应的DNA模板和检测分子, 在核酸分子连接的同时检测荧光信号. 实时、准确地获取核酸连接过程信息, 为核酸连接酶分析、核酸连接动力学过程研究提供全新、有效的手段, 也为深入研究核酸连接酶与核酸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技术.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T4 DNA连接酶分析方法, 其线性响应范围为2.3×10-4 ~ 0.23 U/mL, 检测下限为2.3×10-4U/mL.  相似文献   

3.
张仁熙  沈燕  李萍  黄丽  董文博  侯惠奇 《科学通报》2007,52(19):2260-2265
利用瞬态吸收光谱技术研究了C6H5F与亚硝酸在355 nm光作用下的交叉反应机制, 探讨了反应体系中的瞬态粒子及其动力学行为, 并借助GC-MS确定了终产物. 实验结果表明, 单氟苯与亚硝酸光解产生的OH自由基发生反应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5.83±0.17)×109 L·mol-1·s-1. 中间产物C6H5F…OH加合物与亚硝酸的反应是其主要衰减通道, 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8.02±0.08)×107 L·mol-1·s-1. C6H5F…OH加合物还可发生脱水反应产生单氟苯自由基, 但未发生脱氟反应. 分析表明终产物有单氟苯酚、硝基单氟苯、硝基单氟苯酚、对氟联苯.  相似文献   

4.
东海陆架坡折小尺度过程观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磊  田纪伟  张效谦 《科学通报》2005,50(16):1784-1788
2004年3月7日至9日东方红2号船在东海陆架坡折海区进行了温度、盐度和湍动能耗散率的直接观测. 从Turner角的计算结果看, 在水体的上50 m层同时存在着双扩散对流、盐指和层结稳定的区域; 50 m以下, 只存在着弱的盐指现象. 观测站位的湍耗散率的范围从1.0 × 10-9~1.2 × 10-6 W·kg-1, 并且沿着M2潮的波射线显著增强; 相应的混合率的范围是从1 × 10-6~1 × 10-2 m2·s-1, 整个断面的平均混合率为2.3 × 10-3 m2·s-1, 远大于大洋背景场的平均混合率1 × 10-5 m2·s-1.  相似文献   

5.
PEO-PHP-PEO发蓝光三嵌段低聚物的合成及在水中的有序聚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计、合成了以对六联苯(PHP)为硬段、以聚环氧乙烷(PEO, Mw = 750)为软段的“线团-刚棒-线团”三嵌段低聚物(PEO-PHP-PEO), 这是一个不含侧基的可溶聚对苯撑分子, 不仅溶于氯仿、四氢呋喃等有机溶剂, 而且溶于水. 在水中, 其临界胶束浓度CMC为5.25×10-4 mol·L-1, 表面张力γCMC为61.29 mN·m-1. 分子溶解水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23 nm, 最大发射波长为432 nm; 聚集体溶液的荧光发射光谱与多晶PHP薄膜的相似, 说明胶束中PHP链段由于疏水相互作用和π-π叠加作用而有序聚集. 该低聚物分子在5.0×10-3 mol·L-1水溶液中自组装成直径约为20 nm的棉絮状纳米纤维.  相似文献   

