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代杂剧《竹坞听琴》和明代传奇《玉簪记》二剧的女主人公郑彩鸾和陈妙常两者身上蕴涵着极其相似的内质:身为尼姑或道姑,皆为爱情冲破封建理学和宗教的双重禁忌,成为敢作敢为的新女性形象,这使得其它爱情戏中的大家闺秀难以望其项背。但由于二女的生存背景、处世方式不同,因而其心路历程、性格特征等方面又存在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2.
《大浴女》对爱情、婚姻与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浴女》这部作品中,铁凝探讨了人类的爱情,婚姻与性,阐述了自己理想的爱情与婚姻完善结合的观念,她认为,爱情是相互关心,永远默契,性爱和婚姻的基础是爱情。  相似文献   

3.
《死水微澜》的女主人公邓幺姑和《包法利夫人》的支玛进行婚外恋的原因和行为具有相似性,但她们在爱情中的地位与态度不同:艾玛是以主动的姿态去爱的,爱情就是艾玛生存的目的;邓幺姑则以“被爱”的受动姿态去等待爱情,爱情是她生存的手段,这两种不同的恋爱观有其社会历史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4.
张抗抗是中国当代很有影响的女作家,她的《作女》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写出了中国当代都市女性理想的生存状态。强烈的女性意识,反传统的爱情婚姻观,执着追求真爱理想是《作女》呈现出的崭新的女性生存理念,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欧里庇得斯悲剧《关狄亚》中女主人公关狄亚和法国梅里美的批判现实主叉作品《卡门》中女主人公卡门,是世界文学画廊具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人物形象,有人称她们是天使,有人说是妖妇。围绕爱情悲剧主题,立足于社会现实,从女性视角比较了两位女性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其存在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氓》和《美狄亚》中的女主人公,对于爱情全心全意地付出,得到的却是冷酷无情的背叛。面对背叛,她们勇敢地进行了抗争,以弱小的力量反抗强大的社会制度,给后人留下了震撼人心的悲壮之美。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两位女主人公反抗的方式和力度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7.
清代的爱情婚姻剧成就最高者首推洪异的《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二剧分别表达了情重于责、为情弃责的爱情理想和责重于情、为责弃情的爱情理想。为情弃责,是对明中叶以来倡情之风的进一步高扬,是对晚明以来情欲泛滥的世风的警示,是对明末清初情理合一创作思想的反拨。为责弃情是《桃花扇》所标举的爱情新特征。为责弃情,与明清之际经世思潮的广为倡导有关,又是明末清初社会动荡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安娜和弗兰西斯卡分别是作品《安娜·卡列尼娜》和《廊桥遗梦》中的女主人公。在无爱的婚姻以外,她们各自追求着自己的爱情。两位女主人公婚外情产生的根源主要是由于经济上的依赖与传统的父权制度;女性自我意识的苏醒与升华。而女性性格深处的弱点又成为她们追求自主爱情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A.S.拜厄特在小说《占有》中讲述了两段动人的爱情故事:其一为百年前维多利亚时期的男、女诗人艾什和拉摩特“飘逝”的爱情悲剧;其二为当代英国男、女学者罗兰和莫德“渐悟”的爱情喜剧。它们在小说中交叉前行,构成了小说的叙述主线。艾什、拉摩特的爱情是罗兰、莫德爱情成功的主要推动力量。两段爱情故事虽相隔百年历史,但都生动地阐释了爱情的伟大和不可或缺性,其主人公在爱情追求和对待爱情的态度等方面都表现出相似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
安娜和弗兰西斯卡分别是作品《安娜.卡列尼娜》和《廊桥遗梦》中的女主人公。在无爱的婚姻以外,她们各自追求着自己的爱情。两位女主人公婚外情产生的根源主要是由于经济上的依赖与传统的父权制度;女性自我意识的苏醒与升华。而女性性格深处的弱点又成为她们追求自主爱情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张生和柳梦梅分别是戏曲《西厢记》和《牡丹亭》中的男主角,与女主人公一道完成了反封建礼教的爱情命题。两人在身世、性格、才华、胆识和对爱情与功名的态度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可比性,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都有着丰富的表现和复杂的原因,而根本原因则在于作品风格、创作方法、时代背景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吕氏春秋·音初》篇云:“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这《候人歌》的作者涂山氏,就是中国第一位女诗人。其理由如次:一、据“(禹)娶于涂山(《尚书》)、“禹娶涂山氏之子”(《帝系》)、“予娶涂山”(《史记》)等记载,禹与涂山氏之间存在着爱情和婚姻关系是可以肯定的,那么禹“娶涂山,甫及四日即往治水”(《尚书注》),数年不归,涂山氏怎能不发出“候人兮猗”的感叹呢!二、早于大禹时代的山东大汶口文化后  相似文献   

13.
《枉费心机》围绕着女主人公塞西利亚与男主人公爱德华的爱情遭遇展示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在处理亲情、友情、爱情与婚姻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伦理道德取向。作为主要人物之一的阿尔克利芙小姐在处理爱情与亲情关系的过程中面临着伦理道德的考验。通过所作出的伦理道德选择,她获得了对自己、对塞西利亚、对曼斯顿以及对社会伦理道德更清醒的认识,从而在道德上进一步成熟。  相似文献   

14.
爱情:《简爱》与《呼啸山庄》的不同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强调爱情的心灵契合、妇女精神的独立,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呼》侧重爱情双方对暴虐的反抗、思想的演变、四分五裂的爱情悲剧和社会的丑恶本质,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席勒的《阴谋与爱情》与莎士比亚的《奥赛罗》中的爱情故事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女主人公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两个人形象的审美特征,同是美的,但又各有特性。席勒的路易丝·米勒在争取爱情的自由和人的平等上更有主动性,斗争性也更强。  相似文献   

16.
《呼啸山庄》女主人公凯瑟琳一直都是西方文学中一个典型的悲剧形象,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对凯瑟琳的爱情悲剧进行分析:首先从“夜闯画眉田庄”这一情节入手,探讨凯瑟琳最初的感情变化轨迹:然后针对她在爱情上认同并选择了林敦,分析其如何走向爱情悲剧的不归路;最后探讨凯瑟琳在不归路上激情回归的实质性。  相似文献   

17.
爱情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告诉我们,民主自由这些社会思潮常常是伴随着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开始的,因此,爱情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反封建的政治问题。从《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中的爱情故事可以看到中国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左峰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1):147-148
《断桥遗梦》写出了在封建礼教之下白娘子与许仙对爱情的执着、坚贞不二的决心,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伴奏中,一定要巧妙地运用各种技巧,充分的表现出“地老天荒,我的爱心永不变”的音乐主题。  相似文献   

19.
《伤逝》是鲁迅一生唯一写过的一部探讨爱情婚姻的作品。两个自由相爱的年轻人并没有终成眷属,女主人公子君也为此而命丧黄泉。作者试图从男女爱情观的不同以及爱情中女性的独立精神等角度分析这场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情歌选》、《爱情的野花》和《爱河浪花》是宋安群翻译的三部俄罗斯爱情歌谣集。它们为我国读者和文学研究者展示了一束馥郁的异国之花,在外国文学翻译园地里拓展了新的一隅,填补了俄罗斯情歌翻译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