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ech  TR 张大卫 《世界科学》1991,13(10):9-11,18
导言1926年,James B.Sumner结晶出尿酶,并发现它是一类蛋白质.此后经过10年的争论才认识到,生物体内几乎所有的生化反应均由蛋白酶催化.由此,酶是蛋白质的概念便深深地植入生物学工作者的脑海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然而,在1981-1982年期间,我的研究小组和我一起发现了另一种酶——RNA分子,它能切割和连接自身的核苷酸.  相似文献   

2.
利用碳纳米管独特的一维纳米管状结构、良好的导电性和大比表面积等特性。进一步发展合成碳纳米管一蛋白质/酶组装体系,将为构建理想的新型生物传感器、生物燃料电池等纳米生物电子器件提供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Gibb.  A 明镇寰 《世界科学》1991,13(12):22-23
一个赢得诺贝尔奖且能引起基因工程革命的发现获得专利——但并非每个人都为之高兴。当科罗拉多大学的托马斯·塞奇在1982年发现RNA(核糖核酸)可以作为一种酶催化特定的生物反应,这个结果令分子生物学家们吃惊。在他们看来,只有蛋白质能作为酶起作用。所以这个发现不仅使塞奇  相似文献   

4.
细胞信息代谢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乐志培 《自然杂志》1999,21(5):258-263
细胞信息代谢即生物信号在细胞内的传递,其传递放大基本原理是多级瀑布效应,传递的物质基础是细胞第二代谢体系,传递的基本和主要方式是蛋白邀酶催化的蛋白质磷酸化和蛋白磷酸酶催化的蛋白质去磷酸化(即“可逆蛋白质磷酸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郭晓强 《自然杂志》2014,36(3):208-217
酶是生物催化剂,通过催化化学反应而参与了几乎所有生命过程,因此对酶的研究既深化了对生命现象的理解和认识,又为相关疾病治疗提供了新方案。1897年无细胞酵母发酵的发现启动了现代酶学研究的序幕,随后几十年先后分离并合成辅酶,证明酶的本质为蛋白质,发现了具有催化功能RNA等,此外,通过解析核糖核酸酶结构而阐明一级结构决定高级结构以及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联等,这些成果极大地拓展了人们对酶本质的理解和认识,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也因此荣获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6.
生命物质的主要成分是可视作生物机构的蛋白质。它是由氨基酸连接构成的长链分子。蛋白质由20种具有诸如酸性、碱性、疏水性等各种化学特性的不同的氨基酸组成。这些氨基酸沿长链的排列顺序,决定了蛋白质的物理学与生物学特性,及调控生命物质过程的酶与激素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科学家们已经认识到抗体和酶之间的基本的类似性;抗体和酶二者都是和其他分子结合的特化蛋白质。然而,抗体结合抗原,这种结合能把抗原除去。另一方面,酶是生物催化剂,它降低受其作用的底物的反应活化能。酶与底物分子结合,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加。据斯克里普斯(Scripps)医疗研究所和贝克莱加  相似文献   

8.
我叫加酶洗衣粉,是由工人在普通洗衣粉中添加一种酶而制成的。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存在于动植物的活细胞内,动植物机体内的合成、消化等反应由于酶的参加而能顺利进行。洗衣粉中加的碱性蛋白酶是含有数百个氨基酸分子,并具有三向立体结构的活性蛋白质。它本身并不能去污,但它能将污垢中的不溶性蛋白质分解成可溶性氨基酸,使污垢松动,易于与衣物脱离洗净。正是由于这种酶的加入,使我产生了普通洗衣粉所不具备的去污能力,同时在使用中也有了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9.
生命的化学反应是由称作酶的蛋白质分子催化的,这是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或者说它至少一直是基本原理。过去几年积累起来的证据表明,另一类很著名的生物分子核糖核酸(RNA)也能作为一种催化剂。这个发现当然不是对酶作为催化剂在自然界所占统治地位的挑战;但它对导致生命起源的分子事变的研究会产生新的影响,另外对我们了解细胞怎样工作也会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剖析佃胞     
生物细胞不是基因简化论者。从基因序列机器读出的数值不会告诉你多少有关由基因制造的细胞蛋白质最终结构和功能的东西。当蛋白质从基因一氨基酸生产线出来之后,随着它起到细胞机器中的一个齿轮的作用,它就开始改变自已。碳水化合物、磷酸盐、硫酸盐和其他残余物附到它上面。酶会将氨基酸链切成小段,因此一个单一基因可能为几种不同的蛋白质编码。  相似文献   