6.
稀土离子对体外兔成熟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金超  许善锦  王夔  于世凤 《科学通报》2003,48(16):1767-1771
用在骨片上培养日本大耳白兔破骨细胞评价破骨细胞性骨吸收功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稀土离子(Ln3+)的影响, 为定量评价破骨细胞活性, 用显微摄影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骨吸收造成的陷窝数目及表面积, 并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溶出的钙. 另外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吸收陷窝的形态. 结果表明浓度为1.00×10-5, 1.00×10-6和1.00×10-7 mol/L的La3+, Sm3+和Er3+及1.00×10-5和1.00×10-6 mol/L的Nd3+, Gd3+和Dy3+均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P<0.01), 而且骨吸收陷窝数目及表面积呈对Ln3+浓度依赖性的减少. 但是, 当浓度降低到La3+, Sm3+和Er3+为1.00×10-8 mol/L和Nd3+, Gd3+和Dy3+为1.00×10-7 mol/L时, 陷窝数及表面积转而增多, 表现为提高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P<0.01). 当Nd3+, Gd3+和Dy3+的浓度进一步降低为1.00×10-8 mol/L时, 对该功能无显著影响(P>0.05). 所得结果提示稀土离子Ln3+对体外破骨细胞性骨吸收的影响呈依赖浓度的两面性, 也与稀土物种有关.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MWCNT)修饰碳糊电极, 并研究了锆-钙-茜素红(ARS)异多核络合物在该电极上的阳极吸附伏安行为. 该方法用于锆的测定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 在极谱分析仪上采用二阶导数线性扫描伏安法进行分析, 在0.128 mol·L-1氨基乙酸和0.048 mol·L-1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液(pH 4.0)中, 在200 mV富集60~120 s, 从200~1200 mV以200 mV·s-1的速率线性扫描, 络合物吸附在修饰电极表面, 于840 mV (vs. SCE)处产生一灵敏的溶出峰, 为络合物中配体茜素红的氧化所产生. 络合物的峰电流与锆的浓度在6.0×10-12 ~ 6.0×10-11 mol·L-1(富集时间120 s), 6.0×10-11 ~ 2.0×10-9 mol·L-1 (富集时间90 s)和2.0×10-9 ~ 1.0×10-7 mol·L-1(富集时间60 s)范围内分三段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S/N = 3)为2.0×10-12 mol·L-1(富集时间180 s). 方法用于岩矿样品中痕量锆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 以Zn4(OH)2(O2CCH3)6·2H2O为固相源、ZnNO3为掺杂源制备出p型ZnO:N薄膜, 采用XRD, 霍耳效应和PL谱对薄膜进行分析, 研究了衬底温度对膜结构、电学性质和光致发光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生长温度较低时, 薄膜呈p型导电特性且电阻率随衬底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衬底温度为400℃时, 载流子浓度达到+5.127×1017 cm-3, 电阻率为0.04706 Ω·cm, 迁移率为259 cm2/(V·s), 并且一个月后的测试表明薄膜仍呈p型导电特性. 当衬底温度过高时薄膜从p型导电转为n型.  相似文献   

9.
李工  高云鹏  孙懿楠  刘景  刘日平 《科学通报》2006,51(17):1995-1997
利用同步辐射高能X光散射方法, 研究了室温下非晶合金Ni77P23的压缩行为, 得到了直至30.5 GPa压力的状态方程: -ΔV/V0=0.08606P-3.2×10-4P2+5.7×10-6P3. 研究表明, 从零到实验所达到的30.5 GPa压力范围内, Ni77P23非晶合金的结构保持稳定. 该非晶合金的P-V关系满足Birch-Murnaghan方程.  相似文献   

10.
FeCo基合金的一种新型纵向驱动巨磁阻抗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满其奎  方允樟  孙怀君  叶方敏 《科学通报》2007,52(23):2720-2724
测定了直流电流退火Fe36Co36Nb4Si4.8B19.2合金薄带纵向驱动巨磁阻抗效应, 发现经过电流密度为3.2×107 A/m2, 600 s退火后巨磁阻抗效应对微弱磁场有灵敏的响应, 其灵敏度达到2440.2%/A·m-1. 试验结果表明, 灵敏度与退火电流密度、驱动电流频率和腐蚀厚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沈强  李欣  刘少杰 《科学通报》2003,48(12):1295-1297
采用X射线反射法(X-ray reflectometry)测定了十二烷基(6)聚氧乙烯醚(C12E6)分子所形成的自由站立式(free-standing)泡沫双层的结构参数. 结果表明: 此双层膜中的疏水碳氢链区、极性头区和表面活性剂分子单层之间3个区域的厚度分别为0.90, 1.35和1.31 nm; 电子密度分别为2.4×10-3, 2.6×10-3和2.3×10-3电子数/nm3; 区域之间的界面粗糙度为0.34 nm. 泡沫双层中两极性头区之间不含自由水, 而且其厚度在红外光线的照射下可变薄0.40 nm; 这可能是由于结构水被破坏所致.  相似文献   

