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M基因的克隆与分子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株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扩增M基因全长,将PCR产物克隆于pMD18-T载体,测序结果表明所克隆的982个核苷酸的片段包含了M1和M2基因的完整阅读框架,通过软件推导M1和M2基因分别编码252和97个氨基酸,将M全长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10株H5N1亚型流感病毒M基因序列进行比较,病毒株之间M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2.3%~99.3%,编码的两个蛋白M1和M2氨基酸序列间同源性分别为为96.0%~98.8%和92.9%~99%,分子进化分析揭示了病毒株间的亲源关系.  相似文献   

2.
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子印迹是制备具有分子特异识别功能聚合物的一种技术.本文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综述了该技术在色谱、固相萃取、药物分析、生化分离、生物传感器技术以及生物催化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81-81
[微生物研究所]4月8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研究员主持的973计划"重要病毒跨种间感染与传播致病的分子机制研究"项目实施启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  相似文献   

4.
腹泻是牛群中最常出现的疾病。病毒引起的牛病毒性腹泻是一种传染性腹泻,会给牧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研究发现,引起牛腹泻的病毒主要有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牛肠道病毒(Bovine enterovirus,BEnV)等。此外,牛凸隆病毒(Bovine torovirus,BToV)、牛诺如病毒(Bovine norovirus,BNoV)、牛纽布病毒(Bovine nebovirus,BNebV)、牛星状病毒(Bovine astrovirus,BoAstV)及牛嵴病毒(Bovine kobuvirus/aichivirus B,BKoV)也可诱发牛腹泻。随着病原检测技术,尤其是分子检测技术的进步,许多检测方法如IEM、RT-PCR、ELISA和PAGE已用于病毒的检测和疾病诊断。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对牛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分子生物学特征及诊断技术进行概述,以期为牛腹泻的致病原因和检测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野生鸟类在禽流感传播中所起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野生鸟类很可能是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在全球传播的媒介.这一论点来自于全球机构在过去数十年对野生鸟类体内禽流感病毒的调查、检测和统计结果.这一结果表明:(1)禽流感病毒能够感染所有种类的野鸟,但以雁鸭类为主的水禽是病毒的天然贮存库;(2)多数禽流感病毒亚型对宿主具有选择性,共同感染多种病毒亚型具有非随机性,这使病毒基因重组突变产生亚型的机会并不多,此结论建议防控野生鸟类传播禽流感的基本措施是:(1)隔离各类动物,避免相互接触.提高生物安全措施;(2)针对数量庞大的水禽.建立高效的检测和监测机制.  相似文献   

6.
由于栖息地破碎化、捕猎、农药毒杀导致大部分鸟类的分布范围和数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鸟类的保护研究已受到鸟类学家的广泛重视.简要介绍了PCR直接测序、MHC标记、微卫星DNA及RFLP、等位酶、RAPD等分子标记技术在鸟类遗传变异、种群结构、进化历史、亲缘鉴定及系统分类等保护遗传学领域的应用,同时,也对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说明,并提出了今后研究与保护工作中应注意的同题.  相似文献   

7.
1997年5月香港暴发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并首次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感染人类并造成死亡,其中18人感染6人死亡。2003年2月底荷兰发生H7N7禽流感,感染人达80名,感染者出现结膜炎等症状,并有1例死亡。2003年12月10日韩国暴发了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随后在2003年12月至2004年2月期间,日本、印尼、老挝、巴基斯坦、  相似文献   

8.
禽流感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禽流感病毒的特点及其流行病学特征,着重介绍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致病机制、治疗措施和预防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包头地区具有大面积的黄灌水系,山地、草原、生态环境复杂,故为众多候鸟繁殖和旅居的适宜地区。对研究中国西部候鸟迁徙具有重要价值.从1990年至1997年对候鸟迁徙状况的初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0.
应用定点突变技术进行流感病毒NS1蛋白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流感病毒NS1基因敲除毒株(delNS1毒株)的获得可以使我们建立更有效的生物学关系,主要表现在流感病毒繁殖周期和致病的过程中,流感病毒NS1蛋白和双链RNA活性蛋白激酶(PKR)之间的生物学关系.资料表明,缺少功能性的PKR可以使delNS1毒株在其他非允许宿主中繁殖,这表明流感病毒NS1蛋白的主要功能是对抗或阻止PKR调解抗病毒效应.因此,本实验为了证明流感病毒NS1蛋白对其复制和毒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定点突变技术进行流感病毒NS1基因的第38位和第41位氨基酸残基位点的定点突变;然后进行细胞转染包装成新的缺陷病毒;再对其进行转染后产量的测定,如TCID50和PFU.结果包装成的缺陷病毒与包装成的非缺陷病毒相比,缺陷病毒的TCID50和PFU明显下降.结论本实验证明了流感病毒NS1蛋白在流感病毒复制过程中,使其产量和毒力下降.  相似文献   

11.
《迁徒的鸟》是法国导演雅克·贝汉纪录片三部曲“天·地·人”中的最后一部。它耗时四年,耗资4000多万美元,拍摄队伍多达600人,景点遍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胶片长达460多公里。该片轰动巴黎, 震惊世界,所到之处,一片赞誉,并获得2003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本文从热爱自然,讴歌生命的旋律;悲悯情怀,人文精神的呼唤;放飞梦想,信守承诺的隐喻三方面论述了该片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繁殖生态学研究是保护行为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以往的鸟类繁殖生物学研究是通过肉眼观察获得行为数据,存在人为因素影响大、易受天气干扰、人工投入成本大、难以长时间收集数据的弊端。通过2007年-2008年2个鸟类繁殖季应用计算机——视频技术对白腰文鸟(Lonehurastriata)等7巢繁殖鸟进行监控录像,获得了大量的数据。该技术具有经济成本低、不受人为主观因素和天气的影响、可以长时间实时连续记录、鸟类行为能够实时场景重现、能够进行慢镜头回放获得某些瞬间行为等优点。但也存在不适宜远离电源的野外使用、不能对在高大树木上营巢的鸟类进行监控录像的局限性,可以采用自带电源摄像头。使用光缆或无线传输方式传输信号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微波技术在化学中的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近几年来微波技术在有机合成、无机合成、分析化学和高分子化学中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展示微波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摘要: 鹦鹉热衣原体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由于临床上缺少准确、快速、敏感的诊断方法和诊断试剂盒,严 重影响了该病原的确诊。因此,它对家禽、高危人群造成的危害易被忽视。本文就近年来对禽鹦鹉热衣原体实验 室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包括病原的抗原诊断、抗体诊断和分子诊断技术,为禽鹦鹉热衣原体的确诊和流 行病学调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