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文献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宝贵财富。通过对文献概念、文献性质、文献交流方式、文献交流媒介、文献交流意义的认识的阐述,指出文献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文献的内容、文献的形式两方面入手,阐述了文献的形成过程,并且探讨和揭示了文献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论地方文献的收集和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国当前对地方文献的收集在意识、规划、范围和方法等方面存在问题,提出了收集地方文献的措施,并就如何开发利用地方文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灰色文献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献资源中的灰色文献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从定义、特点及作用等方面对灰色文献开发利用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对灰色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7个层次探讨了灰色文献开发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文献的内容、文献的形式两方面入手,阐述了文献的形成过程,并且探讨和揭示了文献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针对河南大学图书馆民国文献内容丰富但破损严重等情况,提出了改善民国文献阅览室藏书环境、增强读者爱护文献的意识、及时修复破损图书等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是信息网络化时代文献资源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共享的基础和有效途径。介绍了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内涵,阐述了建设少数民族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分析了现阶段存在的馆藏资源分散、区域信息网络化基础建设和信息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少数民族文字共用平台、政策与制度保障的缺失等问题,提出了对少数民族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数字文献与纸质文献开发利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宁 《咸宁学院学报》2003,23(5):167-169
从文献的载体形式、存贮方式、传递手段、检索方法、呈现形制五个方面,对数字文献和纸质文献进行了比较,指出了两者文献在开发利用中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以纸质文献为基础、数字文献为发展趋势的现阶段文献开发利用的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文献翻译是人们利用文献的一种手段,对文献翻译的分类有不同的标准。阐述了对文献翻译分类的认识,分别依据3种标准对中国文献翻译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电子文献的类型,比较分析了电子文献与印刷型文献的优点及电子文献的局限型,阐述了电子文献是未来馆藏文献的发展方向,两种文献在未来的信息传播中将发挥各自优势,二者将会长期相互补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地方文献栏目的设置意义,分析了地方文献栏目的设置形式,阐述了地方文献栏目设置存在问题,提出了地方文献栏目设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周作人的通俗文学观是他的文化观的体现。他提出了文学的“三分法”,认为在文学史的研究上,必须重视通俗文学的研究,因为通俗文学代表大部分民众的思想。他认为中国通俗文学中的世情文学起源于士大夫,而武侠文学来自民间,日本的通俗文学则相反。周作人的通俗文学观是与他的非功利的文艺观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以严肃文学的立场来看待大众文学(通俗文学)的。他认为,通俗文学不同于平民文学,并不要求它像平民文学一样表达纯粹的平民的思想感情,也不必像严肃文学一样,表现作者对社会、人生的独特的认识和发现,但一定要以“劝善”和“娱心”为主旨,要求其故事应有“劝善”的“暗寓”性,对它的一些“粗俗”描写,他并不全盘否定。鲁迅不像那些精英文学(严肃文学)作家那样,一味去指责通俗文学,而是在强调严肃文学的政治影响功能的同时,强调通俗文学的社会教育作用以及娱乐功能,反映出他注重功利性和包容性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生态文学概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社会后工业时代被许多人称之为生态环保时代,它催生了一种新的学艺术样式——生态学或称为环境学,它以关注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主旨。生态学主要的审美价值是植根于人类家园的爱心,呼吁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成为激发人们重视与关心生态平衡的“预言”。可以预料,生态学作为一种新的学样式,将在坛上占有不可低估的地位。因此,作为生态学的实践总结,生态学理论和批评已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5.
如果以图书馆界普遍认可的杜定友先生为代表人物的广东地方文献工作为起点,那么我国图书馆地方文献事业自20世纪40年代发展至今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作为反映地方文献事业发展轨迹的专著、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科技报告、报纸等,可以清晰地勾勒出60多年来地方文献事业所经历的发展低谷和兴旺高潮。应用"读秀学术搜索",对有关我国地方文献研究的科研成果进行挖掘、分析与研究,以期对我国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与研究事业作一个综合描述。  相似文献   

16.
文学的文化研究已成为当前的趋势,这一趋势的形成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知识分子的角色自期。文学的文化研究之合法性在于文学和文化都关注人性的完整性、丰富性。而这正是文学的基点。文学的文化研究也要考虑文学研究的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方卫平是当代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和批评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在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和评论界引起广泛关注。方卫平从儿童文学的学理角度出发,形成了自己的儿童观和儿童文学观,从本质、创作、构成、接受、批评等多维度阐释和把握了儿童文学的内涵;从中外儿童文学史论的角度着眼,修成了《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和《法国儿童文学导论》两部重要的理论著作,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学场的功能效应是指文学场作用于自身和作家、读者与文化所引起的效果和反应。理想状态下 ,文学场的功能效应必须从两方面来考察 :一方面考察文学场自身 ,另一方面考察文学场的作用对象。但实际上 ,文学场处于较复杂的关系网络中 ,所以对它的功能的研究必须是动态的、多维的  相似文献   

19.
历史民俗文献是中国文献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北民俗文献是记述华北地区民俗事象的文献,华北地区因为环境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形成了不同的民俗亚区,各民俗亚区的民俗文献有着不同的记述特色。华北民俗文献按其类别可区分为三类:庙会文献、岁时文献和地方风土文献等。华北民俗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可为丰富与发展中国历史民俗学提供重要资料基础。  相似文献   

20.
“大众文学”又称“通俗文学”,是比“高雅文学”更具商品化意义的种类。日本大众文学开始于20世纪初,在30年代得到定位。战后,由于“中间小说”的发展,日本大众文学越发难以界定。进入90年代后,日本大众文学除了具有时代特征外,历史题材、海外题材、移民题材等也被纳入其创作范畴。推理小说、情感小说、风俗小说等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日本大众文学的多样性。国际化、求异化、商品化越发成为当今日本大众文学创作和发展的一种趋势和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