12.
黄存顺 《科学通报》2004,49(2):120-124
研究了C2(a3Πu)自由基与NO, N2O, O2, H2, NH3等分子的反应动力学. C2(a3Πu)自由基是由266 nm光解C2Cl4产生的, 用激光诱导荧光(LIF)检测C2(a3Πu)自由基的相对浓度随着反应时间的变化, 得到C2(a3Πu)自由基与N2O, NH3的双分子速率常数: kN2O(1.63±0.20)×10&#8722;13 cm3·mol&#8722;1·s&#8722;1, kNH3 = (5.92±1.00)×10&#8722;14 cm3·mol&#8722;1·s&#8722;1. C2 (a3Πu)自由基与NO, O2, H2等分子反应的消耗速率常数: kNO = (5.46±0.10)×10&#8722;11 cm3·mol&#8722;1·s&#8722;1, (1.58±0.16)×10&#8722;11 cm3·mol&#8722;1·s&#8722;1, kH2 < 1.0×10&#8722;14 cm3·mol&#8722;1·s&#8722;1. 对反应分析及理论计算的结果表明: C2(a3Πu)自由基与NH3和H2反应主要是抽氢过程, 且反应的入口通道都存在一个能垒.  相似文献   

13.
徐永福  贾龙  葛茂发  杜林  王庚辰  王殿勋 《科学通报》2006,51(16):1881-1884
臭氧是大气化学过程中的核心物种之一, 可以作为对流层大气氧化能力的重要指示剂. 使用自行研制的大气反应烟雾箱模拟实验装置, 研究了接近大气环境臭氧浓度下(100~200 ppb, 1 ppb=1×10&#8722;9)臭氧与乙烯的反应. 结合Model 49C-O3分析仪与火焰离子化检测-气相色谱(GC-FID)对反应过程中的臭氧与乙烯进行实时监测, 得到臭氧与乙烯在室温条件下(286.5 K)的反应速率常数为1.01×10&#8722;18 (cm3·molecule&#8722;1·s&#8722;1), 半衰期为88 min. 该数据与前人采用的基质隔离(matrix-isolation)技术得到的实验值一致, 表明该大气反应烟雾箱模拟实验装置可以用于大气化学反应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吡咯俘精酸酐的并行光存储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种新型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吡咯俘精酸酐的光存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建立了一套并行光存储实验装置. 以吡咯俘精酸酐/PMMA薄膜作为光子型记录介质, 在其上实现了微缩图像及二进制数字编码信息的存储, 读出和擦除, 存储密度为3×107 bit/cm2. 记录的信息在室温下黑暗处的保存期可以年  相似文献   

15.
具有分子导线效应的荧光共轭聚合物, 能对响应信号起放大作用, 在光化学传感器设计中可用来进行痕量分析. 利用Sonogashira 偶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的聚苯乙炔-吡啶荧光共轭聚合物. 考察了结构的改变对它们物理性质和光谱特性的影响, 并通过Pd2+熄灭这些共轭聚合物荧光的效率不同, 讨论了共轭聚合物结构的调整对响应信号的影响. 结果表明吡啶环含量及位置调整是影响二价钯离子熄灭这些共轭聚合物荧光效率的重要因素; 具有分子导线效应的吡啶环嵌段的荧光共轭聚合物PⅠ对Pd2+离子有最大的特异性响应, 相对其单体模型分子, 其传感响应信号放大近65倍.  相似文献   

16.
松嫩草甸草地碱茅群落根呼吸对土壤呼吸的贡献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娓  郭继勋 《科学通报》2006,51(5):559-564
采用土壤呼吸和根生物量线性回归法估算了松嫩草甸草地碱茅群落生长季节根呼吸对土壤呼吸的贡献量. 土壤呼吸速率6月末达到最大值2.45 μmol·m-2·s-1, 9月降至最小值0.39 μmol·m-2·s-1. 土壤温度是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决定因素. 根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54~0.97 kg·m-2, 没有显著的季节变化. 微生物碳8月中旬达到最大值, 为0.50 g·m-2. 微生物碳的空间变异非常小, 变异系数不超过5%. 根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不同于微生物呼吸速率. 根呼吸速率最大值(1.39 μmol·m-2·s-1)出现在6月末, 最小值(0.19 μmol·m-2·s-1)出现在5月; 微生物呼吸速率最大值(1.27 μmol·m-2·s-1)出现在7月, 最小值(0.11 μmol·m-2·s-1)出现在9月. 微生物呼吸速率和土壤温度之间具有显著的指数相关, 根呼吸速率和土壤温度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根呼吸对土壤呼吸的贡献量在春季和夏季为24%~57%, 秋季升至73%.  相似文献   

