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的持续感染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宫颈癌的发病概率,90%以上的宫颈癌都伴有高危型HPV感染。对HPV数据做填补空白,数据标准化,数据PCA降维分析等,建立BP神经网络HPV病毒诊断模型,通过MATLAB对陕西省高危型HPV病毒进行仿真实验,其实验结果表明用该模型仿真的结果训练次数少,确诊率较高,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湘西地区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瘤样病变的相关性,为宫颈癌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参考,选取692例湘西籍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宫颈HPV检测,以其中HPV检查结果阳性的23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阴性的2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均在阴道镜监视下进行宫颈多点活检及宫颈管搔刮病理学检查,病理检测结果分为癌前病变(CINⅠ,Ⅱ,Ⅲ)、宫颈癌、慢性宫颈炎.结果显示:湘西地区女性中HPV感染以HPV16(25.64%)类型最多,其余依次为HPV52,HPV51,HPV58,HPV18,HPV53为常见;CIN的加重程度随HPV感染率升高,CINⅠ,Ⅱ,Ⅲ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HPV阳性率为33.81%,HR-HPV(+)31.74%,其中单一感染HR-HPV(+)21.97%,双重或多重感染11.99%,LR-HPV(+)感染1.88%.说明在宫颈癌的筛查中高危HPV检查具有临床价值,多途径切断高危HPV感染对本地区妇女宫颈癌的一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湘西地区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瘤样病变的相关性,为宫颈癌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参考,选取692例湘西籍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宫颈HPV检测,以其中HPV检查结果阳性的23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阴性的2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均在阴道镜监视下进行宫颈多点活检及宫颈管搔刮病理学检查,病理检测结果分为癌前病变(CINⅠ,Ⅱ,Ⅲ)、宫颈癌、慢性宫颈炎.结果显示:湘西地区女性中HPV感染以HPV16(25.64%)类型最多,其余依次为HPV52,HPV51,HPV58,HPV18,HPV53为常见;CIN的加重程度随HPV感染率升高,CINⅠ,Ⅱ,Ⅲ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HPV阳性率为33.81%,HR-HPV(+)31.74%,其中单一感染HR-HPV(+)21.97%,双重或多重感染11.99%,LR-HPV(+)感染1.88%.说明在宫颈癌的筛查中高危HPV检查具有临床价值,多途径切断高危HPV感染对本地区妇女宫颈癌的一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第一位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高危型HPV16、18感染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启动因素.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酶,能逆转录合成端粒,维持端粒长度的稳定.其在正常组织中活性很低,而在肿瘤细胞中活性较高,与细胞永生化或恶性转化密切相关.宫颈癌的发生机制与端粒酶激活有关,端粒酶不仅是恶性肿瘤诊断重要的靶点,也是探索肿瘤治疗方法的关键.因此,文章对端粒酶在宫颈癌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新疆喀什、库尔勒及石河子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患者中HPV16感染率的差异.采用半巢式PCR技术对152例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石蜡组织中HPV16DNA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喀什、库尔勒及石河子地区妇女宫颈癌组织中,HPV16DNA检出率分别为80%,80%及53.1%,在统计学上有差异(x2=9.566,P=0.008);喀什及库尔勒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HPV16感染率高于石河子地区(x2=8.247,P=0.004;x2=5.906,P=0.015).因此,新疆喀什、库尔勒及石河子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患者中HPV16感染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了解体检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型别分布及年龄特点,探讨HPV检测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意义。采用凯普医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对1323例健康体检妇女进行宫颈21种HPV亚型感染筛查。1323例体检人群HPV总感染率为15.3%,21种亚型中有17种被检出,感染率最高的型别是HPV16,其他常见型别依次为52、58、68、53、45型,高危型感染率97.1%。1323例HPV感染率各年龄段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肃地区健康体检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相当比例,尤其是高危型,亚型分布且有一定区域性,对体检女性进行HPV分型检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研究表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引起宫颈癌的两种主要HPV亚型HPV16和18型阳性质粒进行检测,在实验室中成功构建了HPV16和18型的检测体系以及体外模拟的双重感染检测体系,并对三例临床确诊为宫颈癌的标本进行实时荧光PCR验证检测,确定三例标本均为高浓度HPV16型感染,极易引起宫颈癌变,与医院诊断结果相符合.本实验为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HPV16和18型的临床检验在实验室中成功地进行了探索,为实时荧光PCR技术在宫颈癌大规模筛查上的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