11.
杨华铮 《科学通报》1989,34(9):696-696
多种α-氨基膦(次膦)酸类化合物均具有生物活性。近年来,从中开发出一些品种可作除草剂或杀菌剂使用。关于此类化合物的作用机制,曾有人认为α-氨基膦酸化合物具有与天然氨基酸相似的分子结构,在生物体内可能被有关酶误认为是氨基酸而参与了蛋白质的合成。但由于α-氨基膦酸毕竟不同于氨基酸,这样就有可能抑制了生物体蛋白质的合成或代谢。  相似文献   

12.
分化之谜大家知道,受精卵起初只是一个细胞,可是当它经过无数次分裂,形成动物个体的时候,竟会分化出许许多多的细胞类型。有的成为长长的神经细胞,有的成为圆圆的血红细胞,它们之间不论在结构、组成,还是在功能等方面都迥然有异。这种现象虽已习以为常,丝毫没有稀奇之处,可是解释起来却困难重重,令人绞尽脑汁。现在不妨让我们运用分子生物学知识,对它作一番追究:生物性状差异的基础是化学物质的差异;化学物质有些是蛋白质,有些是由酶支配下形成的,而酶本身也是蛋白质;合成蛋白质需要核糖核酸做模板;去氧核糖核酸决定了核糖核酸的特异性;去氧…  相似文献   

13.
贺燕庭  白璟  林子俺 《科学通报》2019,64(13):1392-1406
分子印迹是制备具有模拟抗体分子识别特性材料的技术,其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材料稳定性好,已广泛应用于固相萃取、色谱分离、模拟酶催化、生物化学传感器、药物递送等领域.分子印迹发展至今,小分子印迹技术发展迅速,而蛋白质分子印迹研究发展相对缓慢,这主要和蛋白质复杂的自然属性有关.虽然蛋白质分子印迹挑战巨大,但是在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近年来蛋白质分子印迹已取得一定的研究进展,其中不乏一些成功的新型蛋白质印迹策略.这些性能优异、功能独特的新型蛋白质印迹材料,已成功应用于蛋白组学、疾病诊断/治疗、生物成像等领域,并表现出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总结了近10年以来蛋白质分子印迹的新方法、新策略和潜在应用前景,分析了蛋白质分子印迹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挑战,并展望了该领域的机遇和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催化作用,一方面和现代化学工业有着密切的联系,绝大部分的有机和无机化学工业过程都是借助于催化剂来实现的;另一方面,它又和生命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生物体中进行的化学过程,如呼吸、消化、蛋白质合成、光合作用,绝大部分都是借助于生物催化剂——酶来实现的。把生物催化剂和现有的工业催化剂作一番比较,我们就可  相似文献   

15.
谢君  黄京飞  石秀凡  刘次全 《科学通报》2000,45(23):2525-2530
自从1990年在Saccharomydes cervisiae腺苷三磷酸核酸酶中发现第1个蛋白质内含子(Sce VMA)后,蛋白质内含子的数量在不断增多,分析这些新的蛋白质内含子序列,对正确认识它们的序列特征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系统搜索核酸以及蛋白质序列数据库,收集到蛋白质内含子101个,其中含LAGLI-DADG自导引核酸内切酶模体的蛋白质内含子序列69个,由于典型蛋白质内含子是包含自导引核酸内酶模体的,而且占蛋白质内含子的绝大多数,所以只分析这69个典型蛋白质的含子,发现这些蛋白质内含了的分布在物种以及蛋白质种类之间都有其特殊性,通过多序列联配还发现了蛋白质内含子在序列上的一些新特征,并对已有的蛋白质内含子的模体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6.
李后强 《科学通报》1991,36(8):637-637
酶一般是蛋白质。酶模型是指能模拟酶特性和功能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或分子集团。Stapleton等最早发现蛋白质的分形  相似文献   