17.
黄武英  谢代前 《科学通报》2008,53(7):775-777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0.25覆盖度时NH3在Ir{110}(1×2)表面上的吸附和解离, 得到了NH3, NH2和H 的最稳定吸附位置以及相应的能量和结构, 确定了NH3在Ir{110}(1×2)的解离过渡态. 计算结果表明, NH3最稳定的吸附位是脊上的顶位, 而NH2和H是在脊上的桥位. NH3在Ir{110}(1×2)解离的活化能为78.4 kJ·mol-1, 与NH3在该表面的吸附能90.0 kJ·mol-1很接近, 这意味着NH3在Ir{110}(1×2)表面的解离和脱附是竞争的, 这与实验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准格尔超大型镓矿床的发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运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电离耦合等离子体质谱、X射线荧光光谱、带能谱仪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内蒙古准格尔煤田主采6号煤层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镓在全层煤样中的含量均值为44.8 μg·g-1; 镓在主采分层(亦是镓富集的分层)中的含量为30.1~76.0 μg·g-1, 均值为51.9 μg·g-1, 远超出煤中镓的工业品位(30 μg·g-1), 这些分层的厚度占整个煤层厚度的81.9%. 煤的高温 (550℃)灰化产物中镓亦显著富集, 主采分层灰化产物中镓的含量为62.2~178 μg·g-1, 均值为89.2 μg·g-1. 煤中超常富集的勃姆石是镓的主要载体, 镓在勃姆石中的含量均值为0.09%, 勃姆石在全层煤样中的含量为6.1%, 在主采分层中的含量均值为7.5%. 勃姆石是泥炭聚积期间盆地北部隆起的本溪组风化壳铝土矿的三水铝石胶体溶液被短距离带入泥炭沼泽中, 在泥炭聚积阶段和成岩作用早期经压实脱水凝聚而形成. 初步估算表明, 该镓矿床镓的保有储量为6.3×104 t, 预测储量为8.57×105 t, 为超大型镓矿床. 准格尔煤田所处的特殊的古地理位置和煤中镓的特殊地质载体, 决定了该矿床是目前为止世界上独特的镓矿床类型. 与镓共伴生的稀土元素在主采分层及其灰化产物中的含量均值分别为255和830.36 μg·g-1. 由于勃姆石的主要组成为Al, 因此铝和稀土元素亦是可资利用资源.  相似文献   

19.
庞尔国  赵亚琴  杨斌盛 《科学通报》2005,50(16):1700-1702
在室温, pH 6.0, 100 mmol/L NaCl, 20 m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条件下, 通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apoCopC与铜(Ⅱ)的结合性质. 结果表明apoCopC的83位色氨酸残基完全处于疏水环境, 铜(Ⅱ)的结合使蛋白质320 nm处荧光被明显猝灭, 铜(Ⅱ)可与apoCopC形成1:1的稳定金属配合物, 使用HEDTA为竞争剂测得的条件结合常数为KCu-Copc = (1.8±0.58)×1013 mol&#8722;1·L. 相同实验条件下, 观察不到apoCopC与锰(Ⅱ)、铁(Ⅱ)、钴(Ⅱ)、镍(Ⅱ)等的结合, apoCopC对铜(Ⅱ)的结合具有高度专一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核糖体基因区打靶载体靶向表达改造型人凝血因子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了携带改造型hFⅧ(hFⅧ-BDDAK39)的核糖体基因区靶向表达载体pHrneo-BDDAK39, 并将其转入人纤维肉瘤细胞(HT1080), 检测其定点整合的能力及hFⅧ-BDDAK39的表达情况. 结果显示, pHrneo-BDDAK39能够成功地将hFⅧ-BDDAK39靶入到HT1080细胞的核糖体基因区, 定点整合效率达到2.0×10-5, 并且靶入的hFⅧ-BDDAK39能有效表达, 表达量为(32±5)ng·106细胞-1·24 h-1. 这为利用此靶向表达载体进行血友病A的基因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