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从脱硫工艺的改造、装置完善配套及日常管理等方面阐述了笔者对山西静乐煤焦化有限公司煤气脱硫工艺运行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2.
煤中黄铁矿的磁性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唐跃刚 《科学通报》1995,40(16):1483-1483
燃煤引起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随着综合机械化采煤的发展,细粒级煤产量日增,传统的选煤工艺对于-0.5mm高硫煤脱硫难度很大,而高梯度磁选(HGMS)与浮选等方法相结合的多工艺联合脱硫是很有潜力的新技术.为此,我们对四川南桐等矿区的煤和黄铁矿进行了比磁化率测试,为HGMS脱黄铁矿硫的特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神头二电厂脱硫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过程,采取钢绳式冲击钻机成孔、泥浆护壁,商品混凝土水下浇灌工艺,并且采用了后压浆施工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神头二电厂脱硫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过程,采取铜绳式冲击钻机成孔、泥浆护壁,商品混凝土水下浇灌工艺,并且采用了后压浆施工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脱硫微生物生产和燃油脱有机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计算机控制的发酵缸,对脱硫微生物的生产条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分别进行了pH条件,碳源的选择、最适碳源浓度、氮源浓度和硫源浓度的确定等研究,采用pH恒定、流加碳源工艺可大大提高菌体生产浓度,利用具有专一性脱硫活力的微生物休止细胞和细胞理裂解液,处理加氢精制柴油(来自抚顺石油研究院,硫含量对206μg/mL左右),用于脱硫的微生物包括lawq,IG,X7B,ZT,ZCR,5和6号菌混合液,燃油的实际有机硫脱除率分别为10.6%-90.3%。  相似文献   

6.
330MW火电机组脱硫岛IS100-65-250A工艺水泵经常出现异常振动故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防止设备损坏的对策措施.治理后的离心泵运行安全,水平大大提高,排除了离心泵经常出现的异常振动故障.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脱有机硫的催化剂制备和条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到的一株能专一性降解二苯并噻吩(dibenzothiophene,DBT)生成2-羟基联苯(2-hydroxybiphenyl,2-HBP)的红球属(Rhodococcus)菌株lawq出发,研究了影响该菌株生长和脱硫的因素,2-HBP对菌体生长,降解DBT酶系的产生及脱硫活力都有抑制作用,研究了生长反应系统中硫酸盐和DBT同时存在条件下,硫酸盐的存在对产生降解DBT酶系的影响作用,对休止细胞脱有机硫反应体系进行了研究,并确定了最佳细胞浓度和反应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红球菌lawq具有对硫酸盐不敏感的犒,较适合于生物脱有机硫工艺。  相似文献   

8.
水相反应介质对有机相微生物脱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十二烷为模拟油相, 以革兰氏阴性菌德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elafieldii)R-8作为有机相脱硫的微生物, 对脱硫过程中水相反应介质的组成(生长介质和非生长介质), pH, 含盐(NaCl)浓度和水相体积等对R-8静止细胞脱硫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辅因子和不同烷烃对脱硫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R-8在NaCl浓度高达60 g·L-1, 油相体积分数大于83%的条件下仍具有较高的脱硫活性. 辅因子NADH的添加可有效提高菌株的脱硫速率. R-8可脱除C6 ~ C16烷烃中的DBT, 其中以在十二烷和十六烷中的活性最高, 分别为1.96和1.70 mg·g-1·h-1, 同R. erythropolis IGTS8的脱硫活性相当.  相似文献   

9.
烟气的预处理是指除去烟气中的SO,控制其对大气的污染和酸雨现象等的商业用脱硫方法,其具体方法按脱硫剂的不同和脱硫产物的不同有很多的不同分类.文章所讲的主要是有水参与的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和脱硫后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方法.烟气脱硫后在废水中除了含较多的氯化钙杂质外,还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和不溶的硫酸钙等,这些物质在燃烧时会将SO重新释放到空气中,所以应进行合理的回收和处理.文章在简单介绍烟气预处理和生物法处理污水的基础上,就污水的处理方法和改进措施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介绍了PAS-300分散控制系统在国电电力大同二电厂脱硫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可靠性分析,为脱硫DCS国产化设计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流体包裹体在沉积盆地中广泛分布,它是封存于矿物晶穴或裂隙中的原始流体,是流体运移聚集过程的原始记录。流体包裹体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因后期油气继承性活动的叠加改造而消失,在这些保存至今的形成于油气生、运、聚、散各阶段的原始样品中,含有丰富的油气成藏信息,对成矿流体的运移聚集成藏具有重要的示踪作用,成为追踪盆地流体活动的有利工具,近年来流体包裹体技术在油气成藏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文章运用流体包裹体测温方法确定上古生界的油气成藏期次和成藏时间。  相似文献   