17.
蛋白激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乐志培 《自然杂志》1999,21(1):24-33
蛋白激酶的研究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即“可逆蛋白质磷酸化”)是所有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磷蛋白(千种以上)活性、性质改变的“开关”,因此,可以通过用人工方法对功能蛋白(酶)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化学修饰和去修饰来调节细胞代谢、生长、分化、增殖,这一方法在农业、医药、食品和化学工业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值得指出的是,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赵玉芬已经合成了几十种具有催化功能的磷酰氨基酸,并提出了“微型酶”学说.众所周知,氨基酸本身化学性质十分稳定,无催化活性,当它与磷酸作用合成磷酰氨基酸时变得极其活泼,具有催化剂的功能,为模拟酶的研究和合成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途径和领域.可以设想,以氨基酸为基本组成单位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或多肽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修饰和去修饰必将使蛋白质或多肽具有许多新的化学性质和功能,为模拟酶、酶工程、蛋白质化学工程的研究和应用开辟新的途径,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乔娟  齐莉 《科学通报》2019,64(13):1330-1339
蛋白质分子印迹技术在蛋白组学、生命科学、生物传感、药学研究及生物样品纯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并备受关注.不过,由于其分子量较大,蛋白质分子印迹材料在应用中还存在蛋白质的传输扩散效率较低及吸附脱附较难等缺陷.而新出现的刺激-响应型蛋白质分子印迹材料可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并可进一步通过调控分子印迹材料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目标蛋白质的高效快速捕获及释放,因此其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20年来刺激-响应型蛋白质分子印迹材料的研究进展,并概述了其制备方法、聚合物单体种类、刺激-响应类型及机理,还进一步阐明了刺激-响应型蛋白质分子印迹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大熊猫癫痫病不同组织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盘电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工酶是来源于生物机体和组织,能催化同一种生化反应,是蛋白质分子组成不同的酶类。乳酸脱氢酶是葡萄糖酵解过程中相当关键的酶,主要功能是催化乳酸和丙酮酸转换的生化反映。生物体的不同器官、组织、细胞,或同一细胞的不同部位(膜、质、细胞器),在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和不同条件下,都有不同的同工酶分布。经研究表明,它可作为各组织器官特异性的主要标志,是基因的生化表现型。同工酶的分析方法,有助于研究“基因—酶—性状”的基本图式。自从Wieme 1957年电泳人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成功以来,同工酶的研究进展很快,如乳酸脱氢酶、苹菓酸脱氢酶、酯酶、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等同工酶,以及血清蛋白质,已广泛得到应用,在临床上,应用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组织器官特异性的特点,在某些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新兴产业--酶制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丽萍 《世界科学》1999,(12):28-28,29
地球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物。这些生物生存方式所引起的生物现象——生化反应是由一系列的酶来完成的。由生物进行的酶反应到底有多少种?据国际生化学联合会酶委员会编集的《酶命名规程(EnzymeNomenclature)1992》中,约有近4000种酶被注上酶委员会许可的符号EC。除此之外,实际上还有许多学会杂志上发表的、尚未得到国际酶委员会的承认,全部加起来恐怕将超过1万种。酶的利用,可追溯到那个还未意识到酶分子存在的年代。古代酿酒业、各种发酵食品制造业都离不开酶。然而近代科学对酶的利用,始于1833年APayan与J.Perspz发现了从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