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中国科学家深感世界科技进步之日新月异,抗战胜利百废待举之际,科学社团活动非常活跃,或原有社团继续活动,或恢复战时被迫停顿的旧有社团,或是创设新的社团。虽因内战接踵爆发,无论是制度化建设还是具体科研成就,均难以大有作为,然其砥砺奋进之精神值得记录和纪念。本篇"史料辑佚"虽然零散而不成系统,但有关中国地球物理学的创设,以及中国古生物学会、西北考察团理事会恢复活动的一些记载,对研究战后科学社团的活动确有参考价值。史料均为油印散件,为整理者搜集。  相似文献   

2.
我们中国是从不重视创新,或忽视创新走向现在有意识地建没创新型国家.30年前,1978年中国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媒体上也有大量的报道回顾"科学的春天",之所以被称为科学的春天,就是因为这次大会为从事创新活动的各界科技知识分子恢复了应有的名誉,开始提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相似文献   

3.
史学的研究与发展离不开史料的支撑,能否合理开发和正确利用史料,直接关系到研究成果的科学水平和学术质量,中国当代史也不例外。中国当代史是改革开放后的一门新兴学科,这种历史的特殊性造成了档案背景的鲜活性和时代性。有关当代的部分档案材料因政治敏感、地方部门存史意识淡薄和某些政策等原因,制约了其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研究中,史学工作者要真正做到搜集史料"全",整理史料"实",考证史料"真",利用史料"准",这可说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又是科学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留学生在中国近代科学社团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民国初年以中华学艺社为首的一批由留日学生创办的民间科学社团借鉴西方科学社团发展的经验,通过创办科学刊物、召开学术年会、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等方式。在推进中国近代科学文化的传播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为中国近代科学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国科学社"认股一览表"、"交股一览表"和"股金总收入"三份档案资料及中国科学社第一次常年会会计报告的校勘,将中国科学社股东名单及其股金交纳情况清楚展现出来,厘清了诸如章元善、胡适等在中国科学社初创时期的地位,更正了学界一些相关误识。同时,分析中国科学社股东与股金收入情状及发展趋势,结合《科学》杂志经营状况,表明1915年10月25日中国科学社由股份公司改组为纯学术社团,除社员们发展中国科学的主观愿望外,还有更严峻的经济困窘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高职院校中组织和建设"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有职教特色"应用数学社团,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结合高职应用数学社团中学生专业多元化的特点,从专业对数学的需求调研、应用数学社团的主题内容及活动的组织形式3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并指出了存在和需要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众多高校的环保社团相继开展了"绿色银行"活动。在高校开展"绿色银行"活动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绿色银行"活动在高校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有一定的问题。为使"绿色银行"活动真正成为高校学生的环保微平台,使之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并焕发勃勃生机,就要在活动的形式、内容和空间拓展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相似文献   

8.
"山歌社"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后期的一个重要音乐社团,其最突出的贡献是给一批民歌编配钢琴伴奏,从而使优秀民歌得以广泛传播.有关这方面的历史在中国音乐史学专著中多有叙及.实际上,"山歌社"在当时部分"国统区"的音乐教育方面所作的成绩也是卓有成效的,不少成员在音乐教学实践、理论探讨、教材建设等方面作出了一定的努力.本文在对"山歌社"音乐教育的相关史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音乐教育活动概貌进行追述,旨在让读者从中了解当时国内音乐教育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创刊于上海的《科学世界》之物理学和化学知识传播作全面研究,为梳理中国近代科学传播史脉络提供新线索。方法原始期刊文献调研和考证。结果《科学世界》虽仅出版17期,但为晚清仅有的几份综合性科学期刊之一。其科学可救国强国,"实无形之军队,安全之爆弹"的思想,以及对电磁学知识的传播、对化学名词术语的确定和对中国化学实验基础的奠定等均为重要的传播贡献。结论《科学世界》为20世纪初年代表中国人办刊新理念或新思想的重要科学期刊,反映了中国科学家引入西方科学研究成果后,立足本土的重要创新,大大拉近了我国物理学、化学、地学与世界前沿的距离。  相似文献   

10.
正科学社团是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科学家们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学术交流需求而自发组建的民间社会组织。科学家们以此为平台,召开学术会议、创办学术期刊、从事科学普及与宣传等等,极大地促进了科学的发展。职是之故,科学社团研究历来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不断有成果涌现(1)。科学社团在近代中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可能不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提并论,但也有不可忽视地位。作为近代中国延续  相似文献   