宫颈癌与HPV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是南非,其次在亚洲.据统计,世界上每年的新发病例约46万,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宫颈癌.在我国,每年宫颈癌的新发病例数超过13万,每年死于宫颈癌的妇女约有2万人.随着研究的深入,宫颈癌与人类乳头瘤样病毒(HPV)关系越来越被基础研究者和临床医生所重视,本文就HPV感染的相关性及目前较新的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NKX6-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HPV16感染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收集43例新疆维吾尔族妇女正常宫颈组织、3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48例宫颈癌组织。采用PCR方法检测HPV16感染;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NKX6-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并分析启动子甲基化与HPV16感染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正常宫颈组,CIN和宫颈癌组中的NKX6-1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11.63%、46.67%和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16的感染率分别为13.95%,36.67%和66.66%,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KX6-1甲基化与HPV16感染无显著相关性(P0.05)。由此可知,NKX6-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HPV16感染无相关性,但与维吾尔族宫颈癌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检测与颈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HPV分型基因检测系统对妇科门诊就诊的妇女进行宫颈细胞HPV DNA检测(同时检测5种低危型和18种高危型HPV亚型)。结果827例标本中共检出HPV阳性210例(25.4%),共检出20种HPV亚型,其中单纯低危型HPV亚型感染45例(5.4%),单纯高危型HPV亚型感染142例(17.2%),高危、低危亚型共同感染13例(1.6%);检出感染单一HPV亚型187例(22.6%),感染两种亚型以上23例(2.8%)。低危型主要为HPV11,其次为HPV43、6;高危型主要为HPV16、其次为58、31、33、18等亚型。结论女性生殖道HPV感染者较易发生颈癌前病变,提示早期发现及防治HPV感染对预防子宫颈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半巢式PCR法检测 80例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及 3 4例正常宫颈组织中HPV16DNA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 3蛋白 ,分析其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 ,探讨HPV16感染和p5 3蛋白表达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结果显示 :HPV16检出率在宫颈癌中为 80 .0 % ,与对照组 8.8%相比 ,存在显著性差异 ( χ2 =4 9.88,P <0 .0 0 5 ) ;宫颈癌组织中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6 2 .5 % ,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5 ;p5 3蛋白表达与HPV16感染在统计学上无相关 ( χ2 =0 .0 ,P >0 .0 5 )。表明 :HPV16感染与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 ;HPV16感染的宫颈癌组织中p5 3蛋白表达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2.
尖锐湿疣(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性传播性疾病,而人乳头瘤病毒与人类肿瘤的发生有关,其中HPV—16、18等型与宫颈癌的关系尤为密切。全文简述了尖锐湿疣的组织学特征与HPV的关系,以及HPV感染可能是宫颈癌的致病因素。提示:尖锐湿疣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郭美  马丽娟 《甘肃科技》2022,(13):117-119
探讨定西地区女性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亚型分布特征。通过回顾性分析近三年在定西市人民医院进行高危HPV检测女性的病例资料,统计HPV感染率,并利用SPSS统计学方法分析各型别分布特征。高危型HPV总感染率为21.41%,以单一感染为主,感染率为76.88%,感染型别以HPV16感染最常见,感染率为4.68%。同时不同年龄组高危HPV感染率没有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高危HPV感染率最高的是60~69岁,感染率为30.30%。甘肃定西地区女性高危型HPV总感染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以HPV16、58和52亚型最常见,且整体以单一感染为主,所以及早注射HPV疫苗非常有必要,应加强年轻女性的健康教育与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吉林地区不同年龄段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方法选定3 243例吉林地区有性生活史并要求进行宫颈病毒筛查的患者,采集宫颈脱落细胞,利用DML2000基因杂交信号扩大仪进行检测.结果吉林地区女性HPV总感染率为26.79%(869/3 243),在869例HPV感染患者中,年龄≤20岁的HPV感染阳性率为42.86%(9/21);20~30岁年龄组HPV感染阳性率为33.2%(166/500);30~40岁年龄组HPV感染阳性率为25.67%(268/1 044);40~50岁年龄组HPV感染阳性率为25.27%(329/1 302);50~60岁年龄组HPV感染阳性率为25.31%(80/316);60岁年龄组HPV感染阳性率为39.53%(17/43).结论 HPV病毒感染与年龄有一定关系,青春期、育龄期及绝经期女性的病毒感染率高.  相似文献   

15.