12.
浅析铁路施工单位会计信息化发展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公司在会计基础管理和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推陈出新,在财务的集成化、自动化管理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文章通过会计信息在公司的不同发展阶段,浅析中铁三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3.
路飞 《科学之友》2009,(5):107-108
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五要素之一,是安全生产的根本。安全生产检查是积极发展安全文化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建设施工安全生产的安全文化,最重要的是必须高度认识建筑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必须加大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管力度,深入进行建筑施工安全大检查,以此来遏制事故的发生,有效地降低事故频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龙门山地区2008年9月和2010年8月发生的大规模的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实地考察,并在详细分析龙门山北段平通河地震前后输沙率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对龙门山地区2008年汶川地震驱动的地质灾害空间分布情况、龙门山地区地形地貌特征和龙门山地区降水空间分布情况作对比分析,获得以下认识:①汶川地震对该区地质灾害的影响将是持续的,震后地质灾害形成的松散物源将以河流为载体,被输送到下游,并对下游水利建设、防洪防涝等产生较大影响;②构造因素(汶川地震)和地形地貌因素为地质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气候(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则为直接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以管井井点降水设计和施工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渭河市政桥梁河道中深基坑中的应用实例,进行管井设计、布置、现场应用、观测、效果分析、对照,着重研究了降水理论与工程实践以及水位降落与时间的关系,为同类型桥梁水中深基坑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关于黄河源区和上游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黄河径流影响的研究及其他有关研究,并进一步讨论了气候变化对黄河源区和上游径流以及源区生态和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黄河源区和上游年径流量锐减,它严重影响了黄河中、下游年径流量,并引起黄河下游在20世纪90年代断流天数的增加;并且还指出,黄河上游和源区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新世纪初降水的减少可能是导致黄河源区和上游径流锐减的主要原因,而黄河源区降水强度的减弱对于黄河源区径流在20世纪90年代的锐减也有一定影响;此外,本文还表明了从20世纪80~90年代到新世纪初黄河源区气温的明显上升并没有导致此区域蒸发量的太大变化,它对径流变化影响不大,但对此地区植被和冻土退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肖绪洋 《科学通报》2011,56(33):2741-2745
在双金属团簇中任意两种元素表面能的差别都会在团簇形成时产生偏析, 从而影响团簇的熔化、原子排布和结构. 因此双金属团簇中原子偏析行为的研究可以为新型纳米结构的可控制备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用分子动力学结合嵌入原子方法研究了分布在团簇的核心层和亚表面层的Ag 原子偏析对(AgPd)147 团簇熔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Ag 在Pd 团簇的不同位置时能量不同,在表面层时最稳定, 其次是核心层, 最后是亚表面层. 这造成了核心层的Ag 原子偏析到团簇的亚表面层时, 团簇原子能量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而亚表面层Ag 原子的偏析会使团簇原子能量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 这种异常熔化的程度与偏析原子个数有关. 这为双金属团簇熔化行为的调节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王玮 《科学之友》2009,(10):21-22
通过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与混凝土共同作用受力原理的分析,结合施工中常见的问题而提出控制混凝土中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措施,以便在设计与施工中能够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在基础建设方面持续加大投资,钢结构建筑在我国取得了迅猛的发展,钢结构无站台柱雨棚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及其具备的实用性和耐久性的优势,在铁路建设中各大型站场改造均被采用。  相似文献   

20.
This review outl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al trends of forest bio-disasters (including disease, insect and rodent pests) of recent years in China, summarizes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basic researche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defines the main drawbacks, and proposes some important issues to be highlighted in the basic research in the future in order to integrate research resources, concentrate research objectives and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 bio-disaster basic research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