11.
科学社团是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科学家们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学术交流需求而自发组建的民间社会组织。科学家们以此为平台,召开学术会议、创办学术期刊、从事科学普及与宣传等等,极大地促进了科学的发展。职是之故,科学社团研究历来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不断有成果涌现(1)。科学社团在近代中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可能不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提并论,但也有不可忽视地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科技馆主题科普活动的概念及困境,提出了互动艺术科普社团的概念;NGO通过社团活动或比赛为基础,融合了科学和艺术的品质,发展出以教育活动为核心的全国性科普平台,而科技馆有别于传统的科普文化机构,以企业或社区创新为核心,延伸到科学中心构架下专业化的高级团队,最终形成以团队解决为核心的开放式解决中心.  相似文献   

13.
学生社团,高校文化的新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大的同学都知道每年新生入校,就是北京大学最热闹的时候,这其中最抢眼的就是北大100多个学生社团的招新行动。铺天盖地的招新广告和花样翻新的促销手段让每一个人眼花缭乱,同学们甚至形象地称之为"百团大战"。学生社团是北京大学校园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部分,社团数目多,活动频繁,范围广泛,在中国高校内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黑龙江省西部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主要从体育社团种类、社团规模、成员构成、参与动机、活动频率和社团组织管理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得知:传统体育项目的体育社团占据主导地位;社团数量较多、但规模较小;低年级学生是体育社团成员构成的中坚力量;兴趣是学生参加体育社团主要动机;每周活动两至三次的体育社团最多;社团组织管理主要采用"校团委--学生社团联合会--学生体育社团"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5.
190 9年在天津成立的中国地学会 ,是我国科学社团中活动时间最长政治上最为进步的学术团体之一。该学会不仅“广招同志”为中国新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而且还“纠合同志”积极投身辛亥革命 ,参与策动了滦州起义 ,在促使清帝退位促成民国建立方面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史学有两变,一是由过去的旧史学变为"新史学"(含史料派史学),一是由"新史学"演进为真正马克思主义"新"史学。而唯物史观的传入则是中国现代史学临门一脚,开创了中国史学研究的新局面,诞生了全新而科学的史学理论、方法和丰硕的史学成果,催生了史观与史料并重的中国现代史学,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经过李大钊、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等大批研究者的艰辛开拓,创造出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也形成了丰富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思想,奠定了中国现代史学的根基和范式。  相似文献   

17.
物理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核心。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与所学习的科学知识以及教学情景的设置有关。教学情景设置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发展特征,选择图片、影象,构建多媒体的活动情景,或由学生根据探究内容创设活动情景。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航运网络的网络结构及其相关特性,以航运网络的社团结构为对象研究,构建了基于模块度的Newman快速算法。选择由453个港口和3 444条边构成的"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海丝之路")无向无权航运网络为案例,从航运网络连接性视角,采用Newman快速算法对"海丝之路"航运网络进行计算,得出该航运网络的社团结构性质:网络中只有一个由173个港口节点构成的核心社团,且为领导者社团,度值接近于幂律分布,其他均为小型社团,表明"海丝之路"集装箱航运网络为巨型社团结构,且具有核心节点。  相似文献   

19.
创制是享有投票权的一定人数的公民依法创设特定宪法法案、普通法案或重大政策预案,提交立法机关(议会)讨论或交由全民公决使之成为法律或政策的一种民主活动形式。立法创制权则是享有投票权的一定人数的公民依法创设特定宪法法案或普通法案,提交立法机关(议会)讨论或交由全民公决使之成为宪法或法律的一种权力。立法创制权是人民主权理论的产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20.
李书田(1900—1988)早年为留美工学博士,归国后相继任北方大港筹备处主任、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北洋工学院院长、西北联大常委、西北工学院院长、黄河水利委员会副委员长等,有着丰富的工程技术实践和工程教育实践,是中国现代工程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其"国家危亡之挽救、中华民族之复兴","尤其以应用科学为国家富强枢纽"的救国抱负;"内求生存之自给,外御强暴之侵凌",工程教育当"出其工程学术以解决之"、"出其所造就者以担当之"、"设计创置并厘定运用之"的战时教育方针;"深厚的科学基础"、"实际的工程技术"、"组织与管理能力"、"创业与刻苦的志气"、"研究中国实际问题的兴趣"之"五端"树志模式等重要思想,无论是在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世界战时科学教育研究史上,还是在中国现代科学教育史研究上,均具有重要的探索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