李彦  肖瑜 《遵义科技》2010,(1):36-39
目的:分析本院就诊的女性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型别分布和年龄特征。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分型技术对本院就诊的1530例女性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HPV阳性率为25.9%,在被检测到的21个HPV亚型中,高危型HPV16感染率最高,为8.4%,其次是HPV52、58型。本次调查中HPV感染高峰年龄在50~60岁,感染率为40.6%,混合型感染占总阳性感染的24.5%,主要分布在30~39年龄段,50~60年龄段混合型感染最少。结论50岁以后的女性患者更易持续感染单一高危型HPV,运用导流杂交技术检测HPV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对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农村妇女宫颈癌防治相关知识及HPV疫苗接种态度进行调查,为甘肃省贫困地区宫颈癌防治提供数据支持。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选取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考勒乡、唐汪乡、汪集乡,年龄16-69岁、已婚、未妊娠状态,无宫颈癌和子宫切除史的农村女性居民共计2041人进行宫颈癌、HPV认知和宫颈癌筛查及HPV疫苗态度的流行病学问卷调查。2041名农村女性中有18.91%听说过宫颈癌,仅有5.34%的妇女听说过HPV病毒, HPV的知晓率与年龄和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有关(P0.05)。经过简单宣教后,有38.46%的女性愿意自费进行宫颈癌筛查,53.01%的女性愿意为女儿接种HPV疫苗。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农村女性对宫颈癌、HPV感染知晓率低,对宫颈癌筛查的知晓率差,应大力开展农村女性生殖健康教育,提高农村妇女的认识水平从而推进HPV疫苗开展、进一步防治宫颈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及微波治疗Ⅲ°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Ⅲ°宫颈糜烂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LEEP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微波治疗,每组各60例。评定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15 d脱痂止血及治疗后60 d治愈、好转和无效情况,治疗后90 dHPV高危型持续感染率。结果:LEEP60例(其中HPV感染20例),术后15 d脱痂止血2例,术后60、90 d复查,60例宫颈创面100%愈合(愈合率100%);术后90 d复查HPV高危型持续感染2例(10%),对照组60例(其中HPV感染18例),术后15 d脱痂止血12例,术后60 d复查,宫颈创面完全愈合42人(愈合率70%),18例创面愈合1/3~1/2,4例完全未愈合;术后90 d复查,HPV高危型持续感染6例(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治疗宫颈Ⅲ°糜烂,具有创面愈合时间短,HPV持续感染率低的优点,其疗效优于传统微波治疗。故重度宫颈糜烂可首选LEEP治疗。  相似文献   

18.
应用改良导流杂交法检测103例妇女HPV基因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改良导流杂交法在宫颈病变患者的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基因型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改良导流杂交法检测103例宫颈癌筛查患者(宫颈癌组29 例,炎症组33例和正常组41例)的宫颈细胞21种HPV基因型, 并对其中的宫颈癌组同时采用杂交捕获二代系统(HC-II)行13种高危基因型HPV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检测不同HPV基因型的阳性率差异.计算用改良导流杂交法检测的各组患者不同HPV基因型的阳性率.结果:在103例研究对象中,改良导流杂交法HPV基因型检测的阳性率达46.6%, 宫颈癌组、炎症组及正常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6.6%、39.4%和17.1%, 各组间差别有显著性差异(P<0.005); 宫颈癌患者前10位的基因型是HPV-16(16.5%)、HPV-58(7.8%)、HPV-52(7.8%)、HPV-18(5.8%)、HPV-31(5.8%)、HPV-6(4.9%)、CP8304(4.9%)、HPV-39(3.9%)、HPV-68(3.9%)和HPV-11(3.9%), 而且存在HPV双重以上的感染.与HC-II检测结果的符合率达96.6%(28/29).结论:改良导流杂交法与HC-II检测结果无差异性,可用于检测宫颈病变患者的HPV基因型.本组宫颈癌患者最常见的5种HPV基因型可能是HPV-16、HPV-58、HPV-52、HPV-18和HPV-31, 且存在更多的HPV双重以上的感染.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基因分型在宫颈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应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对109例宫颈病变患者(宫颈鳞癌40例、CIN69例)进行HPV感染基因分型测定.结果显示,109例标本中HPV阳性检出率为100%,最常见HPV基因型为HPV16型;随着病变程度增加HPV单一感染比例逐渐升高,多重感染比例逐渐下降,单一感染以高危型HPV16型感染为主;HPV16型在CINⅠ、CINⅡ、CINⅢ、SCC中阳性率分别为30.77%(8/26)、59.09%(13/22)、90.48%(19/21)、90%(36/40),阳性率呈依次上升趋势.宫颈鳞癌及癌前病变与HPV感染直接相关,宫颈癌癌前病变是高、低危HPV共同作用的结果;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高级别子宫病变及癌变发生的必要条件;HPV16型病毒感染是国人子宫颈鳞癌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攀枝花地区妇科患者子宫颈上皮内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状况。方法:采集2013年7月至2016年5月到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5366例妇科患者的宫颈上皮细胞,年龄15-80岁,采用凯普HPV分型检测试剂盒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HPV感染总检出率为26.84%,其中高危型为23.65%。检出频次最高的3种高危型依次为HPV52、HPV58和HPV16型,HPV81和HPV6为主要的低危型,多重感染率为20.07%。HPV感染率的年龄分布呈双峰式,最小年龄组(15-20岁)的高危型HPV感染率高达73.33%,其次是60岁以上组的第二个高峰。结论:攀枝花地区高危型HPV感染率处于全国中等水平,但具有独特的基因型别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